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研究课题名称:
中国诗词中“月”与“情”的关系研究
所教科目:语文 设计者姓名:吴邦燕 参与年级:高二年级 所在学校:德卧中学高中部
2016年9月28日
第二篇:《醉翁亭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背诵文章。品析解读文章,理解其主突旨,提高语文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分析文章,积累语言,再现美文意境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发挥创造想像,激发思维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学习准备]
1、从书刊、网站中查阅有关欧阳修,有关《醉翁亭记》的资料。
2、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3、熟读《醉翁亭记》 [学习重难点] 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感受欧阳修“山水之乐”表达出的旷达情怀,积极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习方法]:诵读、赏析、探究 [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兴趣。
[课件一] 亭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课件二 风景画: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括、点出“乐”字。(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同学们自由欣赏的基础引出话题)。
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自由欣赏的课件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醉翁亭记》。
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乐范读文章,学生轻声跟读。
2、学生观听课件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俺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所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滴,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我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他始终是清醒而自豪的。
3、自由朗读,充分调动想像,并找出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的句子(大部分学生找得准确)。
(师指导朗读:a、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其抒胸臆)。b、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c、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4、推荐朗读,自由评谈,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5、闭眼、教师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想像。
(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意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感受文章的美,培养想像力。)
三、赏析文章,渗透美育。以下问题分组讨论,见仁见智
1、全文叙事写景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提示)作者描写景物往往带着自己的情感,景中自有作者的情感。学生a说:写亭子四周的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出喜爱山水的感情。学生b说:文中写道作者与人们游乐的图景,表现出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愉快。
学生c抢着补充:还表现了滁州政治清明。师极力评点、肯定、表扬。
2、文章的主要线索是什么?
(师提示)本文是什么贯穿全文始终的,便是文章的主要线索。学生(d)说:是醉翁。(有的学生表示不同意)
学生e反驳道:文章有些内容不能用“醉翁”来贯穿,所以我认为应是“醉”字,因为文中写景的部分很多,多次提到“醉”字,(有少数同学不同意)。
学生f又说道:因为这个亭叫“醉翁亭”,自然要写出它的由来,这是必要的烘托,大家看文中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这其实暗寓着一个“乐”字,还有“醉翁亭之意不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全文的主线“乐”已很明白了。
学生g说:我完全同意上面这位同学的意见,还补充一点,文中描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也点出“乐亦无穷”,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都突出一个“乐”字,所以说“醉”不准确,应是“乐”(全班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
3、本文的主是旨什么?
(师提示)文以载道,本文通过写景、叙事、表达出作者什么意图。
学生h说:“醉翁”治政清明,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滁人都兴高彩烈出游,他们很快乐。
学生j说:太守与宾客出游,酒和菜取材于当地,极其简便,宴会上无丝竹管弦,只是行酒令,投壶、下棋,是太守的乐。
师情不自禁地说:真是“太守与民同乐” [同学们笑而赞同](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使学习过程更加热烈、丰富、深入。)
四、拓展深化,健全个性
(师提示)欧阳修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却不消沉,保持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像大家熟悉的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发动反清武装斗争,举行多次起义都失败了,但他不气馁,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那你们在受到挫折不幸时,是怎样对待的呢?
1、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学生k说:我在一次考试成绩不及格时,后来看到了华罗庚不畏挫折的事迹给了我勇气,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学习。
学生l说:这次放假回家,爸爸妈妈吵架,对我不理解,现在我还很消沉,今天上了这课,真是雪中送炭。
师道: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希望大家今后要勇敢地面对挫折,那么你定会走向成功的。
(说明:此环节设计,意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健全个性。)
五、背诵文章,积累语言
1、师指导背诵;(从内容上记忆)出示课件一至课件五,帮助学生记忆。
2、学生自由背诵(大部分同学能背诵)。
(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意在积累语言,加强文化积淀。)[学习反思] 新的语文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求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上课时把共性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教师不要轻意作是非判断。当学生思维驰骋起来的时候,必然会引起链式反映,这时,蕴藏在学生心底的热情、智慧,感情偕同无畏进取的求实精神源源不断地诵现出来,开创出语文学习的光彩和新局面
第三篇:走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走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课题:走进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
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能力目标: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学生兴趣的激发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么一个情况(有关中国选手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情况)(大屏幕展示),加上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我国已经获得许多奥林匹克奖牌。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情况(大屏幕展示)
大家不难发现,这些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都是“美籍华人”,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国,在国外获奖。
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可以获得奥林匹克奖牌,但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就了无几人呢?
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说我国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可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奥林匹克奖牌;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可我们又得不到诺贝尔奖。什么原因?(中国的教育存在不足)
美国人一共获得了140枚诺贝尔奖牌,他们的教育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中美学生的情况比较。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比较:
(1)基础知识对比,我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2)刻苦学习对比,我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差不多。
(3)团队精神对比,我国学生不如美国学生。
(4)主动性与首创精神对比,美国学生大都比我国学生强。(5)动手能力对比,美国学生强。
诺贝尔获奖者朱棣文的介绍:在美国的许多大学,中国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他们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而这些方面美国学生要强很多,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
可见中国学生缺少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那么美国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美式教育让学生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答辩。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小学生的研究题目有《我怎样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美国的篮球运动》《电脑的家庭》《到太空去旅游》《提高人的创造力》等等。
你从小到现在,同学们你做过这样的课题吗?
意识到我国教育的不足,所以教育部 在2001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旨在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原因。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呢?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是指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举个例子:同学们,你吃过煮鸡蛋吗?你愿意吃什么样的煮鸡蛋?是你自己煮的吗?
任务1:煮鸡蛋。
要求:达到蛋清不硬不稀不流,蛋黄不干不稀不流,吃到嘴里,滋润爽滑,口味鲜美。
过程(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大家刚才所讨论的正是美国的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所探讨的问题,是不是研究性学习呢?当然是。但是,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探讨的问题,让我们高中生来做,课题就有点小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来研究的课题。
例如(大屏幕展示):
1、玉米膳食纤维降脂作用的实验
2、发展交通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
3、农村秸秆的利用调查与设计
4、小学生诚信现状调查
5、家乡“Х日游”方案设计
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有点心动?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又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仔细阅读学案上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各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2)、研究性学习与现行学科教学相比有什么特点?
开放性: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空
探究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的转换上。
实践性:在实践中得到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四、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提出来源于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2、实施阶段:
第一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
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制定出你的研究方案(各小组讨论制定): 第三步:实施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
撰写报告、汇报过程与结果、评价 展示报告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大屏幕展示有毒食品的图片)
根据图片内容,提出你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你的研究计划,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第四篇:走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走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课题:走进研究性学习活动
授课班级: 高
一、12班 授课时间:2008-12-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
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能力目标: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学生兴趣的激发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么一个情况(有关中国选手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情况)(大屏幕展示),加上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我国已经获得许多奥林匹克奖牌。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情况(大屏幕展示)
大家不难发现,这些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都是“美籍华人”,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国,在国外获奖。
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可以获得奥林匹克奖牌,但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就了无几人呢?
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说我国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可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奥林匹克奖牌;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可我们又得不到诺贝尔奖。什么原因?(中国的教育存在不足)
美国人一共获得了140枚诺贝尔奖牌,他们的教育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中美学生的情况比较。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比较:
(1)基础知识对比,我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2)刻苦学习对比,我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差不多。
(3)团队精神对比,我国学生不如美国学生。
(4)主动性与首创精神对比,美国学生大都比我国学生强。(5)动手能力对比,美国学生强。
诺贝尔获奖者朱棣文的介绍:在美国的许多大学,中国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他们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而这些方面美国学生要强很多,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
可见中国学生缺少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那么美国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美式教育让学生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答辩。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小学生的研究题目有《我怎样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美国的篮球运动》《电脑的家庭》《到太空去旅游》《提高人的创造力》等等。
你从小到现在,同学们你做过这样的课题吗?
意识到我国教育的不足,所以教育部 在2001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旨在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原因。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呢?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是指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举个例子:同学们,你吃过煮鸡蛋吗?你愿意吃什么样的煮鸡蛋?是你自己煮的吗?
任务1:煮鸡蛋。要求:达到蛋清不硬不稀不流,蛋黄不干不稀不流,吃到嘴里,滋润爽滑,口味鲜美。
过程(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大家刚才所讨论的正是美国的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所探讨的问题,是不是研究性学习呢?当然是。但是,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探讨的问题,让我们高中生来做,课题就有点小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来研究的课题。
例如(大屏幕展示):
1、玉米膳食纤维降脂作用的实验
2、发展交通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
3、农村秸秆的利用调查与设计
4、中学生诚信现状调查
5、家乡“Х日游”方案设计
下面是我们胶州一中的一些同学的发明创造,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大屏幕展示科技发明创造):
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有点心动?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又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仔细阅读学案上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各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2)、研究性学习与现行学科教学相比有什么特点?
开放性: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空
探究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的转换上。
实践性:在实践中得到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四、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提出来源于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阅读材料:早恋的困惑
任务:对于早恋的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提出你的问题。
2、实施阶段:
第一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
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制定出你的研究方案(各小组讨论制定):
第三步:实施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
撰写报告、汇报过程与结果、评价 展示报告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大屏幕展示有毒食品的图片)
根据图片内容,提出你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你的研究计划,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八课 洗衣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展开研究活动。2.通过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步骤进行探究分析。3.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养成热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积极探究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活可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有很多同学的梦想都是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等待我们去发现。
如果你能按照事物的规律去做事,就会事半功倍,你做的事就是科学的。反之,如果你不按规律办事,做什么事都会白费力气。
今天的研究性学习课,我们要研究的事什么呢?是一件生活中人人都要做,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洗衣物。
谁还不会洗衣服呀!其实不然,清洗衣服,值得研究的问题太多了,要不然,为什么有的人能把很脏的衣服洗的洁净如新,有的人却把好好的衣服洗的没法再穿上身。那么洗衣服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衣物的材质、面料的特点、颜色 2.洗涤剂的选择
3.衣服脏的程度、污渍的类别 4.洗涤的水温 5.洗涤的时间长短 6.倡导低碳、环保、节能
根据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将班级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研究。他们设计了不同的研究方案,分别进行了探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呢?
我想应该按照洗衣服的步骤来汇报才合理。
(一)1.洗涤标志研究小组进行汇报。
大家好,我们是洗涤标志研究小组,洗涤标志,是衣物洗涤的说明书。能看懂我,你就基本上明白怎么洗衣服了。
2.介绍洗涤标志
3.那么,这些表示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这些表示真的真实可行吗?我们需要用实验去验证。
(二)衣物要下水洗澡了,首先需要做什么工作呢? 1.为了做到更节能、更环保,我们小组觉得在下水洗涤之前,对衣服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研究结果。
(三)1.我们小组认为,水的温度会直接影响洗涤的效果。下面请看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2.研究结论
(四)1.洗涤时间的长短,对衣物是否能够彻底洗干净也至关重要。下面请看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2.研究结论
教师总结:1.不知道同学们在水温小组和洗涤时间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他们的研究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保持一定的条件不变化,而使另外的研究对象进行变化,从而得出研究结论,这是非常科学,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同学们,你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方法运用得非常好了。科学家们把它叫做——控制变量法。
3.历史上很多重大的科学发明、发现,都是运用这种方法。就比如说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
4.那么,接下来要汇报的小组可以现在再思考一下,你们是不是也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呢?
(五)1.我们洗涤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也是运用了这种方法。2.研究结论
(六)1.我们小组负责的是衣物整理环节。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在熨烫的时候,并不适用,或者说我们不敢用。因为有的衣物根本不能熨烫。有的衣物温度过高会烫坏。2.另外,我们小组还发现,有一些特殊的污渍,比如我们不小心受伤的血迹、比如开车的爸爸,身上的油渍,比如婴儿身上的奶渍,都是怎么洗都不容易洗掉的顽固污渍,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处理。
三、总结、作业:
1.同学们,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你们不光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事物的本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2.爱迪生、爱因斯坦,爱生活、爱研究。希望你们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探究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