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第一篇:《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二、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板书: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1.提问.(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

(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

(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

(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

(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小结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物体。

【板书设计】

空气

无色 无味 透明 气体

第二篇: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目标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3.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4.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学情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物体空气的特征。教学方法

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 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 观察的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如颜色、气

味、轻重、形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空气。

二、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设 计意图:用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探查, 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板书:空气)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 让他们知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总被我们

忽略的,但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 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设计意图:首先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但这个问题比较笼统, 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在 学生交流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设计意图:将问题缩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设计意图:问题更加具体!通过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指向性,便于实现 学习目标。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到一个具体的方法。使学生的研究落实。

(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设计意图:研究材料的问题已经解决, 下边的问题指向我们研究的目标—— 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1.提问.(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 “摸一摸” “捏一捏” , 用眼睛 “看颜色” “形状” “是 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 的安全教育)(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回忆之前研究过的专项——“水”。也暗暗地提示学生回忆研究水时用的研究方法。

(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 设计意图:问题具有直接指向性,让学生思考“水专题”的研究方法。

(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6)现在, 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 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 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较研究, 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 性、没有固定的形状。教师要用关键词,将补充的方法呈现在班级记录单上。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 设计意图:记录单的再现, 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经历从

木块到水, 再到空气的科学观察历程, 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继续加强培养 说和听的习惯。

(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 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

(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 跟水一样” “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 “我 摸不着空气”等。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 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描述。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同时, 教

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补充班级记录单。这节课也是本单元的小结课, 学生将

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 征。在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对(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6)现在, 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 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 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较研究, 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 性、没有固定的形状。教师要用关键词,将补充的方法呈现在班级记录单上。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 设计意图:记录单的再现, 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经历从

木块到水, 再到空气的科学观察历程, 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继续加强培养 说和听的习惯。

(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 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

(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 跟水一样” “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 “我 摸不着空气”等。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 词 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描述。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同时, 教

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补充班级记录单。这节课也是本单元的小结课, 学生将

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 征。在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多 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描述。

三、小结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 去观察其他的物体。教学反思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收集数据时,要明确任务和目标,老师要给予指导,不能让收集的信息游离于表面的积累,以至于常常我们答非所问。所以老师在提问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可以直接问学生:“空气有没有颜色?空气有没有味道?”相信学生当观察的任务明确后,带着问题去观察,效果可能会更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等一系列实验过程,最终有效地总结出空气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空气的特征有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第三篇:认识一袋空气的教学反思

认识一袋空气的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加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集体精神。科学探究活动首先在学生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 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强调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才能说明问题,鼓励学 生通过动手实验,动脑、亲自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 对学生而言,又多了个为什么,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后面,往往能找到问题的关 键,通过教师的提问,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原来真的是 这样的,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所在。本节课,情景创设部分利用小实验把空气不容易被学生们发现和掌握的性质 研究了出来,探究部分,让学生充分的动手研究,描述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有 所提高。

第四篇:一年级下教科版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 刘树鑫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物体“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空气。

二、探索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探查,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板书:空气)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总被我们忽略的,但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设计意图:首先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但这个问题比较笼统,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设计意图:将问题缩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设计意图:问题更加具体!通过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指向性,便于实现学习目标。(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到一个具体的方法。使学生的研究落实。

(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设计意图:研究材料的问题已经解决,下边的问题指向我们研究的目标——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1.提问.(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回忆之前研究过的专项——“水”。也暗暗地提示学生回忆研究水时用的研究方法。

(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 设计意图:问题具有直接指向性,让学生思考“水专题”的研究方法。(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

(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

(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较研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教师要用关键词,将补充的方法呈现在班级记录单上。

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

设计意图:记录单的再现,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经历从木块到水,再到空气的科学观察历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继续加强培养说和听的习惯。

(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

(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描述。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补充班级记录单。这节课也是本单元的小结课,学生将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在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多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描述。

三、小结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物体。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整理,持续培养科学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空气

无色 无味 透明 气体 3

第五篇: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于庄学校 卢金然)

【教材理解】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组织学生调动多种感知器官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并找出水和空气的异同。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

【设计理念】

本课是空气单元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空气、实验观察空气、对比认识空气等探究活动,运用已经学到的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事物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存在和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空气和水都是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学情简介】

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他们对空气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需要教师引导向更深层次、更规范方面研究。学生在学习认识空气之前,通过认识水等,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基本掌握用看、摸、闻、听等各种方法去观察,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去实验并获得结论。【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基本物理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渗透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烧杯、塑料袋。

学生准备:杯子、塑料袋、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的教学。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神秘地从讲台下拿出一个纸箱。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并到前面来摸一摸。

师:纸箱里装的可是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呀。摸到是什么了吗?(空气)

师:对,是空气,空气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预设: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用以下方法:①教师可提示学生:这个礼物我们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离我们非常近,离开它人类就无法生存。②猜迷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神秘地导入新课,把所有的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一起,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热闹起来,这样很自然地把课题引出。)

2、找空气:

师打开箱子,展示给学生。师:看到这满满一箱子东西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老师用纸箱找到了空气,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咱们就利用同学们准备的这些材料一起来找一找身边的空气吧!

师宣布活动规则:

①、四人小组,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②、要充分调动我们的五宝(眼、耳、鼻、舌、手、)等感管。③填写好记录表.活动开始。(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帮助,赞扬活动积极的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记录,以及注意时间等问题。)

交流讨论,你们是如何找到空气的。

(预设:(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5)把土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师:其实,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说明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行性、安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在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在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有空气。

3、空气和水的比较: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在上一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另一物质?是什么?(水)

师:对,水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人和动植物也都离不开它,那谁能告诉同学们水有哪些特征呢?(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师:(出示水的特征的幻灯片)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液体;今天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特征吧!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比较空气和水”的表格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派代表说一下发现的空气的特征。(预设:我们小组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学生通过学习水的特征的经验,能比较准确全面地说出空气的特征。)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无色、无味、无形、透明。不同: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的来描述一下空气的特征?

(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师:下面请大家把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以及得出的结论,写在书本上。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的特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察、记录,形成结论,鼓励学生将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合作好处。)

4、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找到了空气的这么多特征,我们对空气还有一些疑问没有解决,老师也找到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下。(幻灯片出示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大气已经受到了污染了,现在很多的地方下了酸雨,有粉尘颗粒在空中悬浮着,还造成了沙尘暴天气,空气有很多有毒的物质,对人体有很多的伤害,人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呼吸清洁、新鲜的空气,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空气正在受到伤害,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预设:通过音像资料的展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愿。学生应该能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

师:关于空气,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你还想知道有关空气的哪些问题?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通过调查、看书、上网、实验来探究。我们在下节课继续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科学探究的终止,恰恰是亲历科学的开始。教师把课中未完成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探究空间,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板书设计】

12、认识空气

水(液体):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空气(气体):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教学反思】《认识空气》这一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首先,从组织学生找空气开始,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空气与水的相同点,并通过与水的对比,认识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上,联系生活实际紧密,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举一反三,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学生对空气的认识逐渐加深。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反馈,注重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新发现给予及时鼓励,使学生乐学、善学。这样有利于激发三年级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转化为自觉的探究活动。

下载《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空气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占据一定空间,可流动的、有一定的重量,能压缩,压缩后有弹性的气体。 2.通过实......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认识空气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能随意缩小、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的重量的气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王艳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知道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2、过对比实验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好习惯,形......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

    2.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2.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 《认识空气》是三年级科学第五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首先,从组织学生找空气开始,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教学设计东方市铁路中学化学学科谢辉阳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处分;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

    空气 教学设计

    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