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
鞠莉
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议、圈点批注、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难题,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我解决。我的卧室,也是我的书房。可是在一间房子里,既学习又休息,很不雅观。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我这间小房子处理一下,将学习和休息的地方隔开,达到一种隔而未隔的效果,让我的生活空间更舒心更雅观呢?(屏风)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帮老师想出很多好办法。尤其是在老师房间里设置一个屏,让老师的房间达到了隔而未隔的效果。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中还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什么是屏呢?它有哪些用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的文艺小品《说“屏”》吧!(板书)
二、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
三、出示目标导学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四、点拨学法、自学
(一)点拨学法
师:如何达成教学目标?请看达成目标的方法。(小黑板展示。)
达成目标一的方法:朗读、跳读课文,圈点批注,勾画中心句、重点句。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内容、辨别说明方法。达成目标二的方法:找出表现作者观点、态度、感情的词语体会。
(二)依据学法自学、交流。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遇到困难可小组讨论。(小黑板展示思考题):
1、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3、作者在说明屏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屏的作用、种类、设置的?(提示:回答问题的程序: “实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4、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 生:依据学法自学、交流。
(三)自学检测
五、质疑释惑互学:
师:同学们真行,很快通过自学明确了说明对象,理清了说明内容、辨明了说明方法.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有什么作用?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3: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还有问题的同学请提出来?
六、归纳、练习巩固
(一)归纳学法
(二)练习巩固: 阅读短文《指纹的奥秘》,做文后练习。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只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善于总结、运用方法,我们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祝同学们学得更好,更轻松。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
第二篇:说屏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16说“屏”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教学重点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一、导入课文
二、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词语读音、词义。
2.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⑴.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⑵.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⑶.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研讨分析(2——4段)
屏的作用:分隔作用,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缓冲视线。
屏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的设置:得体。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四、品味课文,赏析诗句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已喜欢上屏风了。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古诗句,使说明的语言生动有趣,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这些诗句的作用。全班讨论明确: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六、作业
1.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采用二三种说明方法,2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说“屏”
一(1)深情总引屏
二(2—4)分说:屏的作用、种类、设置 三(5)点明写作意图
第三篇: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
新疆教育学院国培中语班
杨雪萍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5.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6.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重点难点] 2、3、4
一、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见过屏风这种家具吗?在哪见过的?有什么作用?
(二)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并说明其作用。明确:《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三)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屏”的图片,谈谈感受。下面我们走进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看看他是怎样和我们说“屏”的。
二、整体感知文意。1.积累生字词。
帷()幕 伧()俗 忒()文化休憩()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恰当,恰如其分。
(2)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3)美丽的春光。(4)粗俗、鄙浅。
(5)享受凉爽。纳:享受。(6)使冲突缓和。
(7)高雅和粗俗的区别。(8)无益地耗费劳力(9)果真如此。
(二)自由朗读课文,(三)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默读课文,回答问题。自主回答: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七)研读赏析
(一)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1、理解诗意(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用在此处表达了作者幼年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诗在开篇引起读者兴趣。(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此处引用放在屏风定义后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时语言生动有趣。(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二、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这篇说明文和我们经常见到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陈从周先生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感情,用优美诗化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但是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古代许多精美绝伦的屏都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往往只只注重了屏的是有价值,却忽略了屏的审美价值,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过渡)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墨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二)拓展延伸
(1)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2)阅读欣赏《中国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采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 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结”字,使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作业: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200字左右。
第四篇:说屏教案
第十五课 说“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汇,正确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体味文章生动的说明语言。教学重点:
1体味说明语言,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2体味文中三处引用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口技》中有几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在口技表演中,屏起什么作用?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ǔ)”“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屏的历史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装饰已经相当精美。
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屏吗?有的人在医院里见过,在饭店里见过,在茶楼里见过。老师这里也找到了几副屏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屏有什么特点?它们都很美,上面都有图画,书法。我们不难看出,屏风是一种既实用,又有艺术特色的家具。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屏这一形象也是屡屡出现。古诗词中的屏总是表达作者仕途的坎坷,人生的感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陈从周先生是怎么说“屏”的。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学生速读课文,解决生字,屏风
纳凉
帏幕
摒除
伧俗
寒伧
韶光
休憩
倚靠
忒
流莹
闺房
消魂:也作销魂,指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帷幕:作遮挡用的幕布。韶光: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伧俗:粗俗、鄙浅。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划分层次
文章分为三层;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概括屏的特点。屏的特点是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微妙的东西。
第二层(2—4)分别介绍了屏的作用,屏的类别,屏设置时应注意的事项,第三层(5)总结全文,点明写作意图。再次强调屏风是很吸引人的,并热切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3,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
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5,屏有哪些作用?
明确:
分隔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缓冲视线 6,屏有哪些种类?
明确: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艺术上:雅俗之别。外形上:大小之分。
7,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8,展示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9,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总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10,分析首尾
第一段写了什么?
引出说明对象--屏风,概括屏的特点。最后一段写了什么?
总结全文,点出写屏的意图。11,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总----分------总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逻 辑 顺 序
12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语言特点: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13,细读全文:作者对“屏”的感觉和印象怎样?
“屏”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喜爱。受古诗词和古画的影响,从小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流露出对屏风的赞赏之情。14,品味语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和喜爱,放在文章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烈期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补充了屏的含义,语言生动 “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闲倚画屏”。
悠闲地靠着画屏,写出了悠闲之意。
14、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三,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三,作业布置
第五篇:《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5.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 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 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一、教学过程
(一)、片欣赏,以增强学生对屏风的直观感。
(二)、导入设计:同学们刚才的屏风美吗?(学生回答)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提到过这种物品呢?有的话,那是哪一篇课文呢?它又是怎样提起屏的?(学生回答,明确:《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三)、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四)、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生前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五十年。著有《说园》、《扬州园林》、《中国民居》、《绍兴石桥》等,其中《说园》最为精辟。他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
(五)自主学习,读一读下面加点的字的读音。(老师检查学生课前字词预习)
点缀
忒
韶光
休憩
伧俗
帷幕 ......
(六)课文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请用原文给屏下个定义。
2、合作探究,筛选信息:
A、从课文中找出屏风的特点。明确: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神秘的作用
B、课文的2、3、4节分别说明了屏风的哪些知识? 明确:
屏风的功能(第2节)
屏风的种类(第3节)
(电脑投影屏风的总类加强学生的直观感。)
屏风的设置(第4节)
(明确:注意按场合不同因地制宜,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均要得体。)
3、味情感
A、细读全文:作者对“屏”的感觉和印象怎样? B、寻找信息:作者希望 “屏”的设置能做到什么?
4、自由朗读,品味语言
本文是一篇介绍器物的说明文,可让我们读起来觉得富有韵味,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明确: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并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七)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词中说到了屏,哪些图画中描绘了屏?
(八)拓展欣赏 现代屏风的欣赏。
(九)作业:
1、设计一个屏风,体现你的个人喜好。然后制作成小小的装饰品,放在床头、书架、茶几上,点缀你的居室。
2、抄写书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