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资源共享库的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精品资源共享库的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教育部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措施,在一起的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增加配套的课堂习题、随堂测试、练习题、知识拓展、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特点是能够很好地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补充,并且注重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贴心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针对相对简单的内容,可以通过知识点将视频以及与之配套的课堂在线测试、学习话题讨论、师生答疑、作业提交等,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与此同时,认课老师可以在后台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完成效果,并在交流平台上进行即时的指点。针对教学内容和难点,对应的知识点学习可以起到预习或者复习的作用,成了课堂教学之外非常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第二篇:立足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范文
立足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只是教师语文教学的一个例子。把教材内容定为教学内容是一种狭隘的教学观,教材内容相对于教学内容来说,是静态的,不可改变的,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随时随地改变,它是动态的。所以,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理念来认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新给教学内容一个定位,确定好教学内容。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一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来谈一谈如何基于教材内容而确定教学内容。
一、整合教材内容,让教学内容更精彩
教材有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不去挖掘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就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来教。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要想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我们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教学内容比教材内容更优、更高、更有意义。无论是从内容的介绍、语言的运用,还是文字的安排,都要进行整合。比如,这一课主要是写荷兰牧场上的各种动物,以各种动物的生活状态为主线,按照分类介绍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荷兰的牧场,让学生无比喜爱荷兰。但是课文中描写各种动物的形态各有不同,且句子也非常多,并散落在课文的各个自然段。在教学时,我们要把这些内容给整合出来,将字词教学、句段教学与写作手法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荷兰牧场上的各种动物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黑白花牛的和睦、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与猪群。
二、提炼教材内容,让教学内容有取舍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虽然是经过编者精心改编的,让我们作为教学内容的东西也比较多。如果我们在教学时,不分轻重地把这些内容全部罗列出来,再一个一个地传授给学生,那么,一来课堂教学时间不允许,二来还会给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杂乱无章的知识系统。所以,根据教材内容来安排教学内容时,我们要有所取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取舍,以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有的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完全掌握的,那么我们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而不安排在教学内容之中。而如果有的内容是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引导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由于它是略读课文,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按照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其实,略读课文的安排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前面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前面学习的方法来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安排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我把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8个生字、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等给省略了,没有安排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中,而把教学内容主要放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并提出为什么课文中四次提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这一个问题走进文本。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要想解决这一个问题,就得慢慢去品味,去感悟,去解读这篇文章中的语言文字的叙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就会更有深度与广度。如果学生把这一个问题给解决了,那么也就真正体会到荷兰是牧场之国了。
三、拓展教材内容,让教学内容更丰盈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基于教材内容,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要灵活、多维地处理教材内容,并拓展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之外的语文教学资源,让二者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扩大教材内容的外延,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丰盈。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并适当拓展。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单元出现的,选人每一单元的课文内容的主题基本是相似的,如果是介绍风景的,就都是介绍风景的,如果是写人的,那都是写人的。所以在拓展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来拓展,让学生阅读相同类型的文章,也可以通过拓展让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文章。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可以在拓展中不断地提升。比如这一课,在第一自然段中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那么,为什么这一篇课文只介绍荷兰是牧场之国,而说它是水之国、花之国却没有介绍,只是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中简单地介绍了荷兰的花与运河。既然荷兰是花之国,是水之国,那么,在荷兰都会有哪些花?有哪些河流?它们都有什么样的显著特征?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就给学生拓展了这两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荷兰就会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动物、人、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总之,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提炼与拓展。这样才能让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初中生教学内容设计
(4)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
(5)简要规则:完成练习时采用的比赛方法所制订的简单规划。(6)保护与帮助:对必要的内容。如器械体操等要写清。5.分配各部分的时间和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6.编写课时计划的几点要求。(1)要写得简明、细而精,不繁琐。
(2)课时计划形式常用的有三种:表格式、笔记式、表格与笔记结合式。目前还有采用卡片式。上述几种形式教案,各有特点,采用时可以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
(3)上课常规内容,可不需在每次课时计划中重复写,但公开课和观摩课除外。(4)教案最后一栏为小结,每位教师要及时认真填写,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5)做好场地器械的规划和课的密度,运动量的预计。
(三)初中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计划设计方案示例(仅供参考)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指导下,依据单元教学的目标,结合初中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本课试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自学自练能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
2.教学内容设计(1)活动准备: ①慢跑
②小组结合跨越式跳高动作学习自编徒手操(2)技能学习: 3~5步助跑跨越式跳高
①任选姿势跳低皮筋比赛(激发兴趣体验乐趣)②不同高度跨越式跳高学习(了解起点建立自信)③逐步升级跳高练习(挑战目标,体验成功)(3)放松整理: ①随音乐民族舞 ②小结
本次课内容属于初中二年级男生跨越式跳高动作学习单元中的第4次课,发展灵敏素质,跨越式跳高。2.教学目标设计
针对前三次课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能说出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动作要点
(2)通过不同高度的选择起点练习,95%的学生做出3~5步助跑起跳动作(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4)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 3.教师指导设计
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本节课主要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和不同高度的情境设置,结合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进行模仿,培养自学自练能力。4.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针对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分组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指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想、看、练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并通过学生自身锻炼和观察别人练习,学会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办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组织设计
本次课采用目标动态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自选练习起点,自行结组选出组长,对每一组提出不同的要求,依据每一位学生努力达到目标的情况进行升级,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态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6.教学过程设计
本次课教学过程大体设计三个阶段:活动准备,技能学习、放松总结。(1)活动准备: 包括课前安排和教学中的准备活动
①课前安排: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熟悉练习,设计教学情境,安排所需器材及器材的摆放位置等 ②教学中的准备:通过小组自选自编徒手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热身活动使身体各关节和部位活动起来,为学习课上内容做准备。(2)技能学习:本课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和选出的组长作用。以培养学生自主练习、自我调控能力。学习步骤:
①激发兴趣,体验乐趣。小组任选姿势跳低皮筋比赛
②了解起点建立自信。自选练习适宜高度结合上一、三、五步助跑起跳练习③挑战目标,体验成功,逐步升级跳高练习错误动作纠正: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同伴示范动作的观察,或与挂图进行对比指出其动作的正误所在。根据技能掌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出练习动作的评价标准。(3)放松总结
①通过随音乐民族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身心放松,让学生跳起来,笑起来,使紧张的机体得到调节。
②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告知以后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四)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计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课时教学目标的写法应准确具体。课时教学目标的写法要求准确具体,不能只是大概意思或笼统粗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时间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要考虑到它既能直接指导课堂教学,又有便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书写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应考虑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对象,即应写明教学对象。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做到什么(完成的行为)(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完成行为的条件)。(4)标准,即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行为水平)。
如①初中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完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后,能做出80%以上的正确动作,准确率(投进)达到50%以上。
②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完前滚翻动作后,完成5次鱼跃前滚翻动作时,至少有3次以上能做出明显的腾空动作。
③情感目标的衡量与判断,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1)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选择参加这类活动;
2)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意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3)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教师应根据具体特点确定相应的学习行为,尽可能采用具有可观察性、甚至可测定性的行为动词,以加强情感目标的可操作性。
2.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视自己的优点,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集体项目比赛中,要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个人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主要还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特别是个别运动技术好的学生,更应教育他们要与同伴相互配合,切忌“单干”。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
3.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师生之间互相和反馈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自觉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地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利用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给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提倡学生的创造精神,勇于对教师的教进行质疑,能够自我表现,发挥潜力。同时,增加学生自学、自练的环节,给学生练习“自由度”,如篮球教学,我们可先让学生自由玩一段时间,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分析,另外,教师对学生问的问题不要从正面回答,而应高屋建瓴、启发诱导地反问学生许多问题,一旦学生想通了这些问题,原先的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交互式“答疑”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思索的乐趣。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4.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心态。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争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先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这样每一组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帮差、共同提高的气氛。进行比赛时,同组中的学生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任性、骄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教师还可利用不同时间、各种比赛形式,如拔河比赛、长跑接
力赛、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5.认真备课,加强学法指导。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应在学生的体育学生活动中体现,因此,树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思想。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学会”所学内容。同时也要认真研究“导法”和“学法”,以便于在教学中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法,以使学生“会学”为目标,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自我育体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阶段,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采用相应的学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学法,使教与学活动同步进行。
第四篇:秘书学教学内容设计
《秘书学》教学内容设计
《秘书学》课程是高等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秘书工作理论和较高的秘书实践能力而开设的专业课程。它是文秘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国家秘书资格鉴定的核心内容。自我校2004年开设文秘专业以来,我系始终把《秘书学》作为主干课程并一直作为重点课程加以建设。
我们从培养高素质的秘书人才的角度出发,紧跟当代秘书专业发展的步伐,把文秘专业重点培养方向定位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此,我系将文秘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方案设定为“两个培养目标”:第一个是直接就业目标——文员,第二个是岗位发展目标——秘书。“两个目标”的确立,体现了高职教育“现岗位操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相统一的要求,使我们的方案在目标的设定上体现了高职性。以此确定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并制定《秘书学》的课程目标。
一、《秘书学》的课程目标:
(一)掌握秘书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培养健康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心态;
(三)提高社交与沟通、协调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应用写作(以公文为主)能力;
(五)强化秘书事务工作综合处理能力(办事、办公、活动策划等);
(六)掌握先进的秘书办公设备基本操作技能。
为了达到这样的课程目标,我们课程组在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上做了以下的设计:
二、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有着鲜明的应用性、实用性、实践性特点,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注重采用多种灵活多变、自由而又实用的形式,注重教学的启发性、研究性和互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围绕秘书工作实务的基本要求来实施。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确立该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秘书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特色。
首先,我们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度,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及时补充、充实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如对《秘书学》的第七章秘书工作思维、第八章秘书工作的方法等章节我们做了补充,增加了来自生产实际和社会基层的内容。其次,我们把某些章节作了调整,使课程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兼顾学生的实际。通过教与学的配合,使学生能基本了解秘书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明确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理论素 养、知识结构和才能结构,树立正确的秘书职业意识,为今后从事秘书工作打好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实践教学上,按照现代秘书定位,设置一系列实训项目,精心设计符合新时期秘书特点的秘书阶段性训练和综合训练项目,培养基础理论扎实、职业技能精通、就业面较广、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文秘人才。
(一)确立以秘书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设计训练项目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秘书实务》课程训练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利用文秘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强化实践教学。课程组根据课程内容及秘书职业能力的需要,精心设计了阶段性实训与多个综合训练项目,使实践教学环节体系完整,技能训练效果明显,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如对秘书的应聘面试、会见和会谈中的事务等章节设计了多个综合训练项目,使文秘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就参与了秘书工作实践,直接参与了秘书实务活动。此外在课程组老师的指导下,为我系大型活动设计会务方案等。
(二)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本课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聘请了秘书学研究专家和“双师型”人才开展讲座,指导教学,把握当前秘书行业的新变化、新要求、新技术、新手段,将先进的内容充实到教材中去,保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并每年参观本地区的社会大型活动如漯河食品节、桃花节,凭吊历史名人许慎、杨再兴等方式,实地考察了大型活动的组织、宣传等 工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外,鼓励学生到企业去学习锻炼,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秘书实务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秘书职业标准,强化学生专业素质
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秘书资格证书考核,进行对应的专业实践教学,在国家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中,我系学生的考证合格率较高:要求04级秘书专业的40%学生参加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30%;05级60%的学生参加考试,通过率达到40%。此外我系文秘专业的学生在专升本考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04级秘书专业的孙新新同学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这和我们平时加强秘书专业的实践训练分不开的。
实践证明,通过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社会管理系 2008-4-1 4
第五篇: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三编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魂。
一、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一)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二)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
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1.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设计一∶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根据农村中心校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分类、奇数、偶数、约数等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一1~16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2~16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这两类数的特征,进而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师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设计二∶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根据县实验小学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1~59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1~59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应该分成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概括、讨论交流、汇报辩论,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通过对“质数与合数”_课不同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正确地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4.一般特征分析与学习风格分析
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知识背景、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学习兴趣与动机、工作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只是影响学习的背景因素,即便如此,这些因素还是对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起着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并影响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学习风格是个体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偏好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方式。有的学生善于想象、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三)学习对象分析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方法。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2.书面材料分析法
书面材料分析法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分析有关学生情况的书面材料(包括档案资料、班级记录资料和学生个人作品、作业等)来了解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历史、现状、发展、变化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3.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通过与学生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内心活动。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4.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生活环境与各种表现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各种关系和联系。5.测验法
通过诊断性(摸底性)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测试结果作出分析。这种方法可以面向全体,也可以针对部分学生和个体。以.上方法可以交错运用,但一定要讲究实效。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分析是要根据总的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出教学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需表明∶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学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哪些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学科内容的结构及最佳的教学顺序等。经过教学内容分析,教师对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就会心中有数了。
教师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或呈现的过程。(一)全面领会教材
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要研究每一个内容在本册、本年级、本学段、本学科中的作用。教师在深入研究时,不能教什么,眼睛里就只看到什么。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某一个知识在本版本的编排思想、编排顺序,还要研究其他版本教材对此知识的编排思想、编排顺序。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的编排方法。总的来说,首先要通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教材的编排体录,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学习课程标准,弄清楚应该具有的教学理念,弄清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这样才能够统观全局、理清主线,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发生一叶障目的问题。(二)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在全面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1.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1)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段教学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这段教材对形成学生认知结构,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①分析结构关系,即这段教材与前后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来龙去脉、层次脉络。②分析类型特征,即分析这段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③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思维价值),一方面指分析这段教材内在地包含哪些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指分析通过这段教材的教学,训练了学生的哪些技能和发展了学生的哪些能力。(3)教学的具体要求。确定每段教材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走每课时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有发展的观点,即同样的内容在不同教学阶段其要求是不断提高的。
2.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是指课程标准中或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反映在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易错或混淆的内容。但难点又不是绝对的概念,学生的情况不同,难点也有变化。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策划解决难点的教学活动。关键点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获得一把钥匙,其余的内容便会迎刃而解。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相互联系的。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还是关键点。但有的内容只是难点,而不是重点,也不是关键点,因此在教学策略上,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常用的解决难点的方法有∶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激发思维;运用直观方法加强感知。
3.灵活地运用教材,不可过分地拘泥于教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重点、难点会有变化。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在领会教材意图,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敢于分析教材的不足,敢于调整教学顺序,敢于重组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应作调整、修改和补充,不必照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