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导学案的设计

时间:2019-05-13 17:1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导学案的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导学案的设计》。

第一篇:谈导学案的设计

谈导学案的设计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全程引领”是我校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的课题。课堂要打破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学生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引领,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堂,更要关注课前和课后,甚至是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的“全程引领”应贯彻以下方针:立体策划,全程管理;以学定“案”,以“案”导学;先学后研,研学结合。“全程引领导学案”是因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指导方案,通盘考虑学生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在学校“导学案”的总体框架下,根据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我们编写了小学语文“全程引领导学案”。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领者”,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依“导学案”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以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十二册《明天,我们毕业》为例,谈谈导学案的设计。

一、课前导学

课前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要学习方式,重点是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各种资料,去质疑问难,并尝试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扫清“拦路虎”。

1、默读课文,查查字典,读准下列字词,给带点字注音:朝夕相处、憧憬、窗明几净、吮吸、临帖、教诲、炽热、召唤

2、用“朝”、“ 帖”的多音字组词。

3、写好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写法,理解划线词语。

眷恋、依偎、憧憬、和蔼可亲、诱人、五彩斑斓、矫健、吮吸、博大精深、凝聚、教诲、遨游、雏鹰、炽热、栋梁、辜负

(此环节主要是解决生字、易读错的字、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生词、难写的字词、容易写错的字词,理解重点的词语)

(二)熟读课文。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把文章读得通顺流利,尝试带着感情朗读。(此环节主要是读好课文)

(三)资料搜索。

1、描写校园的成语;

2、赞美老师的成语、名句;

3、背诵文中优美的语段。

(此环节主要是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与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四)尝试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

2、作者回忆了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作者写的时候有一定的顺序吗?

3、画出文章的排比句,体会表达的效果。尝试仿写文中优美的句子。

4、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为我们辛勤付出的由衷赞美,你怎样理解“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这句话的?

5、你想给母校、老师、同学留下一句什么话?

(此环节主要是对文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尝试进行思考和探究,为课堂的讨论、展示作好铺垫和准备)

(五)学贵有疑。把你在读书过程中的疑问写下来,对这些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并且能有自己的思考)

二、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区别于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导学案”的设计,开展各

种学习活动。“导学案”设计的不是老师“教”的过程,而是学生“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课堂导学”部分分课时进行安排,每课时大体设计了“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实践探究”(或“课堂反馈”)等几个板块。

“学习目标”是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活动方案”是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学习活动,类似于如皋县的“活动单”,学生的每一项活动都有活动的内容、方法的指导。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对较容易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对有一些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小组讨论,甚至全班讨论;在学生困惑而不能求解时,教师适时点拨或讲解,在学生的意见发生严重分歧时,教师作出合理的评判。总之,教师要少讲,学生讲得出来的,就让学生去展示。学生在活动中或倾听,或思考,或朗读,或表演,或辩论,他们充分展示、充分交流、充分合作,俨然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实践探究”是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对课文内容的应用。“课堂反馈”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反馈,有时可进行课堂阶段反馈。当然,这几个板块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增加或删减。本课的课堂导学案,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课前学习情况。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3、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课前学习反馈。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听写词语,组内批改、订正。)

2、说说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二:整体感知课文。

1、小组合作讨论:贯穿全文感情线索的词语是。

2、围绕这一线索,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这种感情。(小组讨论,代表展示。)

3、用简短文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下来。(自主完成,组内纠正,展示汇报)活动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好第2自然段:六年前,我们进校时是什么心情?(理解“憧憬”,个人展示。)哪些事物令人向往?(朗读展示)

2、读3、4自然段,说说作者按照顺序,写了我们一天的哪些学习生活?(找出关键词或短语)再读一读这些句子,重读你想突出的词语。

第四自然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自主思考,小组探究)试着再补充几句。

3、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表达了作者。

(三)实践探究

回忆你的小学生活,你的小学生活是怎样的?你想对母校说什么?

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的辛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感激、眷恋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美感,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组长汇报第一课时的掌握情况。

活动二:学习6自然段。

1、在小学生活中,谁最令你难忘?(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好你要强调的词语)。

作者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具体的场景呢?(朗读展示第二句)你的脑海中还浮现了怎样的情景呢?仿写“是您,„„;是您,„„”(自主思考,个别展示)

2、感情朗读第三、四句,体会老师的伟大与崇高。

3、作者饱含深情地对老师发出由衷的赞美(朗读展示最后两句)。理解“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这句话的含义。(小组讨论、展示)

改写: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仿写:在我们心目中,您是,;您是,„„阶段反馈:你想用哪些成语或诗句来赞美老师。(每组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活动三:学习第7自然段。

1、作者在即将毕业的时刻,我们要为老师留下些什么呢?(品读第7自然段)

2、给老师留下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活动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即将离别母校,步入中学的大门,哪些词语看出我们对中学生活的向往?

2、读第9自然段,这里的“树苗、小树、大树”分别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个别展示)

三、课后导学

课后导学的首要任务是对本课内容学习情况的检查,因此设置了“巩固检测”这一环节,通过练习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拓展阅读”是对学生课外补充阅读的指导,可利用学生身边的辅助阅读材料,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进行课文阅读;“语文实践”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导学”:

(一)巩固检测。

1、组词。

憧()茁()帖tiē()tiě()tiè()

幢()拙()bó拼()渊()()弈

2、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从、、三个方面表达了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之情。

(2)敬爱的老师,回顾,我们的,都凝聚着;我们的,都离不开„„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在我们心目中,您是,您是,您是!

(3)“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这句话把比作,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3、写成语。

(1)描写校园:(2)赞美老师:

(二)拓展阅读。

1、《美文美读》——《60、在学校的最后一天》《61、我的小学生活》《62、毕业的心情》。

2、《读写引领——个性化同步阅读》——第七单元《谆谆教诲》。

(三)语文实践。

1、学唱《毕业歌》。(至少能熟悉歌词内容)

2、动手设计一张精美的赠言卡,送给老师或同学,把你的美好祝愿写进卡里。

小学语文“全程引领”导学案,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了有力的平台,把学生课前、课堂、课后合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把语文学习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统一的“大情境”

之中,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锻炼了语文能力,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也正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习型”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第二篇:《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中学导学案

年 级:

九年级语文

使用时间:XX、12、题1谈

书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意义;

2、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名言警句。

3、将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短文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读书的作用、意义

时1教学方法指导评价教学用具常规

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前、中)朗读文,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二、自我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狡黠()藻饰()

诘难()

咀嚼()

味同嚼蜡()

矫()

滞碍()

睾()肾

阐证()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寻章摘句

豁然贯通

孜孜不倦

3.文学常识填空《谈读书》一选自《

》,作者

,国

家家。著有《

》、《

》等。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质疑、展示)

1、粗读文,理清的思路。

依次写了读书的、读书的

以及读书的 和。

2、本文所谈到的读书的好处(目的)有哪些?

3、在读书过程中有哪些不好的偏向?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4、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怎么理解“明智之士用读书”?、开头说了读书的三种目的,而后又指出了三种偏向,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6、找出文中比喻论证的地方,并说说好处。

7、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谈一谈你的看法。

6、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四、堂评价

1、结合文内容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2、你喜欢文中的那句名言?以此为论点,说一段话。

五、巩固练习(中、后作业)

1、说说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①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如何修剪移接。

()②

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③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2、除了之外,培根还有一句在世界上广为传颂的名言,它是

3、根据提示写句。好的书籍如

,它使人。

好的书籍如

,它使人。

好的书籍如

,它使人。

4、介绍你读过的一本好书,与大家共同分享。

六、备组交流反思

第三篇:谈骨气 导学案

《谈骨气》教学设计 丰宁三中 韩德凤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重点应让学生掌握学习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本着重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我首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吴晗的材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能力。关于论文内容,读懂、读透是理解的前提基础,所以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整体感知,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汇报结果。教者适点拨、引导、突出教学重点。教材本身是一例子,为了开拓学生视野,组织学生谈历史上还有哪些能体现谈骨气的事例?这样训练学生选择事实论据,提练观点能力,为今后写作议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知识

2、字词的积累

3、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议论文知识(略)2 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文章写于6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我们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作者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

3、字词积累

嗟()吆喝()丞相()拘囚()高官厚禄()富贵不能淫()4 朗读课文 二 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组元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班级展示,老师订正)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找出论据并说出论据的类型

3、划分文章结构

4、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论点提出的方式

2、事例的概括

3、论证方法的作用

4、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一、回顾上节课有关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班级展示,老师订正)

1、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带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

2、孟子的三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3、三四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4、文中选取了哪些事例来支撑论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乎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5、这几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证明论点的?

6、这几个事例典型吗?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7、我们 无产阶级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 方法指导

对于议论文首先要找到中心论点或明确论题,接着寻找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思路,其他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三、知识拓展

1、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阅读材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边摆设了食物,用来等待那些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来。黔敖左手送上食物,右手端着汤,向这个饥饿的人吆喝道:‘喂!快来吃吧!’这个饥饿的人瞪着眼睛盯着黔敖说:‘我正是不吃这种侮辱人的饮食,才落到这个地步。’这个饥饿的人谢绝了黔敖的食物,最后终于饿死了。

请同学们对比阅读课文第二个事例和这则材料。这两部分文字记叙的是同一个内容,写法上有何不同 ?

2、补充事实论据练习(先概括其主要 事实,议论中的记叙要抓住最能证明论 点的关键部分,要简明扼要,再进行简单议论。)

从“威武不能屈”这一角度举出无产阶级有骨气的一些事例。教学反思

《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教授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如在讲析三个典型例证时,教师有意指导学生把议论和记叙的文字分开朗读,以便了解记叙与议论的区别;为了突破“议论中的记叙”这个重点,印发了一篇关于“嗟来之食”的记叙文,指导学生与本文作为事实论据的“嗟来之食”进行比较阅读,以区分其异同;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还指导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以“威武不能屈”为观点,简要叙述现、当代典型事例进行证明。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议论中的记叙”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如何用材料证明观点。

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通过反复诵读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最后指导学生整理关键词语来帮助积累语言等等。

第四篇:导学案怎么设计

导学案怎么设计

苏武乡新河中学 段开平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二、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体化。

三、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感情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 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5.学法指导在其中。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

1.统一编写程序。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1)有两名以上教师任课:先指定主备人,主备人双周轮换。

主备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 备课组集体研讨并由主备人修改,形成共案 →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 相关任课教师依据本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 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存档。

(2)一名教师任课:独立完成 → 学科主任审核 →结合授 课,课后修订,存档。

2.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及难点预测。对于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往往跟教师的指导、导学案的编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

(3)知识链接,指“前挂后连”的知识。具体是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

(4)学法指导。要明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学法指导不应是单列的导学案的一个环节,而应该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时要明确自学的目标,与本节 知识有关的知识链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其初步运用。

合作探究——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学生需要组内讨论才能解决或获得基本的思路。

展示提升——展示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小组学习遗留的问题展示;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一般展示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题的易错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点、总结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

(6)整理学案。在进行课堂展示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自查自纠,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7)达标测评。要体现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

(8)自主反思。突出反思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也可放在纠错栏里)、心得感悟等。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4.统一编写格式。(附表1 导学案模板)

四、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自主 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2.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

3.课堂上要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写出自主反思。

4.检查的作业为导学案、双色预习笔记和纠错本。也可以将预习笔记、纠错内容设计融入导学案中一并检查。

5.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是课本学习的辅助,不能替代课本。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交流,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上对导学案的使用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控制,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

3.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 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5.导学案中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能力,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检验。如果因时间原因,不能课内完成,应对学生提出课后限时完成的要求,并及时上交,进行批改。

6.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7.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第五篇: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设计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09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概括各段大意和文章中心。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学习重点】

分析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异同,体会中国诗歌的精髓。

【学习难点】

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

两课时

预习导读单

一、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二)文体知识——关于中国诗歌

1、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2、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 9 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3、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5)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二、初读文本,基础积累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一蹴而就()

②颦蹙()

③众咻()

...④梵文()

⑤撩人()

⑥轻鸢()...(2)给多音字注音

仿佛

见面

..①佛

②见

佛教

图穷匕见

..

厚薄

.挨打

.

③挨

④薄刻薄.挨家挨户

..荷

薄.

2、辨形组词 渐

衰

梵

妨

①

②

③

④ 惭

蓑

焚

防



3、词语释义

①回肠荡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超以象外,得其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数见不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⑤凑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⑥言有尽而意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咻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4、近义词辨析(1)辨别 · 鉴别

“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例句:①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________他们呢? ②专家________这件文物是否是两千年前的珍品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结论让人大吃一惊,这是一件赝品。

(2)采纳 · 采用

“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采用”指认为合适而使用。

例句:①对于任何成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________和接受。②育种工作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常________回交的方法。(3)珍藏 · 收藏

“珍藏”作动词,指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作名词,指收藏的珍贵物品。“收藏”指收集保藏。

例句:①我至今还________着祖母的一张生活照,看到它,我就好像又回到了祖母身边,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②现在东六宫都改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________展出宫内的绘画、陶瓷等。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2、快速阅读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概括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3、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

4、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5、本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四、作业

熟读文本,完成课后的思考题。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自我组长

学科长 评价 评价 评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 9

问题探究单

设计人:冯静华 审核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09 班名: 组 名: 姓 名:

一、文本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两句话?

2、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比较,得出了什么结论?

3、作者是如何形象地说明学习外国诗对学习本国诗有好处?

4、与西洋诗相比,中国诗有何特征?

二、合作探究

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国 外

发展史

篇 幅

韵 味

风 格

内 容

三、作业

熟读文本,进一步质疑。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自我组长

学科长 评价 评价 评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 9

拓展训练单

设计人:冯静华 审核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09 班名: 组 名: 姓 名:

一、技法迁移

比喻论证

[文本回顾] 本文是一篇有关中国诗歌美学与理论的文章,既有深刻的理性分析,也有生动的感性体悟,水乳交融,深入浅出;既有认识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而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借鉴。

[技法点拨] 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

(1)用来作比的事物必须精当、通俗易懂、真实可信,与被比事物(事理)有相似点。比如《劝学》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比喻形象、生动、准确、精当,深入浅出,便于读者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2)运用比喻论证,在叙述用作比喻的事物时要生动、具体,更要注意简明。不生动、不具体,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效果不大;不简明,则喧宾夺主,淹没论述中心。例如《拿来主义》中用“昏蛋”、“废物”、“孱头”比喻在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上的三种人:“全盘否定”的左倾机会主义、“全盘吸收”的投降主义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比喻准确,论述生动、具体而简明。

(3)弄清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重在“比”,是用他事、他物喻此事、此物,关系是间接的;举例论证则是用此事、此物说明此理,关系是直接的。

[技法运用]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精髓(suǐ)

一蹴而就(cù)梵文(fàn)

轻鸢(yuān)....B.妨碍(fánɡ)

颦蹙(pín)

撩人(liáo)

槛外(jiān)....C.深挚(zhì)

叫嚣(xiāo)

纯粹(cuì)

咻咻(xiū)....D.悲怆(chuànɡ)真谛(dì)

粗犷(ɡuǎnɡ)皈依(ɡu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彗星

白炽灯

一蹴而就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羡妒

入场券

如雷灌耳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

辨证法

轻鸢剪掠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不少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这条河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

D.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9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发射时间定在凌晨。________。火箭________,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______,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______„„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①④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③⑥⑦

D.②④⑥⑧

(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5.本段文字作者论述了他的什么观点?(4分)答:

6.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5分)答:

7.文中“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是指哪些人?作者对这类人的态度怎样?(5分)答

8.“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这句话和“谈中国诗”有联系吗?你怎样理解?(4分)答:

(三)、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 9 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6分)()..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0.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答:

11.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8分)答:

(四)语言运用(10分)12.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以下三个句子,任选其二)(4分)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 李白诗是 杜甫诗是

13.根据内容、句式要求补写句子。(6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__①__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__②__综上所述,不难看出:__③__ 要求: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①②处的句式与其之前的标有问号的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③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作总结。

答:

三、作业

课外找一下文本中提到的一些诗歌,根据朱自清先生的鉴赏评价,认真阅读,细心感悟。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自我组长

学科长 评价 评价 评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谈中国诗》导学案参考答案 / 9 预习导读单

二、1、(1)①cù ②cù ③xiū ④fàn ⑤liáo ⑥yuān

(2)①fú fó ②jiàn xiàn ③ái āi ④báo bó bò

2、①逐渐/惭愧 ②衰败/蓑衣 ③梵文/焚烧

④妨碍/防备

3、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②a.形容声音特别响亮;b.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③超越事物的表象,才能把握其本质。④屡次见到并不感到新鲜稀罕。⑤生硬地结合在一起。⑥话说完了但意思令人回味无穷。⑦形容某些动物的叫声;喘气的声音。

4、(1)①辨别 ②鉴别(2)①采纳 ②采用(3)①珍藏②收藏

三、4、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是从比较文学的立场看待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做论据。

5、(1)主要特点: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证,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2)文章第1段,说明谈论中国诗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的特点。每一个特点的论述,都含着对比与综合。对比,是指中外诗歌作对比;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文章结尾,作者又宕开一笔,“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使文章说理辩证周密。课文的整个结构圆通灵活,充满机巧。问题探究单

一、1、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了艺术稳定、长远的发展。这段话很幽默,“流毒无穷的聪明”是批评,却批评得令人会心一笑。

2、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

3、学习外国诗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此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一样,其实都是要找一个归宿。作者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就像外国人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对本国的爱恋一样,学习中国诗会使人对本国诗有更深的领会。选段中没有泛论、概论这类空话大话,读者在接受形象比喻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4、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拓展训练单

一、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一支交响乐:战争是变奏曲,谈判是休止符,革命、变革是历史的最强音。山是生物进化的一本史书:岩层是书页,化石是文字,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是精美的图案。人是一部电脑:眼睛是输入设备,嘴巴是输出设备,大脑是复杂的芯片。(第一句的比喻引领下面的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且要合理贴切。)

二、1、B [“槛”读jiàn。]

2、C [A项诫—戒;B项灌—贯;D项辨—辩,缔—蒂。]

3、A [B项“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把“由于”放在“公务员”之后,或者删去;C项“的原因”和“的恶果”杂糅,应删去一个;D项只争“冠军”不争“亚军”。]

4、A [从强调发射环境(上文的“凌晨”)考虑,第一处选①;从突出气势及与下文衔接考虑,第二处选④;第三处选⑤,与句①的句式一致;第四处选⑦,既有事理顺序,句意也给人以回味。]

5、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中国诗只是诗,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和外国诗是相融相通的。

6、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作者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西/ 9 诗歌的交融性。

7、“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是指只关注、欣赏本国的文化,不去了解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孤芳自赏的人。作者对这类人进行了讽刺和反对。“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在幽默风趣中讽刺了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8、有联系。这句话恰好说明读诗的整个过程:“家居”是在读本国诗,“出门”是在读外国诗,“回家”是读完外国诗,又想起了本国诗,还想着再回到本国诗看看二者的区别。

9、C [A项“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错,由原文“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可见,不仅与“天赋”有关,还与“境遇”有关,至于哪个作用更大,文中无交代。B项说法有误,原文是说领略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但感受不一定能。因为“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错。原文是“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可见不同反应是由感受力强弱不同决定的。]

10、(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解析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先分析每段各写了什么,哪几段组成一个表意单位,即一个层次,将各层大意归纳概括出来即可理出全文结构。

11、(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解析(1)从“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领起的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2)结合上文对“感受力”及“静”的解说,可知这句诗中体现出来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12、示例: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而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高、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13、①如果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告,又怎么能创造“贞观之治”的局面呢?③是否能接纳意见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解析 这类补写题,主要是联系前文语境,句意应保持一致,句子结构要相同或相近。/ 9

下载谈导学案的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导学案的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中国诗导学案

    高二语文20161007 小组号 姓名班级编制:梁金萍审核:范小开 《谈中国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钱钟书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

    《谈中国诗》导学案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

    谈骨气导学案5篇

    谈骨气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淫( 囚( ┌ 骨│ └ ┌ 宁│ └ 二、词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

    《推敲》导学案设计

    《推敲》导学案设计 年级:五年级 主备人: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

    浅谈如何设计预习导学案

    浅谈如何设计预习导学案摘要:预习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

    《鲸》导学案设计

    《鲸》导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内容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思路 “导学案”内容的基本构成应是:稿头内容、教学目标、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当堂巩固、拓展延伸、当日作业+教学心得(针对老师)、学习心得(针......

    《草原》导学案设计

    1 草原导学案设计课题草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