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张本长
成员:苏英、李海
第1课时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师准备:(1)一只活泼的小鸟。
(2)一盆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生长的植物。(3)有多种生物画面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2.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生物实物或标本。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你们知道三十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那是一片荒芜,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得如此美丽吗?
(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奇趣无比的大自然。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本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请学生准备好纸和笔,观察一段多媒体片段。要求学生边看边把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并鼓励看谁记得最多,分得准确。
(多媒体演示)画面中有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追逐嬉戏的梅花鹿;有潺潺的流水,有突起的山石。有广阔的草原,草原中有奔腾的马群,有悠闲吃着牧草的牛、羊,还有冒着炊烟的蒙古包,蒙古包前停着的马车和水槽。有蔚蓝的大海,大海上有扬帆起航的船儿,不时从海面掠过的海鸥,在水中游弋的鱼儿、海蜇,还有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珊瑚虫„„
学生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紧张记录。教师(及时评价)先从数量上了解情况:(1)如记录了10种生物的同学请举手。(2)15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3)20种以上的请举手等。
然后请2~3名同学谈谈记录情况,给予评价鼓励。教师引导,怎样把生物和非生物区分开来的呢?(因为生物是有生命的)教师引导启问:生命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出示小鸟):这是一只小鸟,我们看看小鸟有一些什么特征?再想想是不是其他生物也具有这些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标本或实物,对照小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小鸟要吃东西、需要营养;人和其他动物也需要营养。(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某组的讨论)教师点拨: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也需要营养吗?
学生思考回答:植物也需要,我们为植物浇水、施肥就是为它们提供营养。教师进一步引导,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是为了什么?(植物需要营养)过渡: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生长。生物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思考回答:小鸟需要呼吸,如果没有氧气会憋死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教师点拨:那么植物需要呼吸吗?
并举例:小学自然课里讲菜窖里有大量的CO2,这就是蔬菜进行呼吸时释放出来的。教师强调:生物需要呼吸。
引导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发现的问题:小鸟要排废物。
点拨:人和其他动物也可以通过排尿、排汗、呼吸将废物排出体外。教师激疑:植物呢?植物也出汗、排尿吗?(多媒体画面)画面上一棵小树,点击一片叶子,叶子变黄,叶片飘落下来。同时画外音:“落叶归根,我带着这点废物先走了。”
学生:哇,原来植物可以通过落叶,也可以通过呼吸排出废物的呀。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用小鸟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小鸟受到惊吓就会飞走;打苍蝇时苍蝇也会飞走;小兔听到声音会逃走。教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什么是应激性呢?就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教师引导激疑:植物有没有这种特征呢?
(出示向一侧生长的植物)点拨:这就是植物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
并再举例(向光生长):其实生活中经常见到——如果放在窗台或阳台上的花不经常移动,就会长成这个样子。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
要求学生举出植物应激性的例子。
学生: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会合起来;向日葵的花会随着太阳转动„„ 教师再激疑:生物体还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1:小鸟会生蛋,蛋可以孵化出新的生命。生物体可以繁殖的。学生2:还有生物体都是可以长大的。
教师点拨: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但是不同的生物繁殖的方式不同。例如,玉米植物产生种子进行繁殖;而土豆等植物却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鸟类产卵繁殖后代;哺乳动物通过产仔繁殖下一代。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生物体生生不息地生存下来,正是生物体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教师补充: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提问:我们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它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看一下珊瑚、珊瑚虫和钟乳石,哪个是生物?为什么?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讲解: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钟乳石不属于生物,它是由无机盐慢慢堆积形成的。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引申:从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生物有许多特征,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能提出许多的问题,我们会从中受益无穷。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
分析点拨教材第2页“观察”的相关内容。1.要有明确的目的。2.可借助一些工具。
3.观察过程要有耐心,并要如实地记录。4.还要和别人交流。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本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用我们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六、深化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本节“课时作业”习题。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需要科学有生命的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观察物体→特征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二篇:生物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期 陈丽红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难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侧重于“观察→讨论→归纳”式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教师: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生命现象,大家一定能够利用这些生物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现在我们来做一下课后练习。
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机器人也没有。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学完这节课后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知道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吗?
学生:生物体有共同的特征: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进行新陈代谢,可以生长和繁殖,还有一定的寿命„„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三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异同。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归纳生物的特征,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看机器人跳舞视频,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观察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P3页观察与思考。1.判断生物与非生物 2.完成讨论题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生物的特征
阅读教材第4——7页,了解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能进行呼吸
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四、拓展延伸
一个西瓜,一片树叶,一粒种子,它们是生物吗?一个鸡蛋呢?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 五.小结本课
六、技能训练
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七、课堂练习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A、海葵 B、恐龙蛋化石 C、电动狗 D、珊瑚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会弹钢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母鸡下蛋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大汗淋漓 D、馒头上长“白毛”
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长出蓬松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出现是由于()A:应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遗传性
第四篇: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鲤鱼1条、花1盆、石头1块、黑板擦1块、多媒体课件。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展示实物:鱼(在鱼缸里)、石头、花(带有枯叶)等。
2、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
3、设疑自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
(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菊花的桔枝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
(4)说一说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4、解疑合探
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点评要点:(1)、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3)、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泄、生长和繁殖,对刺激做出反应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的方法有:肉眼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观察;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实验结果;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共同学习,开阔视野,共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结合实际归纳总结能力。
5、质疑再探
文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不能很好的解释,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疑惑。教师为质疑做准备:如: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1)生物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生物的特征
1、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2、有新陈代谢现象
3、有应激性
4、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
5、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6、能够适应一定环境和改变环境
7、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8、生物能进行呼吸
9、能够排除体内废物
10、对外界刺激有所反应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排除身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第五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我想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生物学,它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生机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因为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述了生物的基本特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过目不忘的效果。其次,每一基本特征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各种基本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分析,以及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辩认具体事例,区别生物与非生物。(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的各种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 作为生物之一植物的各种基本特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法,同桌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法。在这些教学法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共同理解了什么是生物,也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多媒体课件呈现《超震撼----毁灭世界的力量》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导致了自己生存家园的毁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多媒体课件呈现本校园景色,老师叙说,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分生物圈中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生物的特征。设计意图: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来说,把自己校园当成情景引入课堂,使他们感到非常的亲切,同时让同学们感知到,生物学离我们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我们校园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物说起,学生容易从脑海中提出生活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校园的生物有:人、树、鸟等,非生物有桌子、黑板、石块等,并根据这些丰富的表像推导总结得出:像人、鸟、树这样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并且这些问题是在与同桌讨论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的,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结论:生物的概念: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三)生物特征的学习
1、创设情境,激起疑问
通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我们校园、教室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以教室里的学生和课桌为例)设计意图:学生和课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学生能很快的分辨出学生是生物,课桌是非生物。但是让他们找出区别,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人会动而桌子不会动。为此我又列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所以此环节把学生带入疑惑之中,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过渡语:你若要准确地判断桌子是不是生物?还得进一步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明了的过渡语,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生物的基本特征这知识点的学习。
3、初步感知生物的基本特点
学生根据老师以及学生自己课前准备的各种各样生物实物、以及大屏幕展示的插图,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初步探讨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同学的思维发生碰撞,所以在此教学过程中生物能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等基本特征,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像,获取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刻地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伏笔。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问题,后仔细观察多媒
4、逐一理解生物的各种基本特征。(1)、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提名小组代表发言,举例说明生物圈中的生物要生存需要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随后利用多媒体呈现:人为了生存要吃饭等食物,食肉性动物要以其它动物为食;食草性动物如:马、牛、羊要吃草等植物才能维持生命。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及动画,再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设计意图:体呈现的相关图片,动画。特别是植物吸收无机物,创造有机物的动画演示,使植物的生存也需要营养物质,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现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学生面前,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得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这样层层推进教学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2)、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
首先全班学生玩憋气游戏,看谁坚持得更久。如果卧室放很多植物有什么危害?分析原因小组讨论。然后多媒体展示植物呼吸实验。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人必须呼吸才能生存,随后的动画演示以及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不仅动物要呼吸,植物同样也要进行呼吸,最终在头脑中汇总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
(3)、理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提名小组代表回答:你自己通过什么方式把体内的废物排出?植物又是如何排出废物的?随后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植物排出体内废物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以上问题,以及对多媒体课件图片的观察,认识到动物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内废物,而植物是通过落叶把体内废物带走,从而学生水到渠成地感悟到:生物能把自己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4)、理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老师轻拍一位学生的头,学生抬头,问:“他为何抬头?在展示一些关于动物和植物对于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眼前情境,实物演示,学生在这些教学资源的引领下,自然而然总结出: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相应的反应。(5)、理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老师提问:你们一生下来就这样大吗?随后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红狐的成长过程;菜豆的生长、鳄鱼的产卵等图片学生观察,然后小组讨论这些生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设计意图:首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自身说起,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不易觉察的多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使这些微观的生命现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视野,从而理解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这一基本物征。(6)、理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老师提问:想一想自己与父母有哪些地方长得相似,又有哪些不同?随后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猪的一家、一株玉米长出的不同颜色的籽粒。学生观察,然后小组讨论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用生活谚语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和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让学生分析这几句谚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首先联系学生自己,从学生自身说起,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平时经常见到的而且又没有注意观察的一些生物现象,从而找出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一些生活谚语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这两概念。
5、总结:生物的特征
6、补充(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案例1:水葫芦的过度繁殖引起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 案例2:人类的过度砍伐导致大量野生动物灭绝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四)、课堂小结:
与同桌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呈现什么是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点。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使知识条理化,利于知识的构建,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五)、巩固练习
1、多媒体课件重新呈现珊瑚与珊瑚虫图片,再次让学生判断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2、以自己或选一种生物,与同桌说一说,自己或其它生物是否也有这些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所学内容,体会到学以至用的乐趣,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六)、课外拓展
课后,学生思考或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其它特征。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课外同样也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