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 真 教案
十一
真
李维霞
教学目标:
1、熟读韵文,体会韵文的韵律美。(重点)
2、背诵韵文,简单理解韵文。
3、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简单的对子。(难点)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秀丽的山川,有着灿烂的文化,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笠翁对韵》十一 真(齐读课题)
下面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目标。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
(1)展示“十 灰”三部分
(2)你对《笠翁对韵》有哪些了解?(3)对对子有什么要求?
2、初读韵文
(1)自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断句。(2)展示,正音。(3)全班展示
3、再读韵文(1)自读韵文(2)个人展示(3)男生、女生唱和读(4)齐读
4、理解韵文
(1)自读韵文。要求:画出不动的词语或句子。(2)同学互助
(3)小组合作交流。目标:找出四、五、六、七句中谁跟谁相对。(4)展示,点拨。
5、背诵韵文(1)小组自由背诵(2)展示(3)集体展示
6、牛刀小试
(1)风清云淡,潇洒仙姬游阆苑
月朗星稀,英雄天子醉蓬莱(2)巍巍青山云梦泽
荡荡碧水洞庭湖(3)教师似园丁呕心沥血
学生如花朵斗艳争奇(4)一支粉笔育桃李无怨无悔
三尺讲台献青春情愿心甘
7、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学习经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积累积累对联,将祖国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四年级组的全体语文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支持。这节课总的感觉是安排的内容比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处理得比较仓促。这节课的漏洞比较多,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不充分:对教材不熟悉,一些解释也仅仅是字面意思,备课时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
2、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鼓励性语言的运用,学生展示后没有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3、学生对韵文理解这一个环节处理单比较仓促,还有学生举手想问问可是没时间了也没有解答学生的疑问。
4、小组合作也处理的不太好,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出后在交流。
5、对对子环节方法单一,一直是我在引导学生说出我的答案,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6、学生缺乏自信回答问题声音比较小。
总之这节课存在很多问题,希望老师们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今后在教学中改进。
第二篇:诵读教案十一
诵读教案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塞上听吹箫》和《征人怨》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征人怨(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二、简介高适 高适,河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唐代另一位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 了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说一说 唐代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歌非常多,查找资料,说一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 代表作。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三篇:颜渊十一教案
颜渊篇第十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章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标准字音,听清断句。
3、学生再自由诵读——点生读——齐读一遍。
三、疏通文意
1、生自己先疏通文意,结合下面的注释进行理解。
2、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内将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重点词:
(1)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 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四、请生翻译: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五、文本解读:
(1)文章中有谁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文章中又是谁阐述了对’仁’的看法?
明确:颜渊请教了有关“仁”的看法,孔子阐述了对’仁’的理解。(2)他们两人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讨论的?“仁”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明确:克己复礼
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明确:天下归仁
六、拓展
1、身体力行谈“仁”
大家能不能谈一谈你对“仁”的理解? 明确: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2、“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生活中: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爱人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其实内心的真诚感恩也是“爱人”的一种温暖的表现。
爱人即感恩,它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爱人”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
(3)师讲个小故事,让大家体会“爱人”的内涵。
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一个同学马上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不小的赞叹声。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在一次车祸中,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应该来自平凡的生活。
感恩应该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心胸狭窄勇敢地说“不”。
(4)素材积累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语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为了我们学更多的知识苦口婆心地劝我们要努力学习。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5)学以致用
同学们,你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会怎样做一个“仁”者呢? 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七、教师总结:
从生活到智慧,再从文本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再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归仁
八、课堂作业
学习了本章节,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请结合你对 “仁”理解,拟一份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倡议大家都能以“仁”为行动准则,积极投身到和谐一中的建设中来。
第四篇:广告摄影教案(十一)
第三节:被摄体分析
(重点)
从商品被摄影的角度来分析被摄体,基本上是依据“质感”来分类的。“质感”原来属于触觉的范围,又称“材质感”,美术的术语则称“肌理”或“物肌”。
摄影则将“质感的表现”定义为:利用摄影手法,有效地将物体表面特有的感觉描述出来,使人由观看相片即能看出触觉应有的感受,例如粗糙、光滑、柔软、坚硬、冷热等。
清楚而忠实地描述各种物体表面的质感并不容易,因此在商品摄影上,依据光线被材质反射、穿透或吸收的情形不同,将所有的被摄体大略分为三大类:
1.反光体
2.透明体
3.吸收体
虽然这样的分类并不能涵盖所有物体表面的特性,但因灯光是描述质感的重要功臣,所以这样的分法可以帮助我们有系统地了解采光技巧,进而将质感忠实再现出来。
这样分类的另一个难题是:许多商品并不是由单一种材质构成,例如金属的表现配上皮革的表带,透明的玻璃香水瓶,其瓶盖是金属制品。
在拍摄多种材质的商品时,只要把握:1.重要的 2.大面积 两项原则即可。例如拍摄手表时,当然以反光的表面为主,而香水则以透明体来处理即可。
一.反光体与半反光体
反光体能将周围景象反映在其身上者,例如不锈钢器具、电镀制品、光滑的塑胶、汽车等。半反光体则是指表面非常平滑的物体,例如皮革、珠宝、磨光的木制品等。
(一)反光体与半反光体拍摄要领
拍摄与反光或半反光体可使用相同的概念,因为重点都是要处理物体表面的反光。例如里珍珠之类的反光体,若未能做出反光,则看起来就只像是黑色的色块,而不像珠宝了。
但由于反光体会反映周遭景象,故应着重于遮断这些不必要的投影,而半反光体只要利用扩散光,将平滑的质感作大面积的光,以表现反光体的质感。
(二)反光体的拍摄技巧
1.光棚环围法 光棚环围法适合较立体的反光体,因为这种采光法可以完全遮断周围景象,避免投射在被摄体上,光源的处理有时并不需要很均匀,以便在反光体表面形成明暗层次。
2.平面反光法
平面反光法适合较平面化的反光体。
3.喷雾法
在反光体表面喷上专用蜡(又称消光剂),可消除,周遭反映投影。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单省事,缺点则有:
(1)容易失去反光面特有的质感。
(2)可能引起化学反应而伤害商品。
(3)商品质的摄影作品不适合使用此种方法。
4.遮盖法
使用大毛刷,沾取化妆用的蜜粉,扑在反光体上,使用量的很多,视反光体表面纹理而定。
5.偏光镜
在镜头前加偏光镜,即可减弱反光体表面反映的投影。
二.透明体与半透明体
如水晶、玻璃之类,可透过物体,清楚看见其背后之景象者都称为“透明体”;而如玻璃,塑胶制品等,可看见背后光影的变化,但不能看清景象者,称为“半透明体”。
(一)透明体的拍摄要领
透明体与半透明体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透过”光线,而非“反射”光线。因此采光方式以偏后侧的逆光,表现物体晶莹易透的质感为拍摄重点。
(二)透明体的拍摄技巧
通常配置白色压克力板的摄影台,以逆光表现。
背景以白或黑为主。花色背景或被摄体后面有其他物品时,容易产生干扰的情形。
采用黑色背景时,可利用两侧照射的光源,描写透明体的轮廓边线。
使用有色背景时,可在瓶身背后立起一张大小,形状比被摄体略小的白色纸片作为衬纸,以呈现被摄体的原色。
如需前侧补光以增加亮部效果时,可利用遮光的技巧,使灯光变成长条状,以避免光源在透明体上形成混乱的反光。
透明体的各指纹及毛屑很容易被察觉,拍摄时应特别注意清洁。
利用使用色素或水彩,可以调处比酒、果汁更亮丽的色彩。
(三)半透明体的拍摄技巧
与反光体的拍摄观念相同,利用经扩散或反射的柔光,将正面的光滑质感表现出来。
辅助灯的位置不管高度如何,只要处于被摄物后方,皆可表现其透明感。
三.吸收体
简单的说,除了反光体及透明体之外,其他不会反光也不会透过光线的物体,皆可以归类成“吸收体”。例如布料,绒毛玩具,以及皆有粗糙质感的木制品等。
(一)吸收体的拍摄要领
吸收表面不象反光体或透明体那样光滑,常会有凹凸的情况,使用硬光能造成比较强的明暗对比,产生明显的纹路,因此我们常采用侧面方向的硬光来拍摄吸收体。
表现吸收体质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影像要非常清晰锐利。“清晰锐利”严格来说必须掌握对焦、景深、快门震动、底片解析度、镜头解析度等条件,这对一个业余的摄影人士而言,并不容易!
(二)吸收体的拍摄技巧
(1)以侧面方向之硬光为主灯。
(2)另一侧使用反光板。
(3)影像要清楚。
第五篇:《幼儿教育学》教案(十一)
第十一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
上课前学生分别到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参观,观察并收集大班和一年级学习与管理等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设疑导入,通过观摩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问题导入】
幼儿园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们对小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校是什么样的?小学生上什么课?有没有玩的时候?没有新朋友怎么办?针对孩子的这些问题,谁能告诉小朋友幼儿园与小学有哪些不同?
【谈一谈】
结合参观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活动的情况,谈一谈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1、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
2、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3、师生关系不同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课堂练习】
请学生列表说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特点的比较
二、讲解幼小衔接的工作的意义及任务.。
1、使儿童能尽快地适应新生活
2、为儿童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节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质疑启思,结合资料学习,揭示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要点。
【现象描述】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前学会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一年级的课本系统地教孩子.这一现象在幼儿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那么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老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工作呢?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本学期本班幼儿40名,男24名,女生16名,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具体方案为:
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三、班级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卫生保健工作:
五、家长工作:
【问题研讨】
在本案例中,幼儿园大班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预备开展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前起到什么作用?有何指导意义?
【知识要点】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对将要如小学幼儿有意识制定一些班级纪律,要求幼儿必须遵守并培养幼儿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及各种工作,有意识锻炼其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3)、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二、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
【案例呈现】
在一项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调查中显示,许多儿童认为写作业是帮家长和老师完成任务,检查作业、准备学习用品等事情都应该由家长来做。曾有一个孩子理直气壮地对妈妈说:“您为什么不帮我把铅笔削好,害得我今天上课没笔用,老师都批评我了”。还有一个孩子上课不会记作业,回家后不知道该写什么。妈妈打电话去问别的同学,一连问了八个同学,结果问出了八种不同的作业。原来,这八个孩子记的作业都是不一样的。
【问题研讨】
幼儿入学后为什么不适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困难?
【知识要点】
(二)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1、身体适应方面
2、社会适应方面
(1)、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方面
(2)、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方面
(3)、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方面
(4)、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3、学习适应方面 主要表现在幼儿对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以及读、写、算学习所需技能的准备不足。
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呈现】
某幼儿园很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大班的活动都是为促进幼儿“智”的发展而开展,让大班小朋友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结果,在这个幼儿园毕业的幼儿进入小学后还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问题研讨】
1、在上案例中,为什么在这个幼儿园毕业的幼儿为什么进入小学后还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2、分小组讨论“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做详细记录后由小组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归纳总结】
(三)、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
2、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3、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幼小衔接是一个大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位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课后作业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设计活动:设计一次幼儿入学前的准备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