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人教版第八册13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第二次: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你快骑上马走吧” “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读通读顺,体会思想)
听到 看到 想到
对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不拖累别人
话 粮食多 拍拍 拒绝送粮 第二课时(略)设计说明
一、体现“依目标定教,为达标而教”
二、关注言语形式,融合“对话”“训练”
1、言语形式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
2、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体验之思
3、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学习表达
第二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疲、稞”等生字,会写“倔、顾等生字。
2、融合自读自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拒绝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课文背景。
1.课件展示几组红军过草地的镜头,学生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的镜头:恶劣的草地环境;红军在艰难的行军;红军陷入沼泽的情景;红军以草根、树皮充饥;茫茫的大草地;疲惫的人和马等。)
2.看完这一组镜头后,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3.以“陈赓的回忆”引入课文的学习。
“我经常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又一幕,有那么一件往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是我心中一处永远的伤痛。”是一件什么事让我们的首长如此内疚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二.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
三、学习课文生字
1、指导过程
字音:读准生字字音、多音字,提出易错生字 字形:识记字形,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写字:指导书写
第二步,读懂词语,用自己的方法读懂文中的词语,交流读懂和没有读懂的词语。
第三步:读准读顺课文,检查朗读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围绕疑点研读课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1.课件出示研读要求:
(1)品读课文2-10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学生围绕几个研读问题进行品读。(独学、对学、群学)3.汇报交流:
问题一:面对陈赓多次帮助,小红军接受了吗?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的?
(1)找出课文中描写小红军三次拒绝陈赓帮助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细细品读。
重点体会“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思维拓展:事实是小红军说的那样吗?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描写环境的句子和课件中所展示的红军过草地的情景来体会。
问题二:“陈赓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陈赓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他一起走,为什么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别人。)
(2)陈赓同志是怎样一步一步明白真相的呢?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体会陈赓的感受。出示句子:
A.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心情不平静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B.“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3)指导感情朗读。(先自己体会后练读,再个别读,齐读。)问题四:陈赓为什么会那么自责和悔恨?(1)找出相关句子,再指导感情朗读。(2)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没能及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自责,十分悲痛。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同志高度的责任感和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的关怀。
(3)理解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说小红军“倔强”?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位多么勇敢、坚强、机灵的小红军战士啊!他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多么令人感到啊!
同学们,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从小红军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坚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崇高品质。与此同时,你又悟出了什么学习方法呢?读课文时,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读出思考,这样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板书: 倔强的小红军
一心为他人着想
第三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课连上的形式,不分课时。
教学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求简单、扎实、高效,通过科学的预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反复的吟咏、感悟,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体会所蕴含的情感;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加深了理解,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读书,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板书: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7.学生汇报。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饥挨饿”?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1)什么叫“满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2)他盯着陈赓,可能心里会怎么想?(他年纪那么“大”,身体又那么虚弱,我更年轻,一定可以挨过去的。)(3)他为什么笑?(4)为什么要做一个比赛的姿势?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5.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要读出无奈的语气来让学生体会。)问: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着什么?板书:等同伴
6.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青稞面的?指名读第10节。指导:小红军会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5.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学习生字。
.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也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应教给方法,强调自主学习。)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课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课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
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关心战士
小红军:不在乎
等同伴
拉
拍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笑
挺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别人
第四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风儿
教学目标:
1、学习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倔强、忍饥挨饿、疲惫、满不在乎、浮现、口吻”等词语,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
1、熟读课文,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 :同学们,说到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谁能说说你看过哪些电影、电视或读过哪些文章?(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评价)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倔强的小红军)大家齐读课题(老师订正读音“倔强”,‘强’(jiang)是一个多音字,谁知道它的其他读音?理解‘倔强’什么意思?(性格刚强不屈)
3、这是怎样一个刚强不屈的小红军呢?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A、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荒、忍、惫、牵、翘、鬼、吻、递、嘛、港、邦(抽卡片学生读)
B、出示易读错音的字,学生辨析: 倔:juâ()juã(√)
C、出示多音字,学生辨析并组词: 薄:bó(薄礼)强:qiáng(强大)挨:āi(挨近)báo(薄嘴唇)jiàng(倔强)
ái(忍饥挨饿)
D、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
E、经过认读,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还有哪个字容易出错,你可以提醒大家。(随着学生说,老师板书生字:荒、薄、忍、港)
如:“荒”字,中间是“亡”,不是“云”,不要多写一点;
“薄”字,应注意它的结构是“上下”,不是“左右”;
“忍”字,“刀”左侧一点的方向,是“左点”,不是“右点”;
“港”字,右下是“巳”,不是横折钩、竖弯钩。
(2)检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4、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段长征的情景。
2、播放长征片段并简介长征。(1935年1月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红军北上抗日。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打破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6年10月胜利结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漫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陈赓将军在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谈起这样一件往事。那是关于一位小红军的故事。)
3、出示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后,教师概括提问:文中主要写了谁?还写了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解答提问:课文主要写了谁?还写了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小红军,还写了陈赓,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3、教师提问:文中说陈赓与小红军都掉队了,谁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十分疲惫了)谁能说说“疲惫”的意思,造成“疲惫”的原因是什么?(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连马都没什么可吃的,更何况是人呢。)
过渡:十分疲惫的小红军是一副什么模样呢?文中哪一段写到了他的外貌?(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段
1、指名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同学们找出写外貌的句子了吗?老师也找到了。(出示相关句子)
3、抓住重点词理解,从小红军外貌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是的小红军最需要帮助,假如在这个时候有人能陪陪他,给他点吃的,该多好啊!刚好,在这个时候陈赓遇见了掉队的小鬼,并且一心想帮助他。
四、学习4----10自然段段:
1、陈赓想怎样帮助他?小红军又怎样拒绝他的?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内容。
2、学生回答提问。
3、同学们概括得真好,我们看看当时他们怎么说的。
4、通过对话,领会人物的高尚品质。课件出示第一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理解词语:满不在乎 b、品读出:命令的语气
c、教师小结提问:我们知道小红军已经十分疲惫了,可他为什么要装着体力很强的样子,他是怎样想的呢?
课件出示第二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指名读。
b、提问;其实后面还有同伴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课件出示第三次帮助的对话内容: a、理解“无可奈何”。
b、陈赓取出一小包青稞面怎么说,小鬼拍了拍干粮袋怎么说,我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呀?小鬼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呢?
c、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5、我们知道小红军最需要帮助,可他却千方百计拒绝了陈赓,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6、那你觉得小红军的倔强体现在哪里?[叫他骑一会儿,他不肯;叫他一块走,他说等同伴;给他吃的,他说干粮多。面对困难与危险他毫不畏惧,因此我们说他是倔强的小红军]
7、分角色朗品读对话,体会陈赓一心想帮,而小鬼又倔强拒绝的感情。(可伴有动作)
8、陈康同志终于„„走去。(边叙述边出示相关内容)a、读句子
b、从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表明小鬼说服了陈赓费了很大的心思,这个词把陈赓一心想帮而小鬼又倔强拒绝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了)
五、学习11-----15段
1、陈赓同志骑在马上,心情老是平静不下来,谁知道他在想什么?
2、于是他怎么做?(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
3、当陈赓找到小鬼时,小鬼已经倒下了,看到那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4、此时此刻陈赓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句子)品读:个人加动作读---------全班同学读
5、说说陈赓的心情。
6、小结:陈赓同志认为小鬼的死他有责任,他责怪自己太疏忽大意,以至于没能及时救助小鬼,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悔恨不已。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从第二自然段写起,那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说说它的作用(引出故事内容),向学生渗透倒序的写法。
七、总结全文
1、小红军的倔强深深地打动了每个读者,只可惜他被夺去了年幼的生命。同学们,假如小鬼接受了陈赓的帮助,结果又将如何呢?
2、教师叙述:可是他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3、总结;小红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还有千千万万像小红军这样的红军战士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他们走了,但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吧!(出示配乐课件:全体同学起立,敬礼)
第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1.检查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掌握。
说一说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再读懂每个自然段,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去掉重复的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回忆本课各段段意,再说本课主要内容。指出记事的课文(如本课)也可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事四个要素归纳主要内容。
(二)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1、巩固对“口吻”“浮现”“满不在乎”等词语的理解。用后两个词语造句。
2、“口吻”是口气的意思,课文中是指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气让小鬼骑马的。提问:还可以说什么什么口吻?试着说一说。
(严肃的口吻、取笑的口吻、责备的口吻、温和的口吻„„)
3、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注意“浮现”和“出现”的区别。读课文中的原句,再出现范句。
浮现——看着眼前这几棵小杨树,枝繁叶茂的,两年前小队植树、护树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满不在乎——小弟弟跌倒了,我赶快跑过去扶,他自己站起来,满不在乎地摇摇头,说:“姐姐,不疼,不疼!”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再分角色读:先三人一组分读(一人读小红军,一人读陈赓同志,另一人读叙述语。)最后指名三人读。注意人物身份,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应相应变化。
报书:
一心想帮 →
陈
赓
小红军
← 倔强拒绝
骑一会
体力强 一块走
等同伴 给青稞面
干粮多
舍已为人
第五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研读“对话”,体会“倔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难点:
以“倔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品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跨过水草地,翻越大雪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小红军。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汇报: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
三、研读“对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课题中哪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密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小红军“倔强”的特点。
1、出示自学建议。
①读一读,标出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帮助的语句。(找找描写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②想一想,小红军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议一议,小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2、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研读。(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四、体会“倔强”。
1、交流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
汇报:陈赓要帮助小红军什么?小红军又是怎样拒绝的? 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先走吧!’” ②“小红军不和陈赓一块走,不吃他的青稞面” 随机指导朗读:“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过渡:小红军筋疲力尽,已经累得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
2、交流小红军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
练笔: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①“(我)虽然很累,还是(不能)骑马因为这位老同志比我还累,我要把马留给他骑。②“(我)虽然一人行走很孤单,还是(不能)和他一块走,因为我快要死了,不想在路上拖累他,我要让他追上大部队。③“(我)虽然很饿,还是(不能)要他的青稞面,因为我要把吃的东西留给他。
小结:陈赓想帮助小红军,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却一次次地拒绝,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倔强的性格特点,他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拖累别人。这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坚强机智、热爱革命、忠于革命的小革命者的形象。)
朗读:多好的首长,多好的小红军啊!长征路上艰难重重,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他们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两个人的对话吧!指导写作:小红军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细小无意的地方,被作者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像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我们在习作中,如果能成功运用细节描写,那么就会使文中人物有血有肉,就会增强文章感染力。
过渡:小红军的言行都令人信服地表明他还有体力,有粮食,有能力走完这段艰难的路程。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终于达到了使陈赓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的目的。但陈赓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因为他想到“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的特点,联想到刚才的红小鬼的言行、神情,跟这些孩子是一样的。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调转马头返回来寻找小红军,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练笔:让我们抓住细节描写,写写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请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陈赓,当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用上“小红军倔强地说他„„因为„„”的句式表达。
(明白了:小红军倔强地说他体力好,是因为他要把马让给我骑,小红军倔强地说他要等同伴,因为他怕坚持不下去,小红军倔强地说他干粮鼓鼓的,因为他怕我没有青稞面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我。)
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自责地说:“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小红军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
小结:就是这样一个自称“体力充沛”的小红军,还是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此时此刻,你眼前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小红军?
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从这些特点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乏了。)
练笔: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的特点,写写他的外貌。
学生看板书谈收获。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此刻,老师眼前浮现出一位在生死抉择面前,为了不拖累别人,毅然选择了死亡的高大的小红军的形象。他的故事催人泪下。他在生死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吧。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过草地
特定环境
想帮
陈赓
小红军
特定人物
拒绝
特定事情
骑一段
--一心为别人着想---
体力强
特殊描写
一块走
--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等同伴
(外、动、神、语)
留干粮
鼓鼓的
(关心爱护小同志)
(倔强、不连累别人)
特殊情感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语文教师不仅仅只是个引导者,也是个激励者。在《倔强的小红军》一课的教学中,我有过“这个小红军真是可怜啊!”“你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了小红军的满不在乎!”等激励性形象化的评价,因此调动起来学生的读书愿望。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对小红军语言、外貌、动作等的描写,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测、推敲,深入体会小红军的心理和他所表现出来的品质。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想、议、读”的教学过程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一、紧扣重点训练项目。本册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是落实这一训练项目的载体。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紧紧地抓住文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与感染,较好地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二、十分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例如,描写小红军的动作,应抓住“摆”、“微微一笑”、“一挺”、“一拉”、“轻轻地拍”等重点词语;神态方面,应抓住“满不在乎”、“倔强”等重点词语。找出重点词语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终于悟出了这些词语的运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人物形象。三、十分重视情感因素。
1、以情传情。教师良好的情绪状态会让学生以热烈而饱满的情绪,愉快、兴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开课之前,师问同学们高兴吗?有信心吗?同时出示课件:享受课堂——信心、勇敢、智慧和合作。看似简单的问好,其间,老师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学生,一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2、以境入情。现实生活中感情的波动、激扬、张扬,需要一定的场景、画面来驱动,即入境才能入情。我在教学中为了创特定的情境,播放红军过草地的短片,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置身于陈赓、小红军的行列中,同思、同虑、同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
3、以读悟情。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注意体会重点词句,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内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以想激情。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例如,学完小红军的外貌描写这一段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他当时的样子;陈赓终于被说服了,骑上马走了。我巧妙地利用此处空白,让学生想象此时小红军是怎样的情形?学生想到了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通过学生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领悟。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水头中心 王艺琳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