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23:1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在美学上的修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也缺乏设计艺术学科所需要的形象思维,求新求异的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徒手效果图教学不应该只是作为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门综合了创新和审美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中运用图示思维的方法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加强产品及画面美感的把握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在徒手效果图的教学中还应该处理好和电脑技能的关系。

关键词: 效果图;表现技能;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电脑技能

工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因此养成了理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缺乏艺术学科所要求的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够,求新求异的创新能力不强。并且由于相对缺乏的美学知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欠缺的、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在低年级增补开设美术类基础课程,并随后开设效果图表现课程,以期能够达到通过手绘自如表现设计,提升美学修养,培养对形态的审美把握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特别是效果图课程实质上承载着专业基础课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所有内涵。它是工业设计交流的语言,是传递设计思想的工具。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表现技能,而实际应该是一们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不能将其仅仅作为一门简单的技能课程来对待。

一、手绘效果图教学不只是单纯的表现技能训练

工业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很强。一般来说,其教学的目的主要也是为实践服务的。效果图在工业设计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这是直接影响其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工业设计是依据市场需求对工业产品进行预想的开发设计。它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消费者的分析,对预想的工业产品从形态、色彩、材料、构造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设计,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具有审美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理想的工业设计使产品最终能实现人--产品--环境的协调。生产的投入是巨大的,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效果图就肩负着最初的这种评价重任(后期的评价还有模型、样机、虚拟现实等),所以效果图就应该具有能充分体现出新产品的设计理念的效用,体现出新产品在使用功能上的创新性和在满足精神功能上的审美性。那么效果图就不单纯只是一种表现手段,效果图的教学训练也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如何能让效果图教学为工业设计的本质服务,奠定学生作为未来设计师应具有的良好的素质基础才应该是教学的目的。效果图既体现着设计者对产品的感性形象思维,同时也反映着设计者理性的逻辑思维,他承载着产品的审美主体角色,也肩负着形态创造、工程分析乃至市场前景的重任。传统的手绘效果图教学训练中只强调了准确的造型能力,甚至还只是停留在对已有产品的一种模仿,显然是不够的。在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应该扩展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在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具体运用。眼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产品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产品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产品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脑的训练既要培养对产品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意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手绘效果图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达到对产品形态的直观感受能力、造型分析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在效果图教学中还要强调对与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外界相关的信息资源,无论在表现和内容上的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特别是前卫的相关时尚设计都可以扩展设计的思维,这样在在效果图教学中才能贯穿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训练。

二、手绘效果图教学中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1、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精神是当代社会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当代教育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一大特点。设计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仅仅只满足于做一位制图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设计师,这是设计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效果图的教学训练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技能表现层面,要在技能练习中贯穿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际上设计手绘草图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这种图示思维的方式本来就具有创造思维的特点。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阐述道:“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的思维性功能帮助我们通过图示进行思维、进行创造。

图示思维方式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交互过程,其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维和分析,设计者把大脑中抽象的思维活动通过图形使之延伸到可视的纸面等媒介上、并逐渐具体化,从而能够通过视觉图形很直观的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点。正著名画家德加所说:“SKETCH”是一种发现行为。徒手草图是运用图示的形式来发现思维的活动,即是用图示来发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在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运用徒手草图的方式,把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想法从抽象的头脑思维中延伸出来,将其图示化,这样便于在最初的发散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中通过图示这种直观的形象来发现问题,敏锐的把设计过程中随机的、偶发的灵感抓住,捕捉具有创新的思维火花,一步一步再实现对设计要求的不断趋近。“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鲁道夫·阿恩海姆语)。而且设计徒手草图的随意性、自由性、不确定性也很符合设计初级构思阶段设计思维的模糊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意味浓厚的构思阶段不能象操作电脑一样,保持精确的数据概念,不能够用明确和肯定的点、线、面来图示,而是要有思维的余地,要有想象的空间,让模糊的概念通过不确定的图示相互之间产生火花的碰撞,从而捕捉到新的灵感,创造出意想之外的新的概念来。

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来讲,手绘效果草图训练理论上讲可以界定为两个阶段(实践中这两个阶段是相互穿插而形成螺旋式的上升趋势)。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对产品造型的基本表现能力,这也是图示思维的介入点,使工科学生从习惯性的逻辑思维转向设计性的图示思维。通过对产品形态的分析研究与再现,训练学生如何通过图形来真实地反映视觉形态,并将这视觉形态通过手眼的协调转化为二维画面的能力。通过反复的对形象的观察、分析、记忆、加工、勾画,训练眼、脑、手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达到图示再现的目的。这是图示思维的基础,是基本的技能,也是设计的基础。而另一方面,针对设计专业来说,大量对现成的具体对象的描绘可能反而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专业进行效果草图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能力,作为后一阶段,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造型、理解造型进一步发展到创造造型的能力,是对形态创造这一基本设计理念的导入,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扫除技能和思维上的障碍。头脑里的思维通过手的自由勾画,显现在纸面上,利用这种图示的方式帮助发现问题,而所勾画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作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具体再完善。可见,手绘设计草图是一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通过视觉思维帮助训练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不应该太在乎于画面效果,而注重于观察、发现、思索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手绘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发现问题,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视觉思维的方法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徒手效果图训练在提高审美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美感的把握。效果图的目的在于充分的表达预想设计的产品,是设计者向外传递自己的设计思想的桥梁。工业设计要求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性功能需求,又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性精神需求,特别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人们对于产品的审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设计美感。效果图上反映产品的设计美感包括造型美、色彩美和材质美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图画面本身的构图审美了,也应该作为效果图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训练,特别对于工科学生来讲,其接受审美训练的时间可能就不够,而如果能在训练技能时注重一些美感的训练,可以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比如素描、色彩、构成等),在潜然默化中提高对设计美感的把握。而且在画面的构图中,产品的设计美感也是构成设计画面美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两者在效果图中就已经相互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效果图的训练中可以贯穿提高设计者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内容。

在训练中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处理,画面的用色、布局、整体氛围;注重产品的美感形式,线条的曲直,线与线、面与面的交接、转折关系,产品整体氛围的营造等。在训练的临摹阶段应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形式感好,美感强,有设计意味的作品来练习,用审美的眼光来分析这些好的设计是如何通过点、线、面,形、色、质来表达的。例如对形式美感的把握应用均衡、对称、对比、协调、呼应、渐变、韵律、节奏等的处理方法;将产品分成几个视图来平面化,在平面化的视图上运用形式美原则来处理造型,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产品的空间关系,处理好构成产品的各元素空间构成是否协调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去感受,效果图的训练应该提高我们对美的敏锐的感觉能力,作业练习时自己的作品会不会令自己感动是不应该忽视的,只有感动了自己才可能去感动别人,才能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我们临摹只是为了学习,但并不能成为目的,更多的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去感受美,发现美,捕捉美再运用到具体的训练中,这才是新鲜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启发我们的设计原创力。

三、关于计算机与手绘技能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迅速普及。各高校纷纷利用计算机来从事设计教学,电脑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也能够帮助设计师从许多烦琐的具体制作中解放出来,在设计制作方式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电脑不是“一切”,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包含的是一种精确的理性的逻辑思维,与设计要求的感性的美学思维是不一样的。它还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从事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只能是我们进行设计的高科技手段。并且从技术层面讲,电脑也还没有发展到徒手这般的自由和灵活,而设计手绘草图通过训练脑—眼—手—图形快速的互动,可以抓住嘘间的思维灵感,而创造的火花有时是寻间即逝的,等到用电脑来表达时思维的火花已经流失。“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勒·柯布西埃语)。电脑还做不到这一切。手绘是设计师创意来源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师和设计师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在现阶段,电脑和手绘也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只是在不同阶段的两个工具。对于一个设计,手绘在前期的构思阶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到后期的精确表现就可以依靠计算机了。

有个设计师说的一段话很直观的说明了手绘和电脑在设计中的关系。“当我在电脑前呆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拿起我的速写本,乱画。无论在哪,等车,排队,无聊的时候……我总把我天马行空的思绪搬到本子上。然后在又回到电脑前……”

中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张福昌教授有感于此曾指出,“要处理好现代手段和基本功的关系(这里的基本功指的就是扎实的手绘能力)。国外已有办全部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设计专业。无可置疑,计算机是很重要的设计工具;但是无论计算机如何先进,尚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和感觉。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以前,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会有碍于创造和感性的训练。”计算机也只是一种工具,就如同传统的笔和纸。在计算机还不能达到如同纸和笔一样的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的时候,徒手的效果图训练还是不可或缺的。实践也证明,出色的手绘草图能力是国内外许多优秀设计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第二篇: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在美学上的修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也缺乏设计艺术学科所需要的形象思维,求新求异的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徒手效果图教学不应该只是作为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门综合了创新和审美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中运用图示思维的方法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加强产品及画面美感的把握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在徒手效果图的教学中还应该处理好和电脑技能的关系。工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因此养成了理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缺乏艺术学科所要求的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够,求新求异的创新能力不强。并且由于相对缺乏的美学知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欠缺的、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在低年级增补开设美术类基础课程,并随后开设效果图表现课程,以期能够达到通过手绘自如表现设计,提升美学修养,培养对形态的审美把握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特别是效果图课程实质上承载着专业基础课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所有内涵。它是工业设计交流的语言,是传递设计思想的工具。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表现技能,而实际应该是一们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不能将其仅仅作为一门简单的技能课程来对待。设计在线.中国

一、手绘效果图教学不只是单纯的表现技能训练

工业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很强。一般来说,其教学的目的主要也是为实践服务的。效果图在工业设计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这是直接影响其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工业设计是依据市场需求对工业产品进行预想的开发设计。它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消费者的分析,对预想的工业产品从形态、色彩、材料、构造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设计,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具有审美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理想的工业设计使产品最终能实现人--产品--环境的协调。生产的投入是巨大的,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效果图就肩负着最初的这种评价重任(后期的评价还有模型、样机、虚拟现实等),所以效果图就应该具有能充分体现出新产品的设计理念的效用,体现出新产品在使用功能上的创新性和在满足精神功能上的审美性。那么效果图就不单纯只是一种表现手段,效果图的教学训练也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如何能让效果图教学为工业设计的本质服务,奠定学生作为未来设计师应具有的良好的素质基础才应该是教学的目的。效果图既体现着设计者对产品的感性形象思维,同时也反映着设计者理性的逻辑思维,他承载着产品的审美主体角色,也肩负着形态创造、工程分析乃至市场前景的重任。传统的手绘效果图教学训练中只强调了准确的造型能力,甚至还只是停留在对已有产品的一种模仿,显然是不够的。在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应该扩展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在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具体运用。眼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产品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产品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产品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脑的训练既要培养对产品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意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手绘效果图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达到对产品形态的直观感受能力、造型分析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在效果图教学中还要强调对与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外界相关的信息资源,无论在表现和内容上的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特别是前卫的相关时尚设计都可以扩展设计的思维,这样在在效果图教学中才能贯穿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训练。设计在线.中国

二、手绘效果图教学中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1、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精神是当代社会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当代教育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一大特点。设计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仅仅只满足于做一位制图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设计师,这是设计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效果图的教学训练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技能表现层面,要在技能练习中贯穿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际上设计手绘草图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这种图示思维的方式本来就具有创造思维的特点。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阐述道:“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的思维性功能帮助我们通过图示进行思维、进行创造。

图示思维方式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交互过程,其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维和分析,设计者把大脑中抽象的思维活动通过图形使之延伸到可视的纸面等媒介上、并逐渐具体化,从而能够通过视觉图形很直观的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点。正著名画家德加所说:“SKETCH”是一种发现行为。徒手草图是运用图示的形式来发现思维的活动,即是用图示来发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在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运用徒手草图的方式,把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想法从抽象的头脑思维中延伸出来,将其图示化,这样便于在最初的发散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中通过图示这种直观的形象来发现问题,敏锐的把设计过程中随机的、偶发的灵感抓住,捕捉具有创新的思维火花,一步一步再实现对设计要求的不断趋近。“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鲁道夫·阿恩海姆语)。而且设计徒手草图的随意性、自由性、不确定性也很符合设计初级构思阶段设计思维的模糊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意味浓厚的构思阶段不能象操作电脑一样,保持精确的数据概念,不能够用明确和肯定的点、线、面来图示,而是要有思维的余地,要有想象的空间,让模糊的概念通过不确定的图示相互之间产生火花的碰撞,从而捕捉到新的灵感,创造出意想之外的新的概念来。

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来讲,手绘效果草图训练理论上讲可以界定为两个阶段(实践中这两个阶段是相互穿插而形成螺旋式的上升趋势)。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对产品造型的基本表现能力,这也是图示思维的介入点,使工科学生从习惯性的逻辑思维转向设计性的图示思维。通过对产品形态的分析研究与再现,训练学生如何通过图形来真实地反映视觉形态,并将这视觉形态通过手眼的协调转化为二维画面的能力。通过反复的对形象的观察、分析、记忆、加工、勾画,训练眼、脑、手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达到图示再现的目的。这是图示思维的基础,是基本的技能,也是设计的基础。而另一方面,针对设计专业来说,大量对现成的具体对象的描绘可能反而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专业进行效果草图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能力,作为后一阶段,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造型、理解造型进一步发展到创造造型的能力,是对形态创造这一基本设计理念的导入,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扫除技能和思维上的障碍。头脑里的思维通过手的自由勾画,显现在纸面上,利用这种图示的方式帮助发现问题,而所勾画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作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具体再完善。可见,手绘设计草图是一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通过视觉思维帮助训练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不应该太在乎于画面效果,而注重于观察、发现、思索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手绘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发现问题,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视觉思维的方法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徒手效果图训练在提高审美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美感的把握。效果图的目的在于充分的表达预想设计的产品,是设计者向外传递自己的设计思想的桥梁。工业设计要求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性功能需求,又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性精神需求,特别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人们对于产品的审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设计美感。效果图上反映产品的设计美感包括造型美、色彩美和材质美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图画面本身的构图审美了,也应该作为效果图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训练,特别对于工科学生来讲,其接受审美训练的时间可能就不够,而如果能在训练技能时注重一些美感的训练,可以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比如素描、色彩、构成等),在潜然默化中提高对设计美感的把握。而且在画面的构图中,产品的设计美感也是构成设计画面美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两者在效果图中就已经相互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效果图的训练中可以贯穿提高设计者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内容。

在训练中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处理,画面的用色、布局、整体氛围;注重产品的美感形式,线条的曲直,线与线、面与面的交接、转折关系,产品整体氛围的营造等。在训练的临摹阶段应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形式感好,美感强,有设计意味的作品来练习,用审美的眼光来分析这些好的设计是如何通过点、线、面,形、色、质来表达的。例如对形式美感的把握应用均衡、对称、对比、协调、呼应、渐变、韵律、节奏等的处理方法;将产品分成几个视图来平面化,在平面化的视图上运用形式美原则来处理造型,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产品的空间关系,处理好构成产品的各元素空间构成是否协调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去感受,效果图的训练应该提高我们对美的敏锐的感觉能力,作业练习时自己的作品会不会令自己感动是不应该忽视的,只有感动了自己才可能去感动别人,才能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我们临摹只是为了学习,但并不能成为目的,更多的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去感受美,发现美,捕捉美再运用到具体的训练中,这才是新鲜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启发我们的设计原创力。设计在线.中国

三、关于计算机与手绘技能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迅速普及。各高校纷纷利用计算机来从事设计教学,电脑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也能够帮助设计师从许多烦琐的具体制作中解放出来,在设计制作方式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电脑不是“一切”,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包含的是一种精确的理性的逻辑思维,与设计要求的感性的美学思维是不一样的。它还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从事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只能是我们进行设计的高科技手段。并且从技术层面讲,电脑也还没有发展到徒手这般的自由和灵活,而设计手绘草图通过训练脑—眼—手—图形快速的互动,可以抓住嘘间的思维灵感,而创造的火花有时是寻间即逝的,等到用电脑来表达时思维的火花已经流失。“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勒?柯布西埃语)。电脑还做不到这一切。手绘是设计师创意来源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师和设计师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在现阶段,电脑和手绘也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只是在不同阶段的两个工具。对于一个设计,手绘在前期的构思阶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到后期的精确表现就可以依靠计算机了。

有个设计师说的一段话很直观的说明了手绘和电脑在设计中的关系。“当我在电脑前呆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拿起我的速写本,乱画。无论在哪,等车,排队,无聊的时候,......我总把我天马行空的思绪搬到本子上。然后在又回到电脑前......”

中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张福昌教授有感于此曾指出,“要处理好现代手段和基本功的关系(这里的基本功指的就是扎实的手绘能力)。国外已有办全部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设计专业。无可置疑,计算机是很重要的设计工具;但是无论计算机如何先进,尚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和感觉。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以前,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会有碍于创造和感性的训练。”计算机也只是一种工具,就如同传统的笔和纸。在计算机还不能达到如同纸和笔一样的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的时候,徒手的效果图训练还是不可或缺的。实践也证明,出色的手绘草图能力是国内外许多优秀设计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第三篇: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研究生教育相对本科教育而言,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导师队伍人数欠缺,研究生入学专业基础减弱,研究生培养出现了本科化的现象,研究生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限。教育部及各有关高校都意识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及相关措施。因此,加强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途径

创新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总体来讲,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厚的知识面、敏锐的头脑和灵活的适应性等主要特征外,更关键的还应该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创造精神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与洞察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向我国的转移以及我国政府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导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将成为我国在新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因此,研究生阶段应该特别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 我国工科研究生的创新水平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研究生人数增多,但创新能力存在不足。① 专业理论知识不先进。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不重视专业理论学习,部分课程明显偏旧,知识更新速度不快,教师上课随意,学生缺少主动性。② 科研实践参与度较低。据资料显示,2002年参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验研究的研究生只占在校生总数的21.73%,参与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其他科技服务的研究生只占在校生总数的5.11%。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生并没有直接参与实际研究,绝大多数研究生只是在实验室或办公室从事虚拟研究。③高水平学术成果太少。1998年北京大学发表SCI论文970篇,复旦大学5281篇,而哈佛大学发表了8158篇。l993至2003年间我国的学术论文他引率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很多研究生论文简单移植他人成果、简单表述表面现象、简单证实已知结论。

造成研究生创新能力底的原因很多,主要在于研究生本身,同时,培养单位、导师、社会风气等都有一定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生持续扩招带来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张,研究生数量急速膨胀,扩招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是迫于就业压力,把研究生学历当作职业敲门砖,精力根本没有放在学习和科研上。学习风气浮躁、学术功底薄弱,学生甚至无法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现象也较普遍。其次,扩招之下,导师学生比例严重失调,现今一位导师带多名甚至数十名研究生并不罕见,造成客观上导师无暇兼顾所有研究生,研究生得不到充分指导,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下降。一方面学生没有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紧张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些主客观上的原因使得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工科类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具体实验中体会和内化书本知识,不能仅靠知识理解甚至凭空想象。长期以来,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工科类研究生的公共实验基础、公共技术类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设置欠合理,且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无法满足科研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科研实践参与度低

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对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从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不够广泛,如2002年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发展的研究生有61361人,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21.73%。另外,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2002年参加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其他科技服务的共计14444人,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5.11%。

(四)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欠合理

一直以来,我国的研究生选拔机制基本上是“严进宽出”,过程控制淘汰率低,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在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由此造成学生入学前拼命学,入学后随便学。笔者通过对相关高校国内本学科有关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课程试题综合分析,从考试内容和题型上看,大多数题目还是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很少有突出评估应试者创新素质的题目,反映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比例相对较少,在入学复试阶段也是走形式,没有精心组织设计考试过程,从而没有能真实客观地考核入学学生的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水平。所有这些,易导致入学研究生忽略研究生学习与本科期间学习的连续性,只靠死记硬背来应试,从而导致了一批“应试型”人才的出现;有的学生为考研,在本科期间专攻与考研相关的一些课程,对其他课程采取应付的态度,根本不考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不合理、基础知识薄弱,不具备有研究生阶段进行创新的基础。另外,进校研究生之间素质与能力相差比较大,他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高校(其本科教学水平有很大差异),而且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跨专业报考“热门”专业,其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加之各个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的性质或内容不同,导致对研究生的知识面、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全面。

二.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研究生教育及培养现状,结合我校这几年入学工科研究生来源广泛、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能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加强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培养模式。所谓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培养模式,就是建立企业和院校(研究所)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集研究生教学、课题研究、就业于一体的培养模式;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张,大力拓展和挖掘各种现有或潜在的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当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实践证明,产学研无疑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研究生培养资源。它可以根据工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对各种积极因素进行优化组合,通过教育系统与企业之间更紧密的协作和合理分工,推动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各级

政府科技部门(如浙江省)对工业技术研究攻关、开发各种项目的申报要求已逐步转移到以企业为主体的政策导向,同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充分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促发展;这些无疑为产学研协作式培养模式提供了很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事实证明,在不摒弃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这种协作式培养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实际科学问题。以企业为主体,使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成果由企业转化为新技术产品,同时在实施转化过程中激起研究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意识,促其学习创新方法和技艺,因而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许多高校和研究所在产学研结合培养体系下完成了高质量的科研课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究生。

(二)教材建设要加强,教材内容要现代化

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中提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这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是很必要的。要达到这种新的培养目标,教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适合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较少。因此,在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每门课必须选用很多本参考书,还要从科技文献和学术杂志中摘取最新的资料,补充教学内容,为此教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教学效果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所以,编写和出版一些适合现代教学需要的研究生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加强各高等院校及研究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适当引进国外的一些好书,尽快改变目前研究生教材内容陈旧、数量不足的状况。

(三)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研究生的教学应该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查阅文献、科学实验、总结提高等多种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和引导的作用,注意把基础理论、科学的思维方法、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还未解决的科学问题等有机地溶进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浓厚兴趣,形成热爱和尊重科学的态度,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好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努力实现从传授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为主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把自己科研工作中的进展情况、把从资料文献上得到的最新科技信息结合到教学内容中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尽量采用英文教材,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讲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对有些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根据问题首先去图书馆查资料,获取最新的信息,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探讨,总结归纳,形成有用的知识。教师还可把研究生带到实验室或实习工厂,通过做实验和参观,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做相应的改革,不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考察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击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重点和注意力引导到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发展和创新方面。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深入思考、勇于提问等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在考试中要出一些关于科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总结或运用。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

径,使学生掌握先进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是获得创新成果的保障。

(四)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研究生正处在人生中的黄金时代,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提出问题,这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给予具体的引导和积极的建议。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代替了应试教育,我们更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在研究生培养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让有特长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脱颖而出,这样才可能培养出世界水平的优秀人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应有较高的创新要求。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节。在研究生傲科研课题和论文过程申,导师既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又要放手让研究生自己探索问题、动手解决问题,让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与提高。

研究生应该有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给他们提供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不要把研究生只是当研究助手,指挥他们做这做那。要鼓励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时,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学校还应该与科研院所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这一方面有利于选择高水平的、有较大学术及应用意义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研究所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科研训练。

三.结语

创新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知识面、敏锐的头脑、灵活的适应性、善于与别人合作的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体魄等等。所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导师就能完成的,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要求是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工科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其培养机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涉及教育中的某一个环节,同时还贯穿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整个培养过程,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思路,在研究生选拔机制(如发展研究生推荐免试入学机制)、教学模式、培养过程等多个方面着力改革;相信,随着我校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相应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对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我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促进研究生创新水平质的飞跃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之,胡皓全.对建设工科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1):

50~52.

[2] 吴金昌,朱慧,李建华,等.美国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J].石

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7~91.

[3] 吴星义,阳永荣,陈丰秋,等.“产学研”与工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J].化

工高等教育,2002(2):78~80.

[4] 祝湘陵,郭海敏.高等教育综合化与工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1):117~119.

[5] 李英,李雪.工科研究生教育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J].理工高教研究,2005(4):39-40.

[6] 管 伟.工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文教资料.2005(27):35~36.[7] 魏名山.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2):28-30.

[8] 陈则王,王友仁.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工科研究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J].电气电子

教学学报,2003(6):109~111。

[9] 黄顺基,陈其荣,曾国屏.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四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民族艺术文化,与世界人民共同交流,共同发展。

关键词:审美

培养

民族艺术文化

在今天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的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社会所认识。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根据国家部教育改革的要求,美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形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定基础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识。什么叫审美意识?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美丑属性的反映,包括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鲁迅先生曾将中国艺术中的民族审美意识称之为“中国向来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审美文化),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振兴民族文化,富民强国的动力。失去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另外,审美意识对人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心理诸方面有着相互制约和影响,并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审美心里的完善也有积极作用。如何去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呢?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情感和能力

美的本质属于社会,在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只有当他们和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它们才有可能是美的。美既是教育的神圣目标,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巨大力量。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美的感知、欣赏、判断和评价能力,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一定的审美观念的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传授的知识过程,同时也是美的熏陶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形成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是进行由表及里的是判断获得美享受的过程。美术学科之所以从过去的“图画”改称为“美术”,说明其涵义也广了,内容也更为丰富。美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负有指导活动、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艺术美的鉴赏,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精神获得某种满足和享受的情感,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

二、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应用、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激情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以美的形象,色彩和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唤起人们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起到开阔眼界,丰富感知领域、陶冶情操、净化精神境界、提高素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意义,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艺术作品中与人生相对应的形式,体验作者的审美经验,获得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象征意义。如初一美术课本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中:公牛象征残暴的德国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格尔尼卡无辜的成千上万的人们、画面上中间那个灯泡象征光明和希望等,进而达到观赏者个人审美经验与艺术家所创造的的带有普遍性审美经验的交融。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播者这一单一的角色,却忽略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该被动地教授知识的灌输,而是应通过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自己的体会。在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绘画特有的“以线造型”,如:丁绍光、陈崇平、赵宋生等一些有名的重彩画画家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上去把握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我认为,一般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多疑的心理特征,通过造型一定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第二、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挖掘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能力

正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年积淀的审美文化之精神,以自己独特的东方民族审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审美文化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大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过着统一的政治生活,形成统一的生活习惯,教授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历史形成了浑厚的民族共同性,因而造成审美意识的民族性,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特点,即将成为我们今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去挖掘、整理、继承、发扬、探索一条使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道路,为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工作作出的自己贡献。在“欣赏•评述”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平时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重视对民间美术的挖掘、研究、让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我们身边的彝族阿细文化:阿细祭火、阿细跳月、阿细服饰、阿细音乐、阿细习俗和阿细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到民族艺术是我们本民族先祖几千年积累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民族艺术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满怀激情地挖掘和研究民间艺术。另外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条件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精神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来。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彝族文化。通过介绍激情学生对彝族阿细民族艺术文化的浓厚兴趣,有不少学生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的并在县级、州级、省级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使学生既感受到家乡的旖旎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绘画造型能力和提高绘画技巧,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即美术教育的本意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民族艺术优势,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与和谐人格的人。我们作为知识指引者、传播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模索与自我学习,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丰富的美术知识,及对学生“传道授业”的能力。要认真钻研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动生动有趣,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思的教学方法,真正使美育教学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作用。

参考文献:《美术教师培训资料汇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贵州省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封丘县赵岗镇初级中学 杨卫华

内容摘要 在呼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努力发挥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审美的殿堂。本文主要从想象和联想、感受和表述,朗读和体会等几个方面来谈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想象联想 感受 朗读 多媒体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的确,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有美的山河,美的图画,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心灵。语文课文描绘自然,介绍知识,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自然有美的篇章,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这些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审美能力去感受和体会。这种感受和体会的能力,有待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去培养。

语文是教学内容极为丰富,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编者选择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形象、精炼优美,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用各种不同的体裁来描绘大自然,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物思想。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语言特色的美,说理抒情的美,提高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美育素质,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能感知课文中所展示的各种美,在讲课中能运用恰当得体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感悟到语文中存在着美。总之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知识的丰富美,言行举止的师表美,教态仪表的文雅美,板书语言的规范美。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想象是审美活动的灵魂。美育的重点就是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把讲解、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去体会课本所包含的美(如:生活美、形象美、情感美和艺术美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激发他们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用心灵去感受课文,力求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如在讲《白雪歌送武派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这两句诗借助奇特美妙的联想,新颖贴切的比喻,以春花喻冬雪。在作者笔下,一片银白色的世界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的寒冷,而是欣喜和温暖,如果不让学生驰骋想象,很难感受到作品中所展现的美好景象,再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让学生想象日月包罗万象,雄奇壮观的景象,从而感受诗人阔大的胸怀、伟大的抱负,以及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熏陶。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述课文所展现的美。朱自清的名篇《春》,多方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把一个浑然一体的春天形象推到读者的眼前。老师就要恰当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然后再让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草、花、风、雨,怎样赞美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就能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以及由优美的语言组成的一副副美好的图画。再比如《与朱元思书》这篇山水小品文,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用得好,怎样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美,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诵读中进行语言的感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立体感受,产生如见其人、如观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文学作品所流露出的或婉约、或豪放、或悲怆的情思,往往是教师语言无法穷尽的,而学生却能通过反复朗读吟诵,体会其中的细腻难言之处,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鱼塘江潮的宏伟景象,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捕捉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受美、热爱美。比如《安塞腰鼓》,擂鼓时那种激昂的场面,雄壮的鼓声就要读出来,读出力量,读出黄土高原的厚重,读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坚强;有些文章节奏和谐悦耳,韵味无穷。比如《三峡》这篇文章描绘了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美不胜收,语句韵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不借助朗读就无法让学生领略到三峡的美景语言的精妙。再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通过描写杜甫自己的痛苦,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不借助朗读,就无法感受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这就是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感知课文美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多媒体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优化组合起来,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通过声、光、电的强大交互功能,形象化、动态化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容量,营造审美的情境,收到情感体验、美文欣赏、语言积累等立体化的审美效果。以《春夜喜雨》一诗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将“好雨知春”、“和风细雨”、“黑夜明火”、“繁华潢城”设计成四幅画面,然后将其逐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鲜明的直观印象,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认知,使学生渐渐融入意境,将四幅画面整合为一,感受诗的美,接受审美教育。又如教学《沁园春·雪》,从网上下载语文课件,将长城的美景、悦耳的音乐和动人的朗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书、画、音乐”一体的意境妙不可言、美不胜收,这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来欣赏文章的美。

总之,没有美育的语文教学是片面的。在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语文是一种以美育美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美的韵律。这使语文成为最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时,必须遵循学生感知的心理,使受教育者具有共同健康人性——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力求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求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只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头脑中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意识,就能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出美的因素,充分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下载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科类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中的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思维已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智能所替代,现代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电类专业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摘 要:本文从分析职校生创新能力的障碍入手,介绍了在电类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来培养职校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职校生 创新能力 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在工农业生......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课程改......

    asas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大同县科教局装备办公室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提要】美术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五篇范文)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模版]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屈自玲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拥有着前人留下的数不尽的艺术珍品,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李延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8期 小学语文审美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