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前言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教学设计产生于二战期间,教学设计关注视觉媒体、视听媒体,丰富了我们的感官,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自定步调的学习设计,改变了教学形态。教学设计适用于各级各类的教育,也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1.已有的发展趋势分类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不同的背景,研究人员把教学设计分为不同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的国际观》从哲学、理论、研究、模型、应用五个范畴对教学设计进行分科
[1]探究,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国际基础,并昭示了如下趋势:(1)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
(2)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
(3)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4)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
[2] 戴富禧,任俊达,李志平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发展趋势:(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应在其基本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
(2)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3)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应向多元化发展。
[3]潘永刚,刘俊强认为我国未来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突出的特征:
(1)更注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与技术的整合。(3)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4] 张华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1)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概念。(2)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3)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5] 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认为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下发展趋势:(1)注重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研究与应用。
(2)注重符合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3)注重激励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在评价全面发展。(4)注重绩效理念与绩效技术的引入。(5)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2.我的看法
教学设计的形成原因有:1.行为主义目标的普及,2.标准参照测试运动的发展,3.形成性评价的兴起,4.加涅的贡献:学习结果分类、教学事件与智慧技能的层级分析,5.计算机
[6]辅助教学的开发,6.基于行为主义的早期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式。
正是基于理论和有关实践的发展,才有了教学设计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在经过了第一代以行为主义为中心,第二代认知主义为中心,第三代以建构主义为中心,第四代以自动化教学设计为中心的四代教学设计的变革后,在学术研究层面和经验实践层面都确定了丰硕的成就。从计划教学的过程、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到集成化的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研究者在不断的改进教学设计的侧重点,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学设计的发展应该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未来的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有多种表述,我将重点谈一下教学设计趋势中的评价变化。
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教学设计越来越呈现出把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估进行总体规划的趋势。需求分析、信息和方法的结构分析、个体差异的分析、社会文化差异的分析成为评估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成为评估的主要工具。认知、观察和解释,这三个元素必须清晰地联系在一起并被设计成一个相关的整体。评估需要超越对局部技能和离散的知识点的关注,而要把推动学生进步的更复杂的方面包含进来,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元认知的评估、对实践和反馈的评估、对境脉与迁移的评估、对社会文化大环境的评估。在信息化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学习成为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学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网络远程教育的各个因素,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评价。在关注教学评价的同时,我们应该既关注形成性评价,又要关注总结性评价,还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即: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既要对每个活动任务进行评价,又要对完成一门课程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既要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学习者之间的评价,又要有教师的评价,进行多元化的多方位的评价。网上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当然要有先进的评估理念和评价方法来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反思不足,改进不足。
三、总结
教学设计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用的是系统方法,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人员更从人类的自身出发,设计多样性的方案来满足复杂化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会在不断的完善和不断的进步中走向成熟。教学设计的发展也会更加适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而存在,为解决多种多样的问题而产出出多样化的设计方案,达到超前活动设计和机械化教学活动设计相结合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现代技术支持的、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指导的先进的学科和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6日第8版
[2]戴富禧,任俊达,李志平.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简评[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46.[3]潘永刚,刘俊强.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浅析我国教学设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13-17.[4]张华.教学设计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J].教育科学,2000(4):25-29.[5]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2):16-19.[6]高文.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一).中国电化教育,2005(1):17-22.
第二篇:设计发展趋势
设计发展趋势.txt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对付凶恶的人,就要比他更凶恶;对付卑鄙的人,就要比他更卑鄙没有情人味,哪来人情味
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收银员说: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房屋和城市设计规划影响人们的终生,决定人们如何设计和建设它。现代的房屋和城市设计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是全球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间借鉴
最近几年,亚洲的房屋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尤其在韩国和中国。韩国目前已进入其第二阶段的城市发展时期,中国正处在其第一阶段的发展时期。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要面临以下的问题:最好的发展策略是什么?发展的样式将会是什么?彼此的经验能否互相学习和借鉴呢?
以韩国,汉城市为例:
自韩战后,韩国在它的城市及房屋建设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战后以“快速而且经济”为准则的建设时代已经结束,重建和再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开始。便宜的低层建筑在汉城及其它主要城市已被高层或混合型的建筑取代。其结果是,提供了可持续的有品质的生活。
汉城的新任市长李明博先生,计划汉城建设成以人为本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和最适于人居住的最美城市。汉城市市长李明博态度很鲜明,如果开发和环境相冲突,就要采取环境优先政策。在他的倡导下,首先,恢复了横贯市中心长达六公里的河流———清溪川,这条河在1960年被填平改建成高速公路,而在600年前的朝鲜王国它是汉城的主要水道。尽管原高速路为市民提供了交通的便利,而且已经形成六万多个商店和二十万从业人员的大型商业圈,但考虑到道路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老化带来的安全问题,汉城市政府还是决定将其拆除,并努力恢复河流应有的生态空间。重建的河流状态比以前的河流好很多,其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水处理过程中,使水得以净化,从而确保其流域的野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环境。其次,将市政大厦前的交通广场改变成绿色公园,每天大量的市民来这里休闲娱乐。除此之外,还为市民建设了许多森林公园和绿色地:如DUKSOM。中国的城市建设也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韩国政府的举措是值得借鉴的。降低空气、噪音污染和节约能源如:降低水的浪费,将创造出宜人的城市居所,城市发展的新纪元前景美好。
另外以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市为例:
火努鲁鲁的市长JEREMYHARIS在火努鲁鲁发起了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由于日本游客的减少,夏威夷的经济在过去的12年中受到了影响。夏威夷拥有的是上帝赐予的美好的气候,干净的空气、美丽的沙滩、健康的食物和美好的环境。市长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而不仅仅是日本游客。他要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同时他也发现一些城市已经推动了其中的一些,或是忽略了,或是被遗弃了,他要重新修复这些城市。他设立了目标,其主要功能就是计划和贯彻他的可持续发展之城市设想。在建筑师、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的大力帮助下,他规划出新的土地使用方案,建设了更多的公共公园和公共交通系统,同时不鼓励私事的利用,他腾出了街道的一部分专门做为步行路,提高了存车的费用,限制城市的发展,用以鼓励公共交通事业。他重新翻新了许多遗弃的历史建筑物,重建了WAIKIKI海滩的步行街、喷泉和绿地,以便使之更加适合散步行走。建了新的公园和翻新的旧的公园,提供公共的沙滩,种植树木,沿街设置汽车站。重新翻新城市建筑物立面。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将能源消费降低了15%,努力的结果,游客增多,更多的人喜欢选择在夏威夷度假了。
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中国正以巨大的速度快速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和以人为中心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和领导性的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一直与自然保持和谐发展,“风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政府拥有这样的土地,也有能力成就这样的城市,试想,如果中国建设这样的典范城市,将会吸引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参观、学习,或是定居在这独一无二的理想城市,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
随着历史变迁:比如政治变革、防御变革和近代的运输变革,我们的城市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人们还不断的建造新的城市,这样的新城有:中国上海的浦东地区,韩国的LANGHAM地区和KAZAKHSTAN的新首都ASTANA。
今天,评价一个新城建设的成功与否,经常取决于新城的车辆交通系统的设计的好坏,如:街道的宽度和线路的多少?从一个地到另一个地区有多快?无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汽车统治的世界,即使像日本东京这样的老城市都在市区内新建越来越多的车行线,甚至发展到多达3层的立交桥线路。问题是,将要建有多少的道路才能缓解交通拥挤的问题呢? 道路建的越宽,车辆就越多,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就越来越严重,邻里和社区之间就越来越疏远。
众所周知,只考虑交通绝不是一个正确的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城市规划设计通常以城市土地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开始。确定城市功能区的位置和大小,如:学校、教学、公园、广场、步行街,商业及办公街,以及联系公众建筑区的街道和公路。地域的形状和自然地理形状如河流、山川和海洋在规划独一无二的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海边城市——夏威夷的火奴鲁鲁,海边丘岭城市——美国三藩市,平原环路城市——中国北京,千湖之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拥有更多的美丽的公共用地,休闲用地,步行街,博物馆,图书馆,酒店和商店的城市,常被认为是更加成功和更适合人居住的城市。
汽车可谓是当今社会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如此多的车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城市辐射及社区分离。难道我们不能离开汽车生活吗?也许可以,但这将会给许多的人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去限制汽车,而是要鼓励大众少用汽车。
地铁是解决大城市人口拥挤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北京有两条主要地铁线,纽约、汉城和日本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办法也都是靠地铁,它虽然造价昂贵有时客流量很大,但它仍为一可取的方法。
利用现有的道路,运行单轨铁路(也称作快速交通系统),它的造价虽然很高,而且设计不合理将会影响视觉,但它仍然能够帮助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这使我们可少占用土地,而且可以直接利用建筑物的二层做为转换汽车的中转站。美国的明尼苏达因其“空中步行街系统”而闻名,处于建筑物二层之间的步行街道,提供了冬暖夏凉的交通通道,而且在二层进行的商业交易比在一层进行的更加成功。
在提高我们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大家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新都市化”是其中之一,该尝试由城镇规划师安德列·度宁(ANDRESDUANY)和伊丽莎贝丝·布赖特·贝克(ELISABATHPLATER-ZYBENK)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内容包含有品质的社区规划设计的13个设计规则和规范,对当代的城市发展影响巨大。
我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的二年中,我的课题是:快速交通系统试点城市,这种城市人口大约250,000,自给自足,完全可持续发展,完全自动化而且环境可以完全控制。这是MIT的梦中城市,同时也相信明尼苏达大学能够准许来研究它。试想,50年以后,中国将会实现这一梦想,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迹。
世界房屋设计及趋势
人和动物一样都要长时间住在某个住处。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口大量涌入,有限的土地上不得不容纳大量居住人口。房屋型式由平房发展成多层的楼房,人类不得不牺牲他们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从工业革命以后房屋空间形式变化迅速,一般,房屋的形式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文化/社会变化——新的生活方式决定新的房屋设计形式。
2、经济变更——富裕和受教育的人口增加要求与其身份等同的独特建筑。
3、新的建筑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允许我们设计、建造更大、更好、更独一无二的房屋。
4、技术革新——新技术(汽车,HVAC——采暖、通风和空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尤其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5、新的发展趋——单身和老年人口的增多,要求越来越灵活的房屋建筑形式:如家庭办公和家庭诊所。
6、新法规的出现——无障碍住宅。
以上的六个因素首先考虑技术因素。
汽车,今天的美国人离不开房子和车,两者相辅相成。这一形式也将迅速波及中国,人们是如此的依赖于它们以至于无法摆脱他们,我们必须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在韩国,许多建筑物设地下车场,从而将大面积的地面用做公园和运动场。
采暖,通风和空调(HVAC)是现代伟大的技术,它使我们在任何气候环境中都能拥有舒适的状态。人类现在已越来越依靠这些技术, 比如在阿拉斯加洲和亚利桑那州这些自然气候恶劣的地区,离开这些技术人类很难生存。
HVAC技术使得高层塔楼式的房屋建筑形式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这一技术使得世界上建筑形式雷同,使得同时期的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和发展中,失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和与环境统一的独创性。更为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房屋开发商在房屋建设中只以造价为基础,而忽略自然通风和节能。
现代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技术,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能源,而现在所使用的能源不是一个“干净”的能源,这些能源来源于煤和石油,在利用它时产生的CO2,这使大气臭氧层变薄,导致地球升温,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减少能量损耗,如果不能阻止能源消耗,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灾难将会毁灭人类。
数字技术是当今的又一大发明,通过它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灯的开关、烹调和室内温度(节约能源),同时也能在家里、车上或办公室远程控制家门、窗和百叶以及安全系统,我们能在办公室互相看到、联系到或检查孩子在做什么等等,所有这些都在进一步的不断的发展。问题是:这些发明物中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呢?是系统控制我们,还是我们控制系统呢?如果系统失灵了,我们做了应急准备了吗?还是太依靠于技术离开技术无从下手了呢?
另外,要考虑的是社会生活的新发展趋势:传统的大家庭,正朝着中心家庭发展,独身生活形式在增多,同时高质量的生活导致人口的老龄化、全球化的发展。所有这些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房子内房间数量在减少,休闲的空间增大了,人们想拥有家庭影院、音乐室和家庭办公室,还有就是考虑无障碍设施的房屋,所有这些不胜枚举,我们能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吗?当然可以。设计的宗旨就是: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的舒适,安全,快乐和健康乃至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国际现代建筑的设计指导方针
1、与环境和谐:关键是和自然能和谐共生。人造的建筑物和景观将要提高和加强自然环境,在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日照、风、水和其它的自然资源以达到能源,提高健康和娱乐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生活更舒适更有质量。没人会异议,带着室外树叶和花草香味的新鲜空气比不上从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室内畅通的新风系统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的。
人造的建筑材料:如此多的人造建筑材料应用于房屋,容易引起房屋综合症,在美国环境法要求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同时在房屋起用前要有一个月的晾晒和空置阶段,我们要推广这一经验。同时尽量利用自然的,可再利用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2、正确的利用技术。前面已经详细的讨论了技术的正面和负面的因素,如今面对如此多可利用的新技术,如:温控技术(HVAC),安全技术,消防技术,视听及通信技术和数字,我们的努力是如何整合所有这些的单项技术成为一个全面的,可控制的系统,使之更方便于我们的生活。
3、适应性Flexibility:作为一种新的趋势,房屋的造型可以被认为是主人生活方式和自我的最终表现形式,业主想创造独特的空间来表达个人的感觉和观点,这意味着,房屋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的要求。适应性在今后的设计中显得更加重要,在日本,一些房屋开发商人为的留下一些空间,让房主自己在这块土地上设计或建造独立形式的房屋,这是一个适应性的例子。
4、社区的意义Sense of communit。新的信息模式如电话、手机、电视和计算机将人和社区邻里孤立开来。过去人们间的相互沟通是通过中心广场和街边上面对面的交谈,今天,这种形式的交流已急剧下降,住在郊区低层或独立建筑中的居民彼此了解的办法就是走出家门,高层住宅中居民不会自己主动的联系,那么这些居民将会很少有与他人联系的机会。
因此,在高层建筑公寓的第三层楼板上需要建造一个“空中花园”或叫屋顶花园,提供一个共享的开敞空间,加强水平,垂直的房屋之间的联系,这将有助于邻里间的交流。然而,就是开发商强烈的想实现这一设想,但如果没有政府予以鼓励,其重要性将不会被认识到,也就不可能实现。这些令人愉快的观点将给高层塔楼中居住的人们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会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商机。
总之,我们讨论了城市房屋设计及开发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世界上还正进行着许多关于房屋建设方面的新的试验研究,如节能型房屋、先进技术在房屋设计中的使用、建筑质量保证和快速建筑等方面的研究。无须置疑我们将要提高我们的房屋建设和城市规划,但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路将长期与我们共存。
第三篇: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教学设计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践反馈到理论的过程中,人们开始从科学技术成果中得到启示,思考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技术的形式(我们可称它为过程技术),教学设计必然随着技术形态迅速、显著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设计
者必须对该领域的变化和发展有充分的估计。从目前发展的前景看,最能影响教学设计的新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几年前就有专家预测,用于军事、建筑、医疗、交通方面的一些技术成果,如人工智能等,将在教育上特别是教学传递方面有较大发展潜力。这种以机器为本的、综合了各种优势的教学(智能教师),在一些研究和发展项目上已有成功的例子。如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和专家系统就是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前者从人工智能的创作与知识基础交叉发展而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减少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后者是更有效地运用机器智能帮助设计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益。这种系统比过去围绕一系列目标只教一个学习者的状况更有广泛的适应性。
2.适应性教学
适应性教学是一种在师生原有关系的基础上改变其传递途径的教学,它创造了更为互动积极的高质量的教学。这种适应性教学所指的变化,包括了传递速度、所举例子、练习难度等方面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适应性教学可以向学生学习,其机器老师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与学生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其他特点。发生式适应性教学集现代设计手段与电脑技术工具的优势,将远大的抱负与具体的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认知学习原理,对所设计的教学策略进行推测,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3.互动技术
新的互动技术(如CD互动、数字视频互动等)开始用于教学传递方面,他们正与录像、计算机、以及电话系统、印刷系统联姻,大大增加了对视听材料数字信息的密度和加工能力。虽然互动技术与人工智能和适应性教学的关系不是必然的,但教学媒体数量的增加,实际上应归因于支持它们的材料和经验的急剧增长。高度仿真技术也有赖于可供设备的支持。同样,互动技术对教学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
4.教学设计模式
将来,我们用于指导教学设计的模式会变得越来越有力和复杂,并有较大的发展。有些专家(如W.Hannum和C.Hansen,1989)认为,教学设计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会从原来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般系统论、视听理论和交流理论进一步扩大到以下几个方面:(1)由人类学方法形成的前后分析法;(2)感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所形成的设计和传输方法;(3)由市场研究技术形成的工具;(4)受人类学和社会学影响的评价;(5)由工作设计形成的训练课程设计,等等。此外,教学设计模式的变化也逐渐趋向越来越灵活和系统化。而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向可改变模式发展;第二,向层叠性模式而非线性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可在各阶段之间来回移动,以子目录为基础,重复那些需要的步骤;第三,向“分层堆积”模式发展,该模式中包含设计程序的具体化。
5.实施技术
这种技术借助于工商业的概念。从事这种技术的人喜欢在许多教学选择中挑选一种工具,它可以提供从工作辅助、激励因素到心理上咨询以及其他服务等帮助。该技术的着眼点在工作实施而不是学习的效果,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视其需要才强调学习。其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教学设计中专家系统提出的基础和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6.认知科学的进展
认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教学设计理论、模式、原理的提出具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学设计将来从新的科学成果中借鉴什么,人们对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如学习、认知、人类信息加工、感知等研究的新发展依然兴趣盎然。关于学习、认知和其他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新知识之转换与应用,将大大改变我们教学的现实。按照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者借助于媒介来了解其中包含的意义,并在与信息相互作用当中构建个人独特的含义和解析系统。有些人认为这种含义不是信息所固有的,而是一个分享定义的现象,即把该命题的相关性分开。因此,该领域中一些发生式教学策略就是由结构主义观点建立起来的(当知识结构形成时,学习者就是教学信息的建构者而不仅仅是接收者),并且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来加强和支持这些策略的具体应用,特别是与替代性策略共用时作为监控和精选机制。
所以,认知科学将来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可能会更加强调三个方面:辅助式教学策略和发生式教学策略、认知策略或学习策略的教学以及学习的情感领域。回顾过去二十多年走过的历程,我们相信将来科学对教学的贡献比以往会更有效、有趣和更富有吸引力。
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其国外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前景的展望相信会有助于形成更具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从概念上说,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技术”,我们通常会把技术与设备或设备的使用联系起来,如计算机技术。但当技术的应用及其方法产生时,往往也包含了过程和思想。从技术发展史来看,在一种新的或令人兴奋的装置或系统运用和发展时,其思想、概念、模式、理论等与它的形态相比要重要的多,所演化和出现的新技术,就是应用这些思想、理论的结晶。因此,新的产品形态的技术如计算机、多媒体学习环境,录像、通信和其他媒体的发展和应用确实为教学设计带来许多方便,但过程技术的成熟,对教学设计更为综合化、整体化和及时反馈与调节更有帮助。
1.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4 月版。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4 月版。3.P.L.Smith & T.J.Ragan, Instructional Design, Maxwell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U.S.A.
第四篇:《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周海燕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是四川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主要内容有:信息的获取、保存、处理及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本课以古代信息传递的小故事作为引子,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视频“信息技术扮美生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利用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了解了信息的概念、特征等,对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而且,信息技术的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实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个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身边开始关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小组协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七、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本课以一则让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开篇,所营造的教学情境很好地为教学内容的揭示做了恰当地铺垫,把教师此处想说的关键问题“如果是现在,你会用什么方法传递这一则消息呢?”自然、贴切地概括出来。故事短小精悍,抓住学生心理效果明显。这个引入,既符合初一年级学生好奇的年龄特点,又较好地避免本课因识记、理解类型知识较多而容易陷于刚开始就让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状况。本课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在成功造设情景的背景下,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打开。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阐述什么是信息技术,并通过一段贴近学生生活的央视访谈节目视频,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的认识,通过对感观产生强烈刺激的多媒体手段,把紧扣主题的教学内容生动地传递给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所发挥作用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从而达到脱离因简单说教而被动接受的低效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师开展了讲故事、看视频、演示PPT、讲解、实施任务驱动等教的活动,学生则在教师教的活动中完成了对教材主要段落的阅读、表格填写、小组活动、交流讨论等学的活动。教与学活动形式丰富、自然流畅、紧扣主题,相互有机交融,取得较好的实效性。
从教学的进程来看,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步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楚,表述完整,方法得当,思路清晰,教学的结构也十分完整。从各环节教学内容推测所需的时间分配来看,教案呈现出各环节均处在一个合理的、可控的时间范围以内。做到了把主要时间用在对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上。
本课恰当设置了教学三维目标,合理设定了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摆正自己引导的角色,更为强调“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促进三维目标深层次地交织,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防止一味追求对知识的简单传递。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也比较简明、准确,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课件的制作也做到了内容精要、界面统一、服务于教学的基本要求。
这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均不错的教学设计,如果将教学各环节所需时间作一个测算和控制并在教案中明确写出来将更好。
(点评人: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许文刚)
第五篇:国际教学设计的四个发展趋势
国际教学设计的四个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教育学的研究越来越出现跨学科的趋势,教学设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需要在一个更大的知识共同体中进行。目前的关注点可能在于,当代的学习理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客观主义基础。在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探究式的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还有认知学徒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基于目标的情境、抛锚教学等等。
另外,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不是教育领域的专利。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设计和制造学习环境的方法。为了加强学习环境的形成,教学设计应该运用当代学习、测量、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来改进学习状况。教学设计从一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政府部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及商业课件开发。这种持续发展是教学设计领域内外一系列推动和发展的结果。
趋势之二,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变化来自于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影响。但没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设计,技术不会在本质上自动改进教育。一些最有魅力的技术应用拓展了可以呈现的问题的本质和可以被评估的知识和认知进程。通过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和对刺激呈现的控制而丰富任务环境,进而对认知能力的很大范围进行研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切实可行。技术提供的新能力包括了直接跟踪和支撑问题解决技能、把学习者解决难题的行动过程可视化、建模和模拟复杂推理任务等。技术也使得对概念组织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其他方面进行数据收集,以及他们参与讨论和小组项目的表征成为可能。
趋势之三,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接受的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知识和技能通常是在个体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境脉(context)”中获得的,这是一个与环境有关的问题。环境的发展是与个体作为组织中的成员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类在特定群体中所能支配的知识和技能的总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通常不可能在使用专业技术的特殊环境中进行个体到个体的传授。而且可以使用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可能很复杂、很遥远或是很危险,以至于必须创设一个为学习而设的特殊环境来代替“真实”的情况。
趋势之四,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教学设计越来越呈现出把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估进行总体规划的趋势。需求分析、信息和方法的结构分析、个体差异的分析、社会文化差异的分析成为评估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成为评估的主要工具。认知、观察和解释,这三个元素必须清晰地联系在一起并被设计成一个相关的整体。评估需要超越对局部技能和离散的知识点的关注,而要把推动学生进步的更复杂的方面包含进来,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元认知的评估、对实践和反馈的评估、对境脉与迁移的评估、对社会文化大环境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