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优秀教学设计2

时间:2019-05-12 23:4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优秀教学设计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优秀教学设计2》。

第一篇: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优秀教学设计2

《春》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春之图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

3.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

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

3.把文中描绘的春天美景转换为头脑中的形象。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恰当描述读文后头脑中想象的春之图景。2.体会比喻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1.重视朗读,通过一遍遍不同目的的朗读,逐渐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2.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导语: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明媚艳丽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明丽美好。读读这些写“春”的名句,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写春的句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学生思考、回忆、交流。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设计意图】学生小学学过《匆匆》等篇目,他们对朱自清并不陌生,通过此环节,唤起学生对朱自清的回忆。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读准字音(一读)。(1)默读课文,标好段号,标出自己不会或者觉得易错的字音。

(2)全班交流,提出问题或强调重点,生生之间互相订正,教师补充强调。(3)做学案字音检测卷部分,加强学生对字音的巩固。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是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步,在开学第一课上,教师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让学生明白还要认真查字典,及时积累。

2.再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二读)。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朗读前,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本文集中描写了春天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草、花、风、雨、人;喜爱、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写作内容,引导学生初步通过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了解写景状物文章重抒情的特点。

3.范读: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3~7段具体描写“草”“花”“风”“雨”“人”的段落,请学生思考:你最喜欢描写哪个景物的段落?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三读)小结: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春天:草嫩嫩绿绿的,铺满大地;花团锦簇、香气浓烈;风轻柔温暖,雨淅淅沥沥滋润万物。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美好艳丽,充满着力量的季节里,人们也纷纷出来活动,准备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大干一场。

【设计意图】1.这个环节是一个读者把“文”转换为“图”的思维过程。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图”“文”间的转换。“阅读”的过程是把“文”转换为“图”,写作的过程则是把“图”变为“文”。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笔下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完成了整体感知的任务,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大体上描写了几种景物,深入到景物的具体形态、大小、味道等特点。

(四)精读品析

1.默读课文,挑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想想它们好在哪里?(四读)学生默读、思考、摘抄、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①读一读下面两组句子,说说以下两组句子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雨细细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是通过把此物比作彼物,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该物的特点。

②请学生再找找文章中的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一说运用比喻句更好地写出了该物的什么特点。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寻其他比喻句,让学生巩固比喻这种修辞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用比喻句更好地写出了该物的什么特点”让学生体会运用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五)布置作业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请你发挥想象,写三组比喻句来描绘秋天。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运用比喻句来写作,这个作业难度提升了,而且要写三句话。再帮助学生强化一下比喻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并在勾连其他诗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2.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

勾连其他诗歌,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古诗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留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唐诗、宋词和元曲是重要的艺术经典。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这两首诗歌中的意象。

【设计意图】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整体感知

1.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老师要补充一句:读诗是一种更大的幸福。老师读,同学们认真听,标出易读错的字音,听清节奏。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仿读,读准字音,重音、节奏。)3.指名说说读诗的感受,并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师鼓励肯定。【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三)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解“意象”。1.赏析诗中的意象。(1)介绍“意象”的概念。

古诗中的意象,可以这样理解:象: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诗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来表达、传递。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得知好友王昌龄仕途屡遭挫折,被贬龙标,李白深表同情和关切,写诗遥表关怀,希望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李白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杨花、子规、明月等)(3)杨花和子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杨花,柳絮,是漂泊无依的形象。子规即杜鹃,啼声哀切,“杜宇声声不忍闻”。)(4)景物纷繁,作者选取它们是随手拈来还是有意挑选呢?如果你是李白,猜一猜他选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选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特选杨花和子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暮春时节,还由于它们能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作者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的叹息感伤之情。

3.师生共同总结诗歌意象的内涵和它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四)学习《天净沙·秋思》

1.学生自读诗歌,找到诗中描绘的意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学习成果)2.本诗一词一景,把多个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这个画面。其他同学随他的描述来体悟诗情(表现了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与惆怅)3.有感情地朗读。

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师生共同朗读《天净沙·秋思》。(低缓忧伤)4.当堂背诵积累。古诗不仅要欣赏,更需要积累。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古诗。(当堂练背,试背。没背好的课后背诵并默写)【设计意图】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五)拓展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举出具体的诗句为例,分析这种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

举例如明月、蝉、柳、红豆等。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本后“积累与拓展”第五题中的诗句,课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经历分类(如遭贬流放、战乱流离、在外求学……)。

【设计意图】阅读积累更多诗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对古诗中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①揣摩诗歌语言。

②描写、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③进行朗读训练,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中,应该以“朗读训练”(即目标③)为重点,也是难点。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用具

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过程,随堂使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由学生介绍作者引入。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学生回答: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亲友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入夜又下起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释题:题目是一种被动句式,意为茅屋被秋风吹破。歌,古诗的一种文体指铺陈、记述。

(二)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此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具体做法如下:

先让一生朗读,并提醒学生,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教师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

然后再让学生齐读,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三)诗歌赏析 1.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下列字词:

秋高(秋深)三重茅(几层茅草)俄顷(一会儿)漠漠(灰蒙蒙的)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突兀(高耸的样子)洒(散落)罥(挂)忍能(这样)向昏黑(渐进)衾(被子)何由彻(彻晓、到天亮)寒士(贫寒)见(同现)

2.赏析诗歌

逐层分析,让学生在头脑中想像每节情景。⑴读第一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明确:一茅屋于秋风肆虐中,屋顶茅草被风卷走。

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卷、飞、渡、洒、挂、罥、飘转)⑵赏析第二诗节

读此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明确:一群顽皮孩童当着诗人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十分焦急,喊得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回来倚着拐杖独自叹息。

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焦急而又无可奈何)⑶赏析第三诗节

读此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明确:狂风怒吼之后秋雨大作,满屋漏雨。可秋雨不依不饶下个不停,那床盖了多年的被子冰冷似铁,且又被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踢破,诗人在这样湿冷的屋子里瑟瑟发抖,如何能挨到天明呢? 设计过渡问题,承上启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看看第三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很硬,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些字看来很平常,揣摩起来则含义丰富,由此可见杜甫锤炼语言的功夫。

⑷设计问题转入第四节的赏析:“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齐读第四节,看本段表现诗人怎样情怀?

讨论明确:忧国忧民诗人并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以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这是一种大胸怀,一副热心肠!如果这一理想变为现实,作者表示自己受冻至死也满足,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博大襟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千百年来激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⑸最后教师做陈述总结:忧国忧民的诗人,总是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陕西民歌中有“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这是对诗人的爱戴和敬仰。让我们怀着对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五、练习设计

(一)诗中采用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二)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拍、层次和韵脚。

(三)指导学生读出语调升降、语速快慢和语音轻重。

(四)欣赏朗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泛读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学习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分析并实践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对学生进行泛读的指导。

2.尝试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握文章结构。3.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说到北京的冬天,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你用语言描述一下。

在北京,冬天可能是和冰糖葫芦、庙会、春节、滑冰等词语一起出现的,脑海中出现的应该是既寒冷又热烈的画面。【设计意图】学生描述的语言中,可能会出现不够丰富,不够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问题,并思考如何才能将脑海中的画面用语言进行还原。

(二)整体感知

第一遍阅读:初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1.重点字词。

给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响(xiǎng)晴

澄(chéng)清

济(jǐ)南 2.作者介绍。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但其实作者老舍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人,我们先来了解他。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先生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课文是作者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

3.让老舍情有独钟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薄(bó)雪

伦敦(dūn)

镶(xiānɡ)

髻(jì)

水藻(zǎo)

狭(xiá)窄

着(zhuó)落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请大家自读课文,想一想,如果要在文章中找到一个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你会选择哪一个词? 学生可能会选择“响晴”“温晴”“宝地”“奇迹”“空灵”“慈善”等词语。

对答案不必强求,可以在辨析不同词语的过程中,最终让学生选择几个比较恰当的词语,组成一句评价“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如: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有一种空灵之美,像一位慈善的老人。

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融情于景是本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从词语、句子的分析得出:本文表面看是描写济南冬天的风景,其实质是表达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表现作者的情怀。这就提示我们,写景作文要重视情感的发现、酝酿和表达,不为写景而写景。

【设计意图】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先初步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识,再寻找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这种从粗泛到精准的过程符合学生感知新事物的认识规律。在不同词语的辨析和使用中,学生可以辨析词语的微妙区别,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

第二遍阅读:泛读──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默读全文,根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写画一幅画,体现你对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细致地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图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对颜色和构图的思考,体会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2.在班级中讨论和展示大家的图画,评一评,你觉得那幅图画最好,再说说你的理由。(注意提醒学生关注原文的描写,而不仅仅是就画论画)。

【设计意图】在对画作的分析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并能侧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

(三)深入探究

第三遍阅读:精读──理清结构,分析写法。1.请学生画出本篇文章的结构图。

【设计意图】对文章的把握重在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希望通过这一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意识。学生所画的结构图可以类型各异,但应该能准确表现文章内部的层次关系。

2.和《春》相比,这篇文章的起始段显得比较长,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呢?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本文起始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风和北平的风进行了对比,将济南的日光和伦敦、热带的阳光进行了对比,体现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表现事物特征时,可以将事物与近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以更好地突显该事物的特征。

3.写作训练:想一想,除了刚才你所描绘的北京冬天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城市或国家的冬天和北京的冬天是不同的?请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将阅读和写作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写作中得到提升。(四)布置作业

在校园中选择一株植物,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描写,体现出观察对象某一方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及时运用本课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小学科目二中最后一个问题,给定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六科内容,要求从其中选择一科内容进行作答,从每科的学科特点上看,小学语文最为简单易答,所以建议选择语文学科进行作答,下面就语文学科答题技巧进行简要解析。

此题共设置三道问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0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以下9种出题角度中,5、6、7、8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主要学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够正确写出每部分的设计理由即可,其中识字课和阅读课比较相近,所以可以以统一方式进行作答,写作课比较特殊,单独方式作答。

1.文本写作特点(文本解读)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过程

5.设计教学过程中三道题+理由 6.设计三组课堂提问+理由 7.设计导入+理由 8.设计板书+理由 9.写作评语

一、第一种出题角度

文本特点,主要出在第一题,有以下几种问法: 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此题目有以下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作答步骤:

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

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3.规范书写:

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采用()表现手法,用词语言(),通过()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道理或抒发(表达)了()情感。

二、第二种出题角度

拟定教学目标,一般出在第二题。从三维教学目标角度进行拟定。教学目标答题模板(识字课、阅读课)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XX字,会写XX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或阅读、或分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运用XX等修辞手法进行写话,提高XX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意识)。

教学目标模板(写作课)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XX真情实感,能够正确使用XX等标点符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事实。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

三、第三种出题角度

第三种出题角度:教学重点、难点,一般出在第二题。1.识字、阅读课:

重点:掌握...字、词,掌握...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知识与技能目标)难点:能够运用...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写作课: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

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实情感等

四、第四种出题角度

设计教学过程,此角度包括5、6、7、8种角度,分别是设计导入及理由、设计课题提问及理由、设计三道题及理由和设计板书及理由。一般出在第三题,分值为20分。主要以阅读和识字课型出现。

教学过程(答题模板)

(一)导入过程(设计导入+意图)教师使用(XX)等方法向学生播放视频故事(或图片)或游戏的方式,向学生提出XX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XX导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XX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利于下面的教学。

(二)新课讲授

此部分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讲授,也就是三读课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先读课文,再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字典等工具书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

(2)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如笔顺)。

(3)疏通文章大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1)本文讲述了...事?或作者写了...人?或看了...景物? 2)并总结文章段落大意:...。2.精读课文,体会手法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确定文章运用。。写作手法。(2)运用小组讨论分方式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2)确定要讨论的问题: 讨论事:起因、经过、结果

讨论人:从...方面描写人物形象,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讨论景:通过对某景物...方面的描写,揭示...人生哲理。

2)此问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回答。如:文章分几部分描写(人、事、景),每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得出结论:本文运用了。。手法描写人物性格特点(揭示。。道理。3.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1)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者角色扮演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提出问题: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怎样的道理)?(2)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加以总结,得出。。道理。(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设置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利用文中。修辞手法造句,并去练习描写其他(同类)相关事物(也可以介绍其他相关课外知识),以达到巩固提高、深化理解的效果。

(四)归纳小结(意图:总结中心思想,领悟所学知识主题,揭示本质)师生共同或(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可以把板书重新总述),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五)布置作业

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布置。说:根据本文内容讲故事给父母或者小伙伴听。

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相关段落;搜集相关课外材料,下节课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展示。写:仿写相关片段内容,进行练笔。禁忌:留抄写多少遍字词、课文等作业(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第五、六种出题角度

一般出在第三题:其实这是教学过程中应用到的问题,有以下问法 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个课堂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作答模板:

设计题目1:用……词语或成语…………造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文词语进行简单的写话。(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题目2: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设计意图: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掌握句子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题目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悟出了什么道理?或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道理或者情感的体会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第七种出题角度

这种出题角度是针对写作课的评语的内容,是2015年下半年第一次出现的题型。主要是针对作文进行书写评语,具体可从内容、结构、句式、语言、字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根据内容自由组合),也可分别从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进行评价,要做到用书面语进行评价。

以上内容是近几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的所有出题角度,考生在领会教学设计的原理后重点放在练习书写上,按照要求进行规范书写,以上几部分内容中教学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它同时包含的多种出题角度,因此需要熟练掌握。

第三篇: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等()个生字,会读认()等()个生字,掌握()等词语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中()的知识点,突破课文重点。2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味文章()思想感情,突破课文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课文对(内容风光人物意象)赞美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对()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的(构造外貌)知识。懂得()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1感受由()而产生()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法创设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分享。

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图片视频感受。

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形成()的观察方法、描写顺序。导入新课。(学习生字词)【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并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

2、老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识字方法,如部首归类法记忆“”字趣法记忆“”等,强调写字姿势写字习惯。

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就文章大意同桌展开交流。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二)在10分钟内快速默读第二小节,通过圈点勾画,划出“”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三)教师示范朗读第三小节,请学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顿。()

1、通过寻找段落的(动词)重音,说说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重点阅读“”句子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和内容,体味感情。

3、仿词造句,知识迁移。

4、开放课堂,复述表演。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阅读()课外知识,搜集()资料,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四篇: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等()个生字,会读认()等()个生字,掌握()等词语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中()的知识点,突破课文重点。

2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味文章()思想感情,突破课文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课文对(内容风光人物意象)赞美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对()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了解()的()知识。懂得()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由()而产生()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法创设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分享。

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图片视频感受。

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形成()的观察方法、描写顺序。导入新课。(学习生字词)【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并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

2、老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识字方法,如部首归类法记忆“”字趣法记忆“”等,强调写字姿势写字习惯。

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就文章大意同桌展开交流。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问题:“ ”“ ”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二)在10分钟内快速默读第二小节,通过圈点勾画,划出“ ”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三)教师示范朗读第三小节,请学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顿。

1、通过寻找段落的(动词)重音,说说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重点阅读“”句子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和内容,体味感情。

3、仿词造句,知识迁移。

4、开放课堂,复述表演。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阅读()课外知识,搜集()资料,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五篇: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技能

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技能

北京教师资格:(一)考核知识点 1.教学目标编制技能 2.教案编制技能(二)考核要求 1.识记

⑴教学目标的概念 ⑵教学目标的类别 ⑶教案的构成要素 ⑷教案的基本形式 2.领会

⑴编制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 ⑵教学目标的功能 ⑶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⑷教案编制的要求 ⑸教案编制的程序 3.简单应用 ⑴认知目标的陈述 ⑵能力目标的陈述 ⑶情感目标的陈述 ⑷正确把握重难点 4.综合应用 ⑴编制教学目标 ⑵编制教案

北京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2015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 2015库

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导

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题

文章来源: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分校数码学习中心)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点击查询

下载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优秀教学设计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优秀教学设计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等字,会写、、等字,会读会理解、、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心声》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心声》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心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教学设计万用(适合教师资格考试)

    教案首页:(有的学校需要首页,尾页) 课程题目:(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_________出版社《______》第__单元第__节的__________内容。(此节在本教材中的位置意义) 本节......

    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五篇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2年下)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篇范文]

    第一题10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0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以下9种出题角度中,5、6、7、8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

    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如何备考教学设计题型

    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如何备考教学设计题型 教学设计题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必备题型之一,在考试分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一般是要求考生首先阅读材料内容,然后根据课程标准要......

    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题目

    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题目 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供三年级起始用)Unit2 My Schoolbag PartA 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供三年级起始用)Unit4 My Home PartA 3. 人教版四年......

    2016天津教师资格考试试讲:《梅花》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更多天津教师招聘真题 2016天津教师资格考试试讲:《梅花》教学设计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招聘考试网,中公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