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共5则)

时间:2019-05-12 23: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

第一篇: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

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并掌握课文中主要实词意义、主要虚词意义及用法;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以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3.准确翻译课文内重点语句或文段。【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意义、通假活用等现象及特殊句式; 2.训练语句翻译的准确流畅。【教学方法】

1.自行复习课文;

2.以分课练习形式检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3.订正练习中的错误; 4.以再练习形式巩固。【信息技术运用】

重点知识投影讲解订正。【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烛之武退秦师》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

(二)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 ..3.共其乏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三)多义词 1.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2.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是寡人之过也。【布置作业】

自读《荆轲刺秦王》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荆轲刺秦王》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荆轲刺秦王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今日往而不反者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秦王还柱而走 .5.卒起不意 .

(二)古今异义词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4.持千金之资币物 .5.愿大王少假借之 ..6.秦王还柱而走 .7.诸郎中执兵 ..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9.断其左股 .10.左右既前,斩荆轲 ..

(三)多义词。1.见

图穷而匕首见 .未得与项羽相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谢 前为谢曰 .多谢后世人 .乃谢客就车 .阿母谢媒人 .3.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舆马者 .4.封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又欲肆其西封 .既东封郑 .

(四)词类活用 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2.函封之 .3.发尽上指冠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荆轲有所待,欲与俱。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4.群臣侍殿上者。5.嘉为先言于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布置作业】

自读《鸿门宴》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三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鸿门宴》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鸿门宴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

(二)古今异义词 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而听细说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再拜献大王足下 .

(三)多义词。1.顾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计不知所出耳 .2.道 道芷阳间行 .行军用兵之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 .3.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 .君王为人不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

(四)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籍吏民,封府库 .4.范增数目项王 .5.刑人如恐不胜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吾得兄事之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项伯杀人,臣活之 .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2.拔剑撞而破之 .13.此其志不在小 .14.素善留侯张良 .15.沛公今事有急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吾属今为之虏矣!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布置作业】

1.完成印发的巩固练习。

2.预习《核按钮》中文言文断句的内容。【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教学反思】

文言文复习,既深奥又沉闷。我的课内文言文复习课设计,主要抓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法等课内文言基础知识。只有注重课内文本,夯实基础,然后才能拓展迁移。因为是复习,所以先让学生自行重读课文,充分熟悉教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再辅以巩固练习,在练习中联系学过的内容来比较拓展,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文言文的复习必须加强方法的指导与落实运用,尤其文言实虚词的推断方法。在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大量的语料、形成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基础后,要在阅读中不断地让学生运用一些推断方法,并让这些方法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的一个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考试时不丢分。

文言文的复习应该让学生自己多练习多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而达到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课内文言文是基础,学生必须做到课文烂熟于心,在反复读和练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尤其是把适合自己的文言阅读方法记录下来,并加以实践运用。

第二篇:必修5文言文复习教案

必修5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并掌握课文中主要实词意义、主要虚词意义及用法;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以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3.准确翻译课文内重点语句或文段。【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意义、通假活用等现象及特殊句式; 2.训练语句翻译的准确流畅。【教学方法】

1.自行复习课文;

2.以分课练习形式检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3.订正练习中的错误; 4.以再练习形式巩固。【信息技术运用】

重点知识投影讲解订正。【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归去来兮辞》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归去来兮辞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二)古今异义词 1.于时**未静 ..2.策扶老以流憩 ..3.悦亲戚之情话 ..4.问征夫以前路 ..5.既窈窕以寻壑 ..

(三)多义词 1.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2.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出郭相扶将(《木兰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3.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4.辞

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陈情表》).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四)词类活用 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眄庭柯以怡颜 .5.悦亲戚之情话 .6.乐琴书以消忧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6.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布置作业】

自读《滕王阁序》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滕王阁序》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滕王阁序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二)古今异义词 1.穷且益坚 .2.盛筵难再 .3.孟学士之词宗 ..4.千里逢迎 ..5.阮籍猖狂 ..6.所赖君子见机 ..

(三)多义词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2.穷 穷岛屿之萦回 .日暮穷途 .穷且益坚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逍遥游》).3.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四)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目吴会于云间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4.宾主尽东南之美 .5.腾蛟起凤 .6.窜梁鸿于海曲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纤歌凝而白云遏。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布置作业】

自读《逍遥游》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三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逍遥游》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逍遥游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旬有五日而后反 ..7.而御六气之辩 8.汤之问棘也是已 ..

(二)古今异义词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蟪蛄不知春秋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7.虽然,犹有未树也 ..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三)多义词 1.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2.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晚有儿息(《陈情表》).3.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四)词类活用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2.彼且奚适也? 3.之二虫又何知!【布置作业】

自读《陈情表》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四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陈情表》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陈情表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二)古今异义词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6.则告诉不许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三)多义词 1.以

但以刘日薄西山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谨拜表以闻 .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四)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则刘病日笃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谨拜表以闻 .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猥以微贱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愿陛下矜悯愚诚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布置作业】

完成印发的巩固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教学反思】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流行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但没有兴趣,而且还很畏惧。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耐心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怕文言文的根源在于文言文的内容年代久远,生字词多,词义难辨,句式复杂,大多篇目要求背诵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可言。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文言文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慢,要踏踏实实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识点过一遍。其实高考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大纲要求考察120个实词、18个虚词,从数量来看并不多,关键在于如何灵活有效地记住,我认为还是得通过课文,通过实实在在的语境、句子,有机整体的去记忆,而非独立、机械地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一遍,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文言文每课的复习基本包含了重要的文言知识点:本文有哪些重要的实词极其含义?文有哪些虚词及其含义和用法?找出本文的特殊文言句式,并判断它是何种句式。在学生做好这些自主复习工作之后,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的分析讲解。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考点有一个清楚的框架,知道高考考什么,有哪些知识点,该复习什么,即有了复习的目标和方向。

第三篇:必修3文言文复习教案

必修3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并掌握课文中主要实词意义、主要虚词意义及用法;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以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3.准确翻译课文内重点语句或文段。【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意义、通假活用等现象及特殊句式; 2.训练语句翻译的准确流畅。【教学方法】

1.自行复习课文;

2.以分课练习形式检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3.订正练习中的错误; 4.以再练习形式巩固。【信息技术运用】

重点知识投影讲解订正。【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寡人之于国也》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无失其时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二)古今异义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弃甲曳兵而走 .3.请以战喻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王无罪岁 ..

(三)多义词 1.直

直不百步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2.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闾左適戍渔阳(《陈涉世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3.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斧斤以时入山林 .4.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而耻学于师(《师说》).不拘于时(《师说》).

(四)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谨庠序之教 .5.王无罪岁 .6.然而不王者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申之以孝悌之义。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布置作业】

自读《劝学》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赤壁赋》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劝学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

(二)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三)多义词 1.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2.假

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狼》).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四)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布置作业】

自读《劝学》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三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过秦论》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过秦论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2.合从缔交 .3.赢粮而景从 .4.锄櫌棘矜 .

(二)古今异义词 1.宽厚而爱人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流血漂橹 .

(三)多义词 1.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4.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四)词类活用 1.追亡逐北 .2.却匈奴七百余里 .3.约从离衡 .4.序八州而朝同列 .5.外连衡而斗诸侯 .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7.会盟而谋弱秦 .8.以愚黔首 .9.履至尊而制六合 .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2.天下云集响应 ..13.赢粮而景从 .14.内立法度 .1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布置作业】

自读《师说》并完成复习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四课时

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师说》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师说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

(二)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今之众人 ..3.小学而大遗 ..4.吾从而师之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年十七,好古文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三)多义词 1.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四)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吾师道也 .4.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 ..5.小学而大遗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不拘于时,学于余。【布置作业】

完成印发的巩固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教学反思】

文言文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平时读文言文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文言文的语感差,进而导致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不够。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读得多了,学生的语感强了,在理解文言文方面也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在复习中,我反复要求学生将文言文多读几遍,然后再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这样就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归纳逐步提高的。在文言文的复习中教师只需对重点字词给予适当点拨,然后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自学。自学前教师应归纳一些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如:组词法、补充法、引用注释法、猜测法、查阅工具书等。学生有了这些方法,教师就可以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照文章进行口头翻译,有疑难的地方作上记号,自学结束后,再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学生的疑难之处,最后教师对个别难点进行疏导,这样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比较熟练掌握各种各样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考试答题中也就获得较好的成绩。

第四篇:文言文复习教案1

文言文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标杆落点:文言文命题特点及应试对策

一、明确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特点

纵观近十几年的文言文试题,除了在选材方面注重史传类,文质兼美,命题点多,适合高中生阅读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义辨析、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近三年以来的文言文试题,题量一般是6道,6道题的测试内容分工明确,基本上是前三题注重测试“言”,后三题注重测试“文”,分数“平分秋色”,各占9分。文言文测试“言文”并重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重“言”不重文,实质上仅仅是古汉语测试的不良倾向,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受到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好评。故这一命题特点一直在文言文命题中保留着。

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可能考虑到考生答卷的总书记写量和阅卷等多种因素,在题型方面,文言文测试一直采用选择题,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而这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这是阅读的“阶梯”。因此,从测试能力看,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个别题目(一般是最后一道题)考分析、概括能力。这就使考生在掌握较扎实的文言文知识的前提下,感到文言文试题相对简单,心中有“底”。因而,文言文整体得分情况相对稳定,区分度较好。文言文测试能力的相对稳定,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从答案的设置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近几年的文言文选材多出自封建社会官修的所谓“正史”,选文内容或忠孝,或法制,或处事高明,或英勇有智谋,或清正廉洁„„这些都是教材没有出现过的,其包含着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适合中学生阅读。高考把学生没学过的内容和课内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非常巧妙地测试出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水平。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推断没学过的知识。

4.文言句子翻译由辨析改为笔译,即由选择题改为语言操作题。增加文言文笔译的好处,一方面体现命题“稳中有变”的原则,另一方面,从测试的目的看,既考了理解文意,又考了语言表达,可以说一举多得,导向良好。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不同的考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习惯,自然复习方式也不能强求一律,从教学实践看,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有熟练地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的错误。

怎样整体把握文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提取主要信息法。即拿来一篇文言文,通过整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把握了上述信息,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文章的“大意”。在这个前提下再读题、做题,也许仍会有小的偏差,但一般不会有大的失误。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意,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会混淆是非。

二是倒啖甘蔗法。这是根据试题的测试特点,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方法。考生速读了一篇文章,有时受理解能力限制,可能不会迅速获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便可试用此法:当考生速读了一段文字,也已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但不能判断自己提取的信息是否正确,也可使用此法印证。

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个题,近年来的考点一般都是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前者设问点定在把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等。而最后一个题目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选肢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把读过原文获取的信息与此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有时自己想说而说不出的话,一读最后一题的题面便可豁然开朗。

2.理解词语含义必须结合语境。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尤其是文言实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至于文意整体把握方面的考查,就更离不开原文,离不开语境。

3.认真细致地做好文言文翻译题。文言文翻译的三字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当然是应追求的目标,但这毕竟是对专业翻译的要求。作为高考,应特别注意一个“信”字,即以直译为主,按照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表达方式译成现代汉语,只有难以直译或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思的句子,再酌情采用意译(只翻译原文基本意思,不拘于原文词句特点)。特别要注意译出重点实词、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因为,文言文翻译测试的目的除了考查理解能力外,也包含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如果重点实词、虚词或活用的词语译不出,当然句意的表达要受到损害,这自然要影响得分。其次,要灵活运用“留(保留)、补(增补)、删(删除)、换(替换)、调(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以提高翻译效率。

4.考查把握文意或分析概括方面的题目,不仅考查考生能不能读懂原文,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思维细致、严密的品质。应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对原文细加分析,将选项中的表述与原文一一对照,方可保证没有疏漏。

三、解答文言文试题应注意的问题

文言文试题以其较高的分值在考试中占居重要位置。由于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而不可忽视。可以说,一个考生语文试题的总分能否进入高分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Ⅰ卷,而文言文又是第Ⅰ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文言文失分太多,第Ⅰ卷的分数上不去,进入高分段则很难,这是许多考生多年的答卷实践证明了的。而作为选择题的9分文言文题目,如果细心推敲,实际极有希望得满分。文言文阅读,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扫读一遍,大致了解文言段是什么文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要知道写的是谁,大致是怎么一回事。这时,一定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具体语句上,要把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暂时放过去,顺着往下读,借助文段的题目,借助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借助设题和选择项,先弄懂文段的大致意思。然后,借助这个大致意思,反过去读第二遍,由于前边的粗读已经理出一点头绪,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原来没弄懂的地方就变得比较好懂了。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文段,就要反复这样“串”几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有些同学在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考生应该知道,所选文言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二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要保持良好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力量,善于前后推导,一步步走完解读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准确翻译文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也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考试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那么,解答文言文试题应注意哪些具体问题呢? 1.切忌读不懂原文就急着做题。语文试卷文字多,容量大,除了语言知识运用题,还有阅读、写作等;又加上其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处于首场考的地位,因而极易造成考生的紧张心理,致使许多考生在做文言文题目时,读不懂甚至读不完原文就急着做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答好题目是很困难的。所以,考生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安排好时间,一定要读懂读完原文再做题,要牢记“磨刀不误砍柴功”,“读”就是磨刀,是“砍柴”的基础。

2.克服轻“敌”麻痹心理。文言文试题选材稳定,题型稳定,测试点稳定,致使许多考生产生错觉,认为文言文题目真的简单,分数唾手可得。其实,考试中任何层次、任何测试点的题目既有较易的题,也有较难的题,实在轻视不得,麻痹不得。

3.做书面翻译题除了注意准确体现原文的意思外,还应注意语言通顺、无病句,注意书写大方、工整、清晰。有的考生或许认为文言文翻译考的是“翻译”,只要意思对即可得分,其他方面“差点”无伤大雅。殊不知每年考生多,阅卷的时间短,考生答卷的整体质量一定会影响阅卷人的印象和情绪,可以肯定地说,如果题目翻译得好,但答卷态度不严肃,不认真,书写潦草,一定会影响文言文的得分。

4.注意选择题中障碍的设置。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一样,文言文阅读由于采用选择题,命题人在选项的编制方面必然也会设置一些障碍,以检验考生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文言文试题中常设的障碍主要有:

①用已知的干扰未知的,例如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又如古今词的考查。

②在对文意的综合考查时,常常采用混淆是非的方式。③断章取义,即有意将原文有关事件的经过搞乱,做出一种错误的结论。

第五篇:必修一文言文会考复习教案

必修一文言文会考复习教案

主备人

方颜开

【复习目标】熟悉必修一会考必考文言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所有文言现象,熟练翻译课文,并附之以语段训练。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先练后讲。并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落实。【复习课时】五课时。复习三课时,考试并评析二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方颜开

2012届高三会考文言文复习之必修一

一、必修一文言文会考篇目

《劝学》 《师说》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见必修一课本注解。

2、字音:必修一课本的注解很重要。

三、必修一必考文章内容梳理

(一)《劝学》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第二段)

(中心论点)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达到目标(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

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第三段)

(二)《师说》

1、思路整理: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阐述从师的必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中心论点)

批判不从事的坏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第二段)今昔对比 圣益圣,愚益愚

(对比论证)父子对比 择师,耻师

大小对比 小学而大遗

贵贱对比 其智反不能及

举例宣扬从师的好风气(圣人无常师)(第三段)例证,引用论证

交代写作原因,激励后学。(第四段)

(三)《赤壁赋》

1、思路整理

这篇赋的整体构思是:夜游之乐,乐极悲来,因悲生悟。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劝

学》练习

Ⅰ、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Ⅱ、【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二、文言虚词 1. 而

(1)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2)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4)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 说》练习

Ⅰ、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常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在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的散文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Ⅱ、【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3.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4)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2.之

(1)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 其

(1)代词,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 代词,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代词,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皆出于此乎(5)副词,表反问语气。其可怪也欤

4.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4)介词,从。皆出于此乎(5)介词,被。不拘于时 5.乎

(1)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其皆出于此乎(4)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也

(1)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3.倒装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赤 壁 赋》练习

Ⅰ、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Ⅱ、【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2)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 于

(1)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3)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文言句式 l.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 “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

4.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载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修4文言文复习教案(精选五篇)

    必修4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并掌握课文中主要实词意义、主要虚词意义及用法;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以及的古代文......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劝学》 1、构思与主题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只有通......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学案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学案(九) 一、六国论 1、通假字 ①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如果) 2、古今异义词 ①弊在赂秦(赂:割让土地以奉送) ②......

    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 伊滨一高 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

    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梳理考点: 1、 理解词义:理解实词的含义;理解常用虚词的含义;辨析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2、 翻译句子。 3、 理解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4、 体会思想感情,理解文章观点。 5、......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类型: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归纳、总结所学的文言文,并依靠考纲与课本找出文言词语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的阅读能......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总结

    user 第 1 页 2013-06-25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必修5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