第一篇:苏教版语文四上 练习6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理解其意思。
2、正确、美观地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4、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5、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第二篇: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6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培养学会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他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教学进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练习的要求。
二、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
4、分角色扮演。师生评议。
三、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第三篇:练习6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6中的3-5题。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喜欢的名言。
3、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片段。
(2)引导学生读贴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三、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我喜欢的一句名言”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如何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板书: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在生活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如何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集体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名言。
(4)学生分组练习说。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名言
(2)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意见。
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2)教师点评
第四篇:苏教版语文四上 燕子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品悟。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进程:
一、复习前课
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2)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①出示小黑板。
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惬意„„)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示范读,教师评价)指名口头填空第三句。(赶集似的,烂漫无比)你怎么理解“赶集似的”?说明花草很多,很热闹„„)你准备怎么读?(教师评价)
②在这样美的春天里,还有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
③完整地练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4)指导背诵:理思路,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1)理解内容:
①自渎: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飞行的形态)
找出描绘的词语。(斜着、掠过、横掠„„)
②掠过写出什么?(飞的速度快)(板书:快)横掠写出了什么?(飞得轻)(板书:轻)
(2)指导朗读
①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轻快)②指名读,评价——齐读。(3)指导背诵
燕子图片演示。(指名表演)练背——齐背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电线——五线谱;燕子——音符)
(2)比较:教师故意读错“痕””为“根”,请学生说说哪个好。指导背诵。
布置作业:
围绕春天景物写一篇日记。板书设计:
羽毛
乌黑光亮
外形
翅膀
俊俏轻快
尾巴
剪刀似的 春天赶来
飞行
快,轻
休息
电线——五线谱
燕子
音符
第五篇:苏教版语文四上 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感悟、课时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进程:
一、复习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刘备的?“诚心诚意”什么意思?谁能读好这个词,从哪儿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2)自读课文,读一读,这一次的拜访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3)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2自然
(1)这段景色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画面。
(2)出示比喻句,讨论:
这句话把什么比成什么?为什么这么比?
(3)小结,齐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理解句子
“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云雾”指的是什么?“青天”指的是什么?
(4)指名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理解句子
(1)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前一部分说的是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四、总结课文
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交流会。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两次拜见 没见着
↓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 见面前
↓ 见面后 亲密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