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一、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实例,论述语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落实。
在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是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向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阅读教学”,它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读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至关重要。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经常提醒自己:“我读得准确流利吗?”“我读出情感了吗?”“我怎样才能读得更好些?”通过多诵读、多思考、多比较来追求朗读的满意效果。
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后评议:好,好在哪里;不好,什么原因,如何改进。当然不是每读必评,但对于一些有共性或有代表性的“个读”适当进行评议,在读法上会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三,可结合具体内容提示相关读法。如:怎样把握喜怒哀乐、激动紧张等情感基调,怎样进入语言情境,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柔刚等等。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过程与方法”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理解的过程,逐步掌握感悟理解的有效方法。
一是提示理解方法,教师可因文而异,在导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提示相关的理解方法,例如按什么顺序学,用什么方法学,抓什么要点学,带什么问题学等等。
二是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展示阅读理解时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学法指导,在导读理解时,教师可对学生的解答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谈谈你的想法。”“能说说你理解错了的原因吗?”这样有利于学生相互启迪,形成“互感”。
三是介绍学习经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安排学生交流阅读理解的经验和感受,让学生说说怎样读思画议,扣词析句;怎样把握中心,体悟情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一个个问题的学法提示,学生自然会领悟到针对所学内容该采用哪些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形成技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总的来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启发者、授之以渔,起到帮扶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方法”,在领悟方法的同时要感悟“过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其在终身学习中受益。方法与过程是紧密相连的,脱离了具体过程讲方法,方法无所谓优劣,离开方法去讲过程,过程无所谓好坏,把过程与方法对应起来去思考、去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实例,举例论述洪振涛的语感教学方法。
语 言 训 练 感 受 为 先——浅谈学生的语感训练
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本文想就对语感的培养问题,谈一点做法。
一、形象思维引路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化为图象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例如,我指导学生读《少年闰土》一文中描写闰土看瓜刺猹的精彩片段时,先利用课文插图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画面,然后通过音乐烘衬,富有情趣的听读渲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试着让画面动起来。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听读中,那深蕴在文字中的语言色彩、情境气势,激活了学生的“内在视像”,少年闰土那勇敢可爱、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极富生活气息的鲜明画面跃然心中。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不再是单薄、被动、毫无情趣的。之后的学生感情朗读和当堂背诵环节,充分证明“寻言观象”“意以象生”的道理。
通过语言文字的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中的画面感悟语言,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形象的实物、语言、画面,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以有效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品词析句比较
每一篇课文都是由词和句子组成的。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揣摩欣赏,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有两句话是“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和“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两个句子中的“才”字蕴涵丰富的意味和情感信息,如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以揣摩、玩味,就会失去一次训练学生语感的契机。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直觉将无从培养。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两个句子时,让学生驱遣想象,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反复比较,使抽象的语言具体生动起来,在这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象中,去捕捉作者心灵震颤的霎间。学生终能体会到两个“才”字背后的丰盈的情味,最终“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在课文中,像这样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才使用的词句有很多。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采用换、补、丢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细细体味,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语感不断的增强。
三、感情朗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捷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知的表现。
《只有一个地球》中描写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怎样才能感受到这一点呢?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到能突出地球可爱的句子来读一读。这时的读,学生还只是处在对语言文字表面的感知上。接着,我演示多媒体课件:茫茫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蓝色纱衣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当学生看到它时,真正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亲切,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激起对地球由衷的热爱之情。然后,我引导学生自由练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谈谈通过这句话朗读读懂了什么。在大家畅所欲言后,我顺势而导,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于是,学生把自己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与深情融入了自己的朗读中,师、生和文本之间产生了共鸣: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
四、生活经验联系
研究表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时,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的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第一场雪》中有句话这样写道:“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蓬松松”“ 沉甸甸”两个叠词,生动具体的描绘了雪落枝头的情态。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看到的雪景来理解。对于“蓬松松”的雪球怎么是“沉甸甸”的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更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如棉花是蓬松松的,但是放到一张白纸上就显得有点沉了,若是撒上一点水就沉甸甸了。联系这个生活经验,学生能正确理解:那雪球是堆积在承载力很小的树叶上的,所以让人感到沉甸甸。
五、巧加提示入境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
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第二篇:2013秋西南大学语文作业及答案
2013秋西南大学语文作业及答案
1、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认为人都应该有精神的小屋,你有多少精神小屋,你用它盛放什么?
2、人们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鲁迅《狂人日记》主要思想是什么?”狂人”的形象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学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赋比兴:采用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及敷陈直叙;比者,以彼物以比此物也,即就是打比方,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触物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
3、《狂人日记》主题思想:作品通过生活的横断面,“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揭示出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内涵:狂人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反封建的斗士。
20、下列语句的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有()
A:A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画,描绘)(《望海潮》)
B:其隙也,施施而行(施施:慢走的样子)(《始得西山宴游记》)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往,到《逍遥游》)
D: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寻常:平常《寓言二则》)正确答案:ABC
19、下列语句的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有()
A: A日思高其位,大其禄。(高:使地位高《蝜蝂传》)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依靠《逍遥游》)
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杀身:自我牺牲)(《论语》)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多:多数(《管晏列传》)正确答案:ABC
18、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内涵有()
A:封建礼教的受害者,B: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C:封建礼教卫道者
D:受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 正确答案:AB
17、《管晏列传》写管仲治政的特点是()
A:善于举荐他人
B:对外取信于诸侯
C:与民同好恶
D:D对内通货积材 正确答案:BCD
16、下列作家中,诗歌创作有突出成就的有()
A:郭沫若
B:郭小川
C:舒婷
D:三毛 正确答案:ABC
15、构成小说的要素有()
A:优美生动的语言
B: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
C: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
D: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 正确答案:BCD
14、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风)的写作特点有
(BC)
A:人物描写细腻形象
B:写景气势宏大 抒情苍凉雄壮
C:意境开阔浑成D:语言诙谐幽默 正确答案:BC
13、沈从文《箱子岩》善用对比,其对比有
()
BC D
A:贫富的对比
B:文明人与乡下人的对比
C:美与丑的对比
D:作者前后两次归乡的对比 正确答案:BD
12、司马迁《史记.管宴列传》中赞扬了()
A:鲍叔善于用人
B:管仲善转危为安
C:晏婴节俭直谏
D:齐桓公不记私仇 正确答案:BCD
11、下列各项对杜甫的说法正确的有()
A:风格沉郁顿挫
B:是盛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C:诗歌被称为“诗史”
D:其诗主要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 正确答案:ABC
10、《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一回中,袁绍的性格特点有
A:善于听取意见
B:主观武断
C:粗暴蛮横
D:大智若愚 正确答案:BC
9、《诗经》的主要内容有
()
A:反映征役的诗
B:揭露统治阶级丑行的讽刺诗
C:反映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诗)A
(D:反映婚恋爱和反映周民族的历史的诗 正确答案:ABCD
8、《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
A:执着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美政”
B:深沉执着的爱国之情
C: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D:深刻的批判精神 正确答案:ABCD
7、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主要特点有()
A:情感波澜变化
B:结构起伏跌宕
C:语言自然豪放
D:境界壮阔 正确答案:ABC
6、老舍《想北平》一文的艺术特点有
A:音律和谐 气势奔放
B:构思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C:文风朴实自然
D:语言清新活泼 善用对比手法 正确答案:BCD
5、下列作家中,在小说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有()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曹禺 正确答案:ABC
4、下列作品属于史铁生的有
()
A:《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B:《我与地坛》
C:《命若琴弦》
D:《插队的故事》 正确答案:ABCD
3、《诗经》的主要内容有
()
A:反映征役和婚恋的诗
B:揭露统治阶级丑行的讽刺诗
C:反映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诗
D:反映周民族的历史的诗 正确答案:ABCD
2、史铁生《我与地坛》中表达母爱的方法有
(A:我与母亲的直接对话
B:对母亲的直接的无声的行为描写
C:“我”的回忆、自责、悔恨侧面烘托)
()
D:通过作者“我”之口直接心理描写 正确答案:BCD
二、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一5个正确的将其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中,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李白的诗歌特点有
()
A:想象丰富奇特
B:风格雄壮奔放
C:语言清新自然
D:风格沉郁顿挫 正确答案:ABC 30、钱钟书《围城》是一部讽刺杰作,它的讽刺对象是
()
A:腐败官僚
B:旧时代知识分子
C:城市小市民
D:吝啬鬼 正确答案:B
29、开创了“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并突破了四言句式的诗歌是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唐诗 正确答案:B
提出”天做孽,犹可违;自做孽不可活”的名言的作者是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正确答案:D
27、苏轼《贾谊论》中用孔子、周勃等人证明贾谊不善忍、不善等待的弱点,论据是()
A:数字论据
B:事实论据
C:理论论据
D:自然论据 正确答案:B
26、老舍《想北平》中用巴黎、伦敦等世界名城的不足来突出对北平的爱,用手法是()
A:类比法
B:对比法
C:象征
D:夸张 正确答案:B
25、墨子《非攻》一文以偷盗他人财物来表明反对不义战争的观点,所用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
B:对比法
C:演绎法
D:举例法 正确答案:A
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句出自
()
A:屈原《离骚》
B:辛弃疾《摸鱼儿
C: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王维《宫怨》
正确答案:C
23、庄子《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是
()
A:追求建功立业的积极人生
B:反对暴政的愤慨之情
C: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
D:反对不义战争的政治理想 正确答案:C
22、下列作品属于周涛的是
()
A:《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B:《我与地坛》
C:《插队的故事》
D:《游牧长城 正确答案:D
21、辛弃疾《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
A:杨贵妃
B:陈皇后
C:赵飞燕
D:杜丽娘 正确答案:B 20、填入下边这段文字括号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A
BC
D
A:执着 健康 真诚 努力
B:伟大 美丽 执着 庄严
C:正直 美丽 善良 伟大
D:健康 庄严 努力 真诚 正确答案:D
19、沈从文《箱子岩》中塑造的“跛脚什长”是一个
()
A:值得尊敬的、抗击日军的残废军人
B:值得同情的、对乡民有所贡献的残废军人
C:不务正业的、受人欺负的痞子
D:不务正业的、走私贩毒的兵油子 正确答案:D
18、庄子《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是
()
A:追求建功立业的积极人生
B:主张无为,顺应自然的哲理
C:反对暴政的愤慨之情
D: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 正确答案:B
沈从文《箱子岩》的最后写到贺龙闹革命的意图是()
A:赞扬贺龙的革命精神
B:对湘西人民寄予创造新的历史的希望
C:照应文章的开头,使结构更完整
D: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之更形象、生动 正确答案:B
16、作品多以湘西为描写对象,并自称为”乡下人”的作家是()
A:沈从文
B:朱自清
C:茅盾
D:叶圣陶 正确答案:A
15、元好问《摸鱼儿》的主要内容是()
A:表达深厚的爱国情怀
B: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
C:揭露统治者的残酷无情
D:赞美美丽的大自然 正确答案:B
14、周涛《时间漫笔》一文充分体现的散文特点是()
A:意境优美
B:抒情自然
C:叙事完整
D:形散而神不散 正确答案:D
13、史铁生《我与地坛》中“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象征 正确答案:C
12、首开了我国小说史上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的先河的作品是()
A:《前汉演义
B:《三国演义》
C:《东周列国志》
D:《水浒传》 正确答案:B
11、可称作边塞诗鼻祖的诗歌是()
A:《诗经.采薇》
B:汉乐府《战城南》
C:曹操《蒿里行》
D:王昌龄《出塞》 正确答案:A
10、墨子《非攻》一文最突出的说理特点是运用()
A:叙事说理
B:象征手法说理
C:历史事实说理
D:比喻和对比说理 正确答案:D
9、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所描写景物的总体特点是()
A:清新淡雅而不妖冶
B:荒芜冷落并不衰败
C:萧条荒芜而僻远
D:僻静荒远而虚静 正确答案:B
8、司空图《诗品.含蓄》中提出的最著名文学见解是()
A:胸有成竹
B:得心应手
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正确答案:C
7、第一个创办私塾、并提出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陶行知
D:胡适 正确答案:A
6、作为词来看,《西江月.井冈山》中的”西江月”是()
A:词题
B:词牌
C:景物
D:地名 正确答案:B
5、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
()
A:《家》《春》《秋》
B:《雾》《雨》《电》
C:《旱》《雨》《洪》
D:《龙》《虎》《狗 正确答案:A 苏轼《贾谊论》中认为贾谊不得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才疏学浅
B:不能自用其才
C:皇帝不信任
D:奸臣排挤 正确答案:B
3、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作品是()
A:老舍《想北平》
B:沈从文《箱子岩》
C:鲁迅《狂人日记》
D:马丽华《渴望苦难》 正确答案:C
2、《诗经》的”赋比兴”中,对“赋”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比方
B:铺陈直叙
C:触景生情的联想
D:文体名称 正确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将其号码填入题干括号中
1、鲁迅《狂人日记》的叙写线索是()
A:狂人的狂言
B:狂人的狂行
C:医治与不医治狂人
D:“吃人”和“容不得吃人的人” 正确答案:D
1、请以”台阶”为话题,或进行议论,或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诗歌以外的文体均可。
2、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出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得写成诗歌。材料: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雨果
3、以《――――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A、先在题目的横线填上具体内容,然后写作。B、不得写成诗歌。
台
阶
每个花开的早晨,清凉的空气濡湿了教室的台阶,无数脚步匆匆走过,水磨石的台阶上却留不下半个脚印,只有些许的尘土,记忆着时光在此瞬间的停留。
我的每个早读都在二楼与四楼间往返,琅琅的书声中,我用脚步丈量着两层楼间的四十四个台阶。每天,我的脚踏上它,分明感到身躯的重量。膝盖的微酸明证我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轻捷。我禁不住艳羡学生们的匆匆了。我的脚印只是他们众多中的两行,每天,凉鞋、布鞋、运动鞋,各种各样的鞋底花纹与台阶磨合。他们在与台阶的磨合中走向成熟,我却在这样的磨合中渐趋衰老。从少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老成持重,台阶不仅仅是一个见证者,它还是个沉默的歌者,默默地祈祷中岁月在无情地流转。
它在你面前铺着,层层向上,预备让你登临。它转折迂回又岂止高度的盘升?我常想,假如它无尽头,循环向上,至于无穷境地,人生登临远眺又将是何样的感受。但它的确以有限承载着无限,生命的伸展会随它一叠一叠堆砌,只不过,上升愈高,行进愈难。我懂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了。
哲理可以千年不老,但当初教导我读《登鹳雀楼》的父亲双鬓早已疏落,七十三岁的他登上我家四楼的台阶已气喘吁吁。父亲大半生的脚印都与教室的台阶印合在一起,他耕耘的土地上撒播了无穷的汗水,他走过的台阶蕴涵了太多的殷切之爱。他此生所走的台阶承受的生命之重是可想而知的。退休前,他已经操劳了四十三年,所走过的台阶恐怕早已斑驳,有的经过风雨后早已坍塌了,而他没有,退休后他又工作到七十三岁,今天他的脚步仍在与台阶一起消磨为数不多的岁月。
今日算来,我走在父亲所走过的同样的台阶上已有多年。冬天,通往教学楼的台阶冷寂而坚硬。它没有豪华宾馆里的台阶那么荣华,有红地毯裹身,于拐角处还有刻花雕饰;它没有政府礼堂的台阶巍峨、宽广,但它冷静、质朴,承载着少年的希冀,青年的追求,以它的硬度考验着追求者的坚韧,奉献者的执着,平淡中见证着质朴与坦然。
父亲这辈子走过的台阶是漫长的,它伸延的生命高度与深度,我不知道还需要走上多少个时日。春夏秋冬,台阶并未因岁月流逝而变换颜色。星光的点缀,晨风的吹拂,校园玫瑰的芬芳,小鸟的歌唱,朗朗书声,谆谆告诫,这一切都曾随着岁月一起在这层层台阶上堆叠,堆叠出生活的悲与欢,爱与恨,成与败,从而生命的高度便也在汗水中渐渐叠加。
台阶多么富于个性,棱与角的交接,面与面相连,排列整齐,如古琴上齐整的琴弦,只不过演奏这古琴的不再是纤纤玉手,而是无数奔上跑下的年青人的脚步。它的节奏就是岁月的节奏,也是生命的节奏啊。
七十五岁的母亲也难以挽留外出教学的父亲。她对父亲只叮嘱一句话:上楼下楼时悠着点。是啊,悠着点,让生命慢慢走,父亲本该享受晚年,闲度余生,他却要用高高的台阶来把生命再次丈量。他的一生似乎永远与台阶无法分开,劳作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我觉得父亲骨子里承继了爷爷的勤劳,爷爷在八十七岁的生命最后一刻,手里还拿着没有剥完皮的玉米。
我喜爱父亲的一句话:我们不是什么灵魂工程师,只是普通平凡的台阶罢了。沿着台阶走,很多人的精神在进步;当无数双脚踩踏你时,你一定要挺直腰身,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托负着年轻的脚步走向更高处。
又一个冬天来了,我告诫学生别往台阶上撒太多的水,天冷了水易结冰,人容易摔倒。每年、每月、每天,一批又一批学子涌来又离去,脚步在台阶上橐橐有声。
冬天里清凉的风让我凝眸,凝眸处,我已经身化盘旋上升的台阶,一直延伸到繁花似锦的去处。
”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雨果的这句话就像是一颗小石头,让自己平静的心绪泛起了阵阵涟漪。
对于这些父母来说,智障孩子就像一个酸酸的柠檬,第一口的感觉是辛酸、苦涩的。如果把这个柠檬扔在一边,到最后你只能在垃圾桶里找到那个早已发霉变质的柠檬。可能很多父母都没有听说过雨果的这句话,但他们却用自己的一生让原本酸涩难咽的柠檬变成了一杯甜入心扉的柠檬汁。
和身边的人打着招呼,搂在一起拍照留念,眼前的这些爸爸妈妈们,从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出一丝的沮丧与失落,在他们心里,那个酸酸瘪瘪的柠檬早已变成了一杯香甜美味的柠檬汁,孩子是他们永远的骄傲。
昨天家庭之声论坛现场,像秦怡、Rosaria。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很多,来不及一一认识他们,只能通过胸前的卡片知道他们的名字。Richard、Mark、Anna„„转身离开的时候,忽然脑海里传来一个声音,其实在这些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他们的那杯甜柠檬汁。
平凡也是一种美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明镜,静静的平铺着,好像时间也随之而停留,来欣赏着这一刻平静的美好;它虽无大海的雄伟壮勇,傲视天下的气势,但它仍然具有它那平凡的猗涟,给予你美的享受,它会使你内心平淡,没有喧器世俗的打扰,仿佛世间只剩下了你和它.
平凡也是一种美,我国古代又有几个皇帝愿意一生都呆在那四面高墙的皇城当中,他们又有几个不愿脱去一身的龙袍,平平淡淡的做一名布衣百姓,过着真正属于自己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生呢?我国东晋时期的大散文家诗人陶渊明,又何偿不是这样,他看透官场的黑暗,看破人心的险恶,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从此便隐居深山,做一个平凡的隐士,过着平凡的生活,生活在自己的人生准则当中,生活在自己的毕生追求当中,所以他才会发出这样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为。”
如今,当你问任何一个小朋友”你长大想要干什么?”的时候。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会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要当大官!””要做国家首富”。或许还会说“要当国家主席!”而在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说要当农民或想要当清洁工的。可见这些小孩子从小就很注重名利和权利。但他们拥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是他们当中又有几个成为了国家主席,国家大官......
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太不平凡了,所以他们生活在这么沉重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下,往往会使他们痛苦,烦恼;郁闷.那还不如把自己的愿望定的平凡一些,实际一些,那时你不仅会轻松和坦然的面对眼前的一切,而且还会以你最好的一个状态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并且交出你的最好的一份答卷.到那个时候,平凡的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并不平凡.
平凡使你平静,平凡使你坦然,平凡使你看淡一切,平凡使你心如止水,一颗平静的心伴你实现你的精神理想。那时候,平凡的你终会进放出不平凡的光辉!
四、阅读题(3题选作1题)
1、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文段,按要求作答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间悬撑起无数横梁,暗红色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岩壁断折缺口处,看得见人家茅棚同水码头,上岸喝酒下船过渡人皆得从这缺口通过。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砰砰砰砰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A本段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B文中的描写岸上观看划龙舟的人的呐喊助兴有什么作用? C指出文中何处运用了正面描写?
D”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的箭,„...如飞”几句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E这段描写突出了湘西人怎样的精神?
2、阅读《史记.管宴列传》中文段,按要求作答 晏子为齐相(宰相),出,其御(驾车者)之妻从门间(门缝)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鞭打)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离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身高)不满六尺,身相(作宰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在人之下)。今子(你,丈夫)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贬抑,谦虚)。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A这段叙写表现了晏婴怎样的品格?
B文中从哪几方面将晏婴和御者进行了对比描写? C本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晏婴?
D御者之妻请求离开丈夫而去的理由是什么? E《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3、阅读老舍《想北平》中的文段,按要求作答
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A概括本段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B文中所写巴黎与北京有什么相同之处? C“我”对巴黎和北平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D文中用来与北平相对比的景物是什么?
E文中的”咖啡与烈酒”与"温和的香片茶”构成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箱子岩》:
A特点:宏伟峻峭。
B作用:烘托。
C正面描写:河里划龙舟的情形。
D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E精神:充满热力的、奋力争先的精神。
2、《管宴列传》:
A品格:位高谦卑、善于举荐贤才的品格等。
B对比描写:地位、身高、品德等。
C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
D理由:丈夫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E《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西汉人。
3、《想北平》:
A情感:对故乡北平的热爱。
B相同之处:都市国际大都市、都热闹.C感受:感受:感受:巴黎使人寂苦、疲乏。北平使人踏实、安详、温和。
D对比的景物:国际大都市巴黎的景物。
E关系:对比。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预见性的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是政治教师根据现代教育、教学观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材,按照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作出预期的、全方位的策划活动。
目标定向原理: 指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激励、调控功能,以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来组织、规范、评价、调节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
变量控制原理:指通过设计和调整一些较易改变的教学要素来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认知前提: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一系列带有认知特点的已有学习的基础上的,每一学习任务都具有某些所需的必要学习。即前一必要学习是下一必要学习的必要条件。简答与论述:
学科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1、20世纪6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勃兴,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跻身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
2、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全面的改革、具有改革特色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孕育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原型。
3、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时代的主旋律,全面科学的设计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用理性眼光,从中抽象出带有本学科特色的原型,由经验型逐步走向科学化。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界定的涵义:
1、是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教学结构作预期的、全方位的策划活动,这种策划活动同时存在着专业性和构想性两种属性,旗帜鲜明的表明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德育性。
2、是政治教师根据现代教育观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理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全方位设计,它体现了政治教师的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
3、运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要素进行精心策划,既有系统性又有层次性。
4、是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设定预期目标,并准对具体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策划和构思,必须保持目标性和针对性的相互协调和相辅相成。
5、是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要求动机与效果保持一致。综上所述,专业性与构思性协调一致,科学性、艺术性辩证统一,系统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相辅相成,预见性和实效性的和谐组合,这五个基本内涵,从五个方面反映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内涵表现:
1、创造性
2、可操作性
3、科学性
4、动态性
教学设计与教师传统备课的关系:
1、理论基础不同。教学设计理论的立足点是学生的学习,主要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传统备课和教案编制,一直是以凯洛夫的教学论思想为依据。
2、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同。教学设计强调的是整体设计,传统备课强调对教材的研究和对教法的研究,忽视对师生自身的研究,忽视对学法研究。
3、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整个教学过程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安排作出全部的计划,有明确的分析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并通过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使整个操作过程实现模式化,显示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传统备课往往只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产物。
4、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的程度不同。两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内容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操作系统是在传统备课的原型上发展起来的,设计更规范。从形式上看,都采用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形式,但教学设计更强调集体设计与个人设计相结合的程度。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教学原则:方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启发式原则、正面教育原则 学科规律: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统一律、德智统一律、知能统一律、灌输与疏导统一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1、目标定向原理。
2、变量控制原理
3、整体优化原理
4、系统有序原则
5、反馈矫正原理
目标定向原理要求:
1、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措施
3、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
4、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布鲁姆提出影响教学活动三个主要变量:认知的前提能力、情感的前提特性、教学质量
整体性原理要求:
1、要分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
2、研究要素之间的主次关系
3、认真考虑各要素的有机配合,争取最大的合力。有序性原则:
1、知识教学的逻辑顺序
2、能力培养的顺序、师生情意协调的顺序和层次
3、教师教的顺序
4、学生学的顺序
5、各种教学要素的结合
思政学科教学设计的操作原则:
一、目标的科学性原则
1、目标应当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笼统的2、目标应当是可测和便于操作的(1)对理解一级概念提出限定性要求(2)对理解原理提出限定性要求(3)对理解观点提出限定性要求(4)对理解论点的限定性要求
3、目标应当是有层次和递进的4、目标应当有阶段性
5、目标应当是全面的二、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原则
三、认知结构的适应性原则 两基本要求:
1、预测学生的认知基础
2、遵循认知规律
四、能力培养的能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学设计应做到:(1)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发展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要求和培养策略(2)在展现知识产生过程中尽可能充分丰富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和思维的积极性(3)设计较为详尽的知识产生过程,适度再现最初发现知识的思维进程,并从教学需要出发进行必要的加工(4)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思维矛盾,提示并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开拓前进(5)设计学法。设计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如何整理,如何探索等
五、师生情谊的“共振”性原则 所谓情谊“共振”,是指师生情谊上的共鸣。应做到:(1)通过阐述所学知识的意义,激发学习热情(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获取结论,产生论证的内在动机(3)通过揭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本质联系及运动变化,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感情冲动(4)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的形成与制作过程,品尝智力劳动的成果,强化继续学习的心理需要(5)通过设计恰如其分的台阶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从而领略成功的喜悦,增强兴趣的持久性(6)通过适当表扬和鼓励促使学生追求战胜困难的愉快,体会解决困难的满足感
六、学生自主参与性原则
七、内容设计的“精要”性原则
八、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原则
要素的操作要点: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选择目标要素,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对象生理、心理、学习特征分析,教学对象初始能力评定,确定目标、陈述目标,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的使用等。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编制、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方案的评价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模式:《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社会实际分析、教学目标编制、知识目标编制、能力目标编制、觉悟目标编制、行为目标编制、教学策略制定、教学主体行为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组合、教学与学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内容:
一、《课程标准》分析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2、学生情意活动分析
3、学生生活背景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知识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2、分析教材的情感因素
3、分析教材的呈现方式
4、分析认知前提,找出教学内容的前置知识
5、分析重点、难点和教育点
四、社会实际分析
1、分析党和国家近期出台的方针、政策与所设计课程相关的内容,找出哪些是教材已有所反映的,哪些是教材尚未反映的2、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对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目标的编制。目标描述的操作重点:
1、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描述。标准有两点:一是教学目标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结果。二是教学目标要成为学习结果的检测标准
2、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描述。不能模棱两可,规范术语
(二)设计的构思阶段
1、教学主体行为设计,包括教师的主导行为和学生的参与行为 教师的主导行为设计程序:1.交代目标2引发动机(积极性调动)3引导探索4指导学校方法 学生的参与行为包括角色扮演、讨论争辩、积极思考、练习巩固、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
2、教学内容设计 是指在教学内容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教学内容的划分、选择和组织。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单元、课时、知识点。选择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目标差距来选取教学内容。组织:
1、教学内容的排列组合2、教学内容的呈现
3、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合 选择:
1、服从教学目标需要,适合表现教学内容
2、选择要发挥媒体特长,有利于教学
3、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征,符合教学心理规律
4、适应现有的教学条件,方便教师操作演示 组合,把不同教学功能的教学媒体实行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优势。有多种形式,如录像、投影结合、挂图与录音结合 遵循的操作要求:1.体现媒体的互补性,要适当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深化效果的需要
2、组合要满足教学情境的需要3.使媒体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媒体演示的展示呈现特点:
1、针对性
2、启发性
3、效度性
4、逻辑性
5、适时性
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的基本要求:
1、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要合理恰当
3、要具有可操作性
4、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5、要简洁清楚
前言课的独特作用: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优秀的前言课常常会带来潜在的重要影响。
前言课教学目标的指向: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这门课程是讲什么的2、阐释课程意义
3、介绍课程的学习方法 复习课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1、通过知识的归纳和综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
3、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1、要在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教学内容归纳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
2、目标要明确具体
3、目标要有针对性
4、重点应该放在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上
5、目标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
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学生的自主性
2、教学的活动性
3、内容的广泛性
4、形式的多样性
何种情况下,学生学的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时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5、力和独自作业能力等)的培养。教学设计评价: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评价设计和总结性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指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是过程评价。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目标是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或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6、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
8、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9、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
10、当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教学方法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教法设计、学法设计。
教法设计是教师如何教的设计,包括教法的优选和组合。
优选的操作要求:
1、从教学目标和任务出发优选教法
2、从教学内容出发优选教法
3、从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出发优选教法
4、从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出发,优选教法
教法的组合建立在教法优选基础上,是使优选出来的教法形成一个结构整体,达到最优化。
教法的组合主要操作要求有两点:
1、要把握各种基本教法的性能。因每一种教法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相对的,所以要了解各种教法的优缺点、适应范围、使用要求和制约因素等
2、组合后的教法要能体现出优势互补,发挥最大的整体作用
学法设计是指导学生如何学的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计和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法设计操作要求:
1、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掌握其一般规律
2、对各种强化思维训练的方法进行优选和组合 对学生学科学习活动的操作要求:
1、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化学科学习活动的主体效应
2、要充分体现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能力(如学习计划制定、能力、预习能力、听课能力、课堂笔记能力、课后复习能缺陷,使师生明确下一步应如何教与学。
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
设计的进行阶段:当以上构思成熟后,把构思内容以流程的方式表达出来,借以清晰展示教学过程和结构,设计流程方式可有多种形式,如文字、表格、各种形式组合。
设计的完善阶段:方案形成后,进一步检查和推敲,利用反馈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使教学设计进一步优化。操作:一是依据,设计评价标准检查和修正教学设计流程中各要素各环节设计,使目标、内容、策略、媒体、方法、评价等要素设计进一步优化。二是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要素的组合方式,实现优化组合,使整个设计方案能和谐、有序、高效地运作。
教材分析的流程:通读、钻研、概括、提炼。
教材分析的主要内容:
1、本课(框)教材在全书(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前后课、节(框)之间的联系。
2、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弄清教材讲述了哪些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原理。
3、教材的结构。了解教材由几节、几框或几段构成,设有的引言或小节、内容。
4、教材的特点。弄清教材是怎样阐述一些观点和道理的,怎样呈现、组织教学内容,是以激发情感、引导行为为主,还是以阐述道理为主。
5、教材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与学生实际有怎样的联系,联系的实际是什么。
对学生了解的内容及方法: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2、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
3、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和意见
4、学生的生活背景差异。通过日常观察、谈话、活动、调查问卷,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体把握和驾驭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1、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策略
3、设计教学过程
具体步骤:1.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课时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2指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结合点。
3、分析、思考、挖掘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观点、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
4、把上述内容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情感目标这三方面分别加以梳理和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发挥学生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上的表现:
1、当学生有兴趣时
2、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单位按知识范围大小可区分为: 单元、课时、框
合理划分教学内容设计的另外两个环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 学习目标差距是指预期的学习目标与教学班、学生群体原有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内容的组织指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内容要素进行排列和组合,并使这种排列组合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四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1、请从任务设计的难易要求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任务名称:小小设计师
任务要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设计自己的新家,设计完之后,请学生相互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
答:这个任务设计在难度要求上十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设计完自己的新家之后,还需要用新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型进行表达,需要学生“蹦一蹦,才能获得胜利的成果”,对于此类成果学生在取得之后也能够倍加珍惜。
2、请具体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是否合理。“My friends”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talk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Let’s talk中的句子“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
(2)理解会说Let’s chant中的内容。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描述男性及女性朋友;
(2)能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和爱好,并具有根据特征判断他/她是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应该是亲密友好的关系。爱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答:教师在确立目标时,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
(1)从知识目标看,这是一节以对话教学为主的课,“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是本课的核心句型,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层次,并适当进行拓展,符合《课标》的要求。
(2)从能力目标看,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他人的体貌特征。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符合实际,巧妙地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3)从情感目标看,利用英语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请针对歌曲、歌谣的作用,分析下面的案例。
“How do you go to school?”教学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Main Scene Unit 1 Main Scene中有一首chant,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当唱到on foot时,全班跺跺脚;唱到by car/bike/bus/plane/train的时候,学生举起自己带来的玩具,或是发出相应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13、请从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What can you do ?”任务设计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Let’s learn Let’s play 教师请一位学生做小记者,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 ”采访在场的同学。小记者根据同学们的回答“I can „.”,及时做下记录并汇报。
答:这项任务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缺乏考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肯定是请比较优秀的学生来担当小记者这个角色,那么小记者本身在完成采访任务时,肯定也会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他的采访对象以确保他的采访能够精彩出色,那么这样一来,一些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就很难有机会来参与到任务中来。
4、请从词汇的呈现方式和如何设计有效提问这两方面入手对下面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My new room”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A Let’s Learn 在热身复习阶段,教师先带领学生chant: Mom is in the living room.Dad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Brother’s in the kitchen.Sister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然后进行free talk:What is in your bedroom? What colour is your desk/bed? Where is your TV? How many windows are there in your bedroom? 在呈现操练阶段,教师呈现一幅Zoom的卧室图,说:Look, this is Zoom’s bedroom.What can you see in his room? 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a desk , a lamp and a „.教师接着说:What can you see on the wall ? Look, it’s white.It can make you feel cool in summer and make you feel warm in winter.请学生猜是什么物品,由此引出新授单词air-conditioner。
答:这个教学设计片段很注重词汇呈现的自然过渡。教师引导学生就相关的话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创设语言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英语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或挂图、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设计有效的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问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学生旧知中自然引出新词的教学,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富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5、请分析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好在何处。
“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在学习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
答: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很好。他正确把握了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他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6、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给下列语言材料设计教学目标。
A: Where is my cat? B: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A: No, it isn’t.B: Is it in the study? A: No, it isn’t.B: Look!It’s in the kitchen.答:知识目标:(1)让学生复习五个表示房间的词汇:living room、study、kitchen、bathroom、bedroom;(2)能初步运用句型“Is it in the„?Yes,it is/No, it isn’t.”进行交际,能替换重点词组进行对话练习;(3)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能力目标:(1)学生能用英语句子来描述物品的所在位置;(2)使学生掌握本课新句型,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案例四:
(注:教材35至48有教案一二三)
Unit 6
Weather
Lesson 1
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以学习用英语描述天气为主要内容,教学时,先从教天气的单词入手,学习新单词;再从句型入手,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句子: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It’s a sunny day.以学生模仿气象播音员的游戏来巩固操练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案:
Ⅰ Teaching aims: 1.Learn the new words:
weather, sunny, cloudy, rainy, snowy 2.Learn the sentences: A: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B: It’s a sunny day./ It’s a cloudy day./ It’s a rainy day./ It’s a snowy day.3.学会用英语表达天气
Ⅱ
Main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Talk about the weather 2.Ask and answer : A: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B: It’s a sunny day./ It’s a cloudy day./ It’s a rainy day./ It’s a snowy day.3.Learn the words: weather, sunny, cloudy, rainy, snowy Ⅲ
Teaching aids 1.The tape, PPT
2.cards: weather, sunny, cloudy, rainy, snowy Ⅳ
Teaching steps: Step1:.Warming up 1.Greeting:
T:Class begins.S: Stand up,.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S: Good afternoon teacher.T: 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I’m fine, too.Ok, sit down please.First, I introduce myself.I’m Lin, you can call me Miss Lin.Do you understand? S: Yes.2.Review: T:OK, Before the class.Let’s do some review, I want someone to answer my questions , who can try? Ask and answer:
When do you get up?/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 When do you go home? / When do you go to bed?
When do you have breakfast? / When do you have lunch?/ When do you have dinner?(接着请同学自己找搭档问答):OK, Then find your partner to answer this questions.Step2:.New Lesson A.T: OK, now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6 Weather,Lesson 11(出示PPT),first we learn some new words.(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第六单元天气,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单词)拿出卡片,念“weather”(升调)“weather”(降调),w-e-a-t-h-e-r.天气,read after me one two begin.(以此类推)----OK,then read two by two please.(并加分)----Now I ask someone to read(出示任意一张卡片)
Learn new words: 1.Show the cards “weather” to learn the words: “weather” 用升降调并且拼读和念出中文意思.Read two by two.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what is the weather in cards.2.Show the cards: “sunny” to learn the words: “sunny”.用升降调并且拼读和念出中文意思.Read two by two.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what is the weather in cards.3.Show the cards: “rainy” 教法同上 4.Show the cards: “cloudy” 教法同上 5.Show the cards: “snowy” 教法同上
6.OK, Look at the screen, I want ask someone to answer my questions.“How is the weather ?” Who wants to try? – OK, you please.– OK, sit down please.出示sunny,问个别,然后全班回答(OK,whole class answer me.)
Look at the screen,提问个别学生回答,提问全班。学习认图单词和It’s sunny It’s cloudy It’s rainy It’s snowy.B.T: Then we learn some sentences about the weather.(T:接下来学习一些有关天气描述的句子,大家有注意到刚才老师用了什么句子还问天气吗?S: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T:出示PPT画面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OK, read after me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learn some sentences 1.T: Look at the screen,出示sunny,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请个别)S:It’s a sunny day.T:OK, then gruop1gruop2 ask, gruop3 gruop4 answer.one two begin.S: 1.2: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3.4: It’s a sunny day.再反过来。以此类推四个天气进行操练。
Look at the screen:How is the weather today?有四幅图,填空It’s a ______day.分别提问个别,一二组问三四组答,三四组问,一二组答,并加分。学生回答后,画面出现It’s a sunnycloudyrainysnowy day.再听录音,跟读,全班齐读。
2.T:OK,then Let’s play a game, I want someone come to here(指讲台),ask whole class this question, and whole class answer.(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自己选一张天气的卡片问全班,全班来回答这是什么天气)Do you understand ? S: Yes.Game: 每组分别请一位学生上台选个卡片举着问全班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并加分
3.T:OK, now we learn a folk song, whole class read after me。Do you understand?(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歌谣,全班跟着我一起读)S: Yes.T: Now group 1 read please.(以此类推)(歌谣)Sunny, sunny, a sunny day.Rainy, rainy, a rainy day.Cloudy, cloudy, a cloudy day.Snowy, snowy, a snowy day.(一句句跟读,全班齐读,请每组同学朗读,然后加分)4.T: Look at the screen,屏幕上是关于各个地方天气的表格,Ok, I ask someon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提问六个左右)---Now boys ask ,girls answer.One two begin.---OK, girls ask , boys answer.(看着我的鼠标,首先男生问,女生答。六个---女生问,男生答。六个。T: OK,then find your parner to ask.找一个搭档来问答。六个)并加分。
Look at the screen, 关于各个地方天气的表格,学习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in _____? It’s a _____day.听录音,跟读,提问个别。男生问,女生答, 女生问,男生答。全班齐读。学习句型A: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B: It’s sunny.A: How is the weather in Changsha? B: It’s rainy.A: How is the weather in Nanjing? B: It’s cloudy.(以此类推)
C.1.T:Then we learn a rhyme.Listen to me and read after me.(先认真听我念,然后跟着我一起做动作)---whole class stand up and follow me.(全班起立跟着我一起做)---OK,now I want someone lead whole class to read.Who can try?(接下来我请两位同学来台上带读,还要边做动作哦,谁愿意来?)
Say the rhyme:(听读两遍,全班起立一起做动作,齐读,然后请两位学生当带读,并加分)
Sing a song(听录音三遍,跟老师打拍子一起唱,全班齐唱,小组比赛唱,并加分)Rain, rain go a 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children little children want to play.Ⅴ
Homework T:OK,look at the screen, this is the homework.Do you understand? S: Yes.1.Listen , repeat and recite.(听,读,背)2.Talk about the weather.(谈论关于天气)3.Do activity book Lesson 11.(做十一课的练习册)4.Prepare for Lesson 12.(预习第十二课)Ⅵ
选出最佳的一组,PPT掌声鼓励。
T: Finally, We are going to count the point, Which group is win ? OK, It’s group X.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明确,关于天气的单词四个,关于天气的句子一问一答,相对简单,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更多听和说得机会,面向全体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起来说的机会,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专题八《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概念教学片段举例
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1.创设情景,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铅笔准备奖给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枝,奖给4位小朋友,一共要多少枝?怎样列式?(板书:2+2+2+2=8)如果奖给5位小朋友,一共要多少枝?(板书:2+2+2+2+2=10)我们班46名同学学习都很认真,每位小朋友都奖励2枝,该怎么列式呢?教师一边板书2+2+2+2„„,一边问:这样要写多少个“2”?能不能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小精灵儿童网站] 2.直观感知,形成表象
(1)教学乘号。
(2)学生摆红花,写算式。
师:在投影仪上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再摆2朵。问: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可以用什么方法算?(板书:2+2+2=6)这个连加算式中加数都是2,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写作:2X3二6,读做:2乘3;也可以写作:3X2=6,读做:3乘2。(教师示范,再指名读、全班读)
(3)学生摆小圆片,写算式。
师:请小朋友自己摆一摆小圆片,再写出算式,行吗?
要求第一行摆3个小圆片,第二行也摆3个小圆片,一共摆了几个小圆片?用加法算怎样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63X2=6或2X3=6)
师:如果再摆两行,那一共又有几个3呢?算式该怎么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123X4=12或4X3=12)
板书:4+4+4=12,4X3=12或3X4=12
5+5+5=15,5X3=15或3X5=15
3.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1)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所以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讨论下列算式哪些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哪些不能?为什么?
2+2+33+3+3+35+56+6+6+7
4.多种训练,巩固和深化新知
(1)看图列式。
********************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2)根据算式,用学具摆一摆。
2X24X32X5
(3)把前面“导人”中的三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自己写一个加法算式,然后改写成乘法算式。
5.小结(略)
评析:这节概念课遵循了概念形成的规律,依据感知——表象——概念——运用这么一条途径。概念的引入能紧紧抓住同数连加这一已有的知识基础,又辅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可谓双管齐下。一开始就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接触“相同加数”,从计算全班学生的奖品总数而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欲望。接着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清晰而丰富的表象,为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展开以后能及时对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一结论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教师通过第一层次由学生摆出了3个2朵小红花,列出加法算式2十2+2=6再引导学生看算式回答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用正方形摆出4个3,用小圆片摆出5个4,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并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第二层次,教师由三道加法算式引出新的运算——乘法,说明3个2相加的和,4个3相加的和。5个4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第三层次,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式的比较,得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第四层次是抽象出乘法的意义。在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为巩固新知设计的辨析题中既有肯定例证,也有否定例证,抓住了教学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即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最后写出求46个学生的铅笔总数的乘法算式,使学生已有的概念得到了及时扩展。整节课学生都主动地投入了整个教学过程。[ 二 面积单位及其进率教学片段
1.感知1平方分米
(1)学生观察:教师在黑板上贴的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以这条线段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分米。接着教师用剪刀剪下这l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贴在黑板上。
(2)学生操作:剪出一个l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样子及大小。
2.感知1平方厘米
(1)师:谁能第一个剪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动手剪出了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后,要求他们说说是怎样剪的。然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l平方厘米的样子及大小。
(2)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和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比一比,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及大小。
3.感知1平方米
师:谁能告诉大家,怎样剪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学生说完,教师就把事先剪好的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和大小。
4.讨论:什么叫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l平方米?
5.讨论: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及l平方米的关系。
(1)要求学生看着自己桌上的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想一想怎样才能测出1平方分米中有多少个l平方厘米?学生认为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就能测出来。开始学生把两张正方形纸的一个顶点对齐,然后沿着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的边沿把它所占的平面位置画在了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再挪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紧挨着画好的小正方形摆好,再沿边沿画出它所占的位置。再挪动正方形„„这样画了一排,再画第二排,第二排没有画完,有的学生已经用尺子把l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边平均分成了10份,把对边上的两点连结,画出格线,数一数,算一算,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提问:怎样知道1平方米中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如果沿l平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摆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一排能摆几个?可以摆多少排?得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想一想,算一算,l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学生很快就得出: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6.巩固运用
(1)举例说说1平方厘米、l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略)评析: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在操作中获得实物的表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里的教学片段,教师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真正理解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并且印象深刻,记忆持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始至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积极的。
质数与合数教学片段
1.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学号,请把表示你学号的这个数的所有约数找出来。
(指名反馈,教师根据29号、2号、26号、16号同学的发言,逐一板书这些数的约数。其余同学互相交流。)
2.分类整理,揭示概念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手指黑板),能不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同桌可以互相议一议。
生甲:我把这些数分成两类,一类是奇数,一类是偶数。奇数有21、7、29,偶数有6、2、26和16。
生乙:我是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的,7、29、2只有两个约数分为一类,6、16、21、26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分为一类。
生丙:我把6、7、2分为一类,这些数都是一位数,21、16、29、26分为一类,这些数都是两位数。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学生表示没有)这些分法都有道理。奇数、偶数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着重来研究按约数个数来分的情况。像这样只有两个约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叫做合数。
3.讨论,建立概念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质数有什么特点?合数有什么特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商量一下。
生:质数的约数只有l和它本身两个,合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谁再来说一说?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4.理解和巩固概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写在本子上。
生:19、23、27、31、59、61是质数,4、15、20、18、25、10、12、30是合数。
师:还有吗?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可是黑板只有这么大,怎么办?
生:用省略号表示。(板书)
师:这几位同学举出的这些数是不是质数?指板书我们来判断一下。
生:
19、23是质数,27不是质数。
师:27为什么不是质数?
生:因为27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3和9,所以是合数。(教师调整板书)
师:这些都是合数吗?(学生没有意见)谁能说说12为什么是合数?
5.运用概念
(1)教师从周围环境中选取素材,让学生进行判断练习,概括出判断方法(略)。
(2)讨论“1”,得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只有一个约数。
6.综合练习
(1)找一找,黑板上的这些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你发现了什么?(一些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如9、21等;一些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如2)
师: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2,其他偶数有可能是质数吗?为什么?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找对了吗?
(2)出示2~50的数,要求很快找出质数。[ 反馈时要求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好方法。
(3)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的和。
6=()+()8=()+()
10=()+()12=()+()
师:这里的6、8、10、12都是什么数?
生:是合数,也都是偶数。
师:能不能把这些数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师:是不是所有不小于6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这是一种猜想,要证明它可不容易,这就是世界有名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有关资料。
评析:这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能遵循学生概念学习的特点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约数”这一已有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找一找表示自己学号的数的约数,通过观察、分类,揭示质数、合数的概念。再通过进一步的观察、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质数、合数,初步建立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全体学生举例,进行判断,从而检验并巩固了所学的概念。综合练习的组织,在及时巩固运用新知识的同时,沟通了与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间的区别和联系,使概念系统化。
除此之外,这节课还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教师能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发扬教学民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新知,体验成功。二是注意就地取材,充实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贴近学生生活。三是能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分类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这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相同点(共性):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不同点(个性):第三个角可能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师:如果要把这7个三角形分类,你认为该怎样分?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分类情况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4)(7)
(2)(5)(3)(6)
2.取名
师:刚才我们把7个三角形分成了三组,你能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给每组三角形取个名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
(1)(4)(7)
锐角三角形
(2)(5)(3)(6)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定义
师:根据三种三角形的名称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谁来说说:什么叫锐角三角形?什么叫直角三角形?什么叫钝角三角形?(学生讨论后要求看书,看看大家的结论与书上的定义是否一样。)
4。加深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你能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使它既不是锐角三角形,也不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吗?(学生摆不出来)[小
师:从刚才的摆三角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实际上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属于锐角、直角或钝角三种三角形中的一种。所以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三类(板书)。
5.练习(略)评析:这里的教学通过填表、分类、命名、定义、操作、练习六个环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借助于原有的角的知识,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新知识。第一层次填表,学生通过填表既使三角形内角的情况一目了然,又为下面进一步归纳、分析作了准备。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在分析7个三角形内角的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第三层次要求学生根据分成的三组三角形各自的特征,给它们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从而初步认识了三类三角形的特征。第四层次要求为每一种三角形下一个明确的数学定义,使概念由7个三角形推广到所有三角形,使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一个层次,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在三种三角形范围内。得出结论,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从而完成了整个概念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遵循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整个教学过程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 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 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的发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
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
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1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17、教学模式指的.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18、谈话法是指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
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
答: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而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的过程。
4、《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5、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答:经历、体验、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6、“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
情感与态度目标分为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有些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不能预设的。
7、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有些则是重点又是难点。
8、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
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面提到的是自学,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需要的是自主学习的空间。
9、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10、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11、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识。P2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12、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
三、简答题
1、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 ⑴学会勇于参与、与人为善 ⑵学会倾听 ⑶学会表达 ⑷学会收集资料 ⑸学会组织 ⑹学会反思
2、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P47(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2)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师与某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3、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答: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教学设计时预先列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如:讲授圆周率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如:学生出色回答问题,老师及时矛以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4、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 二是课前了解; 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5、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1)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3)要求适度;(4)具体可测;(5)因材而设。
6、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③讲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④讲授中要运用启发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⑤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运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
7、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 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②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 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⑤ 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⑥ 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⑦ 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⑧ 练习设计中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8、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答:《标准》中的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则没有必要。此外,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习得效果则更差一些。
如:(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让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推导计算法则的过程。
(2)《分数除以分数》则没必要让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推导计算法则的。(3)再如《分数意义》教学中关于分数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则没必要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
9、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
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 ,归并学习内容。
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10、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1)科学性;(2)针对性;(3)实用性;(4)主体性;
(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11、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进一步是提出问题。出示的尝试题一般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一个商店运进 4 箱热水瓶,每箱是 12 个。每个热水器 6 元,一共可以卖给多少元?
尝试题:文具店有 20 盒乒乓球,每盒 6 个。每个乒乓球卖 2 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伊始,教师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指出:这堂课学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提出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大部分学生摇头时,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阅读课本前,教师可提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提: ① 分母不同怎么办? ② 为什么要通分?
当大部分学生自学了课本找到了解决尝试题的办法时,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
12、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13、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1)教学定位问题(2)动态生成问题(3)教学设计问题 ①反思教学意图是否体现 ②教学资源是否还需优化 ③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还需优化 ④科学性合理性如何?(4)教学效果问题
四、论述题
1、学生自主学习要不要教师?如果要请说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师应做些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要教师引导和参与了。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在参与意向方面,学习者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二是在学习策略方面,学习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思考策略,乐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三是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来源于自身,并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在自我调节方面,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目前,有些教师有个错误的认识,即只要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该认识到,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施,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
其次,要注意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2、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 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3、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4、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 要点: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意义是什么?
答;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
5、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第一,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得以放松,思维才能得以自由的施展,个性化的观点才有了生长的基础,问题的产生才有可能。第二,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要设置一定思维障碍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和提出问题。第四,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对话、研讨成为可能。第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提问技巧的培养。
(2)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横向比较中的确有好坏优劣之分,然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每一个问题都不得是其思考的结果,都不得是他对自身的一种超越。学生的问题要么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要么是他们孜孜以求后的收获,要么是他们灵光闪现的惊喜发现。教师必须能够透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发现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过程,才能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
答: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二)[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答: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①
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12元,篮球的单价15元)。②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③
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生:15×3=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 5×3=15 30+15=45(元)生3: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师:用加法也可以。生2:用乘法。师:好的。
④练习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案例分析](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答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任何优越性与不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对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优化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在优化算法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而要讲“特点”,把优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第二,教师要明确“优化”并不是统一一种方法,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四)[案例描述]
《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案例分析]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五)、[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六)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答:“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教材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不少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时教师的业务权利”。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七)、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问题讨论
(1).“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八)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 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⒉学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
9+7= 9+4= 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
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位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
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
案例分析:
1、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数的方法,所以学生在计算时会首先想到答案。
2、书中安排的动手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具象化的思维方式,但是有些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就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改变或者重组教学内容,比如摆小棒可以作为一项课堂游戏,通过小棒的不同摆法来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棒来解释算法;也可以舍弃小棒,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引导,比如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后,通过已有知识延伸到更多的层面,加强了学生基础的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总归教学要有趣化,重视学生探索认知的过程,增加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尽量避免教学程式化。
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教师列出9+5=?的算式,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得到结果后,向学生提问关于的到结果的方法,学生能答到几种算几种,教学以鼓励为主。该学生作答完毕后,再向全班询问有没有其他方法,鼓励积极自由发言,在抽答时尽量照顾各成绩段的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同时延伸扩展,尽量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寻找到了哪些类似的加法问题,若学生基础较好,教师可扩展到加减法范围,给予学生发现的空间,从学生的发展方向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给予学生需要的知识,从而较好的体现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理念。
6、、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 “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场景1缺少学生的分工合作要求,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这样没有分工合作的小组,很有可能的后果就是 三人中只有一个人来思考,然后代表整个小组发表意见。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而这也是场景一所欠缺的。
场景2中,学生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大多数学生仍然沉浸在第一次合作的学习情境之中,因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无法通过常识来判断自己汇报的数据是否正确,那么他的数据的惟一来源就是测量的结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小组里没有人作记录。这不仅不利于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抹杀了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