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23:3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第一篇:《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生字词。

2、学习作者多角度论述问题,说理透彻的手法;体味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3、了解如何使文章有创意;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

4、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文章不同于国内人士所写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有的人是懒惰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这样看来,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丧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可是,美国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惰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懒惰”是人类的一种不良习惯,但美国作家凯利把它与“智慧”联系起来,逆向思维,独辟蹊径,新颖而有悬念,地吸引了读者。

2、凯利,美国作家,是《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家政》以及其他妇女杂志的自由撰稿人,擅长披露名人秘闻。她所写的传记大都很畅销,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还曾授予她1987年度“杰出作家奖”。

3、背景资料:本文不同凡响的论点是: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在文中作者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作者还一语中的地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综上所述,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是当“勤劳的人”呆干死干,僵化地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做“懒汉”巧干实干,积极地以快变适应变,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是否、能否、善否进行创新思维(用心智技能去偷懒取巧),进而有创新、有创造,已成为每个人在知识经济社会的立身之本。鉴此,我们学习本文的意义就更重大了。

4、学习生字:

单调(diào)摞(luò)训诫(jiâ)疲惫不堪(bâi)循规蹈矩(xún).....懒惰(duò)恶劣(liâ)水泵(bâng)雇工(gù)阀门(fá).....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懒惰的智慧》是美国作家凯利的一篇文章,因为中外文化习惯的差异,论文与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较为工整的“总——分——总”的论述结构不同。

全文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l-3段)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1段:开头在正反对比(人们对“懒惰”的不同理解)中提出作者的见解: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即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紧接着举家务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忙忙碌碌。第2段:举职业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疲惫不堪。第3段:举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详写)和渡水(略写)方式变化的例子,说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单调乏味的劳作(挑着水翻山越岭,沿着湖边绕过去)。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4段:以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论证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5段:人类动机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详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略写)。

第二部分(6一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即第一自然段中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

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学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附注:这里的“精神的懒惰”是指“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

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四、教师小结:

本文用一系列的事实阐述了一个常被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通过脑力劳动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学生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问题

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第1段: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举例论证;第3段:举例论证(详写取水,略写渡水)。

2、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范围和角度来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的?

明确: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侧重于正面论证。

二、学生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分别概括6、7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明确: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三、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c.远祖取水、渡水之事;d.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f.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2、这些事例证明他的什么观点?(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明确:a.b.c.d.e证实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3、能否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最简练的语句归纳出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呢? 明确: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既然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那么呆干死干是绝对行不通的,更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处于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只有实干加巧干,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身之本,国家才能富强昌盛。作者说:“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你经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这个观点吗? 明确:方便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炸药、复印机等等。

五、分析论据特色和论证方法。

1、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代表性)?有何作用? 明确:第一自然段列举的是家务劳动,第二自然段列举的是职业劳动,第三自然段列举的社会发展进步;作用是:这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范围由小到大,说服力不断递增。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个别典型事例,有详有略。

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事实论证(略)和对比论证。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和她后来少拿多跑几趟路的例子,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形成了对比论证。饭店中勤快和懒惰服务员的不同表现,也形成了对比论证。

六、探讨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刚才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文章,找出了作者的观点,并联系了课内外的一系列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就如何正确对待“懒惰”进行了阐述。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含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明确:原意是指“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反义词是勤奋、勤快或勤劳。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1.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2、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3.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4.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5.不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6、是“智博”,而非“拼搏”。7.有问题意识。

七、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找出来谈谈。

明确:

1、生动形象、幽默传神、不乏机敏。

2、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

八、教师小结:

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领导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九、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十、板书设计:

12、懒惰的智慧

中心论点: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语言特色:

1、生动形象、幽默传神、不乏机敏

2、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

第二篇:《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郑建宾 教学设计 【教法学法】

分析本文独特的立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懒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各项训练。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设置疑惑。

也许同学们都有此感受,老师喜欢勤奋学习的学生;上司喜欢勤快的下级;家长喜欢勤劳的子女。勤劳者时时、处处得到表扬,而古往今来,懒惰成为地地道道的贬义词。不爱学习、不爱工作、不爱劳动是懒惰的本义,懒汉成了人人指责的对象,而美国作家凯利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地为懒汉正名,为“懒惰,分辩,我们不妨一起来关注一下,凯利作家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或者有什么样的解释。(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参考答案:本文所举事例如下: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c.远祖取水、渡水之事;d.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f.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a.b.c.d.e证实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三)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既然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那么呆干死干是绝对行不通的,更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处于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只有实干加巧干,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身之本,国家才能富强昌盛。文中有一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你经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这个观点吗?(教师首先举日本人因为懒而发明了洗浴机等事例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各抒己见)(参考答案:方便碗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炸药、复印机、洗衣机等等。)(四)比较阅读,找寻论点。

通过快速阅读《说“勤”》文,小组讨论:

1.在文中先找出总论点,再找出分论点,最后领会一下此文的结构特点。

第三篇:12、懒惰的智慧 教学设计

12、懒惰的智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五只苍蝇全部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五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而苍蝇的做法与之相反。

对这个实验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然后对学生的讨论稍作小结点评。

导入:一位美国作家的文章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凯利的《懒惰的智慧》。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请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论点,即第一段中的“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2)请学生注意这句话中的分号,以及第6段的首句,特别是其中的“也同样”三个字,再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结构。

明确:1~5段对应的是论点分号之后的那句话;而6~7段则论证了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据此,可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3)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个人名,其中两个是“懒汉”,一个是“露茜”,一个是“汉弗莱·波特”,请问这两个名字都是真实人名吗?

明确:“露茜”并不是具体的真实人名,她只是小孩子的代名词,我们也可以换成玛丽或者苏珊等任意一个名字,但少年波特则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可见,作者在1~3段里所举的例子都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范围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递增;而4~5段则是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第一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4)小结:因为中西文化习惯的差异,本文与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总—分—总”的议论文的论述结构不同,希望学生能够注意这一点。

(三)抓住题眼,深入探究

对题目中“懒惰”一词的正确理解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关键。

提问:“懒惰”通常是指“不爱劳动和工作”,凯利是这么认为的吗?请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如:“懒惰”是指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懒惰”即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懒惰”是指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懒惰”指不断迸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懒惰”是“智博”而非“拼搏”。

“懒惰”是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有问题意识。

提问:由此你能根据课文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四)了解并学习本文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懒惰的智慧》叙述事实论据较详尽,而且巧妙地在记叙、描写中表达作者的观点,体现评述。如,第1自然段所举家务劳动方面的例子,在叙述中甚至插入了妈妈责备的话:“真是懒汉干活儿!”对这样做造成后果的评述,则巧妙地蕴含在“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的叙述和描写中。再如,第2自然段所举职业劳动方面的例子,叙述也很详尽:有“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与“勤快的伙计”的对比,有“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善用心智技能的细节描写,也有“勤快的伙计”“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的细节描写。作者的观点和评述也巧妙地体现在这段末句的记述中:让“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的事实说话,而没有作者对这段的小结,不作评述而评述尽在其中。

(五)布置作业:完成《学法大视野》

懒惰的智慧

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别致新颖的结构:1(1—5段)提出论点,先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1~段);

再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4~5段)。

2(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幽默生动的语言:“懒惰”、“懒汉”、“懒洋洋”等

第四篇:懒惰的智慧教学反思

篇一:懒惰的智慧教学反思

懒惰的智慧教学反思

篇一:懒惰的智慧>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研讨课比赛活动。我执教的《懒惰的智慧》获得了一等奖。这节课之所以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认可,究其原因就是在我们全体语文教研组老师的不断的反思中打磨出来的。

《懒惰的智慧》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求异思维成了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怎样让学生理解求异思维并能简单的运用,是我这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阅读的环节。第一次试讲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黄莹老师就组织语文组老师对这节课进行讨论,发现比较阅读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效果当然不好。于是我们决定删去比较阅读的环节,直接从“懒惰”的含义入手来引出求异思维的概念。第二次试讲,果然比第一次要好。但学生在运用求异思维的环节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学生并不理解思维训练题的意思。于是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我们降低了思维训练题的难度,选择学生生活中有话可说的话题进行训练,比如:知足常乐,名师出高徒等。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找到了理想的教学流程,并享受了教学的乐趣。

篇二:懒惰的智慧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点突破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探讨了“懒惰”在本文中的含义在备这节课之前,查阅了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根据这一情况,我觉得必须把这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作为重点来突破。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这一举措是符合教学实际的,我认为学生上完这一节课,是能够基本掌握这两种论证方法的相关知识的。

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开启生活窗口,拓展语文空间”,因为课语学科的外延与生活等同,在对“你能找出身边的例子来支持作者的观点”这一问题的解答中,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气氛非常热烈,这让我体会到,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能让学生正确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本文的另外一个特质是运用逆向思维,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其新奇的观点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那么探讨本文“懒惰”的含义,破解课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也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了课题。

我的这一节课难免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我会诚恳地向各位同行学习的,我深知我还年轻,这是缺憾,更是一种优势。

篇三:懒惰的智慧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的授课初衷是好的,教学目的是明确的,但上完课才发现问题还是不少:首先:我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对学生的能力不信任。其实学生在掌握了一些议论文的文体特点之后,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老师不必面面俱到,对于一篇自读课文,老师完全可以更大胆地放手。比如对文中例子的分析,显然过了,可以示范性地讲一两个例子,其余地由学生自行分析,这样既可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使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更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肯定。

再者,这堂课的容量偏大,显然冲淡了教学目标中“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这一点。如果把内容分为两堂课,或是前面讲授的时间安排再合理些,效果会更好。

最后,我发现对学生的发言,我给予表扬的也不多。在课前,我还一直担心学生的预习不充分,上课会造成一问三不知的局面。且加上我班学生上课较沉静,平日里发言的几乎是寥寥无几,我担忧这堂课气氛会很沉闷。但显然学生的课堂表现让我出乎意料,我想在这个时候,我应该多给他们美言几句,也可激励他们日后的踊跃发言。俗话说有失有得,上公开课的确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能在课后得到同仁们的一些良好建议,这对于我今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是有大有好处的。篇二:懒惰的智慧 教案

项城市第八中学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计: 课时

篇三:

12、《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懒惰的智慧》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12课,本单元

要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字的兴趣和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习惯。《懒惰的智慧》以不同凡响的立意,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

进了人类的进步。以别致新颖的论证,幽默传神的语言展开评述,本文是对传统思维观念的

抨击,是培养创新观念,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教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

时代,是当“勤劳的人”呆干死干,还是做“懒汉”巧干实干,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否、能否、善否进行创新思维(用心智技能去偷懒取巧),进而有创

新、有创造,已成为每个人在知识经济社会的立身之本。【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这是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前面都是学习记叙文、说明文、散文,因此,在教

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本中提出的观点或主张是什么,对这个观点或主张提出的理由

或根据是什么,理由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学会品读议论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内容,能分析本文的论点、论据。

2、学习本文新颖、独到的立意,培养创新思维的精神。

3、学习摆事实、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相互讨论、辩论、质疑,教师提示,共同完成文章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要有创新、创造精神,要动脑筋,适应时代的要求。

【重点难点】

1、重点:提炼本文论点,本文论点不同凡响,要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立意。

2、难点:学习摆事实、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五只苍蝇和五只蜜

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五只苍蝇全部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五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

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

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而苍蝇的做法与之相反。

对这个实验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

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

是“蜜蜂型”。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然后对学生的讨论稍作

小结点评。

导入:一位美国作家的文章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凯利的《懒惰的智慧》。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请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论点,即第一段中的“实际上,没有我们

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

调乏味的劳作”。

(2)音义学习

餐具(cān)摞得(luò)忙碌(lù)滥用(làn)疲惫(bâi)

(补:小心翼翼:本意是虔诚,庄严。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邪

恶:(性情、行为)不正而且凶恶。疲惫不堪:非常疲惫的样子。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

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乏味:没有趣味,缺少情趣。)

(3)请学生注意这句话中的分号,以及第6段的首句,特别是其中的“也同样”三个

字,再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

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第一层(1—3段):用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4)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个人名,其中两个是“懒汉”,一个是“露茜”,一个

是“汉弗莱·波特”,请问这两个名字都是真实人名吗? 明确:“露茜”并不是具体的真实人名,她只是小孩子的代名词,我们也可以换成玛丽

或者苏珊等任意一个名字,但少年波特则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可见,作者在1~3段里所举

的例子都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范围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

5段则是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可以将第一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西文化习惯的差异,本文与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总—分—总” 构不同,希望学生能够注意这一点。(本文的结构:“总—分—分”)

深入探究

1些事例来论证“懒惰”?

例如下:

庭主妇总是一副忙碌的倦容;

些人疲惫不堪;

服务员成为最令人满意的、最优秀的员工;

计让咖啡都变凉了;

发明了水泵和水车;

发明了第一条船;

发明了回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发明了现代农业机械上的座位;

成为最优秀的;

成为最称职的;

服力递增;而4~根据这一点,我们(5)小结:因为中的议论文的论述结

(三)抓住题眼,、文中的列举了哪明确:本文所举事① 因为不懒惰,家② 因为不懒惰,有③ 因为懒惰,饭店④ 因为不懒惰,伙⑤ 因为懒惰,远祖⑥ 因为懒惰,祖先⑦ 因为懒惰,波特⑧ 因为懒惰,人们⑨ 因为懒惰,工人⑩ 因为懒惰,领导因为懒惰,建立

了“2+2=4”的规则。

其中①—④是从日常生活方面证明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 有

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⑤—⑨是从技术改造方面

论证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⑩—⑾从科学发明方面论证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

人类的进步”。(设计这个环节在于让学生理解议论文中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明白在议论文中观点

统帅材料,材料支撑观点。在这个环节的讨论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第十个事例应该归于日

常生活,而不属于技术改造方面,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正是求异思维的最好体现,应该

充分肯定该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而这也正是这篇文章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要求我们去

学习的。)

2、对题目中“懒惰”一词的正确理解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关键。

提问:“懒惰”通常是指“不爱劳动和工作”,凯利是这么认为的吗?请结合课文,用

一两句话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如:“懒惰”是指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懒惰”即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懒惰”是指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懒惰”指不断迸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懒惰”是“智博”而非“拼搏”。

“懒惰”是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有问题意识。

提问:由此你能根据课文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

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四)细读课文,语段赏析

1、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问题:

(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提示:第1段: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举例论证;第3段:

水,略写渡水)。

段分别从什么范围和角度来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

单调乏味的劳作.”的?

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 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 正面论证。4、5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励了发明”。

研究者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

汉(祥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略写)。

2二部分,探讨问题

别概括6、7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说明“精神的懒

类的进步”。

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举例论证(祥写取(2)、前三个自然面对的恐怕只会是提示:这三个自然展),说服力也递增;论证,最后侧重于(3)、请分别概括提示:第4段:以论证“正是懒惰激第5段:人类动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学生细读课文第(1)、请同学们分提示:第6段:以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第7段:进一步指未来寄托着人类的(五)布置作业

(1)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老师开始讲的故事有没有进一步的思考? 【板书设计】

懒惰的智慧

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中心论点)

别致新颖的结构:1(1—5段)提出论点,作论据论证(1~3段);

作论据论证(4~5段)。

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懒惰”、“懒汉”、“懒洋洋”等

篇四:《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 李树锐

1情况;积累生字词。

2论述问题,说理透彻的手法;体味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3有创意;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

4论点;了解文章不同于国内人士所写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研讨。

入新课:

先用社会普遍现象再用个别典型事例2(6—7段)论幽默生动的语言:【教学反思】 《懒作者:朝阳县羊山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的有关、学习作者多角度、了解如何使文章、把握本文的中心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有的人是懒

惰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这样看来,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丧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可是,美国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惰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懒惰”是人类的一种不良习惯,但美国作家凯利把它与“智慧”联系起来,逆向思

维,独辟蹊径,新颖而有悬念,地吸引了读者。

2、凯利,美国作家,是《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家政》以及其他妇女杂志的自由撰稿

人,擅长披露名人秘闻。她所写的传记大都很畅销,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还曾授予她1987“杰出作家奖”。

3、背景资料:本文不同凡响的论点是: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在文

中作者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作者还一语中的地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

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综上所述,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是当“勤劳的人”呆干死干,僵化地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做“懒汉”巧干实干,积极地以快变适应变,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是否、能否、善否进行创新思维(用心智技能去偷懒取巧),进而有创新、有创造,已成为每个人在知识经济社会的立身之本。鉴此,我们学习本文的意义就更重大了。

4、学习生字:

单调(diào)摞(luò)训诫(jia)疲惫不堪(bai)循规蹈矩(xún).....

懒惰(duò)恶劣(lia)水泵(bang)雇工(gù)阀门(fá).....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懒惰的智慧》是美国作家凯利的一篇文章,因为中外文化习惯的差异,论文与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较为工整的“总——分——总”的论述结构不同。全文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l-3段)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1段:开头在正反对比(人们对“懒惰”的不同理解)中提出作者的见解: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即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紧接着举家务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忙忙碌碌。第2段:举职业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疲惫不堪。第3段:举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详写)和渡水(略写)方式变化的例子,说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单调乏味的劳作(挑着水翻山越岭,沿着湖边绕过去)。

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4段:以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论证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5段:人类动机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详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略写)。

第二部分(6一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即第一自然段中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

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学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附注:这里的“精神的懒惰”是指“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

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

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四、教师小结:

本文用一系列的事实阐述了一个常被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

情绪,激励了发明;想通过脑力劳动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问题

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第1段: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举例论证;第3段:举例论证(详写取水,略写渡水)。

2、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范围和角度来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的?

明确: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

展),说服力也递增;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侧重于正面论证。

二、学生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分别概括6、7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明确: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

进步”。

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

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三、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c.远祖取水、渡水之事;d.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f.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2、这些事例证明他的什么观点?(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明确:a.b.c.d.e证实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3、能否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最简练的语句归纳出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呢? 明确: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既然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那么呆干死干是绝对行不通的,更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处于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只有实干加巧干,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身之本,国家才能富强昌盛。作者说:“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你经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这个观点吗? 明确:方便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炸药、复印机等等。

五、分析论据特色和论证方法。

1、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代表性)?有何作用? 明确:第一自然段列举的是家务劳动,第二自然段列举的是职业劳动,第三自然段列举的社会发展进步;作用是:这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范围由小到大,说服力不断递增。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个别典型事例,有详有略。

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事实论证(略)和对比论证。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和她后来少拿多跑几趟路的例子,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形成了对比论证。饭店中勤快和懒惰服务员的不同表现,也形成了对比论证。

六、探讨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刚才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文章,找出了作者的观点,并联系了课内外的一系列事实证实了

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就如何正确对待“懒惰”进行了阐述。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含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明确:原意是指“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反义词是勤奋、勤快或勤劳。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1.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2、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3.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4.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5.不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6、是“智博”,而非“拼搏”。7.有问题意识。

七、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找出来谈谈。

明确:

1、生动形象、幽默传神、不乏机敏。

2、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

八、教师小结:

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领导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九、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十、板书设计:

12、懒惰的智慧 中心论点: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语言特色:

1、生动形象、幽默传神、不乏机敏

2、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篇五:懒惰的智慧 教案

《懒惰的智慧》教案

执教者: 何佳佳 050101337 【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学会运用幽默传神的 语言。

2.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3.理解“懒人”智慧的实质。【教学重点】

理解“懒人”智慧的实质。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教学难点】

文章中举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掌握。【教学方法】 1.分析法 2.问答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45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黑板正中写“懒”字。

提问: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黑板上的是什么字?那你对这个“懒”字的认识是什么?能不能为它组词呢?(其他同学呢?)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导入新课:可是美国作家凯利却对“懒”有另类的解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懒惰的智慧》。懒惰也有它的智慧,让我们(听课文录音),浏览全文,看看课文都讲了什么?并注意一下几点: 1.注意字词读音

2.试着为课文划分段落。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提问学生,让其为文章划分段落。提示: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划分段落:

一、(1-5)提出论点,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

单调乏味的劳作.二、(6-7)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2.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文章,找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进行评价的文字。明确: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从而提炼出中心论点: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3.作者为了证明论点用到了哪种论证方法?都阐述了哪些内容?

4.讨论事例论证的作用。

明确: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事例,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充分论证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

三、学习对比论证

1.本文作者在运用举例论证论点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提示:既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这叫做对比论证。2.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懒惰者与勤快者的不同表现和结果的对比;懒惰

者发明创造前后对文明程度的不同影响的对比。

3.讨论对比论证的作用。明确: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懒惰的智慧的可贵,智慧的懒惰的可行,就显而易见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引申:同学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对比论证,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的内容,大家认为文中“懒惰”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提示:“懒惰”的含义可以是

①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寻找捷径;

②勤于动脑,懒于动手;③不满现状,不断创新;

④智搏而非拼搏;⑤聪明的“懒”办法。等等 „„但并不是不去做

2、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懒惰激励发明”的例子吗? 最近发明

1、套洗袜

2、精确书签

3、能“鞋随脚长”的童鞋

五、小结

在生活中,其实也可以想一想“聪明”的懒办法,希望大家也能作一个智慧的“懒汉”。

六、布置作业

小作文:你认为勤奋和懒惰有矛盾吗?谈谈你对勤奋和懒惰的看法。

题材不限。字数3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由于是自读课文,重在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运用问答法时,提的问题不能过于高深,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本文学习难点是学会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运用分析法时,要浅显易懂。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五篇:《懒惰的智慧》读后感

《懒人的智慧》读后感

在生活中,“懒惰”常常被人讥笑,“懒人”更是不受欢迎。而劝人勤奋的名言典故却数不胜数,什么“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更有“头悬梁,锥刺股等等”,人们以勤为荣,以苦为乐。但当我读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后,其中《懒人的智慧》一文却让我对“懒惰”有了新的认识。

文章别出心裁的将“懒”和“智慧”连在了一起。文中的“懒惰”是指那些讨厌吃苦受累,懒于无效劳动,不愿因循守旧,但是却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想出省时省力的懒办法,他们是聪明的“懒人”。其实,“懒人”的身上常常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懒得扇扇子,发明了电风扇;懒得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懒得收割庄稼,发明了收割机;懒得爬楼,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买东西懒得出门、直接在网上淘„„“懒惰”激励了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懒人的智慧就在于懒得动手动脚,却勤于动脑用心。他们不是傻懒,而是善于想出懒的办法。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怎样学习“懒人”的智慧呢?有的同学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埋头苦读,却是事倍功半,成绩平平;而有的同学看上去学的轻轻松松,成绩却总是遥遥领先。我想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懒办法。他们是学习的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偷懒有时可以找到更好地方法,当你遇到一道十分复杂难解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先不要用麻烦的方法做,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载《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一)读过《懒惰的智慧》,文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懒惰与智慧间微妙和谐的关系,这又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家长老师们的口头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这两种看似......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400字

    《懒惰的智慧》是美国作家凯利写的,中文的“懒惰”指讨厌做吃苦受累的事,不愿墨守规矩,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品质。作者认为没有“懒惰”的人,就没......

    读《懒惰的智慧》有感(推荐5篇)

    读《懒惰的智慧》有感读《懒惰的智慧》有感1读过《懒惰的智慧》,文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懒惰与智慧间微妙和谐的关系,这又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家长老师们的口头禅“一分耕耘......

    《懒惰的智慧》课文[小编推荐]

    导语:《懒惰的智慧》一文以不同凡响的立意,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懒惰的智慧》课文,供各位阅读和参考。懒惰的智慧凯利我们从小就听......

    《劳动光荣 懒惰可耻》教学设计

    《劳动光荣 懒惰可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光荣。2、知道懒惰的人不爱劳动,想靠别人生活是可耻的。3、知道一些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故事和谚......

    《学问和智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比喻......

    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能阐述不同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观......

    智慧《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临河九小 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