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滑轮》教学设计及反思
《滑轮》教学反思
《滑轮》是青岛版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机械》单元的第四课。由于教材安排的内容多,难度大,所以对实验材料进行了调整,对实验记录表也重新进行了设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完成探究目标。本课教材的学习我力图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问题——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围绕概念进行建构,从而明白生活中人们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重物和道理。
下面简单的谈一下上完这节课后我的一些感想和认识。
本课是一节既有趣味性,又充满挑战性的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引入环节: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片段,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的基础上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动手尝试环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桌子上的钩码提升到铁架台的顶端,自己动手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概念揭示环节采取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分析和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时,我先出示自制教具定滑轮和定滑轮演示版,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并进行对比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过程,在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设计实验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这个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很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教学时让学生先讨论思考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然后分组进行实验。使学生先“动脑”后“动手”,所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操作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课的结束环节:让学生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能不能组装一个滑轮,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不把下课的铃声当做教学的终点,促使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不足之处
1、引入环节是否恰当。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非常的庄严,用在这里是否合适。
2、低估了学生的日常经验和探究能力。在动手尝试提升钩码环节,部分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经过讨论是可以想出第二种方法的,但老师却担心学生做不出来,迫不及待的进行演示代替了学生的探究。
3、忽视了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指导,学生怎样来设计实验验证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这是个难点,单凭学生分组讨论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参与讨论并及时指导,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放手让学生讨论。
4、课后的困惑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同时做到课堂的开放与高效两不误 ?就拿本节课为例,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使教学效果不佳.新课程倡导开放式教学,要求还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都需要很多时间,而课堂时间有限,只有短短的35分钟,怎样才能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让我们在实践中一起探索!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滑轮》教学设计
20、滑轮
课标要求:
1、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2、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3、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 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教材分析:
人们发明轮子后,很快就找到了它的新用法。通过轮子外沿刻上沟槽并绕上绳子,人类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简单机械——滑轮。升降旗、打开或拉上窗帘时,我们都要用到滑轮。滑轮是各种起重设备中常用的简单机械,吊车就是利用滑轮来提起重物的。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简单机械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滑轮困难不大。他们会对滑轮这节课感兴趣。
教学目标:能用滑轮、测力计、钩码等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获得科学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滑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滑轮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评价设计:当堂小测试。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定滑轮)。幻灯片(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播放微视频(国歌以及升旗片段)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因势利导、自主探究 1.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构造
(1)播放视频;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3)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定滑轮不省力)。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演示实验。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定滑轮有哪些作用?(学生交流)说明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强调:弹簧称的示数应该等于钩码的重量。(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三)搭建平台、交流结论 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的作用。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结论。
(2)探究题:小明是二年级的学生,家(二楼)里装修时,叔叔们从楼上、楼下不停的运料,非常的麻烦,而且还影响楼上邻居们。小明突发奇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装置,使叔叔们直接在楼下向上把料运进屋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了,他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装置。同学们,你知道小明设计了一个什么装置呢?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你也来设计一下吧!
教师小结: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当堂测试 1.我来填一填:
(1)把一根绳子绕在一个轮子周缘的槽里,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
(2)滑轮的种类很多,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 ;(3)用定滑轮可以()但()。2.用手中的材料怎样做才能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呢?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的知识? 4.观察生活中的轮子与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应用、联系生活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提问:怎样组装能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呢?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
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第三篇: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轮》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学生自学课本)
(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3)学生辨别课本P99页,哪一幅图是动滑轮,哪一幅图是定滑轮?(4)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②学生演示实验。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游戏:竹竿游戏)。课本P100小游戏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教师强调:弹簧称的示数应该等于钩码与滑轮重量的一半。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98结论)。(2)探究题:小明是二年级的学生,家(二楼)里装修时,叔叔们从楼上、楼下不停的运料,非常的麻烦,而且还影响楼上邻居们。小明突发奇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装置,使叔叔们直接在楼下向上把料运进屋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了,他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装置。
同学们,你知道小明设计了一个什么装置呢?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你也来设计一下吧!(3)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滑轮》教案及修改说明、反思
22、滑轮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课件、实验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邻居家装修楼房,想把建筑材料运到高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各抒己见 我们看一下,老师的朋友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师播放视频
师:视频中用到的这种边缘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滑轮!(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组装滑轮
师: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组装一个滑轮吗? 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
小结:动滑轮,动滑轮定义
2.讨论:你认为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师:那在实验时咱们应注意些什么,老师也有几点提示,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实验: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三、拓展应用:
1、滑轮的这些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生思考、汇报。
2、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教师出示)
3、同学们,想一想:在使用滑轮时,我们能不能做到既省了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呢?
生汇报
4、多个滑轮组装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滑轮组。想不想动手组装一个滑轮组?动手试一下吧!
四、课堂评价: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滑轮,你对自己或本组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哪组的表现最棒,为什么?
生充分说 师总结:
通过努力,我们了解了滑轮的秘密。相信通过大家以后的努力,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也会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
修改说明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往往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播放视频,让学生认识滑轮的同时,渗透科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完成组装,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
教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激发学生兴趣
在导入阶段通过播放视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快速进入探究主题,为探究新知做好了铺垫。
2、实验以学生探究为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3、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引导学生先观察,多媒体具体展示介绍结,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4、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制定实验计划,有效完成教学重点,难点在于学生组装动滑轮装置,因此由教师演示实验,安排的恰到好处。
5、合理分工,达到实验的时效性
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两个人合作刚好,每小组还需要实验记录员,因此将学生分为3人小组,做到人人有事可做,人人发展。
二、不足之处
1、因为实验器材的原因,使用的支架比较矮,因此在挂钩码时,学生不能自己预见,绳子过长,耽搁了时间。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实践还需要进一步融合。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滑轮》教案
《20 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滑轮。
2、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
利用滑轮等简单机械研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实验、操作验证滑轮方便与省力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粉笔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很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新课讲解:
一、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还在那个地方见过这种滑轮?
二、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一(定滑轮不省力)。(1)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绳二端各挂钩码)。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二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4)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三、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二(动滑轮省力)。
(1)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2)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4)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四、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讨论:
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用钩码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动滑轮的自重)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