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时间:2019-05-12 23: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第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因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态度,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理清“三维”之间的关系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又是载体.通过思考、探究以及数学化的过程,学生理解并获得相应的知识,发展相应的能力,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最核心的,也是最容易产生异化和偏差的目标,它是实现其他两个目标的保证.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就谈不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三个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很好地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教材已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旧教材的许多弊端,很好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改变教材是“活用”,利用教材也是“活用”,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与改变是否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三、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1.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 创设情境.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特定的情境,既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消化、理解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② 新知探究.探究知识的过程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③ 应用与反馈.在此阶段要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题目,来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转化,而且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题目的选取要照顾到智力差异,有层次,有梯度.2.课堂教学怎样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从认知的角度讲,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是从局部到整体去学习,教学过程正是在新知识的认知连接点上实现的认知转化.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通过协商的方式内化为个体的智慧.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3.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人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此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提出正是基于此种状况.教学中要想落实此目标,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3.1 要树立“大课堂”观念,重视与实践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下,“封闭式”教学显然是违背课程改革方向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也不仅仅指教室里的教学,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需要,一些教学活动将会突破原有教学空间的局限而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3.2 树立“大课时”观念,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讨论的体验空间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当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尽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讨论,安排适当比例的学生讨论时间.因此课时分配就应突破传统的“45分钟课堂制”的观念,树立“大课时”观念,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和学习科目开设不同课时的课堂,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会在这个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求取成功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体验.四、课堂教学怎样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1.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2.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础.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重视交流;重视互动.3.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重视情境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新课程对教师的最大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命题.诚如郑金洲教授所言:“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一节又一节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的三个观点。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学思考 全面性 落实目标

三维目标中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因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师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学中如此尽力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何在教学质量上事与愿违?

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中,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严重受限。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若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一步落实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现以实例说明: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二册《圆柱体体积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2)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显然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能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圆柱体体积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圆柱体体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圆柱体体积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以复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体积 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完成转化。让学生通过分、切、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圆柱体到长方体的转化。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切、平移和拼接,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圆柱体体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体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V=Sh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正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大纲

数学教材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落实三维目标,构建长效课堂

——浅议小学数学三维目标之落实

【摘 要】:在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能否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事关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人教教材的要求和特点,总结了几点看法:首先要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关系;其次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感,促进孩子们健康和谐发展;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另外还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关键词】:新课程

“三维”目标

情感体验

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我们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是学生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下面我来谈谈个人认识:

[现象一] :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

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师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学中如此尽力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何在教学质量上事与愿违?

[现象二] : 课程改革在我县正式实施已近两年,但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

[反思]:产生以上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是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三是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

“现象一”暴露出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忽视,导致教学只有热闹的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后继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一种华而不实、无果而终的教学;“现象二”则反映出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缺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严重受限。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若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

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

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现以实例说明: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显然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完成转化。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正因为这样,数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不只是要求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思考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要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做到知能协调——因为要使数学知识和技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才能实现;做到

知情统一——因为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做到情理结合——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理性的音乐,而要重视研究学生获取与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过程,首先要激发学生乐于思考问题的情感。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行为的参与,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如果没有情感行为的参与,其数学学习活动也不能很好地维持。当然,我们既要反对不顾学生的感受而一味地追求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只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根本,导致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也要防止过于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使数学课堂失去学科固有的个性,而放弃在追求数学教学情感价值和过程价值的同时关注数学的实质。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将理念异化为教学目标,如在教学中提倡算法(策略)多样化还需要有一种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作为学习、指导的重点内容,教师应有责任去引导比较和评价。

第四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每个教师应该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每堂课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有效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自己的任务。

3、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具体化

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

2、学生的行为;

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三)教学过程实践化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情境出现时,教师要伴以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的效应。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情境创设的具体实践,以促进三维目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实现。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有时把各种情境创设的方法灵活地有机地有主次地相结合。

第五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二、三维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一)、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1、注重科学。

科学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课堂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教师不能简单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在他们出现错误时,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去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注重明确。

现在的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为了尊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不良的价值倾向,盲目地给予表扬。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明确,就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明确地提出表扬;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明确地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评价只有不流于空洞,不失之泛滥,只有适时、适当、具体、切实,才能起到对学生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注重激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注重导向。

(三)、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好的评价语言,不仅给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更注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1、注重整合。

前面三点,是从理论上来讲的,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将三者分开的。好的评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有效整合,落实三维目标。

2、各有侧重。

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正如有的老师说,从课堂的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我倒认为,允许存在“这个体现不足,那个有所忽略”的情况,因为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平均用力,应该是各有侧重的。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一节又一节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

下载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上得非常好,设计新颖,课堂自由、开放,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除此之......

    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邓小平同志说:“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事关教育教学的成败。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也十分重视课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做习题成为应用知识的唯一方式,缺乏与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落实教学新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彰显三维目标,落实教学新理念 新街中心学校杨奉环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实施要体现出知识与智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语......

    三维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落实(5篇)

    三维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落实 新课改中,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为了一个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全面和......

    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

    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

    在语文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2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上茆小学 韦 【内容摘要】三维目标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课堂、课后构成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个链条,缺一不可,所以落实语文教学的......

    如何落实生物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生物教学三维目标 一、围绕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课堂不是简单的摆事实讲道理,而要把学生作为长久性发展目标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