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 屏
说屏
——--讲课者:吴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实际运用;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
活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目标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风的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弄懂文中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要分隔室内外,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你认为可以用哪
些方法?(墙,帘子….)在这众多的可用器物中有种算得上是最“巧”的,那就是“屏”。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自古以来它就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起来说“屏”。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用一句话归纳本文大意。
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特点、作用、种类和设置。
3、先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明确: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4、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分说—总写
5、根据课文,说一说“屏”有何作用?
明确:①分隔作用②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
6、“屏”可以怎样分类?
明确:按其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屏风可以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7、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因场合不同,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都要做到得体。
三、赏析研讨
1、细读课文第一段,勾划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a、作者在介绍“屏”的时候,为什么用上了“富有诗意”、“令人销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词句?
明确:体现了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b、本文是介绍“屏”的说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记叙内容穿插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如:记得童年与家人……,后来每次……,小时侯……,近来我也注意到了…)…
明确:作者与屏相关的亲身经历穿插其中,给读者以真切感受;又显得温馨。
小结: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为我国有如此巧妙的屏风而自豪。
2、品味赏析,感受文章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师: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者你们也喜欢上了屏风了,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深情借助许多古诗词抒发了出来,使语言生动有趣。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诗词,试作简要赏析: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一诗,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们寂寞凄清的生活图景,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韵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锦屏人”指闺中女郎杜丽娘,她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③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
作用:
1、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与展示屏风之美是相称的。
2、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诗歌底蕴,屏风的介绍与古典诗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四、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希望引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们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后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五、布置作业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话来介绍它们的特征及功用,2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说“屏”
一(1)深情总引屏
作用
二(2—4)分别介绍屏的: 种类
设置
三(5)点明写作意图
《说“屏”》说课稿
——--说课者:吴娟
一、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特点:《说“屏”》是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它被编入人教社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第15课。本文作者怀着对民间屏风由来已久的着迷、热爱,着重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建筑师们和家具师们能有新的创造,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运用。
本文题为《说“屏”》,即介绍屏风这一在古建筑装饰中集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具体物品,应属实物类说明文。但作者没有板着脸孔说教,而是用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调,一种洋溢着个人喜爱的感情,一种个人亲身经历的体验,以及一种信手拈来的古诗文化用的情致,写得轻松活泼,让人为之动心。
从结构上看,本文是一篇很典范的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说明文,较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二)说教学目标对于本文的教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确定的三个教学目标,把其中第一、第二条确定为教学重点,第三条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课型设计:赏析探究课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对屏的浓浓的喜爱之情,以及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所散发出的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我国古代屏风的常识后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赏析文章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关于屏风的古诗词,展望屏的新用途。
(二)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对屏这一具体事物缺少直观性的了解,因此,教学开始,教师可通过出示小屏风并用多媒体展示屏风的图片,增进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屏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文中几处关于屏的古诗词,学生不易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三、说教学程序
本文的教学环节由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屏的知识,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要分隔室内外,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墙,帘子….)在这众多的可用器物中有种算得上是最“巧”的,那就是“屏”。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自古以来它就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起来说“屏”。
2、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帷幕因地制宜伧俗休憩擅长忒驻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归结本文大意。
讨论后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流露出对屏的喜爱之情。
3、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讨论后明确: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4、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梳理一下作者的思路。
讨论后明确:总写—分说—总写(教师就势完成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充满深情引出“屏”
第二部分(2—4)介绍“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
第三部分(5)再说“屏”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5、根据课文,说一说屏风有何作用?(讨论后明确:①分隔作用②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
6、屏风可以怎样分类?(讨论后明确:按其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屏风可以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7、作者认为屏风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明确:因场合不同,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风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都要做到得体。
(三)赏析研讨语言
1、细读课文第一段,勾划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a、作者在介绍“屏”的时候,为什么用上了“富有诗意”、“令人销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词句?
明确:体现了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b、本文是介绍“屏”的说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记叙内容穿插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如:记得童年与家人……,后来每次……,小时侯……,近来我也注意到了…)…
明确:作者与屏相关的亲身经历穿插其中,给读者以真切感受;又显得温馨。
小结: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为我国有如此巧妙的屏风而自豪。
2、品味赏析,感受文章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师: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者你们也喜欢上了屏风了,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深情借助许多古诗词抒发了出来,使语言生动有趣。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诗词,试作简要赏析: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一诗,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们寂寞凄清的生活图景,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韵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锦屏人”指闺中女郎杜丽娘,她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③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
作用:
1、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与展示屏风之美是相称的。
2、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诗歌底蕴,屏风的介绍与古典诗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四)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希望引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们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后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话来介绍它们的特征及功用,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说“屏”
一(1)深情总引屏
作用
二(2—4)分别介绍屏的: 种类
设置
三(5)点明写作意图
第二篇:《说“屏”》 说课稿
《说“屏”》 说课稿
宜昌市十中语文组
张萍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二、《说“屏”》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纯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3、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及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运用。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屏”画配文的设计说明。【教学方法】
1、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听、读、查、划、思、说、议、总、记、画、写、练、测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力求敏捷高效。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时】 一课时
三、【学情分析】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普通话咬音欠准;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还要学会抓关键词、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中国古文化的元素(图片,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导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长城”、“故宫”;有字正腔圆、讲究唱念做打的中国戏曲;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中国书法;有清新淡雅、神似写意的中国水墨画;有姿势舒展、矫捷刚健的中国武术……仅仅通过只言片语老师难以穷尽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挖掘中华文化精髓,看看下面系列图片体现了中国哪方面的文化?(家具装饰、屏风)在哪些场所,你发现它仍然在发挥作用?(医院、酒店、宾馆、图书馆、家居客厅、各单位办公室等)大家回忆一下在哪一篇学过的课文中提到了“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点出课题屏幕)
【设计意图:创设激趣,以生动的图片,才学的课文,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古文化,告知同学们这些古文明就是中国元素,以增加同学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考察同学们课外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进而水到渠成引出另一个中国古文化---屏风的学习】
(二)走近作家作品(查一查,说一说)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其著作有《中国建筑史图集》、《漏窗》、《说园》、《中国名园》、《书边人语》、《书带集》等。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等名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是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的现代第一人。
【设计意图:强调专家、学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卓越贡献。】
(三)听朗诵,走进文本(听一听,划一划)
要求:边听边标出课文段落序号,勾画出生字难词,并标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以及不懂的语句。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其他学生听录音的同时,点两名学生上台做课前热身,同时进行。】
(四)课前热身,检测预习(做一做,测一测)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屏风(píng)屏息(bǐng)纳凉(nà)抱膝(xī)擅长(shàn)休憩(qì)韶光(sháo)
忒(口语中读tēi,书面语读tuī)流yǐng(萤)yíng(荧)屏cāng(伧)俗 悲chuàng(怆)
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
①、伧俗—粗俗鄙陋。
②、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③、诚如是—果真像这样。
④、休憩—休息。
⑤、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⑥、韶光—美好的时光,比喻青少年时期。⑦、忒—(口语)太。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一读,想一想)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本单元哪篇说明文跟它风格相似?
小品式说明文;《桥之美》。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屏”(或“屏风”)
3、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总体印象: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屏风的知识,主要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和功能)、屏
风的(种类)和屏风的(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流露出作者对屏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速读课文,抓要点(点一点,悟一悟)
学法指导:学习说明文,要抓五点: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什么主要特征来写?是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本文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怎样?
(七)小组合作,质疑探究(议一议,总一总)
1、本文抓住“屏”的什么主要特点来写的?(摘录第一段中关键语句回答)①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作用;②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2、梳理文章思路,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大意。(1--4组)
(1)总--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2)介绍屏风的作用 说
(2-4)分
(3)介绍屏风的分类
(4)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屏”(5)
总—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3、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结构:总——分——总(逻辑顺序)【设计意图: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4、从第1、4、5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小时候:喜爱、向往;研究后:痴迷、赞赏;生活中:遗憾、期盼。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真够吸引人等。
5、文章第2、3、4段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8组)A、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①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②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③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B、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引用、举例子。
6、课文引用了一些古诗词,请把它们找出来,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古诗文的出处和含义。并说说它在文中有什么具体作用?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杜牧《秋夕》)下句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 “游园”一出)“锦屏人” 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是暗指自己的青春。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这句话也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切期望。
③“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出自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点出“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设计意图: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7、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准确简明。既有平实的一面,又有富有诗意的活泼的一面,如“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华丽程度,分为金屏等”,这就是平实的语言,再如诗句典籍的应用,就是富有诗意的语言。
8、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9—12组)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希望建筑师们“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表述自己的方法。然后派代表表达本组的意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基础上。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③合作的时间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揣摩语言训练。】
(八)拓展延伸—收集有关“屏”的古诗(说一说,记一记)(1)嫦娥(七言绝句)
(3)咏屏风(五言律诗)
李商隐
袁恕己
云母屏风烛影深,绮阁云霞满,长河渐落晓星沉。
芳林草树新。嫦娥应悔偷灵药,鸟惊疑欲曙,碧海青天夜夜心。
花笑不关春。(2)屏风绝句(七言绝句)
山对弹琴客,杜
牧
溪留垂钓人。屏风周昉画纤腰,请看车马客,岁久丹青色半销。
行处有风尘。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九)实践运用,画屏配文(画一画,写一写)
你可以模仿书上或课件上关于屏风的插图,自己动脑另设计一个美丽实用的屏风。要求:把图画在摘抄本上,并尝试给它配上文字说明,主要交代它的大小、材质、颜色、图案样式、功用、安放位置等;50字以上即可。
示例:画屏配文:(仿一仿,试一试)(图片一活动屏风的说明,节选自网络)
活动隔断为灵活性活动墙,它既可以滑动平移又可以灵活转向,可随心所欲的分隔和组成各种不同功能和大小的独立空间,材质可以是木料、玻璃、钢材等,款式规格可根据环境设计大小样式,它已成为成为酒店、宾馆、会议室、多功能厅、展览厅等大型公共场所的首选产品。
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无地轨悬挂,地板无轨道,只需要将轨道安装于天花板上。
2、稳定安全,隔断后稳固可靠,不易摆动。
3、隔音环保,隔音效果好,醉倒隔音系数柯达50rib。
4、隔热节能,隔热性能优良,根据不同入座率,把大空间分割成小空间,以降低空调电耗。
5、高效防火,采用高效防火材料制作,防火性能良好。
6、美观大方,表面任意装饰,可与室内统一装饰效果。
7、收放灵活,隔板收放自如,推动灵活,一个人就可以完成隔断整个过程。
8、收藏方便,手扳时,隔板可以隐藏在专用储柜中,不影响整体美观。
9、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广,可应用于会议厅,展览厅,餐厅,高洁净工程科办公室等场所。【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只重书本,不重运用”死读书的僵化模式,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衔接。该题具有综合性,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写作、美术、书法、数学绘图等综合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了学生人文底蕴,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这道题要花点时间构思,画、涂、写也很费时间,本节课可要同学们操练,优秀的同学作品作为代表展示,可布置课外作业深入研究完成,事后再选出优秀作业办专栏展示。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附注:801班《“我心中的屏”优秀作品展》、803班《“屏”的设计,我的描绘----我是小小设计师》“屏风”设计画配文的优秀作业均已办专栏,图文并茂,佳作多,效果很好。
(十)复习巩固,当堂检测(说一说,做一做)
1、屏风有哪些种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分:(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艺术上:(雅俗)之别;外形上:(大小)之分
2、屏风有哪些作用?
分隔作用;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缓冲视线。
3、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屏者,障也,可以缓冲视线。(下定义、作诠释)②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分类别)
③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引资料)④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作比较)
4、咬文嚼字
迅速扫描第四段,“皆可置之”中“置”怎么解释,“之”在文中指什么,在这段里找出“皆”(“都”的意思)含义相同的字。
①
“置”:安放; ②之:指“屏”;③皆:含义相同的字“均”。
【设计意图:考测学生的古文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质疑探究、整合总结归纳、迁移知识的能力】
(十一)布置作业:(画一画,写一写)
1、把实践运用----你设计的屏画和配文进一步完成写在摘抄本上或用A4纸完成,选优秀作品办展览,并给予加分奖励。(必做)
2、复习巩固做这一课的《课堂作业》(选做,指课堂已较好完成实践运用题的同学。)
(十二)结束语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盼着,屏风这种古文化在今天的生活中能锦上添花,推陈出新。
二、板书设计:见前边合作探究对课文梳理思路的结构示意图。
三、总体理念:
教学设计尽量体现“新课程下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教学思路要清晰,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增加训练情趣,读、写、听、说的能力训练也要落到实处;尽量体现大容量、快节奏、立体课堂、以生为本、当堂检测、课内外衔接、学以致用、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课文学习成为学生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采用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方式,激励学生广泛参与,踊跃发言,给学生多做激励性评价。
第三篇:说屏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16说“屏”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教学重点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一、导入课文
二、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词语读音、词义。
2.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⑴.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⑵.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⑶.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研讨分析(2——4段)
屏的作用:分隔作用,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缓冲视线。
屏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的设置:得体。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四、品味课文,赏析诗句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已喜欢上屏风了。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古诗句,使说明的语言生动有趣,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这些诗句的作用。全班讨论明确: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六、作业
1.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采用二三种说明方法,2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说“屏”
一(1)深情总引屏
二(2—4)分说:屏的作用、种类、设置 三(5)点明写作意图
第四篇: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
新疆教育学院国培中语班
杨雪萍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5.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6.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重点难点] 2、3、4
一、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见过屏风这种家具吗?在哪见过的?有什么作用?
(二)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并说明其作用。明确:《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三)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屏”的图片,谈谈感受。下面我们走进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看看他是怎样和我们说“屏”的。
二、整体感知文意。1.积累生字词。
帷()幕 伧()俗 忒()文化休憩()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恰当,恰如其分。
(2)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3)美丽的春光。(4)粗俗、鄙浅。
(5)享受凉爽。纳:享受。(6)使冲突缓和。
(7)高雅和粗俗的区别。(8)无益地耗费劳力(9)果真如此。
(二)自由朗读课文,(三)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默读课文,回答问题。自主回答: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七)研读赏析
(一)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1、理解诗意(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用在此处表达了作者幼年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诗在开篇引起读者兴趣。(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此处引用放在屏风定义后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时语言生动有趣。(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二、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这篇说明文和我们经常见到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陈从周先生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感情,用优美诗化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但是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古代许多精美绝伦的屏都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往往只只注重了屏的是有价值,却忽略了屏的审美价值,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过渡)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墨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二)拓展延伸
(1)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2)阅读欣赏《中国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采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 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结”字,使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作业: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200字左右。
第五篇:说屏教案
第十五课 说“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汇,正确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体味文章生动的说明语言。教学重点:
1体味说明语言,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2体味文中三处引用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口技》中有几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在口技表演中,屏起什么作用?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ǔ)”“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屏的历史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装饰已经相当精美。
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屏吗?有的人在医院里见过,在饭店里见过,在茶楼里见过。老师这里也找到了几副屏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屏有什么特点?它们都很美,上面都有图画,书法。我们不难看出,屏风是一种既实用,又有艺术特色的家具。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屏这一形象也是屡屡出现。古诗词中的屏总是表达作者仕途的坎坷,人生的感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陈从周先生是怎么说“屏”的。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学生速读课文,解决生字,屏风
纳凉
帏幕
摒除
伧俗
寒伧
韶光
休憩
倚靠
忒
流莹
闺房
消魂:也作销魂,指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帷幕:作遮挡用的幕布。韶光: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伧俗:粗俗、鄙浅。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划分层次
文章分为三层;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概括屏的特点。屏的特点是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微妙的东西。
第二层(2—4)分别介绍了屏的作用,屏的类别,屏设置时应注意的事项,第三层(5)总结全文,点明写作意图。再次强调屏风是很吸引人的,并热切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3,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
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5,屏有哪些作用?
明确:
分隔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缓冲视线 6,屏有哪些种类?
明确: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艺术上:雅俗之别。外形上:大小之分。
7,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8,展示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9,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总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10,分析首尾
第一段写了什么?
引出说明对象--屏风,概括屏的特点。最后一段写了什么?
总结全文,点出写屏的意图。11,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总----分------总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逻 辑 顺 序
12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语言特点: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13,细读全文:作者对“屏”的感觉和印象怎样?
“屏”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喜爱。受古诗词和古画的影响,从小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流露出对屏风的赞赏之情。14,品味语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和喜爱,放在文章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烈期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补充了屏的含义,语言生动 “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闲倚画屏”。
悠闲地靠着画屏,写出了悠闲之意。
14、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三,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三,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