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3:1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

[导读]

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超市情景图,例6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4.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有趣的鱼胡子)

数学问题:

鱼的胡子:鲤鱼有4根胡子,鲶鱼有8根胡子,泥鳅有10根胡子。(1)鲤鱼的胡子比鲶鱼少多少根?(2)鲤鱼和鲶鱼一共多少根胡子呀?(3)两条鲶鱼有多少根胡子?(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问题解答:(1)8-4=4(根)(2)4+8=12(根)(3)8+8=16(根)

(4)只要孩子能提出问题并作出回答都可以。百科阅读:

小朋友想不到吧!鱼也长胡子!让你更想不到的是鱼的“胡子”还有很多妙用呢!鱼是用它的胡子(也就是鱼须)来尝味道的。鲶鱼就是用鱼须来感觉味道的。鲤鱼的胡子实际是它们的触觉和味觉器官。泥鳅主要通过胡须的触觉和味觉作用在水层底部感受食物的化学和机械刺激。

哈哈!鱼的胡子真有趣!

第三篇:数学微型课教案

《轴对称图形》微型课教案

史艳红

一、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说对了 是奖杯。这节课我们学的知识就和这个奖杯有关。

二、新知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奖杯的左边和右边形状怎么样?是的左右两边形状一样。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飞机模型)男同学都很喜欢这个飞机模型。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个飞机模型的上边和下边的形状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建筑物,它的左右两边会怎样呢?

2、通过观察奖杯、飞机模型和天安门城楼我们发现这些物体或建筑的上、下或左右形状都一样,这种现象就叫做对称。板书:对称

3、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 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4、现在我想把这些物体都画下来,并剪下来 得到了这样的三个图形。如果把这个奖杯对折一下,猜一猜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猜测结果,怎么样能证明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呢?)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好,我们就用他说的方法来动手折一折。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汇报的时候要讲清楚你对折的是哪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对折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左、右或者上、下都重叠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线就叫做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四、动手做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轴对称图形 方法剪、印、画、围、拼……

时间:5分钟

五、轴对称图形欣赏

六、总结

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第四篇:数学微型课教案

数学微型课教案

24.6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教学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及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矩形公园ABCD的长宽分别是6 千米, 4千米 ,以公园中心为原点建

立坐标系, 写出各顶点的坐标.找出各点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

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提示

如果以C为坐标原点,C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标系,上述(1)的各顶点坐标为多少?(画成与厚纸片相 1.把厚纸片的三角形向右边移动3个单位,问:(1)这时三角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向右平移3个单位。

(2)这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写出它们这个位置时的三个顶点坐标。

(3)比较相应顶点的坐标,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同之处? 相应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3个单位,而纵坐标都不变。2.把纸片三角形向左平移4个单位后以同样的问题回答。

发现相应顶点横坐标有变化,减少了4个单位,纵坐标不变。

3.把纸片三角形再变换一个位置后,向左、右两边平移,观察各对应顶点的坐标的变化。

问:由上述的几个变换过程,可以得到一个图形沿x轴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横坐标各有什么变化? 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角坐符)4.若把这个三角形沿y轴上、下平移呢? 思考:△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OA′B,对应坐标有什么变化呢? 关于x轴对称,由于O、B在对称轴上,其坐标不

变,那顶点的么点 A与对称点A′关于x轴对称,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是互为相反数,这就得出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AOB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AlOBl,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得出关于x轴或y轴成对称的对应点的坐标的关系:

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课本78面图24.6.7,△AOB的各顶点坐标是什么?0(0,0),A(2,4),B(4,0),缩小后得到的△COD,各顶点的坐标是什么呢?O(0,0),C(1,2),D(2,0),比较各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呢?它们的横纵坐标都按比例缩小,这种变化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呢?

三、练习

1.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2的坐标为___,点B2的坐标为___。

2.课本第77页“试一试”。

四、小结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的变化,其对应顶点的坐标也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要按照变化的情况,同学观察、总结会得出变化规律(由同学说出变化规律)。

五、作业

习题24.6 第2题

六、板书设计

24.6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变换 坐标变换规律

平移 左减右加,下减上加

轴对称 关于谁对谁不变

位似(原点是位似中心)原坐标乘以位似比或位似比的相反数

第五篇: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24-8+10

28+12×8

35+15-12

24÷8×7

14+35÷7

17-24÷6

20×9÷3

26×4-125÷5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 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

2.反馈:谁来把你的分类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你是这样分类的。点击课件:

好的,根据你的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你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你来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来分类的?

你的意思是: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一组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想法吗? 好的。

4.过渡: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的?

你说的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5.你能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

你们说的很正确。【课件出示】补上答案 : 26 38

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两级运算。[点击课件]你会算吗?怎么算?

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你想说?

同学们,他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你认为肯定不对,比如17-24÷6这题,从左往右计算17-24也不够减呀。那怎么办呢? 请你来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你怎么知道的? 哦,书本上预习的。那么是不是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呢?

7.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一类四则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学习

【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图片

过渡语:我们再次来到冰雪天地,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开业了,小王、小李、小陈3位叔叔相邀来玩,他们带了100元钱,还剩多少元?

出示条件:成人票:24元

儿童票:半价 2.谁来为大家读一读题。

3.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又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你们条件看的很仔细,知道了成人票每张24元,在半价就是24元的一半12元。4.那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自练本上。

5.反馈:完成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暗示我。好的,同学们都完成了,谁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和大家展示一下。好,你来。

6.【课件出示】

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明白他的意思吗?要求出还剩多少元,需要先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用24×3=72元,再用100减去72,得到的28元就是还剩下的钱。你说的很完整,看样子你理解了他的意思。

老师也明白了大家的想法,先得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才能求出还剩多少元。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他的计算过程,想一想他先算的是什么?他先算的是24×3。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同学们的回答再一次明确了:这道题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要先求出3位叔叔买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也就是要先算出3个24元是多少,然后再求还剩下多少钱?那么这道题就应该先算乘法。【课件出示】100-24×3 7.我们在来看看这个问题是什么?谁来说说。

【课件出示】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请你试一试。

反馈: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解答。【课件出示】

你能看出他们是怎么想的吗?这位同学是这样说的,要求出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元?就是要先求出一张儿童票需要的钱数。用24除以2等于12元,在加上24就是一共需要的钱数。

他们计算时都是先算什么?24÷2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为什么都得先算除法?

这位同学是这样想的,因为不求出一张儿童票的价钱就求不出一共的钱数。还有同学认为只有要先算出一张儿童票的价钱,在加上一张成人票的票价才能算出一共的钱数。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那么不管是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出24÷2的商,然后再求和。【课件出示】24÷2+24

24+24÷2 8.我们在来看两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钱?请你列式计算。反馈:【课件出示】

请你仔细看一看他的算式,你明白他是怎么想的吗?

要求出玲玲的票价24÷2=12元,再把三个人的票价加起来。24+24+12=60(元)他列的算式对不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老师这里还有一位同学他的算式不一样,你们想看吗?他是这样算的。【课件出示】

你看的懂吗?她是这样算的?

两张成人票的票价48元和一张儿童票的票价同时算出来,然后相加。质疑:他是两边同时算的,这样行吗?谁来谈谈?

哦,你认为行,他这样算,两张成人票与一张儿童票的价钱这两边互不干涉。不影响计算。还有谁想发表看法?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坚定,反正都要把两张成人票与一张儿童票算出来,倒不如一起算出来,这样还更简便,步骤少,而且既符合要求又不违反运算顺序。小结:的确如此,既符合了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的法的运算规则,而且不影响计算的结果,这样算还很简便。所以我们可以同时计算。【课件出示】24×2+24÷2 9.请你想一想,到底怎样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 他认为两头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同意吗?我们以后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运算符号,也要注意它的运算顺序。

10.在“冰雪天地”里,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你在小组内交流和解答。交流好了吗?计算正确的举举手。

11.引导观察:我们来仔细地看看这些计算过程,四则混合运算到底该怎样计算? 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12.谁愿意把交流的收获和大家来分享?

你来说,好的。在【课件出示】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两头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

三、巩固提高

1.过渡语:知道了这类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那么这几道题,你们见过吗?你们记性真好,就是原先分类时剩下的4道题。没有具体的情境,你知道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请你算一算。

课件反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算的。

问:他们计算正确吗?课件打上 “ √”

这道题你看是怎么计算的。26×4-125÷5

同时计算的乘除法。这样就更加简便。2.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

6名学生参加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反馈:【课件出示】

30÷6表示什么?你说的对,是表示每张门票的价钱。2表示什么?(每人乘车的价钱)计算正确吗?

课件“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一共需要多少钱?怎么计算?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完成的?好的。

课件“ √”。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重量级的习题,你们想不想挑战?

四年级师生148人去公园划船,4人座每条船租金25元,6人座每条船租金是30元。怎样租船最合理,最少要花多少元?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很多同学好了,谁愿意来为展示你的解答过程?

他的结果是坐24条6人座的船,剩下4人坐1条4人座的船至少要花745元。你和他一样吗?结果一样,我们在来看看计算过程。

【课件出示】

148÷6表示需要租24条,还余下4人就租一条4人座的船什么?你说的很对,就是148里有几个6,就是需要租几条6人座的船,通过计算需要租24×30表示什么?租24条6人座的船需要的钱数,再加上租1条4人座的船的价钱,就是最少要花的钱。这位同学完成的非常好,说的也很有条理、很清楚。课件“ √”。

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有什么要和同学们说的?

像这样,要求出至少花的钱数,要尽可能选择坐的人多,价格相对便宜的船,如果有剩余的人再选择另外的方法,就能找到最便宜的方式了。

四、课堂总结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很会总结,那么能不能也为你今天这节课取得的收获做一个总结。有的同学说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在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你有什么新收获?

这位同学说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两头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还有同学说,解决问题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总结: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下载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么上小学数学微型课

    怎么上小学数学微型课? 微型课,从内容上来说少,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从时间来说短,大都要求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

    数学微型课模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下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下册第xx单元第xx节的内容。请问各位评委是否可以开始我的试讲?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

    三年级下册《燕子》微型课教案

    《燕子》教学设计 执教者:12号选手 09小教8班周景凤 年级:三年级 下册 科目:语文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燕子》 的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本站推荐)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2) www.xiexiebang.com 来源:本站陈凤情 发布时间:2013-12-18 14:37:39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

    微型课教案

    《观潮》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微型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0课《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微型课 教学内容:《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第5段 教材与学情分析: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选自杰出的浪漫主......

    微型课教案

    《将相和》 海滨小学:闫晶晶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课件:①奥运......

    微型课教案

    微课: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