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参考教案
《智慧广场》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数图形的个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思维的能力。
2、教师启发思维,学生自主探索。
3、培养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组合图形的个数。教学难点:
能够按顺序分类地数出图形的个数。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下图,请学生说说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学生看图交流。
2、引入新课:通过这个小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这样的问题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1、出示“智慧广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个同学在谈论什么?他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交流信息:窗户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数一数,窗户上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2、提出要求:学生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
3、请不同意见的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自己是怎么数的。
4、引导:怎样数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呢?
学生讨论,交流想法:可以按长方形的形状来数,一种一种地数。
5、出示数出6个长方形的分解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有序思考的方法。
6、引导学生小结:像这样,有顺序地思考,有顺序地数,就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了。
7、拓展,应用方法:你能数出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用刚才的方法独立数一数,交流有顺序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有序思维的方法。
1、自主练习第1题: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 重点交流第二幅图。
2、自主练习第2题: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4、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两幅图有序数的过程。
5、自主练习第5题:图中一共有几个正方形? 学生独立数一数,集体交流,请学生演示数的过程。
6、自主练习第6题:数一数,包含五角星的平行四边形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数,交流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5页智慧广场
《移多补少》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89页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小花 学生:小花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考考你,你能看出谁多谁少吗?
一、情境导入,实物操作,体会移多补少问题
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礼物,在你的桌子上,是什么呀?这是手工做的小花。都是什么颜色的?快点打开来数数分别有多少朵? 指名回答,板书红花8朵,黄花4朵。
老师出个问题考考你:那几朵红花给黄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预设1:4朵 8-4=4(朵)
预设2:2朵。因为红花拿出2朵就变成6朵,黄花加上2朵变成6朵。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动手拿出8朵红花、4朵黄花,摆一摆。学生自主活动。
谁愿意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生演示。
老师问问你这两朵红花是从哪里移来地呢? 预设:红花里面
是从红花哪一部分移来的? 预设:多出来的那一部分。
为了更能清楚的看出来红花比黄花多出来的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加一条小竖线。那8-4=4对不对?是把这四朵都移下来,那么黄花就要变多了,红花就变少了。也就是说多四朵的时候,移2朵就可以了。
二、探究建模,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A、出示情境图,现在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14朵、10朵。她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
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聪聪和明明找到了答案(板书: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
B、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完成问题。
C、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小花,画起来容易又简单清楚。所以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的漂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
D、第二次对比:
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 ○○○○ ○○○○○○○○○○
:一个对着一个来画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上面的多还是下面的多。
你能看出来多的那一部分吗?能不能像这样画一条小竖线来让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生来画。
你们觉得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来画好不好?拿出练习纸,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生展示。
2、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图已经画好了,那芳芳要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的表示出来。学生自主完成。展示学生想法。
○○○○○○○○○○ ○○○○ ○○○○○○○○○○
这次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板书:画)知道了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个人就同样多了,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吗?看来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总结:其实啊,不论是摆还是画,我们都是从多的里面拿了一些给少的,让两个人变得一样多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问题。
3、反馈练习。
“移多补少”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好,那你会用“移多补少”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题目:熊妈妈和熊宝宝也在做手工呢。看,做的是什么?熊妈妈做了14个蜂蜜罐,熊宝宝做了4个蜂蜜罐,熊妈妈给熊宝宝几个蜂蜜罐就一样多了?先说,再画。学生画图解决,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10个表示什么?
预设1:熊妈妈比熊宝宝多出来的。多10个移几个就一样多了?
三、归纳总结方法。
1、总结“移多补少”的一般步骤。
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几个问题用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些给少的,让两人变得一样多,那大家想一想,要知道拿几个给少的,要先知道什么呢?
(生:找到多出来的部分)
怎样能把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呢?(加上一条小竖线)
师总结方法: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就一样多了。
2、体验画图的作用。
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用到了画图的方法,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画图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出题目的意思,帮助我们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图中找到答案。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分享给大家好吗?
第三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分类列举
梁堂镇中心小学 李秀格
教学内容:教科书98-9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形成利用分类列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分类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列举法,感受列举法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分类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准备:长方形操作纸片、多媒体课件、三种水果图片若干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家喜欢吃水果吗?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水果?
如果你想吃水果,这两种水果可以怎样吃?谁来演示给大家看?
像同学们这样把三种吃法一一列举了出来,寻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分类列举(板书课题),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要经常用到它。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呈现问题,明确题意
出示三种水果,可以怎样吃?(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用苹果、香蕉和草莓三种水果做果盘,至少用一种水果,最多用三种水果。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至少用一种水果,最多用三种水果”是什么意思?(学生得出可以用一种,可以用两种,也可以用三种。)
2.确定策略,尝试探究
想一想可以用分类列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怎么分类列举?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结:同学们都把他分成了三种情况,这在数学上叫做分类,先考虑哪一类?在考虑什么?(出示只用一种水果,用两种水果,用三种水果)
4.探究操作,寻找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图片,同桌合作,探究一下一共有多少种拼法。(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交流方法和思路。
2.如果有没按顺序列举的,就各拿一份让学生去比较。3.追问:你觉得哪种列举方法好?为什么? 想一想这样有条理、有顺序地分类列举有什么好处? 并适时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4.在这样的有序列举中,你觉得哪一类尤其要做到有序呢?(用两种水果做拼盘时)5.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如果没有这些水果图片,还可以怎么办?(画图,用图形表示)6.发现规律,列表思考
通过列表的方法也可以很快的找到这七种拼法,你能看懂吗?(横看是三种水果的名字,竖看是三种情况的分类。)想试一试吗?动手完成发给你的表格吧。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1。
2.用3、6、9三个数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和三位数?
3.用苹果、桃、香蕉、樱桃4种水果做果盘,至少用1种,最多用4种水果。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板书设计
分类列举 不重复,不遗漏 ①实物 ③图形 ②文字 ④列表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21~22页,搭配中的组合问题。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会进行简单有序的搭配。2.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培养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
衣服和裙子,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同学们,晓晓要参加朗诵比赛,在选择服装的时候犯愁了,你能帮帮她吗?”教师引入。学生观察情境窗,猜测: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这里的搭配是指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相组合,为后面有序地思考做好铺垫。】 活动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方法,感受有序。1.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1)探究: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探索出搭配方法。(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预想交流时出现三种情况: A组:摆图片,无序不完全列举。
B组:文字无序重复列举。黄上衣——绿裙子 粉上衣——黑裙子
黄上衣——黑裙子 粉上衣——绿裙子 粉上衣——蓝裙子 黄上衣——绿裙子
C组:摆图片,无序完全列举。
(3)展示亨[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搭配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4)观察比较:A,B两个小组为什么会遗漏、重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搭配,引导学生观察有的容易遗漏,而有的没有遗漏,引出问题冲突,为后续的引出探寻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做铺垫。】
2.感悟有序,探索有序的方法。
(1)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搭配得不重复不遗漏吗?(2)小组再次探究,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交流。预想可能出现: D小组:文字有序列举。黄上衣——绿裙子 黄上衣——黑裙子 黄上衣——蓝裙子 粉上衣——绿裙子 粉上衣——黑裙子 粉上衣——蓝裙子
E小组:文字连线有序列举。
F组:摆图片有序列举。
(3)对比观察:这几个小组的方法与前面的A、B、C三个小组相比,你有什么感受?(4)总结方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
(5)教师小结:看来有顺序地摆一摆、写一写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对比各种搭配方法,全班同学对有序思想的优越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有序思想的意义。】
3.认识连线法,体会连线法的优越性。
(1)感受借助学具探究有时候很麻烦:“刚才同学们探索出有顺序的搭配方法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那你觉得摆图片和列举法操作起来感觉怎么样?”
(2)小组探究新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记录起来还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感受摆一摆和列举法很麻烦,从而引出连线法产生的必要性。】(3)学生交流讲解,认识连线法。预想可能出现:
【设计意图:让全班同学都认识连线法,并肯定它的优点,有序的记录。】 4.创造符号替代实物图,培养符号感。
(1)连线法既准确又简单,但是画实物图很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2)学生创造符号替代实物图。预想可能出现:
(1)用文字和数字结合。
(2)用图形代替实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数学里经常用这样的符号来代替实物或者文字,体现数学的简洁关和数学的符号化思想,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具有符号意识。】
活动三:练习巩固,深化对有序思想的体会。1.自主练习第1题:
(1)比赛的早晨,妈妈为晓晓准备了丰盛的早餐,你能根据要求帮晓晓搭配吗?(2)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看看这儿共有几种不同的吃法?(3)学生独立思考,在作业本上画一画,连一连。(4)展示学生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搭配方法。
(5)小结:刚才有的同学用列举法、有的用连线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说一说怎样能又对又快地找到所有搭配方案呢?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的眼睛和头脑,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来发现每种方法的特点,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概括,比较和提升,在寻求所有的方法的共同点中概括出这些解决问题策略的共性:有序思考。】
2.自主练习第2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交流时说清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回顾与总结。)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树立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建立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106页栽树的问题,课件讲解“间隔”的含义。用手指表示树,用两 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距,更好地理解“间隔”。
2.汇报交流:
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用手指代表树,来计算栽树问题。分三种情况研究一端栽树一端不再树的情况,两端都栽树的情况,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3.优化方法
谈话:三种情况间隔的规律是什么?
4.总结反思
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一端不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同学们可以发散思维,还有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间隔”这个概念?又该如何计算呢?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什么是“间隔”?
2、条件不同,间隔的算法是什么?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1、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同位两人研究出来的答案?
2、对比观察,提炼方法
谈话:比较三种情况,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3、谈话:这三种规律还如何应用? 反馈 当堂达标:
1、理解“间隔”的含义
2、自主练习3、4题
3、理解记忆三种间隔规律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