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定稿)

时间:2019-05-12 23: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伴性遗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伴性遗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定稿)》。

第一篇:“伴性遗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定稿)

“伴性遗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继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表达、遗传定律、性别决定的学习之后,对生物性状遗传规律的进一步的认识,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尤其是“基因分离定律和性别决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习伴性遗传的知识基础,因此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训练。

同时,“伴性遗传”是后续内容“人类遗传病”的基础,事实上人类的许多遗传病都属于伴性遗传,学生能否顺利归纳并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对学生了解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特点及其概率计算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书本上主要是以结论性的知识呈现给学生的,而且比较简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原有结构进行讲述,那么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何况如果不对教材进行改动及深化处理,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即使达到了理解层次,也失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机会,使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应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于上述能力的培养有独到之处,它倡导全体参与、互助协作、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这一方式进行“伴性遗传”的教学,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使知识学习的过程成为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兴趣驱动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者合一的教学目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通过对遗传图进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在探究学习和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3、认同优生优育的科学道理 三.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四. 教学策略及方法 1.教学策略:

从学生感兴趣的红绿色盲的发现史及病症引入,引导学生寻找致病原因,根据红绿色盲的主

要婚配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方式,通过绘制遗传图谱这一直观、简洁的表达方式,归纳总结其家族遗传特点,然后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即归纳和演绎)。2.教学方法: ①讲解、启发相结合。

②探究、讨论相结合:资料分析遗传现象,产生质疑 → 提出问题 → 讨论问题 → 提出依据释疑 → 结论 → 表达、交流、应用。③ Powerpoint课件。

五. 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处理及学生分组)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把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4个小课题:1.红绿色盲病症及发现史;2.致病原因;3.主要的4种婚配方式及每种婚配方式后代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概率;4.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全班学生分为7个小组,提前一周把任务分配给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一项小课题的资料收集和学习任务(其中第3个小课题需分配给4个小组)。小组内部由小组长自行组织学习。步骤一般包括:资料收集、资料交流、重新整合、共同学习四个步骤。由于每个小组是带着任务学习的,将来他们还要作为老师,在班上给其他成员讲课,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动下,他们会认真学习。六. 教学实施过程

1.引入活动。人类有多少条染色体,分为哪两种?已学知识铺垫:生物的性别决定和染色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别染色体上;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2.探究活动。

问题探讨:①什么样的人不能当司机?引导学生回答有色盲的人。(通过生活现象,导入课题,提高课堂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②课件展示色盲检查图谱,问:它是怎么被发现的?(由第1小组负责人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介绍其发现史及病症)

③展示全国色盲调查表,师生共同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其遗传表现,即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为何在男女性别中的发病概率会不同?[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新概念引入:伴性遗传概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些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伴性遗传。)分类如下: 伴X遗传 伴X隐性遗传 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伴X显性遗传 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伴Y遗传 性状由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接下去由第2小组成员介绍红绿色盲致病原因,阐明红绿色盲受隐性基因(b)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比较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相应的同源区段,使其它同学认识到Y染色体上没有这对基因的座位。进而引导学生写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性 别 基 因 型 色 觉 表 型 女性 XBXB(显性纯合子)正常 XBXb(杂合子)正常(携带者)XbXb(隐性纯合子)色盲

男性 XBY 正常 XbY 色盲

④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在自然人群中存在6种婚配方式,请第3、4、5、6小组各一名成员在黑板上用遗传图这一直观方式写出主要的4种婚配方式,统计出各婚配子女中男孩与女孩的发病率。[讨论,释疑]如下: A.亲代 XBXB XbY 结论: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随着X染色体

配子 XB Xb Y 传给了女儿,但是一定不会传给儿子。

子代XBXb XBY 1 : 1 B.亲代 XBXb XBY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他母 配子 XB Xb XB Y 亲那里传来的。

子代XBXB XBXb XBY XbY 1 : 1 : 1 : 1 从上述两种婚配方式中,我们可以得出: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即交叉遗传)C.亲代 XbXb XBY

配子 Xb XB Y 结论: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子代 XBXb XbY 1 : 1 D.亲代 XbY XBXb 配子 Xb Y XB Xb 结论:女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患者 子代 XBXb XbXb XBY XbY 1 : 1 : 1 : 1

从上述两种婚配方式中,我们可以得出: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3.学生小结:由第7小组成员归纳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总结]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可以从上述四种婚配方式中找到理论依据);②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③ 交叉遗传(因为有了前面师生的共同探究以及小组成员课前预习,所以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注意:在学生绘制遗传图谱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配子种类,交叉连线,表达规范,概率计算等方面,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适当地引导,参与到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去,通过教师的适宜的情感激励,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此处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探究能力,渗透能力目标。

4.复习小结,构建体系: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和本节内容进行总结交流,评价学习效果,说

明优生优育的重要性,渗透情感目标。七.作业设计:课后习题3 [交流、应用]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层次,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馈教学效果。这里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演绎探究能力,即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按照上述的教学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课前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获取新知识,从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分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了自由的学习空间,教师的引导也恰到好处,体现了课堂标准的要求和理念,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当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改进的地方。伴性遗传毕竟是学生新涉及的内容,无论是课前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在课堂中交流探究,对于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在备课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导致课堂教学有时不是很流畅,也正因为有了此次尝试,可以启发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利用这一知识冲突,更好地去引导学生。此外,作为镇乡高中,有许多硬件条件还跟不上,比如学生的课前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准备时,按目前的条件,学校还不可能给每位同学提供自由的上网查询空间,所以在此建议有关方面能否把相关的背景资料以资料包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交流整合呢?

第二篇:《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使用国际测试色盲图卡的视频来导入,使学生对于色盲有了初步的了解。

2.新课讲授

首先讲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实例,通过实例中的红绿色盲引出对于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以及具体分析讲解。

其次给予学生两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分析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2)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3)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是学生分析讨论出红绿色盲为伴X隐形疾病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对色盲婚配方式进行图解,首先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其次分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得出结论:1.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2.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将另外两种婚配图解交给同学小组讨论后,派学生代表上黑板写出具体过程。

最后使用色盲遗传家系图图片来具体讲解交叉遗传,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分析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析来讲解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3.课堂练习

PPT上展示出课堂时所做练习题

4.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们有谁能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了什么呢,随机提问一名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总结。

四、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1.特点及其实例

2.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第三篇:《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汇总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 《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⑴伴性遗传的概念。

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⑶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

⑵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采取引导式思维探究的方法:道尔顿发现小情境剧激发兴趣,以道尔顿家庭中色盲遗传的探究为主线,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带着问题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综合归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又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在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试到探索性学习的乐趣呢,我的教学过程是如下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景剧表演,引起关注

提出问题:从道尔顿发现色盲并发表《论色盲》一文,得到什么启示? 得到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

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

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

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设计本环节意图:通过生动的故事呈现形式,达到对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

2.展示图片,资料说明,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展示玳瑁猫,三色猫图片,说明这两种性状的猫几乎都是雌性的; 道尔顿发现的色盲在社会调查中发现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问题引导:①这些性状的遗传都和什么相关联? ②为什么这几种性状的表现在性别上不一样? 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交流,得出结论。

形成结论:与性别相关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 1.归纳概念:

伴性遗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2.思维探究,突破难点 ①资料分析,寻找突破 展示道尔顿性染色体的组成:

问题引导:a.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观察XY染色体符合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吗?

b.X和Y染色体之间存在什么差异?

c.在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在Y染色体上一定有其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反之,在Y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一定有其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d.白化病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且子女患病的几率无差异,假设它们是位于

性染色体上应该位于哪个区段,而色盲遗传女性多于男性,那么色盲基因应该

定位的哪个区段上?

对比分析: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分组讨论,产生质疑,并请代表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设计本环节意图:带着问题,根据直观的图片感知性染色体之间的区别,纯思维的探究路线,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本环节要求学生表达过程中强调出X和Y染色体上有着其独特的基因,并将色盲基因定位在XY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

自然过渡:色盲遗传是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那么致使道尔顿得色盲的基因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呢?

②剧情分析,确定位置

回忆剧情:道尔顿的父母色觉是否正常,道尔顿和他弟弟又是怎样? 绘制系谱:教师绘制道尔顿系谱

提出问题:a.如果道尔顿的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差别部分上,这个家庭的系谱图会是什 么情况?(得出色盲基因应该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呢?)

b.分析系谱图,色盲的遗传符合前面常染色体遗传分析显隐性时的哪一种情况? c.道尔顿的色盲基因来自于谁?

引导探究: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分析色盲遗传是一种什么样的遗传方式。

学生回答: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色盲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的情况,所以色盲遗传应该是隐性遗传病,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话,由于道尔顿的Y染色体来自他的父亲,所以他的父亲也应该是色盲,但是父亲不是色盲,所以色盲基因应该位于X染色体上,道尔顿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那么他的色盲基因就只能来自母亲。(意思对即可)

设计本环节意图: 回忆剧情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其分析,并学会反正法判断问题,最后确定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区别部分,并利用此图谱得出是隐性遗传。带着问题,根据直观的图片感知性染色体之间的区别,纯思维的探究路线,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质疑过渡:道尔顿家庭中只有男性色盲,母亲有色盲基因,但不患色盲,不是女性中没有色盲呢?(母亲有两条X染色体,另一条上是显性的正常基因)

③趁热打铁,继续深挖 填写表格:

婚配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婚配形式。

故事引导:道尔顿与他的准女朋友结婚了,生了一双正常的儿女。

教师示范:写出道尔顿和他正常女友婚配型式的遗传图解,但是不再强调遗传图解的写法。完成图解:道尔顿的女儿和儿子都长大了,道尔顿发愁了,女儿嫁给一个正常男性那是最好,要是嫁给一个色盲男性,外孙、外孙女的发病率多少?儿子娶个色盲女性又会是个什么情况呢?请三个小组的代表完成遗传图解。

指正错误:遗传图解完成后的评价(纠错过程加深记忆)。

设计本环节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其更加深入的理解分离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并在教师的纠错过程中加深印象。

总合婚配形式:将四种婚配方式绘制成一个家族简单的总合图。提出问题:a.道尔顿的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

b.为什么道尔顿的色盲基因不能传递给儿子? c.道尔顿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d.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男多于女)

e.社会调查资料显示男性色盲发病率7%,女性色盲发病率约为0.5%,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提示:从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f.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的性状,正常男性的女儿和母亲的性状如何?(女患者父子都患病,正常男性母女都正常)

(三)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归纳特点: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隔代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女病父子必病,男正母女必正。

判断依据:顺口溜: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设计此环节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的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

问题、归纳结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

类比分析:幻灯片显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X显)的系谱图,根据分析过程,对比分析并归纳特点。

归纳特点: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

1.女多于男;

2.男病母女必病,女正父子必正。顺口溜: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设计此环节意图:类比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系谱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相类似问题的分析能力,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以致用,课堂反馈

如果夫妻女方是色盲,男方正常或者男方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 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五)课后探究,验证特点

1.编写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基因型写法的顺口溜。2.果蝇的眼色遗传。

五、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色盲遗传的特点 1.隔代交叉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女病父子必病,男正母女必正

三、伴性遗传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难点突出,又没有实验,重点的突破就是引导学生能够一直带着疑问跟随教师创设的情境,由被动学习变成知识的思维探索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本节课学生达到了对观察、分析、交流、归纳及表达能力的锻炼;教师也能体会到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

但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好引导、指导工作,如何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第四篇: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节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⒈理解性别决定的方法。

⒉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品德要求:

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⒈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⒉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 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学生推理、归纳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同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有的是男性、有的是女性?

后代性别由哪个亲本决定?

(二)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性别决定

XY型:人类、大多数动物

⒈概念及其分类 雌雄异体的植物

ZW型:鸟类、蛾蝶类

⒉观察图片,比较男、女染色体的不同

男性性染色体:XY 女性性染色体:XX

⒊用遗传图谱分析后代性别

卵细胞只有1种,含X

精子有2种,含X或Y

因此,后代性别由父亲提供的精子类型决定。

(四)伴性遗传

⒈概念及病例

⒉以色盲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

①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以图片解释“隐性”、“伴X”)

填表: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A 广东人口普查数据 ②实例分析,归纳特点:

结论:患病男性多于女性

B 2种杂交方式,分析后代(写出遗传图解)

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以后只能给女儿

结论:呈现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C 分析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后代(写出遗传图解)

结论:母病子必病

D 分析色盲女性的双亲情况(写出遗传图解)

结论:女病父必病

(五)课堂小结生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以人为例,女性:XX

男性:XY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1)男>女

(2)交叉遗传

(3)母病子必病

(4)女病父必病

(六)巩固练习

⒈人的性别是在 时决定的。

(A)形成生殖细胞(B)形成受精卵

(C)胎儿发育(D)胎儿出生

⒉在色盲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吗?

(A)患者大多数是男性

(B)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常

(C)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

(D)患者的祖父一定是色盲患者

⒊ 判断题:

(1)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人类的X 和Y 染色体上。()

(2)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由于交叉遗传,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

(3)人类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23+X 或23+Y。()

⒋《优化设计》P42 29

5.(2001年广东高考题)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

(1)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

(2)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

(七)作业布置:1 课本P41 复习题 三

《优化设计》P43 3

4【板书设计】

一 性别决定概念分类 XY型

ZW型染色体的分类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XY型性别决定:50%女性XX ; 50%男性XY

二 伴性遗传概念病例:色盲、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1)男>女

(2)交叉遗传

(3)母病子必病

(4)女病父必病

第五篇: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的教学反思

如果让我给自己的《伴性遗传》这一节打个分,那应该是及格:如果叫我给自己一个评价,那应该叫“平淡”。上课前和课上,除了紧张还是紧张。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就像一台机器,在背诵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情。

首先,从内容上讲,导入环节是我认为完成的最好的,也是老师们比较认可的。但同时,还是有欠缺的,通过道尔顿发现色盲遗传的小故事,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道尔顿身上的精神和品质,比如:他敢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对生活中小事深入思考及科学的调查方法,不断探究的精神以及孝敬父母的优良美德。

第二,关于男性患者为什么多于女性患者的问题,此内容应点到为止。因为男性患者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患者需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存在色盲基因才是患者。所以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在这里不应提到比例问题,同时我认为,即使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也不应笼统地说3:1或1:2:1,因为在这里存在基因频率问题,只有亲代基因型确定的情况下,才能用概率进行计算。

第三,深度不够,在课堂上,一直讨论的都是人类红绿色盲,而很少提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把知识水平提到这一高度上来。

再有,应把课堂教学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让学生既得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课,我领悟到其实上上课不仅仅是讲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应该是既轻松而又愉快的。

下载“伴性遗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伴性遗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福清龙西中学高中生物教师 陈向炎 一、概述: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敬请批评指正!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伴性遗传教案(范文大全)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单元框架问题:1基本问题:什么是伴性遗传病? 2单元问题:伴性遗传病会有哪些特点呢?为什么和性别相关联? 3内容问题:伴性遗传病包括哪些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

    伴性遗传教案.doc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举例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某些致病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及特点。 2.能力目标:模仿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

    “伴性遗传”说课稿[大全]

    “伴性遗传”说课稿 1 教材分析1.1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

    《伴性遗传》全市公开课心得体会

    过程是最大的收获 ——《伴性遗传》全市公开课心得体会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林朝霞 本学期第七周,本人有机会上一堂全市公开课,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展示自已教学的好......

    《伴性遗传》生物说课稿

    《伴性遗传》生物说课稿 《伴性遗传》生物说课稿1 伴性遗传生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敬请批评指正!下......

    伴性遗传说课稿文档 1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的第三节《伴性遗传》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以人的色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