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认识空气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能随意缩小、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的重量的气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四、探究过程和方法: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的气体。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 “火箭”的制作。
五、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有一定的重量。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六、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
胶塞、自行车气门心、自行车胎、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2、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板书课题
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手掌向上,“看看”你们手心上有什么?(同学们开始争议)
空气是①、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一种气体。
(1)、实验二: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2)、实验三: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3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板书空气的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方法,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演示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看似容易的实验,但是实验原理的揭示和上一个实验不同,学生要自己发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课本上。
(2)、先用天平秤称一下自行车轮胎的重量,然后用打气筒把轮胎打足气,在用天平秤称一下,对比一打气前后轮胎的重量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空气真的是有重量。
(3)、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
把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 请学生演示
按照活动设计完成实验或用天平也可以 板书
质量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书本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 强调口一定要扎紧
分发针筒
板书 不能随意缩小
这个空气的性质比较难以说明。学生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不容易说出来。
自我设计实验是让学生体会解方程验算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安排
八、理论运用实际:
(1)
、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
①、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2)制作空气枪:(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
可放在课后,教师演示一个也行
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
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九、思想教育:
(1)、问:同学们,刚才这些小制作和小游戏好玩吗?有趣吗?
这就是“科学”,它能让我们有好玩的,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科学,运用科学。大家有没有信心?
十、课外拓展:
(1)、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并说说它利用了空气的哪些特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一下。
板书设计
无色、无味的气体
要占据一定空间
认识空气
有质量
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
第二篇: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于庄学校 卢金然)
【教材理解】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组织学生调动多种感知器官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并找出水和空气的异同。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
【设计理念】
本课是空气单元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空气、实验观察空气、对比认识空气等探究活动,运用已经学到的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事物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存在和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空气和水都是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学情简介】
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他们对空气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需要教师引导向更深层次、更规范方面研究。学生在学习认识空气之前,通过认识水等,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基本掌握用看、摸、闻、听等各种方法去观察,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去实验并获得结论。【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基本物理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渗透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烧杯、塑料袋。
学生准备:杯子、塑料袋、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的教学。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神秘地从讲台下拿出一个纸箱。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并到前面来摸一摸。
师:纸箱里装的可是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呀。摸到是什么了吗?(空气)
师:对,是空气,空气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预设: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用以下方法:①教师可提示学生:这个礼物我们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离我们非常近,离开它人类就无法生存。②猜迷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神秘地导入新课,把所有的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一起,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热闹起来,这样很自然地把课题引出。)
2、找空气:
师打开箱子,展示给学生。师:看到这满满一箱子东西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老师用纸箱找到了空气,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咱们就利用同学们准备的这些材料一起来找一找身边的空气吧!
师宣布活动规则:
①、四人小组,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②、要充分调动我们的五宝(眼、耳、鼻、舌、手、)等感管。③填写好记录表.活动开始。(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帮助,赞扬活动积极的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记录,以及注意时间等问题。)
交流讨论,你们是如何找到空气的。
(预设:(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5)把土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师:其实,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说明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行性、安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在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在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有空气。
3、空气和水的比较: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在上一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另一物质?是什么?(水)
师:对,水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人和动植物也都离不开它,那谁能告诉同学们水有哪些特征呢?(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师:(出示水的特征的幻灯片)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液体;今天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特征吧!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比较空气和水”的表格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派代表说一下发现的空气的特征。(预设:我们小组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学生通过学习水的特征的经验,能比较准确全面地说出空气的特征。)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无色、无味、无形、透明。不同: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的来描述一下空气的特征?
(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师:下面请大家把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以及得出的结论,写在书本上。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的特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察、记录,形成结论,鼓励学生将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合作好处。)
4、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找到了空气的这么多特征,我们对空气还有一些疑问没有解决,老师也找到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下。(幻灯片出示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大气已经受到了污染了,现在很多的地方下了酸雨,有粉尘颗粒在空中悬浮着,还造成了沙尘暴天气,空气有很多有毒的物质,对人体有很多的伤害,人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呼吸清洁、新鲜的空气,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空气正在受到伤害,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预设:通过音像资料的展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愿。学生应该能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
师:关于空气,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你还想知道有关空气的哪些问题?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通过调查、看书、上网、实验来探究。我们在下节课继续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科学探究的终止,恰恰是亲历科学的开始。教师把课中未完成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探究空间,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板书设计】
12、认识空气
水(液体):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空气(气体):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教学反思】《认识空气》这一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首先,从组织学生找空气开始,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空气与水的相同点,并通过与水的对比,认识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上,联系生活实际紧密,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举一反三,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学生对空气的认识逐渐加深。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反馈,注重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新发现给予及时鼓励,使学生乐学、善学。这样有利于激发三年级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转化为自觉的探究活动。
第三篇: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空气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占据一定空间,可流动的、有一定的重量,能压缩,压缩后有弹性的气体。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实践求知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是可流动的、有一定的重量,能压缩,压缩后有弹性的气体。
四、教学准备
1、空气占据空间:
演示——塑料瓶、气球。
分组——烧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气有质量:
演示——细木棍、细绳、大气球两个、剪刀等。
3、压缩空气:
演示——针筒 橡皮 分组——针筒 橡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矿泉水瓶。
师:这是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的礼物,礼物就装在矿泉水瓶里?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大家面面相觑.....空气)
对了,这是昨天早晨老师特意从家里的万泉河边装的新鲜空气。现在老师打开盖子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随就下去打开盖子让学生„„
感觉到这空气是怎么样的啊?
(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板书:看不见 摸不着 无色 无味
师:空气除了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外,还有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学习来一一揭晓)。板书,空气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1、你能用什么办法证明周围有空气?
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准备的一些器材(杯子、食品袋、装满水的水槽、气球、注射器),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汇报
2、空气具有流动性
【实验一】解开扎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
板书:可流动
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现象是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的3、空气占据空间
(1)、实验二:倒扣杯子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让学生说,并追问说不会湿的学生说为什么)
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组长操作,每位组员都要亲自摸一摸纸团。实验完后汇报
试想一下,如果把杯子倾斜了,让空气跑出杯子里会怎么样?请大家一起慢慢倾斜杯子„„(2)、实验三:吹气球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大家先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理由?
③、师:让我们拭目以待,开始„„(结果是吹不起来,追问为什么)
④、如果要想让这气球吹起来,有什么办法?(在瓶子后面钻一个孔,追问为什么)
教师把瓶子底部破洞后,气球能吹起来了
通过刚才“倒扣杯子”、“吹气球”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呢?
板书:占据空间
4、空气有质量(1)空气有质量吗?
实验三:把两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给其中一只放气,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板书:有质量
5、空气可以压缩
【实验5】教师先用针筒吸气然后用橡皮盖子针筒口子,向下压缩,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分组操作,每位人都要亲自操作 学生谈观察到的现象,师追问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可以压缩,压缩后有弹性
理论运用实际:
压缩空气的运用
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1)演示操作空气枪:(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
①演示讲解操作方法。
②学生亲自体验空气枪的“威力”。(想一想“子弹”为什么能射出去)
③学生说原理。
(三)、总结
1、谈收获(小结空气的性质与能力的培养)
空气的性质
1、看不见 摸不着 无色 无味
2、可流动
2、占据空间
3、有质量
4、能压缩,压缩后有弹性
第四篇:《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王艳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知道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2、过对比实验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实验材料:水槽、文具盒、铅笔、量筒、钩码、注射器、杯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激发兴趣
老师出示一张纸问:如果将它放在水里会怎样? 然后教师演示纸团入水不湿的实验,提问:湿了吗?(纸团没湿)你有什么要提问的?想解开这个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秘密吧。
(一)让学生认识空间、占据
(出示空文具盒)问:文具盒里有文具吗?师讲述:文具盒里没有文具,这块空着的地方叫做空间。将铅笔放满文具盒,问:同学们看一看现在谁占据了文具盒的空间?(被铅笔占据了)。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容易理解空间这个概念。所以,在课堂上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空间这个概念。
(出示量筒)让学生说出里面的部分是空间,然后将里面装满水问这里面的空间怎么样了?(被水占据了)老师再将钩码放进去会怎样?为什么?(水溢出量筒,因为钩码占据了水的部分空间)刚才我们观察到液体、固体都能占据空间,教师再将钩码拿出,水倒出,问量筒里有什么?(空气)提问: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让学生可以联想到钩码挤占量筒内的空间。
(二)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白空气占据空间以及空气可以被压缩 探究
1、杯底的纸巾会湿吗?
让学生将纸放入杯底,然后将杯子倒过来竖直扣入水中,再轻轻将杯子竖直拿起来观察,杯子里的纸湿了吗?为什么?(发现杯底的纸没湿,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探究
2、水进入瓶子里了吗?
学生拿一只广口瓶,瓶口塞上一个带漏斗的塞子,然后把水倒进漏斗里,观察水进入瓶子的情况
(发现水没进到瓶子里,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探究
3、空气可以被压缩
学生做对比实验,学生用两只注射器抽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推动活塞,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水占据注射器的空间没有变化,空气占据注射器的空间有变化即空可以被压缩)
设计意图:实验是小学生获取科学事实最直观的方法,第一、二个实验让学生从猜想入手通过实验,直观生动,效果更明显。第三个实验采用对比试验的办法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学生从分析实验现象,到概括结论,是学生经历了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课堂拓展
1、教师出示两个不同的篮球(一个气大,一个气小)同时拍这两 个球感觉会怎样?
2、学生交流和看课件知道生活中用到空气被压缩的特性
三、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特性
四、实践运用,巩固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蕴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吗?
1、气球充气。(气球为什么会变大?)
2、茶壶的壶盖有一个孔。(空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科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科学和生活结合的更紧密。
第五篇:《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二、教学准备:
塑料袋,气球,烧杯,报纸,水槽,吸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水,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水。同样还有一种东西是人们无法离开的,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谜语: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它是什么?(空气)关于空气,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发言)
师:是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现在就请你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板书课题)
(二)活动1
师:我们都知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学生自由发言说找空气的方法)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它们来试一试吧!
注意实验时,要求每人都体验一次,别人体验时,你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找空气,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找空气的过程及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师:的确,空气就像是无处不在的小精灵,他能藏到我们的食物里,能钻进我们的衣服里,还可以从我们的身体里溜出来、溜进去。它时刻在我们周围。
(三)活动2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我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师板书)
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透明液体
师:今天我们能不能用认识水的方法,找出空气的特征呢?
下面就动用你的各种感官来认识一下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吧!学生观察
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空气?
师:你觉得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四)活动3
师:看老师的杯子里有什么?一杯水(满满的)。现在老师把这个石块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呢?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强调占据空间一词(板书:占据空间)
师: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那么,空气要占据空间吗? 学生猜测并回答
(出示杯子,纸团,水槽)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呢?怎么做呢?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实验步骤
先把纸团塞到杯子的底部,压紧,使它掉不下来,然后杯口朝下,竖直、缓慢的把整个杯子压倒水中,最后竖直向上取出。看看报纸是干的还是湿的?
师:老师有2点要求。第一,每个同学做一次;第二,每次只能使用一个纸团。能做到吗?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纸团为什么没有湿?说明什么? 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教师补充实验:把杯口倾斜
纸团为什么湿啦?你是从哪儿看出空气跑出去的?(有气泡冒出)
师:空气出来了,水进去了,纸团就湿掉了。现在我们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五)总结
师: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好不好?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它。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加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集体精神。科学探究活动首先在学生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强调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才能说明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动脑、亲自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对学生而言,又多了个为什么,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后面,往往能找到问题的关键,通过教师的提问,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原来真的是这样的,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所在。
本节课,情景创设部分利用小实验把空气不容易被学生们发现和掌握的性质研究了出来,探究部分,让学生充分的动手研究,描述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