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石榴》优秀教案
2018年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优秀教案
石榴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就
越来就
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从文章的描述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一种果实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在读中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描写一种果实的方法,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 过同位互相检查来了解学生的生字的认识书写和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讨论,交流学生来有感情的读课文。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根据新课堂来完成预习教师准备
课件
石榴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导入课题,初读课文 1 猜谜语引入新课。
2我们来学习16课石榴板书石榴齐读课题 3老师简单介绍石榴(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及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标上字音,注意字形
3.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找学生说一说)4.扒;肚;抽;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5.甚;其字下面关了半扇门
6.认读本课的新词和课后词语(课件出示)
抽出
仿佛
甚至
肚皮 扒开 喜讯 甜津津 活泼
急切
张望
剥开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1)学生自由读,同位互读,开火车读,齐读(2)关注多音字便。(3)出示带多音字的句子让学生来理解字音不同字义也不同。(课件出示)7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互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指名分段读,老师相机指导,做到正确,流利。(三)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作者写石榴的什么?(引导学生从石榴的生长顺序来说.)
2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为了把石榴的生长过程和景象说清楚,我们要注意寻找重点描写,感受石榴的美。就像这篇课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最后具体的描写石榴子的样子,颜色,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这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描写石榴的样子,颜色,味道等词语。3让学生说一说。
(四)作业
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
教师:晋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读儿歌。
2、欣赏“石榴”图片,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石榴的什么?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写了石榴的叶、花、果和果实里的子儿。)
2、认读词语。
三、细读感悟:
1、叶子——找出描写叶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2、石榴花——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
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果——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4、“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5、石榴子儿——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酸溜溜、甜津津
6、练习:说一说下面的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拟人)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拟人)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比喻)
四、调查活动:喜欢的水果
对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通过咨询和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丰富自己的见闻,语文活动课交流。
板书:石榴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童趣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童趣(沈复)教案 新人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文中的童趣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并背诵全文。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难点:
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2.学习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3.疏通字词,翻译全文。
(二)朗读诗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在预习时已读过多遍,我想了解一下朗读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发音要准确,所谓“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1.全班齐读 【肯定学生的朗读,读得很流畅,但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把他们读错的地点记在黑板上】
2.师范读第1段 【怎样才能抑扬顿挫——注意停顿,分出轻重,读出感情。】 3.请三个学生分读2~4段 【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而言,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愉悦自豪】 4.请一女生朗读全文
5.师生共读【读出古人摇头晃脑的一点感觉】
(三)疏通文意 同学们刚刚接触文言文,请你们把它和现代文比较一下,看看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简洁)
那简洁的文言文要怎样翻译为现代汉语呢?下面老师以第一段为例,教大家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教师把文章的第一段抄写在黑板上,并以此为例教他们怎么样在书上的字里行间作标记。)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第一种,换字法。即古代汉语中专有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没有,所以要换成现代汉语中表示相应用法的词,如“余”现代已没有,要换成“我”。
第二种,加字法。即古代汉语因书写的不方便和用语的凝炼,词很简练,是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往往要添加一个字,成为双音节词。如“忆”翻译成“回忆”。
第三种,调换法。即古代汉语中有些句子如果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翻译下来,往往会不通顺,所以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明察秋毫”如果按序翻译就是“能清楚看极细微的东西”,这显然是个病句,要把“清楚”与“看”换一下位置,变为“能看清楚极细微的东西。”这样就合符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了。第四种,补充法。即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省略的成份,翻译的时代要补充上来。第五种,省略法。即古代汉语中有许多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翻译的时代要省去。(带着学生翻译第一段,把一些重点的词记在黑板上。)有哪些词是我们不需要记的,我们又从黑板上擦去?如果这个词我们能准确地推断出来的话,我们就不需要记,并非是每一句话的每一个字的翻译都要记下来的,只有重点字词或不理解的字词才需要记录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带着学生把翻译一起整齐地说了一遍。教师读一句原文,学生一起杂说译文。
(四)当堂训练 背诵第一段原文和译文。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复习前文 翻译的五种方法。
(三)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1:
自读课文,根据课文下方提供的“注释”和“翻译五种方法” 逐字逐句地研读课文,把课文2—4段翻译成现代文(用铅笔翻译在课文中)。若出现无法翻译或无法理解的语句可先与小组同学讨论。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我回忆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四)达标测试
1.选出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D)A. 方出神 B.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C. 盖一癞虾蟆 D. 果然鹤也
2.翻译下面两个词类活用的词语:
1).鞭数十(“鞭”,鞭子,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2).果然鹤也(“鹤”,白鹤,活用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3.选出下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C)A.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B.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C.为: ①凹者为壑〔当作〕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D.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通假字
1.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虾蟆 :蛤蟆
判断句: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省略句:(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的童趣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检查背诵。
我们已经完成了从“言”到“意”的转化,下面,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呢?(童年的趣事)作者把它叫什么趣呢?(物外之趣)作者是从什么东西身上得到物处之趣的呢?(藐小之物),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而作者得到了,作者靠的是什么方式呢?(细察)
(二)“物外之趣” 自学指导1:
文章主要是写“趣”,写由观察“藐小微物”而获得的“物外之趣”。2~4段分别写了不同的“物外之趣”,请女同学朗读第2段,男同学快速找出本段中具体写了哪种“藐小微物”来表现“物外之趣”。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观蚊如鹤(板书)
(引导:是从蚊子飞舞中找乐趣——是戏蚊之趣,把蚊子当做伙伴,做了两个游戏,书上是怎么说的?)
自学指导:2:
请男同学朗读第3~4段,女同学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什么地方的乐趣?在这里作者又找到了哪些乐趣?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草丛之趣”——神游“山林”和驱赶蛤蟆。(板书)
自学指导:3:
把蚊子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把癞蛤蟆当作野兽„„作者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仔细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板书)自学指导:4:
“趣”是作者小时候得到的趣,那么文中的“我”给你一个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此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中品味出这个小孩子的一颗美丽的童心:天真、调皮、有好奇心、有正义感„„
归结:这就是童心。因为童心是好奇的,童心是富于想像的,童心是无比可贵的。问:你们小时候是否也有过与作者类似的童年之趣呢?(举了自己小时候吃西瓜,母亲让我别把瓜籽吃进去,说肚子里会长西瓜出来,我很害怕从而小心地吃瓜。)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
小结:亲爱的同学们,美丽无忧的童年已经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美丽的童心还在,不管时间怎样变迁,我希望大家一定要保守好你们可贵的童心!
(三)达标测试
1.作者把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手法,作者将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出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见二虫斗草间”之“二虫”
而言。
2.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板书设计: 观察:
童
藐小微物────────────────物外之趣
想象、联想
趣
戏蚊之趣 丛草之趣(神游“山林”、驱赶蛤蟆)
群鹤舞空、鹤唳云端 林、兽、丘、壑,二虫相斗 8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教案 新人教版
第5课、童 趣
沈复
知识与能力: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词句。
2、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解释字词,理清句子层次,朗读时注意停顿。
2、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走进作者
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一生为幕僚。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云端(lì)
怡然称快(yí)
凹凸(āo tū)
土砾(lì)
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癞虾蟆(lài há ma)
四、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1、自读、小组合作朗读、表演性朗读 朗读提示:示例
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3、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7、蹲其身,使/与台齐。
7、见/二虫斗草间。
9、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0、作/青云白鹤/观。
2、抽读、点评
3、反复朗读课文
五、合作学习
1、文言文句子直译六法:
1、扩:单音节词扩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2、换:文言文词语换成现代汉语。
3、留: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
4、删: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副词
5、调:特殊句式调换顺序
6、补:省略内容和关联词语补充出来
2、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理解课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朗读导入
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学号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而是要自己用心领会,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3、文言积累
在读好文言文的基础上,还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在初中阶段可以不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术语,但遇到此类活用或特殊句式时要做到能理解,能直译。
三、朗读课文,合作理解课文
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一个老人回忆往事时的那种恬然、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感情。
2、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3、合作理解(按文言文翻译方法翻译)
四、字词学习
1、老师一边范读,一边明示句子层次,让学生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学生可同时提问,回答中插入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如通假字、词性活用、语序等。明察
藐小
鹤唳
凹凸
土砾
丘壑
癞虾蟆
2、文中代词指示的事物。
3、字同、意不同的字: 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神:定神细观(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之:见藐小之物(的,结构助词);昂首观之(指“夏蚊”,代词)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4、沿用至今的成语:
明察秋毫——原来形容视力极佳,目光敏锐,连极其细小的东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来形容人很精明,能够洞察事理。(同义词: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反义词:茫然不解、蒙昧无知)夏蚊成雷——夏天的时候,成群文字的叫声就像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害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形容几段惊恐疑惧,或者妄自惊扰。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课后)。
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同义词:怡然自乐,反义词:黯然伤神)庞然大物——庞然,高而大的样子。指形体、体积很巨大的东西。仙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同义词:硕大无朋,反义词:秋毫之末)
五、互相质疑
六、作业
1、译文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见上字词学习)
二、内容新授
(一)、把握文意
1、句意解释。
2、参考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3、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三)、思考、研讨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1)把蚊子看成鹤(观蚊如鹤)
(2)把从草当做树林,把虫蚁当做野兽(神游山林)
(3)大癞蛤蟆并赶到别的院子里去(鞭打蛤蟆)
3、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如:丛草—树林 虫蚊—禽兽 土块—峰、谷 2)丑—美
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4、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5、“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6、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之趣”。
7、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体验与思考
1、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2、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四、文言知识积累
五、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积累文言词语、成语。
3、背诵默写课文。
4、课时方案 板书:
观 蚊成“鹤”
童趣
神 游“山 林”
物外之趣
观虫斗
驱蛤蟆 细致观察、丰富联想想象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小学汉语教案 三年级 上册 第5课
2006年 月 日(第一课时时间)
前提测试:
判断题: q – uü – ju()X– ü – xü()
填空: h —u—a—()t —u—0—()N —()– 0--nuo 导入新课 :1)用卡片导入 比如 :这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声母 :
Zh ch sh r
第五课 :汉语拼音(声母四)
学习目标 1)记住本节课的声母。
2)掌握声母的拼读 和四声读音。
3)用学过的拼音词语学习说和 区别读汉语拼音重点 :要记住声母四。
难点 :能读准区别读،拼读部分,四声练习
教学过程 :1)用卡片学习声母。
比如/ zh chi shi r 2)用书插画,黑板,纸卡 学习拼读。
比如 :
Zh—zhi ch—chi Zh — a—zha ch —a--cha Zh — e—zhe ch —e--che Zh — u—zhu ch —u—chu
Sh—shi r—ri Sh —a—sha r —e--re Sh —e—she r —u—ru Sh —u—shu 3)看黑板 我先读 学生跟我读两边。4)把学生分组,每两桌分一组学习读。5)用卡片,书,黑板,游戏形式学习声母。6)总结上课内容 巩固学会的知识。
布置作业 :1)把每个声母 抄写五 边。
2)掌握 把音节准确读,区别读
。2006年 月 日
(第二课时时间)
前提测试:
1)口头说声母四,和写在黑板上。2)用卡片进行读。
3)填空题 : sh—e—()/ch—()—chu.()—e--re 导入新内容:谈话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记住声母。
3)学会区别读,熟利读拼读部分。
教学过程 :1)1)测试内容总结一边。
2)用卡片开始上课,学生自己读。3)看书学习读一边。
4)把拼读 部分写在黑板学习读。
比如/ zhi chi shi r
Zh —a—zha zh —e--zhe Ch —a—cha ch —e--che Sh —a—sha sh —e—she 4)把拼读 部分写在黑板学习读。
比如/ zhi chi shi r
Zh —u—zhu r—e--re Ch —u chu r—u--ru Sh —u shu
5)把声母四 加 两个单韵母学习拼读
Zh—u—a—zhua sh —u—a--shua Zh—u—o—zhuo sh —u—o--shuo Ch—u—a—chua r —u—o--ruo Ch—u—o--chuo 6)学生一起读一边,后老师读 学生跟我学习读。7)把学生分组,同桌分一组 学习读。8)用卡片,书,黑板 进行 测试本领。9)做事实题 :填空 zh—u—()—zhuo Ch—()—a—chua()—u —o--ruo 10)总结上课内容 巩固学习的知识。11)布置作业 :1)拼读部分抄写三边。
2)学会熟读和做好 本节课的作业。
2006年 月 日(第三课时时间)
前提测试 : 1)谁来 两个单韵母加声母四口头说一说。2)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声母。
导入新课 :提问达到入新课 1)问:谁来把下列拼音上面放四声 Zhu zhu zhu zhu , cha cha cha cha 2)用卡片读新课 导入新课。
第五课 :汉语拼音(声母四)
学习目标 :1)记住拼音词语。2)学会准确读四声练习。
3)用学过的知识做好作业。
教学过程 ;1)用卡片四声部 学生自己读一边。
2)用 书,卡片 把四声部我自己读一边 后我先读,学生
跟我学习读
比如 / zhū zhú zhǔ zhù
Chā chá chǎ chà Shē shã shě shâ--rú rǔ rù
3)把学生分组 读四声练习。4)两桌同学分一组再读一边。
5)用卡片,书的插画 和黑板学习拼音词语。
比如 / Zhírì(شىلىق كىلىنرۈجۈد)qìchē(لىبومۇثپائ)hēchá(كةمچىئ ياچ)dúshū(قامۇقوئ پاحىك)zhíshù(كةمكىج تةچۆك)rìlì(رادنىلاك)6)用卡片,书,黑板等工具测试学会知识情况。7)做 事实 题 : 放 四声调
She she she she 填空
: qi()لىبومۇثپائ
()shu كةمكىج تةچۈك
8)用各种形式巩固学习的知识。9)总结上课的内容
10)布置作业 : 1)要记住拼音词语。
2)用学过的知识做好同步精炼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