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
在教学设计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已为日益重要的一块,如何对这一块进行设计呢?一般来说,要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一般教学设计知识外,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科学精神目标;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科学探究兴趣目标;社会责任感的目标。
第二,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也是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程序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程序有较大的不同。在多数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在一定程序上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序。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提供问题情境;第二步,明确研究问题;第三步,进行研究设计;第四步,收集研究的资料;第五步,分析处理资料;第六步,得出研究结论;第七步,检验。当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有较大的灵活性,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第三,师生地位与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显著的,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强。教师不典型示范是知识的来源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尽量降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控制,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比在其他种类的教学活动中更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民主。
第四,教学评价。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的设计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仅要重视评价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评价学习的过程,即注重过程评价。二是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而不能仅仅由教师去对学生进行评价。三是在作为评价这标准的教学目标上,要特别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兴趣、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目标。四是在评价方式上,要尽量注重采用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即注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学生的实际研究成果,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考试与测验。五是评价的标准、过程和方式都要尽量地个性化,符合学生个人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要求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要求
高中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高中课程改革已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程。就研究开支课程开展来说,课题选择是基础、是起步,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成败。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来说,它又是十分重要的切入口,离开对学生发现问题、提高问题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只能是空洞的口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学校对课选择的原则、课题的来源、课题选择时出现的问题做如下要求:
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工作的组织机构
(一)研究性学习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研究性学习实施领导小组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办公室及选课指导中心(设在教务处)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研究性学习实施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要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要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教研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
(三)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语文组
组 长: 副组长:李洪英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数学组
组 长: 副组长: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外语组
组 长: 副组长: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物理组:
组 长:、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化学组
组 长: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生物组
组 长: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政治组
组 长: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历史组
组 长: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地理组
组 长: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体艺组: 组 长: 副组长:
备课组长:
分管领导: 信息技术教研组: 组 长: 分管领导:
成 员:各学科教师
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入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选择课题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理的活动。强调科学性,是要求我们注重科学价值。所谓科学价值是指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或是在某方面空白的填补,或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完善或发展,或是某领域某些不正确观点的纠正,或是有助于研究者自身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习惯、态度、规范及思维方式。选题的科学性,可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而不选反科学、伪科学和荒诞迷信的课题。
2、创造性原则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创新和前进。科学研究的选题应体现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可表现为理论、观点和概念的创新,又可以表现为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创新。选择的课题是无人提出的或是别人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应该是努力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创新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因此,努力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就能赋予课题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开始参与科学研究,不能要求过高,但必须做到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可行性原则
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实施这一课题时的可行性。课题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状况的可行性应予以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允许在选题时好高骛远,涉及内容的深渚,研究范围的大小,应与知识结构相适应。课题小组成员结构配置也应考虑。组员课外知识的广泛性,爱好专长程度的高低,对电脑操作熟练的程度,社交能力的差异等等,都会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的来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仔细地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是科学的核心所在。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做才能提出高质量的课题呢?笔者认为,一是仔细观察,发散性思维。二是将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
1、仔细观察,发散性思维
人在最初阶段,不应该过多地去顾及“高质量”,而只需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周围,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然后试着给予回答。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大米中含有哪些成分?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除了大米以外,还有哪些粮食?其营养成分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要吃粮食?世界上是否还有饥饿存在?为什么还有饥饿存在?如何才能防止饥饿?砍伐森林与粮食有关吗?准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下所不有回答的问题,不管它是怎样一个问题,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考课题。
2、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课题,是课题的主要来源。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就有取之不尽的研究素材,可以研究学生用餐问题、校服的穿着问题、学校或周边环境的整治问题。如“关于白塔中学食堂用餐问题的调查”、“现代中学生服装美的调查”、“白塔中学化学工业区周边水质的调查”;可以研究研究性学习改革的内容、学生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如“学校开设拓展型课的现状调查”“英语歌曲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可以研究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学生的交往等等。如“白塔中学学生与父母交流情感的调查”“如何看待高中生之间的友谊问题”。
四、课题选择时出现的问题
在开始选择课题的时候,常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选择的课题题目过大、选题所涉及的研究的内容过于抽象;不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对课题中要研究的问题不明确。
1、选择的课题题目过大
选择的课题题目过大,这是学生在选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他们不知道选择的题目和他的能力、现有的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只是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提出的题目只求一鸣惊人,不考虑其它。如“中西方婚丧嫁娶习俗的比较”,这一课题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范围太大,显然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所能驾驭的范围。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根本无法胜任的。一般遇到学生选择的题目过大时,教师可以在和学生共同研讨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地域和时期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修改和限定,这样就可以使研究的问题更加集中和清晰。如,在给学生做指导时,建议他研究“解放后四川结婚习俗的演变过程”。
2、选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过于抽象
学生选题中出现的另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过于抽象。如“关于我校高中生道德水平的调查”“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高中生消费观的调查”等。无论“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消费观”等,都很难把握,用单纯的调查方法更是无法测定。在指导学生时,建议课题改为“关于我校高中生对中国传统道德认同态度的调查”。因为高中生都出生在当代中国,受环境的影响,他们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某些传统的道德,但也会用新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来排斥其中的部分内容。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可以帮助当代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道德,同时对“中国传统道德”学术界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这样研究起来就比较容易入手。
3、不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这里所说的“可行性”,主要是指学校或学校周围是否能提供学生课题实施的必需条件。具体条件有:信息资料、实验设备、药品试剂、时间、精力和财力等。譬如,“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心理剖析及预防措施”、“国内旅游指南”、“计算机硬件的测试”、“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与思考”和“贷款购房的研究”“家装室内甲醛的污染与治理”等课题,学生要研究的话,就缺乏完成此类课题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建议学生对条件问题予以特别的注意。不解决条件问题,课题就不能确立。如“火箭的制作”,需要燃料,还要其它材料。没有他人的帮助,一般的学生无法完成此实验,象这类课题只能放弃。
4、对课题中要研究的问题不明确
对课题中要研究的问题不明确。如:“足球”、“桥”、“电影”和“高中阅读课”等。研究研究课题,应当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来陈述。例如:有一个学生想研究高中生开设的阅读课对阅读成绩的影响,他把题目定为“高中阅读课”,这种宽泛的不包含任何问题的陈述显然不合要求,可以改成“高中生开设阅读课程对提高阅读成绩的影响”,这样就比较具体,也包含了问题在其中。因此教师在指导选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发散性思维,畅谈在这个题目下有哪些可以研究的方面并一一列出,然后引导学生把每个研究的方面转化为问题,从中抽取出对学生最有教育作用的题目,作为学生研究的内容予以限定。这样,在学生进入研究前他对自己要研究什么就比较清楚了。
5、教师加强对选题的辅导
教师在选题阶段是最忙碌的。其共和大约有这样几方面:发动学生、根据学校统一布置组织学生参与课题选择;提供本学科知识背景,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科研方法辅导;指导学生选题。其中指导学生选题,建议可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介绍各种信息,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互相启发,逐步集中他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将感兴趣的内容概括成问题;组织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明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组织学生讨信纸明确自己所要解决的课题,哪些资料、数据、信息是必需的、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主持学生课题的开题评审。在课题选择阶段,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选题的辅导。
总之,在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时,必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选择、确定贴近社会生活实践的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关心社会进步、祖国前途和人类命运,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 未来的地铁
所在单位
香江一小
课题组长
杨硕
小组成员
无
指导教师
王老师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要求范文
文字报告以文字说明为主,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和附件。基本要求如下:
1.封面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学校、班级、指导老师、组长、第一执笔人和小组成员。作者署名人数在3~8人,指导教师人数1~3人。
2.采用Word文档,A4纸,页边距设置上、下为2.54cm,左、右为2.2cm;标题用小三号黑体;报告正文前的摘要、关键词请用五号楷体,并注明[摘要]、[关键词]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页码格式为阿拉伯数字,居中)。
3.[摘要]控制在25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字数控制在4000字以内,并统一用A4纸,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或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5.附件是帮助评委了解研究过程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成果的一些原始文字材料和写就的小论文,原始文字材料的形式以活动记录册的数码照片或活动记录册为宜,附件总页数一般情况控制在A4纸10页以内。
文字报告以文字说明为主,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和附件。基本要求如下:
1.封面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学校、班级、指导老师、组长、第一执笔人和小组成员。作者署名人数在3~8人,指导教师人数1~3人。
2.采用Word文档,A4纸,页边距设置上、下为2.54cm,左、右为2.2cm;标题用小三号黑体;报告正文前的摘要、关键词请用五号楷体,并注明[摘要]、[关键词]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页码格式为阿拉伯数字,居中)。
3.[摘要]控制在25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字数控制在4000字以内,并统一用A4纸,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或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5.附件是帮助评委了解研究过程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成果的一些原始文字材料和写就的小论文,原始文字材料的形式以活动记录册的数码照片或活动记录册为宜,附件总页数一般情况控制在A4纸10页以内。
第五篇:《醉翁亭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背诵文章。品析解读文章,理解其主突旨,提高语文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分析文章,积累语言,再现美文意境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发挥创造想像,激发思维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学习准备]
1、从书刊、网站中查阅有关欧阳修,有关《醉翁亭记》的资料。
2、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3、熟读《醉翁亭记》 [学习重难点] 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感受欧阳修“山水之乐”表达出的旷达情怀,积极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习方法]:诵读、赏析、探究 [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兴趣。
[课件一] 亭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课件二 风景画: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括、点出“乐”字。(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同学们自由欣赏的基础引出话题)。
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自由欣赏的课件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醉翁亭记》。
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乐范读文章,学生轻声跟读。
2、学生观听课件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俺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所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滴,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我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他始终是清醒而自豪的。
3、自由朗读,充分调动想像,并找出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的句子(大部分学生找得准确)。
(师指导朗读:a、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其抒胸臆)。b、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c、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4、推荐朗读,自由评谈,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5、闭眼、教师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想像。
(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意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感受文章的美,培养想像力。)
三、赏析文章,渗透美育。以下问题分组讨论,见仁见智
1、全文叙事写景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提示)作者描写景物往往带着自己的情感,景中自有作者的情感。学生a说:写亭子四周的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出喜爱山水的感情。学生b说:文中写道作者与人们游乐的图景,表现出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愉快。
学生c抢着补充:还表现了滁州政治清明。师极力评点、肯定、表扬。
2、文章的主要线索是什么?
(师提示)本文是什么贯穿全文始终的,便是文章的主要线索。学生(d)说:是醉翁。(有的学生表示不同意)
学生e反驳道:文章有些内容不能用“醉翁”来贯穿,所以我认为应是“醉”字,因为文中写景的部分很多,多次提到“醉”字,(有少数同学不同意)。
学生f又说道:因为这个亭叫“醉翁亭”,自然要写出它的由来,这是必要的烘托,大家看文中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这其实暗寓着一个“乐”字,还有“醉翁亭之意不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全文的主线“乐”已很明白了。
学生g说:我完全同意上面这位同学的意见,还补充一点,文中描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也点出“乐亦无穷”,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都突出一个“乐”字,所以说“醉”不准确,应是“乐”(全班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
3、本文的主是旨什么?
(师提示)文以载道,本文通过写景、叙事、表达出作者什么意图。
学生h说:“醉翁”治政清明,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滁人都兴高彩烈出游,他们很快乐。
学生j说:太守与宾客出游,酒和菜取材于当地,极其简便,宴会上无丝竹管弦,只是行酒令,投壶、下棋,是太守的乐。
师情不自禁地说:真是“太守与民同乐” [同学们笑而赞同](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使学习过程更加热烈、丰富、深入。)
四、拓展深化,健全个性
(师提示)欧阳修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却不消沉,保持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像大家熟悉的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发动反清武装斗争,举行多次起义都失败了,但他不气馁,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那你们在受到挫折不幸时,是怎样对待的呢?
1、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学生k说:我在一次考试成绩不及格时,后来看到了华罗庚不畏挫折的事迹给了我勇气,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学习。
学生l说:这次放假回家,爸爸妈妈吵架,对我不理解,现在我还很消沉,今天上了这课,真是雪中送炭。
师道: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希望大家今后要勇敢地面对挫折,那么你定会走向成功的。
(说明:此环节设计,意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健全个性。)
五、背诵文章,积累语言
1、师指导背诵;(从内容上记忆)出示课件一至课件五,帮助学生记忆。
2、学生自由背诵(大部分同学能背诵)。
(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意在积累语言,加强文化积淀。)[学习反思] 新的语文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求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上课时把共性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教师不要轻意作是非判断。当学生思维驰骋起来的时候,必然会引起链式反映,这时,蕴藏在学生心底的热情、智慧,感情偕同无畏进取的求实精神源源不断地诵现出来,开创出语文学习的光彩和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