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屏》练习题
《说“屏”》 巩固提高练习
1.选出黑体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A.屏风(píng)纳凉(nà)B.流莹(yíng)惟幕(wéi)C.伧俗(chèn)因地制宜(yì)D.造型(xíng)缓冲(huǎn)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3.下面五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现在听人在集会里讲话,许多遣词造句欠妥的地方好像都跟时下的文章相同,甚至变本加厉。②这真是“耳濡(rú)”和“目染”交相为用了。
③因此,我们想,写文章的人多推敲推敲会减少许多人说话的毛病;而说话的人稍微留心一点,对于学着写文章的人也会有点好处。④说话和写文章是互相影响的。
⑤听惯了这种话,写文章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的在笔下流露。A.①③⑤②④ B.④①⑤②③ C.③④⑤②① D.④①③⑤②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5.下面的文字,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作分析。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段话,内容自定。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这也为修造石拱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①最初,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这样高级的情感。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少动物也具有这样的情感。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②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近年来,农业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所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具体的生产需要,农作物种植者可以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同样,在培育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一些生物科学家开始研究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并由此形成了一门叫“光生物学”的科学。
③植物__a__喜好颜色,__b__喜好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植物伴随着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比如玫瑰这种高雅的植物在听到摇滚乐后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而牵牛花更为“刚烈”,听到摇滚乐的四个星期后就完全死亡。
④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美国某一研究中心曾经用植物做了一些有名的情感实验。实验之一,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的“情感曲线”开始波动,好像人类焦急时的表现。当小虾掉入开水锅的时候,植物的“情感曲线”突然上升,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也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实验之二,在有两株植物的房间进入了六个人,其中一个人掐断了一株植物,然后六个人离开,研究者把测试仪和没有“被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过了一会儿,六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房间,其他五个没有掐断植物的人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表现平静。当掐断植物的“罪犯”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的“情感曲线”出现大的波动,就像人们发怒一样。
⑤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这些发现提示了所有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这些发现还告诫人类要尊重所有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情感。如果过分掠夺植物资源,植物可能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所以人类要尽力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6.从内容上看,第②段的第①句与第②③两句是怎样的关系?
7.第③段横线上依次填写的关联词语应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8.科学家认为植物有同情心的两个例子是什么?请概括叙述。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
9.第⑤段中的两个“这些发现”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0.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植物有情感?(不超过15个字,可以不加标点)
1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体会。(120字以内)
(二)奇妙的对称世界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15.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句“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偷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项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选自山西旅游网)16.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俯视呈,整个大院显得。
17.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18.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9.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20.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三晋句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文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参考答案与提示】 1.B 2.(1)作比较;(2)作诠释;(3)分类别;(4)引用 3.B 4.C 5.略。
6.第②③两句对第①句进行了解说。(或:被说明与说明的关系)7.a.不但;b.而且
8.小虾遇难,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变化。见到掐断植物的“罪犯”,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大的波动。9.植物也有“喜怒哀乐”。(或:植物也有情感)10.喜好颜色、喜好声音、有(强烈的)同情心。
11.联系文章内容,从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和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这两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语言表达清楚明白。
12.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13.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14.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示例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15.八卦炉中逃大圣(点明八卦炉中或里、内,使用逃或走、困、炼)16.城堡式建筑群“囍”字形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17.打比方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18.过渡作用,提示引出下文说明的重点
19.不能。第5段交待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20.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第二篇:《说屏》练习题
《说“屏”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部分 1加粗字注音
.屏风()纳凉()帷幕().伧俗()因地制宜()
2.解释加横线词语的意义。
(1)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2)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3)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4)“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9题。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4.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忒
倚
膝
5.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
6.“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7.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8.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9.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个属共250余种。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
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不料,等他挨近佛时用那根作尺的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
10.“敲竹杠”一词现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达怎样的感情色彩?
11.第三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是针对什么说的? 12.“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什么? 13.第一、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来说明什么?
14.“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经验,请用两个单句表达。
三、试一试
15.下列句子因太长而不清晰,请修改。
我们班的外语经学校研究决定从9月6号开始分快慢两个小班上课。参考答案: 1.注音略
2.(1)粗俗鄙陋。
(2)恰当,恰如其分。
(3)果真像这样;无益地耗费劳力。
(4)味道;休息,在此有让人觉得有趣、悠闲、似观光消遣的意思。3.(1)作比较(2)作诠释(3)分类别(4)引用 4.tuī yǐ xī 5.举例子
6.总领下文。是艺术点缀,又可以挡风。7.屏的分类及雅俗之别。
8.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9.作者介绍了一些屏风知识,并提出了屏风要轻巧,要富有诗意,要有文化休闲作用。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表达了作者对屏的喜爱和情思。
二、10.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贬义。11.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
12.那个僧侣贵族丈量佛身,意识到“佛法无边”,丢下竹杖走了之后。13.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说明竹种类繁多,千姿百态。14.四年以上的竹要除去,三年以下的竹要保留。
三、15.经学校研究决定,从9月6日开始,我们班的外语分快慢两个小班上课。
第三篇:《说“屏”》 说课稿
《说“屏”》 说课稿
宜昌市十中语文组
张萍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二、《说“屏”》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纯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3、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及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运用。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屏”画配文的设计说明。【教学方法】
1、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听、读、查、划、思、说、议、总、记、画、写、练、测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力求敏捷高效。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时】 一课时
三、【学情分析】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普通话咬音欠准;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还要学会抓关键词、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中国古文化的元素(图片,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导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长城”、“故宫”;有字正腔圆、讲究唱念做打的中国戏曲;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中国书法;有清新淡雅、神似写意的中国水墨画;有姿势舒展、矫捷刚健的中国武术……仅仅通过只言片语老师难以穷尽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挖掘中华文化精髓,看看下面系列图片体现了中国哪方面的文化?(家具装饰、屏风)在哪些场所,你发现它仍然在发挥作用?(医院、酒店、宾馆、图书馆、家居客厅、各单位办公室等)大家回忆一下在哪一篇学过的课文中提到了“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点出课题屏幕)
【设计意图:创设激趣,以生动的图片,才学的课文,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古文化,告知同学们这些古文明就是中国元素,以增加同学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考察同学们课外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进而水到渠成引出另一个中国古文化---屏风的学习】
(二)走近作家作品(查一查,说一说)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其著作有《中国建筑史图集》、《漏窗》、《说园》、《中国名园》、《书边人语》、《书带集》等。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等名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是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的现代第一人。
【设计意图:强调专家、学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卓越贡献。】
(三)听朗诵,走进文本(听一听,划一划)
要求:边听边标出课文段落序号,勾画出生字难词,并标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以及不懂的语句。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其他学生听录音的同时,点两名学生上台做课前热身,同时进行。】
(四)课前热身,检测预习(做一做,测一测)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屏风(píng)屏息(bǐng)纳凉(nà)抱膝(xī)擅长(shàn)休憩(qì)韶光(sháo)
忒(口语中读tēi,书面语读tuī)流yǐng(萤)yíng(荧)屏cāng(伧)俗 悲chuàng(怆)
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
①、伧俗—粗俗鄙陋。
②、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③、诚如是—果真像这样。
④、休憩—休息。
⑤、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⑥、韶光—美好的时光,比喻青少年时期。⑦、忒—(口语)太。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一读,想一想)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本单元哪篇说明文跟它风格相似?
小品式说明文;《桥之美》。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屏”(或“屏风”)
3、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总体印象: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屏风的知识,主要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和功能)、屏
风的(种类)和屏风的(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流露出作者对屏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速读课文,抓要点(点一点,悟一悟)
学法指导:学习说明文,要抓五点: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什么主要特征来写?是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本文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怎样?
(七)小组合作,质疑探究(议一议,总一总)
1、本文抓住“屏”的什么主要特点来写的?(摘录第一段中关键语句回答)①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作用;②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2、梳理文章思路,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大意。(1--4组)
(1)总--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2)介绍屏风的作用 说
(2-4)分
(3)介绍屏风的分类
(4)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屏”(5)
总—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3、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结构:总——分——总(逻辑顺序)【设计意图: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4、从第1、4、5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小时候:喜爱、向往;研究后:痴迷、赞赏;生活中:遗憾、期盼。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真够吸引人等。
5、文章第2、3、4段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8组)A、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①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②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③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B、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引用、举例子。
6、课文引用了一些古诗词,请把它们找出来,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古诗文的出处和含义。并说说它在文中有什么具体作用?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杜牧《秋夕》)下句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 “游园”一出)“锦屏人” 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是暗指自己的青春。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这句话也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切期望。
③“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出自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点出“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设计意图: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7、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准确简明。既有平实的一面,又有富有诗意的活泼的一面,如“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华丽程度,分为金屏等”,这就是平实的语言,再如诗句典籍的应用,就是富有诗意的语言。
8、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9—12组)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希望建筑师们“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表述自己的方法。然后派代表表达本组的意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基础上。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③合作的时间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揣摩语言训练。】
(八)拓展延伸—收集有关“屏”的古诗(说一说,记一记)(1)嫦娥(七言绝句)
(3)咏屏风(五言律诗)
李商隐
袁恕己
云母屏风烛影深,绮阁云霞满,长河渐落晓星沉。
芳林草树新。嫦娥应悔偷灵药,鸟惊疑欲曙,碧海青天夜夜心。
花笑不关春。(2)屏风绝句(七言绝句)
山对弹琴客,杜
牧
溪留垂钓人。屏风周昉画纤腰,请看车马客,岁久丹青色半销。
行处有风尘。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九)实践运用,画屏配文(画一画,写一写)
你可以模仿书上或课件上关于屏风的插图,自己动脑另设计一个美丽实用的屏风。要求:把图画在摘抄本上,并尝试给它配上文字说明,主要交代它的大小、材质、颜色、图案样式、功用、安放位置等;50字以上即可。
示例:画屏配文:(仿一仿,试一试)(图片一活动屏风的说明,节选自网络)
活动隔断为灵活性活动墙,它既可以滑动平移又可以灵活转向,可随心所欲的分隔和组成各种不同功能和大小的独立空间,材质可以是木料、玻璃、钢材等,款式规格可根据环境设计大小样式,它已成为成为酒店、宾馆、会议室、多功能厅、展览厅等大型公共场所的首选产品。
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无地轨悬挂,地板无轨道,只需要将轨道安装于天花板上。
2、稳定安全,隔断后稳固可靠,不易摆动。
3、隔音环保,隔音效果好,醉倒隔音系数柯达50rib。
4、隔热节能,隔热性能优良,根据不同入座率,把大空间分割成小空间,以降低空调电耗。
5、高效防火,采用高效防火材料制作,防火性能良好。
6、美观大方,表面任意装饰,可与室内统一装饰效果。
7、收放灵活,隔板收放自如,推动灵活,一个人就可以完成隔断整个过程。
8、收藏方便,手扳时,隔板可以隐藏在专用储柜中,不影响整体美观。
9、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广,可应用于会议厅,展览厅,餐厅,高洁净工程科办公室等场所。【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只重书本,不重运用”死读书的僵化模式,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衔接。该题具有综合性,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写作、美术、书法、数学绘图等综合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了学生人文底蕴,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这道题要花点时间构思,画、涂、写也很费时间,本节课可要同学们操练,优秀的同学作品作为代表展示,可布置课外作业深入研究完成,事后再选出优秀作业办专栏展示。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附注:801班《“我心中的屏”优秀作品展》、803班《“屏”的设计,我的描绘----我是小小设计师》“屏风”设计画配文的优秀作业均已办专栏,图文并茂,佳作多,效果很好。
(十)复习巩固,当堂检测(说一说,做一做)
1、屏风有哪些种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分:(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艺术上:(雅俗)之别;外形上:(大小)之分
2、屏风有哪些作用?
分隔作用;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缓冲视线。
3、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屏者,障也,可以缓冲视线。(下定义、作诠释)②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分类别)
③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引资料)④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作比较)
4、咬文嚼字
迅速扫描第四段,“皆可置之”中“置”怎么解释,“之”在文中指什么,在这段里找出“皆”(“都”的意思)含义相同的字。
①
“置”:安放; ②之:指“屏”;③皆:含义相同的字“均”。
【设计意图:考测学生的古文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质疑探究、整合总结归纳、迁移知识的能力】
(十一)布置作业:(画一画,写一写)
1、把实践运用----你设计的屏画和配文进一步完成写在摘抄本上或用A4纸完成,选优秀作品办展览,并给予加分奖励。(必做)
2、复习巩固做这一课的《课堂作业》(选做,指课堂已较好完成实践运用题的同学。)
(十二)结束语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盼着,屏风这种古文化在今天的生活中能锦上添花,推陈出新。
二、板书设计:见前边合作探究对课文梳理思路的结构示意图。
三、总体理念:
教学设计尽量体现“新课程下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教学思路要清晰,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增加训练情趣,读、写、听、说的能力训练也要落到实处;尽量体现大容量、快节奏、立体课堂、以生为本、当堂检测、课内外衔接、学以致用、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课文学习成为学生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采用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方式,激励学生广泛参与,踊跃发言,给学生多做激励性评价。
第四篇:说屏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16说“屏”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教学重点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一、导入课文
二、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词语读音、词义。
2.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⑴.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⑵.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⑶.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研讨分析(2——4段)
屏的作用:分隔作用,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缓冲视线。
屏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的设置:得体。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四、品味课文,赏析诗句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已喜欢上屏风了。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古诗句,使说明的语言生动有趣,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这些诗句的作用。全班讨论明确: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六、作业
1.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采用二三种说明方法,2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说“屏”
一(1)深情总引屏
二(2—4)分说:屏的作用、种类、设置 三(5)点明写作意图
第五篇: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
新疆教育学院国培中语班
杨雪萍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5.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6.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重点难点] 2、3、4
一、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见过屏风这种家具吗?在哪见过的?有什么作用?
(二)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并说明其作用。明确:《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三)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屏”的图片,谈谈感受。下面我们走进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看看他是怎样和我们说“屏”的。
二、整体感知文意。1.积累生字词。
帷()幕 伧()俗 忒()文化休憩()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恰当,恰如其分。
(2)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3)美丽的春光。(4)粗俗、鄙浅。
(5)享受凉爽。纳:享受。(6)使冲突缓和。
(7)高雅和粗俗的区别。(8)无益地耗费劳力(9)果真如此。
(二)自由朗读课文,(三)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默读课文,回答问题。自主回答: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七)研读赏析
(一)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1、理解诗意(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用在此处表达了作者幼年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诗在开篇引起读者兴趣。(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此处引用放在屏风定义后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时语言生动有趣。(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二、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这篇说明文和我们经常见到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陈从周先生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感情,用优美诗化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但是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古代许多精美绝伦的屏都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往往只只注重了屏的是有价值,却忽略了屏的审美价值,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过渡)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墨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二)拓展延伸
(1)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2)阅读欣赏《中国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采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 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结”字,使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作业: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