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合集)

时间:2019-05-12 23:2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第一篇: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

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相关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3、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20%和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课前准备工作

1、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20%和0.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四、教学设计的方案

1、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

【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现在盖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于水是碱。可以尝味道吗?(不可以)有什么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学生:用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变红,有的有酸味的物质很酸,有的微酸,通过石蕊可以区分吗?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出酸或碱的强弱程度呢?(ph)

【投影】学习目标。我们先认识ph。

【阅读】学生阅读p61页,讲出所了解的有关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或投影)

一、ph是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简称酸碱度。

1、ph的范围是0~14

2、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3、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越大酸性越弱。

【投影】认识ph

【设问】如何测定溶液的ph?什么是比色卡?(教师简要解答)

【演示】两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一】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并记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所测得的ph与浓度的关系。

【投影】投影学生实验结果并讨论。强调:①酸越浓,ph越小;碱越浓,ph越大。②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浓度差别很大,但ph差别很小。

【学生活动二】分组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并记录。

【投影】汇总学生实验结果并投影。

【讨论】

①将可食用与非食用物质的ph比较,有何结论?(酸性或碱性太强的物质即ph太大或太小的均不可食用,它们有强烈的腐蚀性)

②将酸性物质按ph大小进行排列,有何结论?(酸味越浓的物质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强的物质ph越大。)

③你调查到生活中哪些与ph有关的知识?

【板书】师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讲述教师板书:

二、ph与生活

1、ph与人体健康

人体体液的ph是7.35~7.45时正常;

人体体液的ph<7.35时,处于亚健康状况;

人体体液的ph=6.9时,变成植物人;

人体体液的ph是6.85~6.45时死亡。

如何测定自身体液的ph是否正常?

如何调整体液的ph?常吃的食物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

酸性食物(20%):肉、蛋、……

碱性食物(80%):蔬菜、水果、……

2、ph与美容

3、ph与内衣

4、ph与酸雨

5、ph与土壤

6、ph与养鱼

7、……

【小结】以上讨论涉及了工业、农业、环境、人体健康等各个方面,(请学生翻开课本63页)说明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练习】见讲义,投影解答。

1、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化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氨水溶液的ph78811

该同学最好选用()a、尿素b、碳酸氢铵c、硫酸铵d、氨水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火碱液ph39710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牙膏和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学生自我小结】投影要点,发随堂小测。【随堂检测】

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表示.2、ph的范围是。

3、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

4、ph=7时,溶液显 性。

5、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

6、同学测定了一些食物的ph如下。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蕃茄橘子鸡蛋清牛奶玉米ph43868

a、病人适宜多吃橘子 b、牛奶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c、蕃茄的酸性比橘子强 d、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业】

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ph。

2、完成课本习题第1、2、7题。学案设计主题: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班级 姓名 问题:

1、你知道生活中我们吃的和用的一些物质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

2、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3、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学习目标:

1、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读一读:(课本61页)讲一讲:说一说你在课本上了解的内容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自己动手实验,测定周围物质ph,并填表:组别 物 质 ph 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a 组 橘 子 汁 自 来 水 洗 洁 精 自带物质 b 组 汽 水 校园里的土壤 立白洗衣粉 自带物质 c组唾 液 肥 皂 水 番 茄 汁 自带物质 d组牛 奶 厕所清洁剂 厨房清洁剂 自带物质

议一议:将上述物质进行归类,并按ph的大小排列:物质名称 ph 酸碱度 物质名称 ph 酸碱度

交流一下你所了解到的与生活中的物质的ph相关的知识练一练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化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氨水溶液的ph78811

该同学最好选用()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氨水读一读:(阅读课本62页~63页了解常见物质的ph及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自我小结和检测。作业:

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ph。

2、完成课本习题第1、2、7题。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之一是学生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的ph,从数据上直观地了解到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为以后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其二是充分发掘生活中物质的ph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课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向老师要ph试纸带回家;有的女同学对洗发水、洗面奶等的酸碱性特别感兴趣,教师这时趁机启发其对下一课时酸碱性与头发的关系进行研究。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探究时间和讨论时间有别,所以教学时间紧迫,当堂检测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建议有条件的可将ph与生活的讨论内容投影或让学生在课后交流,也可互相借阅或阅读事先张贴在实验室内的资料。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所以有关ph与生活的资料准备主要是教师完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尽管学生很感兴趣。

第二篇: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

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相关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3、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20%和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课前准备工作

1、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20%和0.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四、教学设计的方案

1、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 认识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现在盖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于水是碱。可以尝味道吗?(不可以)有什么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学生:用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变红,有的有酸味的物质很酸,有的微酸,通过石蕊可以区分吗?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出酸或碱的强弱程度呢?(pH)

【投影】学习目标。我们先认识pH。

【阅读】学生阅读p61页,讲出所了解的有关内容。教师板书。【板书】(或投影)

一、pH是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简称酸碱度。

1、pH的范围是0~14

2、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3、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越大酸性越弱。【投影】认识pH 【设问】如何测定溶液的pH?什么是比色卡?(教师简要解答)

【演示】两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一】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并记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所测得的pH与浓度的关系。【投影】投影学生实验结果并讨论。强调:①酸越浓,pH越小;碱越浓,pH越大。②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浓度差别很大,但pH差别很小。

【学生活动二】分组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并记录。【投影】汇总学生实验结果并投影。【讨论】

①将可食用与非食用物质的pH比较,有何结论?(酸性或碱性太强的物质即pH太大或太小的均不可食用,它们有强烈的腐蚀性)

②将酸性物质按pH大小进行排列,有何结论?(酸味越浓的物质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强的物质pH越大。)③你调查到生活中哪些与pH有关的知识?

【板书】师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讲述教师板书:

二、pH与生活

1、pH与人体健康

人体体液的pH是7.35~7.45时正常; 人体体液的pH<7.35时,处于亚健康状况; 人体体液的pH=6.9时,变成植物人; 人体体液的pH是6.85~6.45时死亡。如何测定自身体液的pH是否正常?

如何调整体液的pH?常吃的食物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

酸性食物(20%):肉、蛋、…… 碱性食物(80%):蔬菜、水果、……

2、pH与美容

3、pH与内衣

4、pH与酸雨

5、pH与土壤

6、pH与养鱼

7、……

【小结】以上讨论涉及了工业、农业、环境、人体健康等各个方面,(请学生翻开课本63页)说明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练习】见讲义,投影解答。

1、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化肥名称 尿素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氨水 溶液的pH 7 8 8 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A、尿素B、碳酸氢铵c、硫酸铵D、氨水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牙膏和肥皂水B、食盐水c、火碱液D、食醋 【学生自我小结】投影要点,发随堂小测。【随堂检测】

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表示.2、pH的范围是。

3、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

4、pH=7时,溶液显

性。

5、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

6、同学测定了一些食物的pH如下。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蕃茄 橘子 鸡蛋清 牛奶 玉米 pH 4 3 8 6 8

A、病人适宜多吃橘子

B、牛奶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c、蕃茄的酸性比橘子强

D、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作业】

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pH。

2、完成课本习题第1、2、7题。学案设计

主题: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班级

姓名

问题:

1、你知道生活中我们吃的和用的一些物质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

2、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3、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学习目标:

1、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读一读:

讲一讲:说一说你在课本上了解的内容

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自己动手实验,测定周围物质pH,并填表: 组别 物

质 pH 酸碱性

A 组

橘子汁

自来水

洗洁精

自带物质

B 组

校园里的土壤

立白洗衣粉

自带物质

c 组 唾

肥皂水

番茄汁

自带物质

D 组 牛

厕所清洁剂

厨房清洁剂

自带物质

议一议:

将上述物质进行归类,并按物质名称

pH的大小排列:

pH

酸碱度

物质名称

pH

酸碱度

交流一下你所了解到的与生活中的物质的pH相关的知识 练一练

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化肥名称 尿素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氨水 溶液的pH 7 8 8 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A、尿素B、碳酸氢铵c、硫酸铵D、氨水 读一读:

自我小结和检测。作业:

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pH。

2、完成课本习题第1、2、7题。

五、教学后记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之一是学生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的pH,从数据上直观地了解到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为以后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其二是充分发掘生活中物质的pH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课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向老师要pH试纸带回家;有的女同学对洗发水、洗面奶等的酸碱性特别感兴趣,教师这时趁机启发其对下一课时酸碱性与头发的关系进行研究。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探究时间和讨论时间有别,所以教学时间紧迫,当堂检测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建议有条件的可将pH与生活的讨论内容投影或让学生在课后交流,也可互相借阅或阅读事先张贴在实验室内的资料。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所以有关pH与生活的资料准备主要是教师完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尽管学生很感兴趣。

第三篇:初一《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初一《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初一《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点: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四、教具: 相关实验器材及器具,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五人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

七、教学过程:<一>、酸性物质

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以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说对相当一部分(鼓励之)。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一学生闻闻有没有酸味,回答:没有。但二氧化碳也是酸性物质(下面的实验验证),因此指出并非所有含酸性的物质都有酸味,物理教案《初一《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7、实验:课本P141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8、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二>、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P141图4-50、图4-51,认识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P142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数是纯碱)

5、归纳: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涤剂。但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三>、物质酸碱性的测定Ⅰ、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叫学生拿出探究小组桌上的石蕊试液,请他们辩别颜色。

1、探究实验: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盐酸和石灰水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橘子汁中;剩余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各种不同的洗涤剂中。

2、探究结果汇报:(表扬)

3、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差异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Ⅱ、用PH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1、探究小组讨论:使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酸碱性的优缺点。

2、讲解: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必要性。

3、课件演示:“由于土地的盐碱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演示: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方法介绍。

5、探究实验:请各探究小组分别测出下列物质的PH值: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0%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食盐水等(教师巡视,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

6、探究结果汇报。

7、讨论:从上面实验中你们能归纳出哪些有规律性的知识?

8、阅读P143-144找出规律。

9、实验P144:一半探究小组做1-5,另一半做6-10。

10、结果汇报。

11、阅读P145:“我们身边物质的PH”。<四>、小结:酸性物质酸含酸性的物质石蕊试液呈红色PH<7石蕊试液呈蓝色PH>7含碱性的物质碱(溶液)碱性物质两类基本物质<五>、巩固训练:

1、用PH试纸测定自己唾液的PH是多少?

2、某物质的溶液用PH试纸测试显红色,若滴入石蕊试液,此时石蕊显 色。

3、纯水、食盐水的PH= 7,呈 性。<六>、作业布置 初一《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第四篇:《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文章通过重现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历史情景和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体验化学测定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应该正确使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

:酸性溶液;碱性溶液;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

我校的一节化学实验课获得了扬州市实验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省级实验优质课的评选。同年,我校迎来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由多位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团。对于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师而言,难得一次与这么多的特级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接受他们的指导,正如波义耳发现盐酸使紫罗兰花瓣变色一样,既新奇又兴奋,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本文就是复评课《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专家点评(发稿时获悉该复评课已经荣获江苏省初中化学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对比、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了解化学测定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用科学知识揭破巫术,科学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石蕊、酚酞等常用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对比、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难点:提高用科学知识揭破巫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对比、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⑴实验仪器: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表面皿;

⑵实验药品: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滤纸;

⑶学生自备:自制花汁的浸取液、白醋、肥皂水、糖水、食盐水、汽水、医用铝塑板。

⑷Powerpoint幻灯片、《波义耳与酸碱指示剂》的动画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回到300多年前,认识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波义耳,和他一起去探究溶液的一些性质。就让我们与波义耳同行,领略大师的风采吧!

(二)模块1:偶然的发现──新奇兴奋的波义耳

[多媒体]播放《波义耳与酸碱指示剂》动画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300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波义耳偶然发现酸液使紫罗兰的花瓣变红了。

[教师]面对这样的现象?假如你是那位年轻的科学家,你对“盐酸使紫罗兰的花瓣变红色”会有哪些联想?还想做哪些实验?

[学生]可能想到的问题:

1、其他酸溶液能否使紫罗兰的花瓣变色?

2、盐酸能不能使其他的的花瓣变色?

3、其他的哪些溶液遇紫罗兰的花瓣变色?

[教师]那么波义耳当时对这个现象是怎么对待的呢?那么请同学继续欣赏那段动画。

[多媒体]播放《波义耳与酸碱指示剂》Flash动画的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波义耳对此进行的科学探究,具体可参阅课件。

[教师]我们与波义耳的想法是否相同?

[学生]相同。

[教师]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新奇兴奋的波义耳。说到不如做到!就让我们像波义耳那样探究吧!

(学生分组做实验:⑴向白醋、汽水中滴入紫罗兰花瓣的浸取液;⑵向盐酸中滴入紫罗兰、玫瑰花花瓣、紫红萝卜浸泡液;⑶向食盐溶液、糖水、肥皂水中滴入紫罗兰花瓣的浸取液。)

[探究归纳]不同的花瓣浸取液在不同的溶液中显示出了不同的颜色。

(三)模块2:真知的追求──永不困倦的波义耳

[教师] 为了获得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波义耳还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颜色的不同浸液,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在探究中他从石蕊苔藓中提取的紫色浸液,这就是最早的石蕊试液,非常有趣的是它遇到一些溶液会显示出红色,一些溶液显示出蓝色,有时也不变色,波义耳就把它称作指示剂。那么究竟它遇到哪些溶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向稀盐酸、稀硫酸、白醋、酸果汁、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碳酸钠溶液、食盐水、蔗糖水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记录现象。)

[探究归纳]稀盐酸、稀硫酸、酸果汁、白醋这些有酸味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表现出酸性;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等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这些溶液显碱性;食盐水、蔗糖水等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呈中性。

[教师]因此,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有时也会使用无色酚酞试液。下面就请同学们探究一下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⑴向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入1滴酚酞试液;⑵向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滴入1滴酚酞试液;⑶向蔗糖水、食盐水、纯水中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记录现象)

[探究归纳]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附:常见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常用指示剂酸性溶液,如 中性溶液,如 碱性溶液,如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教师]为使用方便,波义耳用一些浸液把纸浸透、烘干制成纸片,使用时只要将小纸片放入被检测的溶液,纸片上就会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显示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今天,我们使用的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就是根据波义耳的发现原理研制而成的。

(学生实验:⑴稀盐酸、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⑵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与红色石蕊试纸)

[探究归纳]小结:⑴稀盐酸、稀硫酸等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反应变红色;⑵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等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教师]探究真理无止境,对酸碱指示剂的遴选让我们感受到了追求真知永不困倦的波义耳。

(四)模块3:魔术、巫术大揭秘──波义耳赐予了我们一双火眼金睛

[教师]实验台上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氯化钠溶液、石灰水,但是标签已经脱落。你能设计实验来区别出这三种液体分别是什么溶液?

(学生猜想并尝试)

[教师]波义耳真像一个画家,他带领我们领略到了颜色的奇妙变化。但是生活中我们有些不正之人会利用这些现象向众人行骗,让我们来揭密这些巫术吧!

[多媒体]剑斩妖魔。巫师挥剑斩断已显形的妖魔,喷一口水在妖尸上,只见妖尸个个鲜血淋漓,头分尸残。

(学生猜想并进行实验尝试。)

[多媒体]纸事先经过处理,先用笔在纸上沾碱水画出流血的鬼形,晒干,鬼便隐去;而术上喷的水是事先备好的姜黄水,姜黄水遇碱水起变成红色,便显出血淋淋的妖尸了。

[教师]科学知识被不法分子所拥有就使人迷信,害人不浅,所以我们应该破除迷信。另一方面,科学知识也产生了魔术,魔术却能娱乐身心。下面我也来表演一个魔术。

(教师在滤纸上涂上一种无色试液,再用玻璃棒粘上某无色溶液写上“奇妙”汉字,颜色变红,再用玻璃棒粘上某溶无色液描上,颜色褪去)

[教师]你们知道我使用的哪些溶液吗?请试一试。

(学生猜想并尝试)

[教师]与波义耳同行,让我们获得了一双火眼金睛。

(五)模块4:同行感言──我是未来的波义耳

[教师]这一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讨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总结)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通过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肯定会学有所成,我们就是未来的波义耳!

第五篇:《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在变化和让物质发生变化,具有前测和铺垫的性质。这三部分的科学概念是基本的科学概念。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的物体,本课设置三个部分的教目标并不是让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马上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很容易理解,但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受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很难分清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

教师:苹果、纸杯、一杯水、火柴1盒、生锈铁钉、回形针、小纸片、粉笔、蜡烛、塑料袋、多媒体等。

学生:回形针、纸、香、记录纸各一份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知识,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我们这个世界有这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这许许多多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来研究的对象。首先请大家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出示学习目标)

1、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二、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的双眼,观察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教室中有哪些物体呢?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

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在科学方面都可以叫做物质。板书:物质 也就是说我们教室中的这许多物体都是物质。像大家刚才所说的这些物质,都能被我们直接看到、摸到。

3、再出示一个苹果,告知学生这是一个物体,请一个同学上台尝一口,把尝到的滋味告诉大家,(水很多,有点甜,有的酸)

4、教师解释:苹果有的甜是因为里面有糖这种物质,水很多说明有水这种物质,同样还有酸性物质,当然它还含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物质。这些物质能直接看到、摸到吗?但我们能通过尝,感受到这些物质的存在,因为它是实际存在的。对,实际存在的。

板书:

实际存在的

这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只要我们能够感受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5、说道这里,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我们刚才说的这些物质,都是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甚至尝得到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比如;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6、组内讨论一下,并且说出你们的理由。

7、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的看法?(大胆些)(都是:是啊,它们都实际存在,都是物质)

(都不是:引导,它们都实际存在吗?对于有疑问的,纠正,那么是不是呢?我们要有证据,以空气做事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8、小结:有些东西不能直接被我们看到、摸到,但也都实际存在,所以也是物质。

科学上,把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只要是实际存在的东西,都叫做物质。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所以我们今天的课题是: 我们身边的物质

板书:

我们身边的物质

二;物质在变化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物质,它们是一成不变的吗?(比如,教室的桌子…..)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物质世界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板书:物质在变化

下面,我们也来让一些物质发生变化,我们一起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有些物质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出示一次性杯子,把它捏扁,问:纸杯变化了吗?发生哪些变化?(形状,体积、、、、、、)(回答的很好,它现在算不算一个纸杯?能不能回复的原来?)

2、出示一杯水,问:水结冰后会和原来一样吗?发生了哪些变化?(状态、形状、体积大小、、、、、)冰能不能回复到水?

3、是啊,着两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它们的变化有没有相同之处?(形状、体积、状态、大小等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二)、有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1、拿出两根火柴,把其中一根折断,问:变化了吗?另一根点燃,问:变化了吗?

2、这两种变化一样吗?哪一种变化和纸杯变形、水结冰变化相似?

3、火柴折断和火柴燃烧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前者:只是形状、体积、状态等的改变,本质没变,还是原来的物质,后再,已经不是火柴了,生成了新的物质,烟、火等。)

想不到物质的变化竟然有这奇妙的现象,这是我们的一个重大发现,物质变化,有的产生了新的物质,有的没有。板书:原来物质

新物质

4、请大家拿起桌子上的铁钉,问:这枚铁钉原来是这样子吗?上面这层黄褐色的是什么东西?铁锈也是铁钉的一种变化。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种变化?

5、铁钉生锈和火柴燃烧一样,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6、如果我们要做让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的实验,请大家预测一下,这两种实验过程,我们马上能看到吗?为什么?

板书:一个快速

一个缓慢

这是我们的又一个发现

7、我们周围的物质在发生着或快或慢的变化,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东西,有的变化却产生了新的物质。现在,你还能举出我们身边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子,有问题,由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尽量不要参与其中)同意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8、这么多物质在变化,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不变的物质呢?(有,举例,同学间反驳,教师语言适当过渡)(没有,教师问,那么坚硬的岩石呢?)

9、小结:对,世界上没有变化的物质,其实,所有的物质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是有些变化的速度快,有些比较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到罢了。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大家都知道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在不停地变化,那么,你有哪些办法让老师手中的这张纸 片发生变化?

(学生说,教师肯定)办法还真不少。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回形针、纸片、蜡烛,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物质发生变化?(略作停顿)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把你们的方法填写到实验记录表上。

2、大家有没有确定自己的方法?那就请大家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这些物质分别发生变化,并仔细观察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请大家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3、交流实验结果

哪个小组先让大家分享你们的发现? 用了什么方法?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结合实验记录,问:物质使用不同的方法,使它发生变化,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你发现了什么?(如,纸片,折、撕、烧)

用折、撕等办法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烧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物质的变化还真复杂。

5、汇报实验情况。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交流实验结果。

(1)、纸张用不同的方法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折纸、撕纸和烧纸)。

(2)、蜡烛用不同的方法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折断,燃烧)教师概括:大家真是善于探究的小科学家,是啊,其实物质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它们变得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却产生了新的物质。

四、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世界总是在不停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形式也是多余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种变化是产生了新的物质。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留意身边的物质,看看它们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

下载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溶液的酸碱性及PH”教学设计专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鲁科版教材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一节水溶液第二课时,在上节课探究水的电离和hcl、naoh、nacl在水中的存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溶液呈酸......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用眼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称之为是物质,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对于空气、光、声音、电等看不见也摸不到的来说,他们就有些......

    鲁教版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篇一:鲁教版(2012秋季版)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授课日期:2013年 03 月 05日 星期二 第 4节课 课型:新授 课题: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课......

    酸碱性体质测验(最终五篇)

    酸碱性体质测验 1、 早上起床总是觉得没有睡饱,老想赖床。 2、 晚上翻来覆去,身体很累,脑中却还是乱糟糟、睡不着。 3、 整天都没精神,一直打哈欠,体力不济。 4、 想很快把工作做......

    《溶液酸碱性》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 耿镇中学 巩娜 2009-4-10 《溶液的酸碱性》是粤教版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完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的基础之上。本节......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内容:六年级义务教育版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及反思

    物质在变化这一环节,是本人上课过程中的重点,重在分析两组照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一组照片,把易拉罐压扁与水结冰。“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点没?”回答我的是学生长时间的沉默......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篇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学设计 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二第3章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广州市第一中学 林婉贞 2013.9.27 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