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新课程三维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落实
谈新课程三维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落实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成为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平等中的首席”,打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并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很好地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即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如此,英语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这三维目标呢?
一:尊重学生主体,悉心传授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1)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体。要学会根据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如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如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它能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的知识探究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自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英语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自编对话进行练习,或设置几个situations,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情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过,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学生去主动参与,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勇于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口,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才会逐步提高。二: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既要贯彻统一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具体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尝试型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去初步解决问题,再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达到真正地掌握知识。经常让学生去主动尝试,学生会思路大开,灵感纷至,眼界大开。尝试教学能让学生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即成功??喜欢??更成功??更喜欢„„ 2)探究型教学方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性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变被动为主动。
探究性活动一般采用以同桌、小组、全班为单位或交替使用的形式开展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完全改变了“你讲我听”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学生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即研讨结果是他们自己“参与”、亲身“体验”所得,因而使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这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
3)表演型教学方式
表演型活动方式即学生由自然型学习者向艺术型学习者的角色转换,这种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它可以调动学生投入情感,主动参与,使学习者身临其境,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达到活跃思维,擅长才干的目的,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开口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地达到巩固和运用语言的能力。4)竞赛型教学方式
竞赛型活动方式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竞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极易调动学生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从而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其方式可有①个人抢答②分组抢答等,这在英语学科教学中不但起着丰富教学手段的作用,还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融情感熏陶与学习活动于一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辨证统一。
学习者的情感培养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论述了语言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创设情景,创造氛围,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1)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都知道: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伴随着知识的产生,发展,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究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2)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态度、感情倾向的,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要善于发现和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把消极的情感态度变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具体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意志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操的培养。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这三维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以人为本,追求人文;注重情感,倡导民主,呼唤自由;注重体验,激励创新的精神实质。
第二篇:三维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设计
三维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以下情况: 1,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但忽略了情感目标
2,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但是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培养。
3,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却忽略了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所以,如何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进行这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将是我们英语老师的共同追寻的目标,也是本人在此想阐述的一些观点。
我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情感目标、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手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实现了一种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寻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得以充实和更好实施的精神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出现而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展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为实现这三维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展现语言的实践性、交际性,注重语言基础培养,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为有效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讨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
三、团体式互动教学模式,竞争与合作教学模式,多一些头脑风暴活动,多一些互助探讨学习活动,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完全提升,始终贯彻一点,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四、充分利用教材的文本信息,在学习语言知识结构之外,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们从小就树立对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导向,从小就知道崇尚真善美、憎恶假丑恶。懂得如何去欣赏西方的文化历史、懂得热爱自己的文化历史。总之。如果每一个体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合作探究疑难问题,彼此之间取长补短,那么,课堂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与创新意识就会得以培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学生的课堂,也是高效的课堂。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上得非常好,设计新颖,课堂自由、开放,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除此之外,老师还能结合平时生活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本,例如:在案例中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心理和感受深入到故事里面,亲自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灰姑娘的故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启示。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表演课本剧,比赛,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感受去理解文本,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小熊舍不得砍树,对于舍不得这个词的理解,我让学生先谈谈平时自己有没有舍不得的时候,再回到文中去理解舍不得的意思,这样,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
第四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二、三维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一)、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1、注重科学。
科学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课堂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教师不能简单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在他们出现错误时,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去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注重明确。
现在的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为了尊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不良的价值倾向,盲目地给予表扬。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明确,就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明确地提出表扬;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明确地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评价只有不流于空洞,不失之泛滥,只有适时、适当、具体、切实,才能起到对学生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注重激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注重导向。
(三)、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好的评价语言,不仅给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更注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1、注重整合。
前面三点,是从理论上来讲的,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将三者分开的。好的评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有效整合,落实三维目标。
2、各有侧重。
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正如有的老师说,从课堂的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我倒认为,允许存在“这个体现不足,那个有所忽略”的情况,因为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平均用力,应该是各有侧重的。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一节又一节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
第五篇:落实体育课中的三维目标
落实体育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小学前滚翻教学》为例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教学行动指南。三维教学目标的概念是在新课改的课程标准中被提到的。所谓三维教学目标,就是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三者各有各的特性和含义,但又紧密有关联,三者相统一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我们之所以要确立三维目标,是因为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情感剃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每次课中获得内心的体验和一些对人生的感悟,这是在学习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之后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但也可能会碰到挫折,可能会失败,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一无所获,至少他们懂得并学会了如何积极的面对挫败,如何勇敢的克服困难,这些情感获得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今后的生活中,在社会中,也一定会遇到挫折,遇到失败,在那时,他们不会再害怕,不会退缩。因此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如何确定和落实这三维目标呢?
确定三维目标是需要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设置的,设计要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对于三维目标的表述要能够使用正确的行为动词。
我关于后滚翻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
1.了解前滚翻的动作结构;通过学习,使50%-60%的学生能连贯地完成整个技术动作,滚动圆滑。
2.互学互练,互帮互助,增进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激发和提高同伴间的配合意识与协作能力。
3.在学练过程中培养其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其实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很有讲究的。不可以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因为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他会随着学生的接受适应能力而改变。按照教学理论的说法,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目标,它应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以及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就是指目标表述的语句中的主语,应该是学习者。行为动词是指行为主体应该能够做什么。行为条件是指给行为动词的发生限定一种环境。而表现程度则是对行为动词发生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的确定。在每一次表述中都将这四个基本要素涉及考虑在内,那么看似抽象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阐述的形象化,具体化。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之后所产生的行为上,思维上,情感上的变化。
以第一条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所制订的教学目标为例。“了解前滚翻的动作结构”是行为条件,设置了一个学习前提。也就是让学生先观摩教师动作示范,形成表象,形成动作概念,初步认识技术动作发生的路线、方向、发力点等。“50%-60%的学生”是行为主体,“完成整个技术动作”是行为动词,清楚地交代了课的主要任务——不光是会看,还要会做会练。因为是第一课时教学,所以目标确定为“完成”,等到第二次,第三次课时,可以将行为动词改为“掌握”、“运用”等。不同的行为动词,其表达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不同的行为动词可以递进式的表达出教师的课的目标。“连贯地”和“滚动圆滑”是表现程度,即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这样一来,整个教学目标就非常的明确,有指向性。教师和学生看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就很清晰,学生也能清楚明白这节课的任务是要完整连贯的完成技术动作。
在教学目标中提到的“互学互练,互帮互助”就是本次课的一个主要教学方法,也就是给学生制定的关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评价,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确定,考虑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前滚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确定了在学练过程中培养其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其实三维目标每个方面都不需要定得太多,在一次课中,每个方面确定一个目标足矣。定的多了,往往会导致每个都不能完全的达到预期效果,专注于一个目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那么所获得的效果会比制定多个目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