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教学目标的的考虑

时间:2019-05-12 23:3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教学目标的的考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教学目标的的考虑》。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教学目标的的考虑

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教学目标的的考虑

活动目标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某一教学活动所设定的拟最终达成的结果,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动身点和归宿。因此,活动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与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即活动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然而如何掌握好“度”,真正做到三维的有机整合,确实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实践中,教师在制订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存在诸多问题。

1.目标针对性不强新课程打破分科教学的界限,淡化知识技能,关注课程的整合性。一方面,教师困惑于目标中是否需要(可以)提和知识与技能,于是普遍认为活动目标的适切性较难掌握。另一方面,课改推进到现在,教师知道了许多新观念,却缺乏将观念具体化的手段,导致了活动目标针对性不强。

2.以长效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目标好的观念是否会有好的结果?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和教学技术的变化,而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技术的跟进。新课程强调活动过程和活动的久远目标,于是很多教师将教育的长期目标作为一次具体活动的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何才干既区别于保守的教学目标,又能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效目标的平衡,这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问题之一。3.目标挑战性缺乏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于是很多教学活动体现了幼儿的经验,有了个性,却少了应有的规范,导致了目标的挑战性缺乏,集体活动成了单纯的谈话和扮演。活动目标如何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发展有所挑战和促进?其中的度如何掌握?这些问题也是教学活动目标制订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具体案例,就实际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为教师考虑和制订活动目标提供一些启发。

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制订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目标表述过于宽泛,活动的落脚点不明确 案例:中班活动“我喜欢的书”

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目标第一条中所提到的“与阅读有关的经验”过于宽泛,空洞无物。教师对幼儿在阅读方面的经验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动中可以对哪些具体的阅读经验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同时又可以丰富哪些新经验,都应该在目标中予以较清晰的表述。这样才干协商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有针对性地围绕目标层层展开。

建议调整为: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书的结构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欢看不同的书;2.提高阅读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自主阅读并有初步的理解。

有清晰的目标在心中,可以为教师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活动过程、掌握生成的问题等提供一个明确的依据和方向。在制订目标的时候,很多教师因为十白目标定不准,高了达不到,低了没挑战,因而将目标含糊表述,笼统概括,使其显得过于宽泛。由于目标宽泛,落脚点不明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往往会出现环节推进上缺乏递进性,师幼互动中的提问显得随意、漫无目的,对生成的问题经常无法准确判断和回应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需在分析幼儿经验和活动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本次活动要实现的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问题二: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动“摘橘子”

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和录像回忆、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动中的经历;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橘子幼稚的简单过程,萌发维护植物的情感。分析:第一条目标只是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对其中一个环节的设计和考虑,而未揭示设计这一环节背后的价值定位。第二条目标存在同样的问题,“萌发维护植物的情感”也过于宽泛,落脚点不明确。教师对目标有模糊的认识和初步的定位,但在表述目标时却无法准确地分析和表达活动背后的价值,写出了“怎么做”,却没有揭示为什么这么做以和这么做的意义。建议调整为:1.在回忆、交流摘橘子经历的过程中,积累解决困难的方法和经验;2.发现橘子幼稚的简单过程,进一步萌发探索植物生长变化的愿望。尽管价值和意义需要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我们也强调要关注过程,但关注过程并不是关注过程自身的形式和内容,而是关注过程(手段)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目标指向的应是一次具体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目标的表述只要明确活动的价值定位即可,而没必要把过程一一罗列在目标中。

问题三:目标陈述混乱,缺乏整体的考虑 案例:小班活动“我的名字”

活动目标:1.喜欢自身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前半句从幼儿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条目标又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目标显得混乱。而“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两点间又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建议调整为:1.喜欢自身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身的想法。

活动目标是教师心中预期的达成方向,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用诸如“培养”“促进”“鼓励”等字眼;也可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提出,使用“懂得”“了解”“感受”“发现”等字眼。前者反映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手段或教育行为有预想的期望值,后者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推动幼儿发展的内容、方向和程度有预想的期望值。相比较而言,后者的表述方式更能够体现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幼儿个体经验和发展的关注,即“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不论采用教师还是幼儿的视点,前后须统一,以体现对目标的整体考虑。

新课程背景下活动目标的价值定位

以往的分科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知识点的落实,而二期课改建议打破学科界限,关注课程整合,允许教师在内容上做多样化的选择,并较多地关注幼儿的个体体验。在”内容”变化,“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准确地掌握目标制订的关键点。新课改强调幼儿的能力发展、情感体验,强调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这直接导致了保守教学活动目标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目标的差异,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改的理念,依此来架构目标。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1.目标关注能力,淡化知识技能

案例一:小班儿歌《伞》教学活动的目标比较(见表1)以往的活动目标 现在的活动目标 目标制订

在感受、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协商幼儿初步学念儿歌,并能大胆表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协商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尝试用儿歌表示,体验协商小动物的快乐。分析

1.目标指向儿歌的学习,重在知识的获得。2.关注幼儿表示技能的提升。

1.关注幼儿能否运用在主题中积累的已有经验。

2.儿歌表示是一种载体,活动不特别强调学会具体的儿歌。3.关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的和谐发展。2.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案例二:大班音乐活动《泉水丁冬》的目标比较(见表2)以往的活动目标 现在的活动目标 目标制订

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学习用不同乐器表示音乐节奏。

鼓励幼儿运用自制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尝试合作表示,体验一起扮演的快乐。分析

目标注重活动结果,是一个结果性的目标。更关注于目标的达成。目标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体验,是一个过程性目标。音乐活动中的节奏学习一直是幼儿喜欢的内容之一,以往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技能水平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特定的节奏。二期课改后,音乐活动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以和与幼儿已有经验的有效融合,追求的价值也不单纯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示表达。总之,新课改中,教学活动的目标更关注幼儿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知识技能相对淡化;更关注如何在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来推进幼儿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对活动结果的预设,更重要的是其对教师组织教学所起的引领作用。制订目标时要改变以往以学科需求为主线的做法,要更关注分析幼儿的兴趣点、现有经验与能力以和主题推进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活动目标制订的几个要点 1.根据同一内容制订不同的活动目标 二期课改推进中我们发现,在发明性使用教材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教师有了广阔的发明平台。面对同一个内容,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与需求,从不同的切入点设计活动,然而在活动目标制订中教师往往会有一些困惑,如怎样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目标怎样才干体现针对性,等等。

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交流中我们的体会是:首先,要判断某一内容更适合用集体活动还是个别活动完成;其次,要考虑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有哪些需求和特点,据此寻找适合的、有挑战性的目标;第三,要整合幼儿经验,考虑整个主题的大目标,形成次级主题的小目标:第四,要考虑如何完善目标,即根据目标选择内容、设计环节,然后再反过来考虑目标的有效性。2.在同一目标下选择不同的内容 新课程主要以主题的方式推进,主题活动的整体目标对各项子活动的目标起着引领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师要考虑如何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有效活动内容,以和如何通过各项子活动达到总目标。如“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是主题“我是中国人”的总目标之一。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维度去分解目标。

(1)分解目标中的主题词。主题词往往是较为概括的,通过分解找到幼儿生活中较能代表主题词的相关内容。如可将目标“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中的主题词“爱祖国”分解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爱祖国的民族文化等。

(2)分解目标中的定位词。目标“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定位于“情感”,而情感的获得应建立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并在拓展和运用中得到升华。因此,为了达到“情感”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安排适量的内容协商幼儿去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带着初步的积极情感去实

践。

(3)根据幼儿的兴趣有效补充与主题有关的其他内容。如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幼儿需要找一些能代表中国人的音乐,最后他们找到了很多,包括《茉莉花》,这一音乐让教师自然联想到中国申办“世博会”张艺谋执导的宣传片,于是“茉莉花与世博会”这一内容也被补充进来,很好地丰富了主题内容。3.掌握目标挑战性的“度”

目标要对幼儿形成适度的挑战,才是有意义的。掌握活动目标挑战性的“度”,关键在于找到衡量“度”的依据,而这一依据来源于教师对目标若干维度(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理解与掌握。具体来说,教师要掌握几个方面:根据幼儿的经验有效地融入知识点,以学科的序作为设置挑战点的依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参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幼儿发展的目标,形成适切的教学目标;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教师要善于分解这两个维度的目标,根据活动载体(内容)的特质有效地融入相关的情感与能力发展的目标;根据本班幼儿的需求、兴趣与发展水平,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目标,关键在于每个活动价值的定位和关键经验的挖掘。下面以二个案例说明。案例一:中班综合活动“礼物”(设计者:青浦区佳佳幼儿园徐秀清)活动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线索推测、联想,提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培养细致观察的态度;2.体验猜测、寻找、想象的乐趣,为胜利而高兴。新课改以来,教师对目标制订的困惑主要来源于“关注整合”以和“淡化知识技能”带来的;中击。分科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序的要求制订目标,目标较易掌握,新课改强调整合导致教师很难掌握目标的层次性。“礼物”的活动目标关注了幼儿能力的发展,在第一条目标中教师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层,根据本班幼儿的需求形成清晰的挑战性目标。案例二:小班谈话活动“黑夜来了”(设计者:宝山区红星幼儿园 施玲玲)活动目标:1.感受夜晚的美丽和有趣,激发喜欢夜晚的情感;2.通过分享、交流和实践体验,愿意独自睡觉,克服怕黑的情绪。在本活动目标的制订中,教师关注了主题中幼儿积累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将两者进行了融合,形成了“激发喜欢夜晚的情感”和“克服怕黑的情绪”两个目标。两个目标层层递进,“克服怕黑的情绪”其实是幼儿“不怕困难”情感下的一个次级目标。两个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挑战适切。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摘 要: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课程目标,而要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推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我们既要考虑“新课程目标的内涵有哪些”,又要考虑“如何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等问题。所以只有首先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说走进了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能力设计;有效性

三维目标是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所谓三维目标就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理念。我们以前设计的就是: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或者说思想教育,它不是很明确的,和学生发展的具体化程度,相差很远。而这次三维目标的设计就非常具体:能力和知识相结合;过程和方法着重学生的发展;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完善每一个具体知识点和所要达到的人的情感方面的、态度方面的、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从“知识和能力”角度,谈课程目标的内涵。

这个“知识和能力”与以前不同的第一点,就是它们是紧密结合的,而且非常具体的。同时它还体现出多样性的要求。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新航路开辟”这个知识点,传统教材中简单说了几个知识点,而新课程则要求“ 概述哥伦布第二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这看起来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似乎在原有教学目标中也可以体现,但是其中已经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我们翻开课程标准任何一页,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要求。比如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还比如说,“简述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等等。都把能力与具体的知识紧密结合了起来,而且能力要求的层次也很明确。课程标准在这里的要求是很明确的,不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有两种非常困惑的情况:一种就是,知识点看起来太简单,不好处理;还有一种是,知识点看起来太复杂太繁琐,也不好处理。

在课程标准当中,确实有一些教学知识看起来比较简单的现象,那么这就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学思路。我举个例子,在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句话“了解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个标准的知识目标就是前面的“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这两个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已经涉及,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设计?我个人理解就是老师就需要转换教学思路,变换认识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这里涉及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历史基础知识大体是相对稳定的,初中的知识在高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重复。对这些重复的知识,高中教学如何重新设计呢?就这个案例来说,笔者个人认为,它的着眼点在后面这样一句话 “认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要求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制度层面上来进行教学。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看刚才始皇帝的例子。这个例子很多初中生都非常清楚。“了解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情况”,这个目标设置的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当处理。学生的水平如果比较高,那么我们就可以增加一些情境和史料,例如可以直接把《史记》当中秦始皇在设置中央机构中的一些内容拿出来让学生来分析,者我们也可以增加一些更深的内容,比如史学家的评论等等,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就知识本身进行必要地拓展和延伸。比如说,知道始皇帝的来历是比较简单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上升到皇帝制度,要求学生去了解皇帝独尊,皇权的至高无上,了解皇帝世袭等皇帝制度的最基本的一些特征?我认为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考虑问题。

2.从“ 宏观和微观”角度,谈新课程目标的能力设计

新课程教材是以专题范式编写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课程标准中有规定:“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到元,我们会遇到很多政治制度,比如说西汉的中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选官制度等等。怎样来把握这样一个问题呢?我们需要抓住两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个是君主专制,一个是中央集权。

从君主专制角度来看,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对他进行制约。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会影响政治的决策、立法、行政、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从中央集权角度来看,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从这样两个角度来把握,就能很有条理的处理“从汉到元的具体的政治制度”。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皇帝制度,就像是有些教材中用“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来体现和解释这个问题。第二个是中央和地方,中央如何控制地方?如果把握以上两点,这个问题就清晰多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就我们的课程标准在这方面的知识表述而言,要求是比较概括的,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课程标准相对是宏观的,而具体的教学设计需要微观的成分,需要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界定。例如,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我们是掌握它发展过程中的发明创造,还是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还是掌握其他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设计中进行具体分析。

这就是新课程的一个理念,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校都采用统一的标准,都掌握同样的知识。比如说,原来的教材上面以工业革命展现的内容为主,从背景到过程、到历史影响,一一俱全。而现在新课程在内容上则有了一个取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取舍,我们老师也可以取舍。这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对历史问题理解的比较深。对历史问题当中的宏观的大问题要把握得很清楚。选择的细节如果太多,很多问题就不好解决。我们知道,一节课不可能涉及所有的制度,包括两次工业革命也是这样。工业革命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如何选取?这就需要对此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才能选取恰当的知识。

第三篇:关于主题背景的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

关于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

教育经验

关 于 主 题 背 景 下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的 思 考 上海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爱明近些年来。许多幼儿园以主

区别三主题背景下的集 的集体教学活动。

题活动为课程组织与呈现方式。体教学活动的内容点不仅来源 1与幼儿的发展 需要建立联系

那么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于教材,有时还生成于幼儿的生 主题活动的要求是从幼儿

动与非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 活,它必须与教学的关键点建立 的身心发展需要来考虑的,因此

活动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主要 联系.必须纳人各年龄段的教学 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时要尽量

有以下几 个方面: 纲要,才能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 考虑幼儿当前的生活需要及发

区别一 主题背景下的集 活动,而不是幼儿生活的再现。展需要。比如,中班活动“认识标

体教学活动可以偏重某一领域。因此,幼儿的生成点与教学的关 记”是“我在马路边”主题背景下 但同时必须围绕主题目标,完成 键点需要磨合。的集体教学活动,该主题要求

主题的要求,即既要体现主题要 为凸显主题背景下的集体 是:了解交通设施。有兴趣地识

求,也要考虑领域教育内容的有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在设 别马路边的标记、数字及其含

序落实,两者有机结合,凸显主 计、实施教学活动时要考虑以下 义,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

几个问题。

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关系。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则。马 区别二主题活动由诸多 路上的标记种类繁多。选择什么 氍:。

一、寻找复合点

相互联系的活动组成,因此,每 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 P4-的标记进行集体教学更合适、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的起点不再 动必须体现主题目标。现实的问 更能体现主题教育的价值呢?不

都是零点,而是某一区间。也因 题是,许多教师常常关注了主题 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关注范

此,教师在设计主题背景下的集 要求就忽视了学科知识技能的 围.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

体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思考幼 学习。关注了学科知识技能的学 不同。例如“拉着大人过马路”

儿共同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以习又忘了主题要求,不能兼顾。“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不在

及推进度与原有经验的衔接点.我认为要将主题要求与学科知 马路边玩耍”“不要攀爬”“当心

既要考虑全体幼儿的经验,又要 识技能的学习很好地融为一体。滑倒?‘男女厕所?当心触电”

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原 就要在两者之1司形成复合点。使 “不随地吐痰”。等等,这些标记

地走”或“齐步走”。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主题背景下 与中班幼儿的生活比较相关,比适当地推进教学呢? 认识‘‘力口油站”“禁止吸烟”“单行 张的,对话是假想的,然而孩子们 我认为.首先要进行价值定

线”等标.c^L-来得更贴切。选择适合 领悟到了动物再生的含义,对动 位。我们可以从课程的主题中寻 物特殊本领感到好奇,并进行了 的标记进行教学,既能引导幼儿

认识标记,理解标记的意义,又能 真实的语 言学习。找结合点。将生成的内容纳入主

同样,在 “不同的家园 ”主题 题框架体系中。如就上海的课程 使他们感受到这些标记与自己行

为的关系,并用这些标记调控自 背景下的绘画活动“鸟和树林” 来说,“奥运来了”的许多内容就

己的行为。这样就把观察感知、语 中.教师运用散文诗创设了这样 可纳入“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框架

言表述等认知要求与体验标记和 的情景:“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 中,包含在以下活动中。“我爱北

人的关系、遵守规则等主题要求 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 京天安门” 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

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 京,了解我国主要的名胜。“五星 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主题教育的

价值。单。后来.人们在这里种了好多好 红旗升起来了” 萌发爱国旗、爱 因此.只有把幼儿成长需要 多树,每 棵树上都有鸟窝, 每个鸟 祖国的情感 ,“了不起的中国人” 的内容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结 窝里都有 鸟儿。树有了邻居。喜鹊 了解我国许多有名的人物和他

合,与生活建立联系,使知识技能 也有了邻居。每天天亮了,鸟儿们 们的事迹??使生成内容的教

吱吱喳喳叫几声。打个招呼一起

变为可以运用的内容,才能更好 学价值与主题要求趋于一致。其

地体现主题活动的价值。飞行;天黑了。又吱吱喳喳地一起 次。考虑知识技能的学习重点。如

2.赋予学习-I t教育经验

向排序及以“秋”作为起点进行正

动物自我保护的内容,导致集体 已经获得某种经验时,教师在设

教学活动成为班内个别“学科带 计集体教学活动时就要更多地 向、反向排序等。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如何运用这种经验。教师要 幼儿经常会出现问题.这说明孩 头人”展示的舞台.而大部分幼 子们对四季轮换的顺序还没有真

儿则感觉茫然。无所事事,效率: 借助情景不断地改变条件,促使 幼儿转换角度来有选择地提取、正理解。教学就是要暴露问题,只 很低。针对这两种情况,我认为 有当幼儿出现各种问题时。教师 才能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有步 骤地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又如,幼儿已习惯听谜面说 出谜底的方式。那么教学中就可 改变条p,-。尝试让幼儿记住谜底, 编出谜面;幼儿已能找出什么是

垒壹困●?? 家用电器了.那在教学中就可以 让幼儿找出哪些东西不属于家用 电器,等等。

艮。

三、确立教学重点 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动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将整 个主题内容浓缩在一个活动中, 使得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动等同于总结性的谈话活动.虽 然主题涉及的内容应有尽有,但 没有莺点,目标也不太清晰,效 果欠佳。其实,教师在主题活动 展开的各个时段都能寻找到教 学的重点。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原 有经验有哪些.集体教学活动的 提升点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其 次,教师对于如何围绕重点引导 幼儿展开活动、进行提升委心中 有数。

第一.要分析是否有可剥离 的外延

如在提出某个问题让幼儿 具。了解它们的用途,体会它们一

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又。思考时可以找准一个点让幼儿 正向思考,也可让幼儿反向思 能作为本体性的学习内容,使幼 考,或者从时间、事件发展过程 儿获得音乐表现技能,学习用各

种动态表现刷子的特征。这样的’的不同切入点来展开。例如,孩 集体教学活动既使幼儿原有的 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对“四 经验成为新知识技能学习的背 季轮换”已有初步感知,能说出 四季轮换的顺序。如果集体教学 景。使主题活动的内容饱满充

实。又使主题的耍求得到强化, 活动还是停留于此,那就是“炒冷 撑。灵活转换,产生整合的效益。程中时常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如 当幼儿经过低结构的活动 向排序。或以“春”为起点进行反

第四篇:幼儿园管理-《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讲座有感

幼儿园管理-《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讲座有感

关于“幼儿园活动过程设计”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从师范院校的专业学习到幼儿园的教研实践均会涉及到相关的内容。面对这样一个老话题,在目前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又会产生怎样的新问题,引发幼儿教师哪些新思考呢?

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中的问题

对于一个优质的幼儿集体活动而言,如果说活动目标定位是方向,那么过程设计就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因为优质的过程设计可以帮助教师轻松、自然地达成目标,推进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相反,缺乏智慧的过程设计不仅不能完成活动目标,而且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意义甚至是负面的。

活动设计就是为教学活动制订蓝图,合理的活动设计是活动顺利完成的首要保证。它能够在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其功能就像行进中的一张线路图。目前幼儿园的活动过程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我们对不同资历的教师在此方面存在的困惑作了深入而真实的了解,梳理如下:

1.如何将教材演绎成一份鲜活的活动设计?

2.活动过程设计与目标定位如何匹配?

3.如何呈现与表达活动设计?

4.活动过程设计中如何架构大环节?处理小细节?

我们的思考

(一)活动过程设计的主旨与切入

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应当体现出教师对目标的理解与落实,对内容的确定与分析,以及对环节的推敲与推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把活动素材演绎成鲜活的活动设计,常常会遭遇两大操作瓶颈。

首先,面对新教材中的一个个素材点,教师往往想不出其中有些什么可以演绎和拓展的内容,导致活动过程设计就事论事,缺乏趣味与整合。

其次,活动目标确定后,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合理架构环节、精致设计细节,致使活动过程的设计逻辑不清,环节之间缺乏联系,环节与目标不相匹配。

下面以一次以“我和书”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例,呈现我们力图突破这些瓶颈的一些尝试。在小班同课异构“我和书”的活动中,三位教师进行了不同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教师对活动过程设计的多种演绎、不同切入。经验丰富的方老师以“爱护书”为切入口,通过修补图书将小班幼儿阅读中的行为问题提出并引导解决:富有感染力的郁老师将书中的内容以有趣的游戏方式传递给幼儿,引发幼儿看书的兴趣;而思维敏捷的祝老师则大胆地将书拟人化,采用心理强化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爱书、护书的情感。三位教师,三种风格:三个活动,三种韵味,带给我们的是众多的感受与体验、众多的思考与收获。同样的教学素材,不同的活动设计,体现的是教师对幼儿的分析与教育的敏感。

在大班同课异构“我和书”的活动中,不同教师均从幼儿的需要与发展出发,但设计的活动不同,主要环节的架构方法也不同。在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中,第一环节是幼儿小时候看过的书,凸现“有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简单带过的;第二环节是现在看的书,凸现“多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重点突出的;第三环节是长大后要看的书,凸现“功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为了引发后继阅读的兴趣。在活动“书的秘密我会找”中,第一环节交流关于书的经验,在整个活动中起铺垫导入作用;第二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运用各自的方法查找答案所在页数,在比较、验证中直观展现最优化的查找方法,对于大班下学期幼儿相当重要,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另外,在其他教师的活动设计中还有从我会看书、整理小书包、亲子书吧、不同的书和不同的人等不同重点切入的不同活动设计。

可见,在同一内容同一年龄段的活动过程设计中,每个班幼儿的原有、现有经验是选择活动如何切入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同一内容不同年龄段的活动设计中,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则成为了选择活动切入的又一重要依据。

(二)活动过程设计的要点与架构

在活动过程设计中,组织形式的巧思、主要环节的架构、教学方法的选用、关键提问的巧设、环境材料的支持、细节设计的细思等均值得教师关注。要将活动设计转化为幼儿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在操作层面上注意以下几点:

1.环节架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学活动的设计犹如写作,同样需要构思“文章”的结构、详略与重点。在小班20分钟、中班25分钟、大班30分钟左右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活动过程的设计应在紧紧围绕目标的前提下,考虑环节架构的有效性。如果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在设计中均同等对待,那么每个环节都是重点,也就没有了重点,会使活动过程拖沓、活动实效降低。因此,详略得当的活动设计才能体现重点,达成预期效果。

在具体的操作中,首先,要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对设计方法详细考虑,如在活动时间安排的比例等方面均可思考并体现。例如,在大班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的活动中,交流讨论现在爱看的书是活动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就应抓住“多样”等特点精心设计,落实目标、突出重点。

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要关注活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略程度,应学会根据目标取舍,思考在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一些次要环节如何辅助和服务于整个活动。

2.环节架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当重点环节确立之后,就要考虑每个环节的安排与推进,即先上什么,后上什么,从幼儿学的角度不断梳理已有经验、提升新经验。

在具体的操作中,一线教师有许多方法,其中两种较为典型的环节架构方法为“剥笋法”和“平移法”。

“剥笋法”即在环节架构中采用层层推进、由表及里的方法设计各个环节。如在名师基地实践过的活动“小小送货员”中,先从幼儿园的送货游戏开始,在幼儿前期积累直接经验或问题的基础上,重现问题并组织幼儿讨论,由问题逐步推进,最后帮助幼儿梳理送货经验――送货员要细心、有礼貌、能克服困难等。让幼儿从感受到关注到感悟,不断接受挑战,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在原有水平上产生跳跃,最终实现目标。

“平移法”即在环节架构中采用平行呈现、由此及彼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中,小时候看的书、现在看的书与长大后看的书三个环节的架构即为平行呈现,由此及彼,让幼儿感受多维的视角。

3.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无痕

当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后,就应当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节奏紧凑、衔接无痕。例如,小班活动“帮帮书宝宝”的三个环节设计从欣赏新书激发爱书的情感,到观察“问题图书”,再到修补图书,环节转化自然流畅,幼儿也在情境中自然地参与、投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构建新经验。

4.教学方法适宜,关注细节

教学方法应通过多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引发幼儿学与做的兴趣,乐意投入各类活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能”。如何使教学方法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又能提升幼儿的经验?研究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较常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以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观察比较,让幼儿在寻找相同和不同中获得感性的经验;提问讨论,在同伴的分享中获得经验的提升;收集讨论,拓展幼儿思考的空间;实验、演绎,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环境推动,展现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分享交流,发挥每个幼儿的“能”等。

大环节设计好后,小环节细节的设计也不能忽视。细节往往在那些我们认为“应该”与“正常”的地方,在我们忽视和漠视的地方。如当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通常会说:“谁能替他(正确)回答?”当另一名幼儿正确回答后教师通常会对前面“回答错误”的幼儿说:“你听清楚了吗?”这一习以为常的回应细节给幼儿的暗示信息是:如果回答不正确就不要回答。长此以往,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日渐消失。

类似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细节还有许多,包括辅助提问的预设、教具的呈现方式、座位的排放等,这些细节稍不留意就会被忽视,而且其背后往往隐藏着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捕捉细节体现出一位优秀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对细节处理的变化也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

(三)“教案”的文本呈现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是活动设计的一种呈现方式,它阐明了在预定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其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环境创设、活动步骤和方法及教师指导等。写“教案”能帮助教师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从内容和方法上作深度的思考、分析、判断、筛选与把握:为教师把握活动流程,合理地分配各环节的时间、内容、重点,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为最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便于观摩者进行评析以及提出更合理化的操作建议。

1.“教案”呈现的内容

实践证明,无论活动设计涉及何种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教学活动设计呈现的内容不外乎以下要素: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流程(过程)等。但好的“教案”并不是上述要素的简单拼合,而应能呈现出教师如何为层层推进目标实现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何在各环节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以及学习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幼儿理解上的困难,刺激他们主动地想要多了解、多尝试进而多质疑。其核心应当体现出教师对目标的理解与落实、对内容的确定与分析以及对环节的推敲与推进,并在教师的行为目标与幼儿的需要之间建立高相关的联系。

2.“教案”呈现的视角

同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如果视角不同,“教案”的呈现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1)从教师的角度呈现,体现“教”程

教师从成人理解的知识概念出发,确定从何处入手,预设可以推动幼儿感受、体验、理解的教学程序,对于问题回馈的可能性有不同的环节设置(追问、递进式的体验等),给予生成较大空间,弹性更大。其核心是从教师设计思路的角度加以梳理提升,更能让观摩的教师体会,便于他人理解。

(2)从幼儿的角度呈现,体现“学”程

教师往往会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多考虑幼儿是怎样走进活动内容的,即幼儿是以怎样的经验基础、怎样的关注角度、怎样的情感态度与周围人、事、物产生互动联系的,为幼儿的多样性学习作好准备。其核心是从实施教学活动现场的角度就事论事,有利于操作,方便现场调整。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呈现,教师都应充分考虑幼儿可能生成的问题和行为,不断创设平台,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生成新的经验,从而推动幼儿自主建构,形成师幼共建的积极态势和有效互动的学习过程。

3.“教案”呈现的格式

“教案”的具体表述也有两种常见的方式。

(1)陈述式的呈现

即以顺势陈述的方式呈现设计者所要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思路。这种表述方式便于设计者以及阅读者整体、全面地对所要实施的活动有具体和完整的了解,是教师为了影响幼儿头脑中进行的活动而提供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体呈现。

其优势在于:其一,能使活动设计从整体上看起来更加流畅,一气呵成;其二,在实践层面上能广泛运用,教师比较熟悉和易于借鉴。

(2)表格式的呈现

即以块面和框架的方式呈现设计者所要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思路。这种表述方式便于阅读者更快地对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状态有更清晰的了解,有助于设计者自身对每个块面应该要呈现的内容有更具针对性、更深入的思考,便于组织、排序和提醒自己对细节的处理。

其优势在于:第一,更易于从全局出发,整体把握,凸现环节的层层推进;其二,能使教师更加关注环节主要内容与环节间的关系(顺接、递进、承上启下)等。

写“教案”既然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和“家常便饭”,因此更需要教师深入、深思熟虑地在“日新月异”的背景中筛选和形成一种适合自我的呈现方式。毕竟,有效帮助教师实施、推动幼儿真正发展的“教案”才是好的“教案”。

第五篇: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

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此次课程改革,在7至9年级设置“历史与社会”这门综合课程,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多年的实验证明,学生喜欢它,教师接受它。但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也存在一些对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教育理念理解偏差以及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等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教育理念

首先是以培养人文素质为宗旨。新课程提出,“历史与社会”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 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愚,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形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因为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的人文素养,它有利于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所有学生的社会性 发展,造就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因而“历史与社会”是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和重要渠道。

其次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中心。初中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代表着全民文化水准的基础标准。因此,该阶段的公民教育,不仅要学习常识性的社会、文化知识,而且要特别关注“知识”背后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有见识的行动能力。“历史与社会”是促进公民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公民的福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要课程之一。

(二)贯彻“历史与社会”的教育理念的策略

1.以教材为本,挖掘人文视点。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内容丰富,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哲学、地理、文学、艺术、科技、国际关系等,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散发着人类许多思想智慧的光芒,充满着人文气息。所以,我们要从教材中挖掘出人文视点,结合并利用当地的一些教学资源,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另外,“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仁爱、和谐、自省修身、谦让礼仪等一些我国古代传统美德,都是我们要挖掘、拓展的人文视点。对这些人文视点的挖掘,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善于利用当地的一些教学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迹和纪念馆所,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体会身边的事物所蕴含的人文视点,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教育理念。

2.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1)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大力倡导创新型教育,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而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组成部分,并在创造性思维运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创造性地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运用发散思维,只有进行发散思维,才能获得灵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才能从事创造性活动。因此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问题是否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因为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一个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在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于中学生发展的知识,因此“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中学生如何选取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

让学生收集资料是“历史与社会”中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但我们在一些学校布置的课程改革展示台上,往往能看到学生们制作的精美的资料册,但仔细分析这些精美的资料,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没有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阅读,更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会收集资料的目的在于学会分析资料并运用资料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使收集的资料具有针对性,避免让学生收集一些漫无边际的、大而无当的资料;其次要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得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再次要指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生在收集资料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辨别、分类和取舍;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当时对所探讨问题的研究结果和进展并根据对资料的研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要对全过程进行观察、指导、参与,及时进行检查,既要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要关注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考虑教法时,尽量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以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既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进行小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小组的安排、组内的分工等必须有详细的计划,做到小组的人数恰当,让学生选举自己信任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具体能力进行分工。

例如在综合探究《寻找身边的历史 》一课中,我规定各组确定在自己感兴趣的古迹或者事件作为研究的课题后,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收集资料,并整理出一份多媒体的课件式的调查报告,推举一人在课堂上代表小组发表本组的研究成果,各组组长要充分发挥各组成员的特长,会电脑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会拍照的负责照相,口才好的代表本组发言,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此过程当中,每位学生都参与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小组出力,可以说,一份报告凝聚了全组同学的心血,是全组同学齐心协作的结晶,它既锻炼了个体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教学目标的的考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教学目标的的考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重在将进行有效整合。在实际教学中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个关键环节,培养高中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和学习能......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对于这个问题,站在教学系统的不同角度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入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有很多学校都是从高二开始学习高中生物,学习内容包含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人教版),一年的新课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类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改进,并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德化一中政治组徐顺进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我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家就已经就反思问题有了最简练的表达: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这些至理名言早......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在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中,教育观可以说是高频考点,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新课程教学观的转变,考试会以单选+材料分析出现,可谓是重中之重。现在将有关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联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联教学 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小学 万海梅 对联,较好地保留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艺术,且在民间广泛流传运用。它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捷性方面......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范文模版]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 天柱县渡马中学 许积灯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符号,它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化学学习启蒙阶段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