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礼貌》 导学案
2011年西湖论坛观摩活动《谈礼貌》 导学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3
2011年西湖论坛观摩活动《谈礼貌》 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三、知识集锦:
(一)与礼貌有关的名言、俗语: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2、“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有礼让人心生暖意,无礼令人感到厌烦。
3、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卡莱尔
4、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______孟子、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______歌德
7、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8、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9、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10、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三月寒。
(二)与礼貌有关的成语:
a程门立雪 —— 是说对长辈的尊敬;
b孔融让梨 —— 讲弟兄间的谦让;
c举案齐眉 —— 指夫妻间的礼貌,相敬如宾。礼贤下士平易近人 彬彬有礼 谦谦君子 谦虚谨慎
(三)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一个有修养的人恰当地使用文明用语。积累这些礼貌用语。
与人相间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等候客人说“恭候”
客人到来说“光临” 中途先走说“失陪”
与人告别说“再见”
请人帮助说“劳驾” 得人帮助说“感谢”
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指点说“赐教” 求人谅解说“海涵”
麻烦别人说“打扰”
四、预习指导:
本站帮你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详细情况请联系网站上的QQ号码!
1、我会写的字: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应
()
()
传
()
(校
()
()
场
()
(()
()
()
()
3、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优()良()中()
(要求: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
4、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5、课文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
、①
;
②;
③。
6、我的疑惑:))
和的重要与好处:
五、自主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用这语句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2、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牛皋与岳飞问路有什么不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结果怎样?
(2)、你是怎么理解“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理解“宽容”,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宽容?
(4)、各小组选一个小故事演一演
(提示: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本站帮你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详细情况请联系网站上的QQ号码!
3、一般来说,以礼待人,别人也会以礼相待。但人际关系是复杂的,假如我们碰到不讲理的人怎么办呢?假如我们以礼待人了,对方却仍然恶语相向,又该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七、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一、1看拼音,写词语。
yuâ
fēi
tǎo rãn xián
jiū
fēn
shī
fu
()
()
()()
hã xiã
bīn bīn yǒu lǐ
chū yán bú xùn
lǐ mào
()()
()()
二、成语积累。
1.用两个成语来赞美“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两个成语来赞美“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两个含有“月”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高大漂亮建筑物,我用 _______
___ ______ ___来描述它们;
5.欣赏生动逼真的艺术珍品,我不由自主地用 __ _______、_____
___来赞叹;
6.写两个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分别将下面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老人没给他指路。
老人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沟通了人们的心灵。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方老师()教学有方,()博学多才。()再难的问题,你去请教他,()能迎刃而解。()他屡次受到上级表彰,()从不骄傲。()我们都很敬佩他。
第二课时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一篇_________文章,告诉我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2.课文列举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事例,其中我最喜欢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课文中用的_________________事例,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例说明“礼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4.“君子”指“博学多识,有德行的人”结合课文说说“君子”在文中指____________;“失色于人,失口于人”在文中指__________;“不失色于人”在文中指________;“不失于口人”在文中指__________.5.《说岳全传》中“岳”指岳飞,文中片段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牛皋是个_____ __ __的人,岳飞是个_____ __ ____的人。(成语)
五、补充句子。
1.君子不失色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无礼讨人嫌。
六、下面的说法不易被人接受,请你改写说话的内容,使语言变得委婉得体。
1.当小红排买电影票时,有人跑过来插队,她说:“喂,插什么队?自觉点!”
改写: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下来。
洛南县公开课《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6
洛南县公开课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洛南县西街小学
杨爱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学习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4.懂得从小要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难点:
1.理解“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学习选取合适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礼貌的故事和名言警句。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请大家先欣赏一首儿童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看看你是讲礼貌的孩子吗?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礼貌。“作者是怎样谈的呢?”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生齐读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引用了一句古训:
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感悟“礼貌”。
(一)师:这句中的 “失色”、“失口”分别指什么?这句古训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二)生读
交流
1.指名读,后交流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失口:出言不逊 师小结:“不失色”是说态度有礼。“不失口”是说语言有礼。其实,这句古训还有一句,叫“不失足于人”。
2.谁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出示句子:
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是啊,古代的人们就明白了待人应该彬彬有礼的道理,可见——
板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齐读)
过渡:传统,自古传来,还将传递下去,那么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课文列举了问路、踩裙、刮脸三个事例加以说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问路的故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牛皋和岳飞问路有什么不同。
出示牛皋和岳飞的问话
交流:
1.牛皋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牛皋的内容。(你找得真准确)回答问题也响亮。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牛皋?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傲慢无礼
你从哪感受到的?
着重抓住 “吼”“呔,老头”“爷问你”等词语来理解。
我想看到一个更粗暴无礼的牛皋。再读
你注意到了!读出命令的语气,真了不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牛皋的话,体会牛皋的傲慢无礼。齐读 堂堂的大将军竟如此无礼,你想劝劝他吗?(虽然你在战场上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但你在生活中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你啊。)
(要想办成事,不讲礼貌可不行啊)
2.岳飞又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你不仅读正确,还——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岳飞?
彬彬有礼
以诚待人
从哪里看出岳飞的彬彬有礼?
“离蹬下马”“上前施礼”(谦逊有礼)
“请问老丈”(尊重老人,说话文雅)
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你读得很正确,他先是离蹬下马,上前施礼„„(做动作)
岳飞是古代的大将军,在问路这样的小事能谦逊有礼,确实让人尊敬,你能夸夸他吗?
(你曾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在生活中也是彬彬有礼,真是个君子啊!)
(你待人彬彬有礼,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岳飞的问话,感受岳飞的彬彬有礼。
3.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听了他们俩的问话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①听了牛皋的话,讨厌他、嫌弃他、厌恶他。所以老人——
②听了岳飞的话呢?心里感到很温暖,愿意告诉他!舒服、舒坦。所以老人——
4.师小结:
同样是问路,岳飞和牛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也正如俗语所说——
课件出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生齐读)
5.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个事例,再次体会“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的内涵。(指名三人读)
6.揭示写作方法
作者在写这一事例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问路的事例,再告诉我们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今后,我们在写说理文时,也可以用这种先讲事例,再说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第三段
1.告别古人,穿越时空,我们再来到熙熙攘攘的当今社会。有一天,正值下班高峰。人真挤呀!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唉呀,我的长裙子呀!
这时两位主人公又是怎么做到不失色不失口的呢?
2.读小学生和女青年的对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
3.试想一下,如果小朋友不主动道歉,女青年又不让,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
一场纠纷就不可避免了。有道理,你真会想象。
从两种不同的结果来看,你明白了什么?(相互理解,减少矛盾)
这正是——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四)在礼貌待人方面,敬爱的周总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下,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周总理怎么做的呢?
读句子。师读,生评价。
(2)听了总理的话,你读出的仅是“礼貌”吗?你还读出了什么?
体会:三个“您”,表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不怪您,都怪我”表现了周总理勇于承担责任,宽容大度,平易近人。
是呀,从总理的话中,我们不仅读出了“礼貌”两个字,更读出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极高的文化修养。由此看来,礼貌不是一件区区小事,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正如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
出示第三层道理,齐读。
三、回归中心,学习表达。
1.三个故事学完了,我们再来看,这三个故事中讲到的人物有古,有今,有平凡人,有伟人,有正面人物,有反面人物。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这就叫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
这三个事例中的人物又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礼貌的呢?
点击出示。(有求于人时;无意伤害别人时;受到别人的伤害时。)
这三种情况中,你觉得,哪种情况下使用礼貌语言最难?
理解三层意思的递进。总结写法,出示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事例层层深入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说说生活中你有过礼貌待人来化解矛盾的小事了例吗?
3.能再讲一个你听过或看过的礼貌待人的故事吗?
大家的故事共同有力证明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我们人人都能讲礼貌,习礼仪,那么——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交流收集的名言或格言,加深对礼貌涵义的认识。请看:
(1)(出示名言。)
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兰道儿(英国作家)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俄国哲学家、作家)
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温特(英国画家)
守时是最大的礼貌。
--路易十四(法国国王)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格言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
3.由此可见,礼貌待人的确不是一件区区小事。从古到今,由平凡人到伟人,有中国人到外国人,都非常注重讲礼貌,讲礼仪。因为,能够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不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更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处处盛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板书设计:
19.谈礼貌
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语言
优良传统
关系和谐
生 活
美 好
第二篇:《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中学导学案
年 级:
九年级语文
使用时间:XX、12、题1谈
读
书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意义;
2、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名言警句。
3、将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短文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读书的作用、意义
时1教学方法指导评价教学用具常规
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前、中)朗读文,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二、自我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狡黠()藻饰()
诘难()
咀嚼()
味同嚼蜡()
矫()
滞碍()
睾()肾
阐证()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寻章摘句
豁然贯通
孜孜不倦
3.文学常识填空《谈读书》一选自《
》,作者
,国
家家。著有《
》、《
》等。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质疑、展示)
1、粗读文,理清的思路。
依次写了读书的、读书的
以及读书的 和。
2、本文所谈到的读书的好处(目的)有哪些?
3、在读书过程中有哪些不好的偏向?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4、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怎么理解“明智之士用读书”?、开头说了读书的三种目的,而后又指出了三种偏向,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6、找出文中比喻论证的地方,并说说好处。
7、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谈一谈你的看法。
6、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四、堂评价
1、结合文内容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2、你喜欢文中的那句名言?以此为论点,说一段话。
五、巩固练习(中、后作业)
1、说说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①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如何修剪移接。
()②
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③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2、除了之外,培根还有一句在世界上广为传颂的名言,它是
3、根据提示写句。好的书籍如
,它使人。
好的书籍如
,它使人。
好的书籍如
,它使人。
4、介绍你读过的一本好书,与大家共同分享。
六、备组交流反思
第三篇:谈骨气 导学案
《谈骨气》教学设计 丰宁三中 韩德凤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重点应让学生掌握学习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本着重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我首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吴晗的材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能力。关于论文内容,读懂、读透是理解的前提基础,所以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整体感知,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汇报结果。教者适点拨、引导、突出教学重点。教材本身是一例子,为了开拓学生视野,组织学生谈历史上还有哪些能体现谈骨气的事例?这样训练学生选择事实论据,提练观点能力,为今后写作议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知识
2、字词的积累
3、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议论文知识(略)2 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文章写于6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我们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作者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
3、字词积累
嗟()吆喝()丞相()拘囚()高官厚禄()富贵不能淫()4 朗读课文 二 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组元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班级展示,老师订正)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找出论据并说出论据的类型
3、划分文章结构
4、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论点提出的方式
2、事例的概括
3、论证方法的作用
4、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一、回顾上节课有关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班级展示,老师订正)
1、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带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
2、孟子的三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3、三四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4、文中选取了哪些事例来支撑论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乎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5、这几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证明论点的?
6、这几个事例典型吗?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7、我们 无产阶级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 方法指导
对于议论文首先要找到中心论点或明确论题,接着寻找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思路,其他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三、知识拓展
1、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阅读材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边摆设了食物,用来等待那些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来。黔敖左手送上食物,右手端着汤,向这个饥饿的人吆喝道:‘喂!快来吃吧!’这个饥饿的人瞪着眼睛盯着黔敖说:‘我正是不吃这种侮辱人的饮食,才落到这个地步。’这个饥饿的人谢绝了黔敖的食物,最后终于饿死了。
请同学们对比阅读课文第二个事例和这则材料。这两部分文字记叙的是同一个内容,写法上有何不同 ?
2、补充事实论据练习(先概括其主要 事实,议论中的记叙要抓住最能证明论 点的关键部分,要简明扼要,再进行简单议论。)
从“威武不能屈”这一角度举出无产阶级有骨气的一些事例。教学反思
《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教授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如在讲析三个典型例证时,教师有意指导学生把议论和记叙的文字分开朗读,以便了解记叙与议论的区别;为了突破“议论中的记叙”这个重点,印发了一篇关于“嗟来之食”的记叙文,指导学生与本文作为事实论据的“嗟来之食”进行比较阅读,以区分其异同;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还指导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以“威武不能屈”为观点,简要叙述现、当代典型事例进行证明。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议论中的记叙”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如何用材料证明观点。
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通过反复诵读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最后指导学生整理关键词语来帮助积累语言等等。
第四篇:7.1礼貌显魅力 导学案
礼貌显魅力
(导学案)主备:周娟娟
审稿:周娟娟
时间:2010-11-12 学习目标:
1、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关系。
2、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礼貌是尊重。学习难点:礼貌是尊重。
一、课前预习
1、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是()的具体体现,是()的体现。
2、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的好坏,关系到()的尊严。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
3、文明用语能使交往(),为人际关系增色。(),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二、课中探究交流(将预习成果进行交流)
三、课堂练习
1、单选题
(1)不少学生放学回家见到邻居都主动打招呼,邻居往往高兴地说:“这孩子真有礼貌!”可见,礼貌是()A、展现我们的风采
B、我们具有魅力的体现
C、尊重的具体表现
D、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需要
(2)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这些良好品质是通往友好交往的()A.道德桥梁
B.具体行动
C.语言魅力
D.文明行为(3)你在“求人帮忙”、“求人解答问题”、“麻烦了别人”时,应使用的礼貌用语分别是()
A、指教
劳驾
包涵
B、打扰
高见
劳驾 C、劳驾
请问
打扰
D、借光
打扰
包涵
(4)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
A、法律准则
B、纪律准则
C、规章准则
D、道德准则(5)下面关于礼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尊重是礼貌的具体表现
B、礼貌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 C、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D、礼貌与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6)欧洲谚语“出自肺腑的语言,才能触动别人的心弦”强调了与人交往必须()
A、语言文明
B、态度真诚
C、举止端庄
D、待人和气(7)“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这句话主要是说()A、人比禽兽的生命更重要 B、人的生命比禽兽更为珍贵
C、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聪慧,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能以礼相待 D、禽兽要比人珍贵(8)《荀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说明()A、礼貌的重要性 B、没有礼貌国家不得安宁 C、没有礼貌办不好任何事情 D、人没有礼仪就不能生存
2、多选题
(1)小刘考上高中到了一个新的学校,他主动与新同学打招呼,热心帮助新同学,大家都觉得他不错,没多久,他就交到许多新朋友。可见,礼貌()
A.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
B.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C.是一个人具有优良品质的表现 D.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2)2007年11月4日,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城市志愿服务誓师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倡议全民了解、关注、支持和奉献民族运动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少数民族的来宾和运动员全程感受“微笑服务”、“笑脸相迎”。“微笑服务”和“笑脸相迎”
A.是民族友好交往的桥梁
B.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C.是基本的待客礼仪
D.展示了广州市民的社会文明和良好风尚(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这就是说,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A.语言文明
B.态度亲和 C.举止端庄
D.面无表情(4)朋友邀请你去广州星海音乐厅欣赏音乐会,你应做到()A、着装整洁,不穿拖鞋
B、听音乐途中听电话 C、节目完毕要鼓掌感谢
D、用闪光灯拍照
(5)每天乘坐公共汽车上学,我们的礼貌应体现在()A、自觉排队,不争先恐后
B、主动让座给有需要的乘客 C、雨天乘车任由雨伞挨着别人 D、下车时对身旁着说“请您让一下”
3、问答题
小赖和小任都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一男一女,关系亲密,无心学习。他们经常在公交车上抢座位,当众互相搂抱,大声嬉笑,旁若无人,见到老人或抱婴者也从不让座。
请你运用有关知识,评价小赖和小任的行为。
五、小结
第五篇:《谈礼貌》
《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背诵4、5自然段。(2)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和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3)学习文章“琴声”和“心声”交替的写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关键词“双目失明”“卖艺度日”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阿炳生活的坎坷,补充资料了解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及对光明的向往,从而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为体会乐曲做铺垫。
(2)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乐曲《二泉映月》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其中想象画面体会阿炳的内心情感、感受乐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
从“《二泉映月》是一首怎样的曲子?阿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切入,以重点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感受《二泉映月》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内涵。语言文字训练点:
1.“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描述《二泉映月》的第5自然段。资料补充:
了解阿炳生平经历的资料;乐曲《二泉映月》;小泽征尔崇拜阿炳崇拜《二泉映月》说的话。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
学习“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再现《二泉映月》的内容和意境、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进行的练笔或拓展阅读:
选择场景想象描写阿炳卖艺的情景;拓展阅读《月光曲》。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通过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查找资料,了解阿炳。
3.找出文中描写“月”、“泉”和描写《二泉映月》的四字词语,找出文中带“听”的句子多读几遍。找到文中描写曲子的段落多读几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播放《二泉映月》曲子,学生谈谈听后的简单感受。2.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3.交流文中描写“月”“泉”和描写《二泉映月》的四字词语。老师相机出示并指导学生读好:第一组先借助画面理解“静影沉璧”,后指导学生把这组词语读美,第二组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茫茫月夜
淙淙流水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委婉连绵 升腾跌宕
步步高昂
舒缓起伏
恬静激荡
二、了解阿炳坎坷的经历,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时的心情。1.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指导学生读描写乐曲的段落,初步感受乐曲。
师:好的作品都是作者有感而发有感生情创作出来的,阿炳是怎样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的?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他情感的一个句子。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阿炳为什么有这么丰富的复杂的情感呢?读有关的段落,圈出关键词语。预设一:
双目失明: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多大呀?从此,他再也看不见—— 预设二:
卖艺度日(1):阿炳生活的年代据我们现在已经有六七十年了,他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是遥远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出示: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是怎样艰难地行走在卖艺的路上;也许,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拉着二胡的阿炳,突然晕倒在地上,事情将会怎样发展;也许,在卖艺的路上,阿炳不小心撞上了一摊水果,你又将看到什么?也许,一个粗鲁的大汉硬拉着阿炳去给汉奸唱堂会,但是,阿炳他……
(2)学生选择一个画面想象、描写。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个中秋夜,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
(3)再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预设三: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1)补充阿炳双目失明后为拉好曲子求师学艺的生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谈体会,体会阿炳对音乐的热爱。
(2)再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设计意图:阿炳坎坷的经历是文本写作的背景让学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感受阿炳的穷困潦倒,感受阿炳的贫病交加,感受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反复诵读重点句体会阿炳的满腔情怀,也为下文感受乐曲和体会阿炳的精神做好铺垫。】
三、品味《二泉映月》的内容和意境,体会阿炳不屈的精神。1.指读第5自然段。
2.分开始部分、高潮部分、结尾部分读,读中指导学生读好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内心。3.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4.你听出了阿炳怎样的心声?读文中写心声的句子。4.乐曲就这样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再读“起初„„”
【设计意图:《二泉映月》是阿炳用生命谱写的曲子,播放曲子使之与文本描写曲子的部分产生共鸣,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它的内涵。】
四、拓展升华,进一步感悟阿炳不屈的精神。
1.补充资料:1978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英乐团的首席指挥,他指挥演奏了《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小泽征尔要跪阿炳什么精神?
师: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设计意图:补充资料让学生真切感受《二泉映月》在国际上享有的声誉,进一步感受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向往光明的顽强精神。反复播放《二泉映月》曲,让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心中永远激荡,学生就会深深崇拜阿炳崇拜《二泉映月》。】
五、作业:
1.背诵文中描写《二泉映月》的部分。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师傅 纠纷
和谐
讨人嫌
二、回顾课文,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的三个例子及说明的道理。三跨越古今,交流礼貌。
师引导:从古到今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交流我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
与礼貌有关的名言、俗语:
a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b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c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d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三月寒。
与礼貌有关的成语:
a程门立雪 —— 是说对长辈的尊敬;
b孔融让梨 —— 讲弟兄间的谦让;
c举案齐眉 —— 指夫妻间的礼貌,相敬如宾。
交流礼貌故事。
1毛泽东是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
2、„„„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搜集礼貌待人方面的俗语、故事,在搜集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很容易明白课文讲的道理。】
四、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师归纳补充: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五、探究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1、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动作 神态 语言
【设计意图:明白说理性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这为学生将来议论文的学习、写作打好基础。】
2、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六、练习设计:课后习题2
七、习作训练:
总结《谈礼貌》《说勤奋》以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写法,自己写一篇作文。450字以上。(谈„„
说„„
议„„)
八、作业。在你身边肯定有不少 讲礼貌的故事,我们准备举行一个“讲礼貌好处多”的班会,到时候请你在班会上交流交流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