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23:1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

第一篇: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

琼中中学 李孟吉

通过高中地理教学这段时间,对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反思如下: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比如在地球运动中,如何处理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影子的长度和方向时,我不可能把学生带到教室外教学,一是难以驾驭和控制,二是学生受干扰因素更多,更不利于我完成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四个学生参加到我的设计材料中来,一个同学作北回归线,一位同学作南回归线,一个同学作移动的太阳,一个同学作地球上任一点的物体,让同学们一起观察以下几种情况:

1、当这个点在北回归线以北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

2、当这个点在南回归线以南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

3、这个点在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时,太阳在南北回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

4、当这个点在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我请学生自己来归纳结论,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好,并且能够很好应用。我认为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解读教材、分析教材

在每周一上午备课组组织活动,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教材,确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任知规律的教材因素,同时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同伴助教、探究、模仿等等。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二课时,确立的重点内容是气旋与反气旋,首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看书、填表,然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各种问题,再分组讨论,再由各组的代表提问并由其他的学生来解决,如果解决中有困难的,由老师来帮助解决,最后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探究。(2)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已有水平来设计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地球运动》第三课时,将课堂目标分为a、b、c三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目标,并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探究。

希望通着这次反思能提高我的教学设计能力,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

第二篇:2014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

我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课中

——《山地的形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正值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课改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平日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本着“起点低一点、讲解少一点、训练精一点、落实紧一点”的原则,设计了我的课堂。下面是《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我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精心导入、引人入胜。

本节课主要阐述常见山地的类型、成因、特点等,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我精心挑选图片(如五岳独尊——泰山、世界第一高山——喜马拉雅山脉、窄峡夹青天的华山、风景秀丽的黄山、叹为观止的“猫咪山”等),并制作视频播放,寓教于情于景,既给予学生直观的美的享受又凸显课堂内容,可谓一举两得、美不胜收。

二、注重衔接、一脉相承。

山地的形成是第一节内容内力作用的代表,常见的褶皱山、断块山属于地壳运动的典型地貌,而火山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在系统讲授山地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小组完成表格(只填第一节相关内容),完成如下:

实践证明表格形式不仅较好较快的巩固了第一节内容,而且帮助学生建立起前后内容的联系,长远看有助于学生自觉建构知识体系,因此体现了地理学科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三、模具动画、任我所用。

如果说山地美在其雄伟、险峻的外观,那么山地的骨架(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态)则晦涩难见。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等),我采用模具演示,用一本厚书(每一页代表岩层,页码越大,岩层形成的年代越老)分别演示背斜及向斜的形态、受力分析、地貌类型等,并让学生前后桌两人进行演示和提问,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难度大的地形倒置成因分析,我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并当堂背诵记忆,较好的破解了本节的重难点。

四、课堂活动、兴味盎然。本节课不仅理论知识繁多,而且应用范围广泛。在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下,我由浅至深设计了3个课堂活动,分别是野外判断地貌和地质构造类型、石油天然气及地下水的勘探以及隧道、大坝的选址问题,特别是隧道、大坝的选址问题,尽可能的逼近工程论证场景,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大组,组内分为若干小组,两大组分别论证隧道、大坝的最佳选址,最后各大组派一名工程师代表上台陈述理由,经过激烈论证,最终确定隧道在背斜修建、而大坝在向斜修建的结论。

本节课采用的多种教学手法诚然有可鉴之处,但也存在维纳斯断臂般的遗憾,即讲解褶皱山浓墨重彩,而轻描淡写了断块山,有头重脚轻之嫌;一般地形与地形倒置的成因分析,未点拨前者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而后者以外力作用为主导成因。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在教学这片广袤的天地里,吾将上下而求索,体味探索赐予的智慧与惊喜。

第三篇: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的内部圈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纵波(P):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2)横波(S):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习题]①比较S与P起始速度的大小?

②S与P的变化情况?

③S与P哪个先发生速度的变化?

④地球内部哪个圈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 [读图思考]P21 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限

(1)莫霍界面:地下33千米,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增加(2)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纵波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圈层划分:

(1)地壳: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构成,厚薄不一,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 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8 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 km。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①上地壳(硅铝层):密度较小,不连续分布(洋壳中缺失)

②下地壳(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分布(2)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①上地幔:地面下80~400千米处有一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②下地幔:温度和密度均明显增加(3)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

①外核:因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态,主要成分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而液态铁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

②内核:因地震波速度在内核处加快,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点升高得比温度升得快,所以内核呈固态。

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其核心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的范围内。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宇宙环境为题导入,由天说到地,再提到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震波为线索,引出地球内部的各个圈层,从而讲到圈层划分,最后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外部圈层。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相对应的课后练习,预习下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掌握了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运用圈层结构来分析地震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价值观。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锻炼。

第四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实习教学反思[最终版]

高一地理实习教学反思

摘要: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这对地理教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精神。

关键词:地理;教学;反思;探究

我们06级**专业的学生的实习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于是我找到了我的高一班主任——安徽省**一中的尚**老师。尚老师现在正在带高一班主任,在他的安排下,我跟随李**老师在高一(2)、(9)、(10)、(11)、(13)班实习地理课,同时在11班做实习班主任。

走上实习岗位,挑战真正来临。到了这里,才发现之前在学校为写教案试教而紧张不安是多么的可笑。如果现在回过头去再做这样的事,夸张点说小菜一碟。然而,不容置疑,这些都是必要的,正是由于有了实习前的准备,有了这基础才使现在的实习不那么乱。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高一地理实习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这对地理教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于教学,李老师一开始就和我说了,对于所讲授的知识,自己懂是一回事,表达出来传授给学生是另一回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愿意接受又是一个方面。当我站上讲台上才发现情况的确如此。虽然我觉得我不紧张,教态也比较自然,但是我所表达的与我预期准备的存在差异,课后发现有些小知识点忘了讲,讲课时存在口误。李老师告诉我在第二节课要及时补充与纠正,但是要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错了,比如说把正确的强调几遍。虽然说有错要勇于承认,但次数多了老师的威信就会下降,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教学也就无法进行下去。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又纠正了错误。这是一种书本上学不到的教学技巧。

然后现在的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只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要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以及实习这个实践学习,我觉得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精神。不过在真正的教学中,我也发现它有耗时长效率低的缺点。在45分钟内,不可能组织太多的探究活动。一学期36个学时,更不可能堂堂课去探究,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地理教师感觉课时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活动太多,课时没办法按时完成。接受式学习虽有弊端,但效率高,尤其学生还要面对将来高考的压力,所以地理教师需要接受式学习来使更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受益。因此虽然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接受式学习却必不可少。在长时间的接受式学习上实施探究式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错的调剂。例如,实验区课堂教学接受式教学多于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在课后更有用武之地,如地理必修1(人教版)中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市区与郊区气温的对比、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等,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觉得在地理课堂中接受式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应用,当然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课题,探索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完美结合。

此外,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素材有限,而且有的操作性不强,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探究问题,增加了备课的时间和难度。这对我这样一个实习生来说是个挑战。这要求我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当然同时,也应有配套的探究素材库供老师们选择参考。这样才能确保探究式学习的真正落实,学生才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和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创造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实习期由于学生知道我只是实习老师,心理上首先没有了畏惧感,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代沟不是很严重,这就有了亲近感。所以整个课堂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课堂上十分活跃。和学生做朋友,而不是端起老师的架子,这样学生才愿意配合亲近老师。我想,这也是我实习的一个大收获。现在实习虽结束很久了,但偶尔也会有学生和我联系,这确实也是件比较高兴的事。所以以后当我做一名真正的老师,也要保持这种做法,课堂上当然要严肃有序,课后多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董根明,曹长德,中学文科教学通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2] 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学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 [3] 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第1版 [4]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第1版 [5] 沙润,地球科学精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6]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4版

[9] 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第3版

第五篇:必修一教学反思

《沁园春 长沙》 教学反思:

从教学意图说,我上这一课的目的是想通过这首词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欣赏词的一般方法,但是如果按照教材意图来教的话,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空泛的人文很难内化为学生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必须通过语文来做实。今天教完了《沁园春长沙》,感觉不如意。首先是觉得不能实践新课标的理念,与过去教学没有什么区别:老师讲得过多,学生活动不充分,不知道学生在学过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握意象,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入后让学生说词中哪能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说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引发诗人毛泽东的这一追问,有学生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就进一步地引导思考学生“万类”是哪些,“竞自由”的表现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预习题“词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给人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最后总结出了:词的上片写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正是这壮丽的秋景让毛泽东心潮澎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哲理追问。这里回忆起来思路很清晰,线条很流畅,但在教学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主要是老师讲解过多,比如对意象特点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师讲解的***惯。

《雨巷》

教学反思:

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我尽可能地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诵读与创设氛围让学生进入诗歌境界,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心中的“雨巷”,但未能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创设阅读与鉴赏情境的最大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积极情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无内化可言,用图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诗意。使此时较为成熟的感受与自己原初的感受构成比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我在讲《雨巷》时一直希望追求一种诗化的语言,总认为没有很好的语言,就难以把这篇朦胧诗讲到极致,但无形中却掉入了另一个误区:语言容易脱离学生,使学生无法很好的和课堂融会在一起,好像我在自言自语,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

《再别康桥》 教学反思:

“诵读”是诗歌教学无可争议的最佳手段。《再别康桥》这堂课,我仍以诵读为教学的主线,通过初步诵读、品味赏析、情感诵读这样的步骤,再辅之以音乐渲染和剑桥的如画美景。使整体感官浸润在诗歌的优美意境中。在指导诵读和赏析要点的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诗歌往往有主旨隐逸、情感飘忽、意象朦胧和表达跳跃诸多特点,如果用太逻辑太条理的分析来代替用各自的心灵去生动感悟诗歌的整体美,最后得到的常常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性答案。我力图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将思想情感投入诗歌的意境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映照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反思:

1不能做到合理的取与舍

每到文言文板块,我就想把课文里涉及到的每一个字,词,句都讲到,讲透,恐怕学生落下哪个知识点,感觉处处都是肉,处处都舍不得扔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本来可以三课时讲完的东西实际上却讲了三课半乃至于四课时,耽误了进度不说,学生听得也是云里雾里的,听得很多,但是消化的就还是那么一点点。

2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因为前面疏通课文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于是就开始把讲解课文的时间压缩,压缩的结果就是我提出一个问题,不等学生反应过来就开始提问。

3导入和背景介绍部分浪费的时间过多

对《左传》体裁和文学常识的介绍过多了些。另外对于本文的背景只是引申得过多。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只是看学生当时听得很专注,很感兴趣,随即就讲了起来,完全可以节省些时间的。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吸取这节课的教训,安排好一节课的重点问题,大胆取舍文本材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中逐步的学习,进而完善自己。《荆轲刺秦》 教学反思:

作为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课堂,此时应该更多的还权利于学生。但是在面对这样一篇刚刚开始接触的文言文的时候,我有些茫然。到底教师该不该有些引导,并且引导的度该如何恰当把握。

文言文,应该更多的给学生以朗读的时间,让他逐渐的形成对于文言文文字的语感,逐渐的学会句读停顿,逐渐的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

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开展,我依然有些迷茫,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建立起清晰的脉络分析,逐渐的清醒一些吧!

《鸿门宴》 教学反思: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中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寥寥数字的人物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语文必修一模块中,只有《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对于这样一个千古名篇幅,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以一斑而知全貌。进而感受到《史记》给后人带来的艺术魅力。

在分析刘、项性格这一环节上,同学们非常积极踊跃,概括出了很多有个人见谛的东西,从而也引发了大量关于楚汉之争的历史资料,可见课下下了不少功夫进行查找,最主要的是把查阅的相关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应该算是本节课的一大收获,每位同学都想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表出来,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但是课堂的时间有限,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武断地阻止了这个环节的进行,造成了各别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失落,打击了学生的热情,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现在回过头想一想,其实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哪怕是教学任务完不成,超码学生得到了锻炼,这也是一种收获。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吸取这样的经验,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

《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反思:

教师应帮助解决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恐惧。鲁迅文章的难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时代背景的隔膜。鲁迅的文章针对性很强,它往往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某件事,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某些政治或其他的社会现象。这些事件或现象在文章中根本就看不到,但是没有这些背景知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讲些什么。更不用说稳中的有些话是含沙射影,暗指当时的某些人或事。这些知识虽说文中没有,但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编者往往都在注释中加议提示与介绍。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醒学生要重视注释。二是教师可以查阅资料对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给以更详尽的介绍。

第二,在阅读的方法上给以扶助与指导。鲁迅的文章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否则理解的难度就更大,连字面意思都理解不了,深刻含义就无从谈起了。我重点指导学生训练了阅读时首先要把握思路,然后要理顺每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除各部分之间的前后联系,明确每一部分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与作用。之后让学生自读文章,发现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事实证明,学生理解的难点也很少超出课后替所要求的那几句。我就抓住学生发现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着力强化了要把文句放到文段中,把文段放到全篇中。强调了要搞清楚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要清楚它从何而来又往何方而去。

《小狗包弟》 教学反思:

鉴于现代的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缺乏了解,这就给他们深入理解小狗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情感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文本的研读上,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整体感知(说故事)——合作探究(品故事)——拓展探讨(讲故事)”。首先是我给他们讲一个文革中荒唐的故事,接着让他们研读文本,以复述故事的方式,认识小狗包弟,弄清它的遭遇,这样学生就抓住了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探究主旨,体验情感。再用一些类似的资料进行拓展延伸探究,研读了本文之后的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一些过错,引发或喜或悲的情感是情理中事了。口头表达和课堂总结就会让他们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还有点遗憾:那就是没能更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的主动性还不够;最后学生的自我反思不够深入,流于形式。这是以后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重点放在演讲稿的格式和细节描写上,通过文章的学习,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演讲稿,怎样写一片演讲稿,然后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同学们发现作者在其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其实细节描写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在作文里却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所以这节课重在知道,理解,运用上,在课文结束之后也布置了学生任务,先摘抄课外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然后仿照作者,自己尝试写一段,效果比较理想。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在奋飞杯教学竞赛上讲的内容,总结教学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课堂内容单薄,容量小,不能够旁征博引。

二、课堂语言要精练,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内容不是对学生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高屋建瓴的将内容拔高。

三、上课要有激情。本篇新闻,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题材,本可以借助这篇文章进行几分钟的激情演讲,课堂效果会更好。

四、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启发的作用。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反思:

本文写于二战胜利后的第十四年,离现在的时间比较远,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二战的信息了解的并不多,对“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这样的概念还很模糊。于是在正式授课前,我布置学生观看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辛德勒名单》,并试着了解影片背后的故事。学生对那样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并在影片中已经和影片导演斯皮尔伯格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就能将影片中观看到的内容和在预习本文时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也就有了探究本文主旨的兴趣,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探究的作用。于是我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查找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加深对纳粹罪恶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同学小组内交流材料,并选代表课上展示最让本组同学震撼的一张图片,体现了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既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动的作用,也锻炼了表达、解说、合作、交流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加深对文本学习的深刻性。

《包身工》 教学反思:

《包身工》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师生理解此文的难度因久远时间的间隔而增大,所以,我们在体味此文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之前,首先要扫除时间障碍。

学生对那段历史陌生,有距离感,认为此文在现实生活中已过时,所以一翻开课文心理上便有排斥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此课之前,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上课时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其了解成文时的社会现状,明白此文应时而生的迫切性以及成作的艰难性,感受《包身工》的历史价值,而且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当时工厂和工人生活的情况,可以从感性上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封建买办势力的痛恨,以及对被剥削工人的无限同情,如此以来便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本文应具备的情感上来,这样进入本文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在领会到此文的历史价值之外,还得让学生认识到它的现实意义,紧贴实际,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让学生在每堂课上不仅学到知识,更提升思想认识,这样才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黑心砖窑”和“非法用工煤矿”的存在,其中这些工人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与“包身工”是否相同?我们是否也可以借助报刊网络手段搜集资料,写份如今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与现实紧密相联,便培养起了学生的社会忧思感。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片典型的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按照新闻的结构来整体 把握并提取信息概括内容。以学生为主题教师辅助点拨。通过图、文、视频,让学生把握新闻主题中几个重大意义的时间,直观生动地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过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史,体会民族自豪感,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成就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在激动和兴奋之余,要想到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下载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三较必修一和必修二,它偏重于把必修一和必修二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一个区域,去分析和解决某一区域具体存在的某一个或几个环境问题或可持续......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张新传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 必修一至三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 必修一至三湘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二......

    必修一教学反思1.0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郑琳凤 1.本节课改变了以往常见的函数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不仅仅是通过对比总结得到指数函数的......

    高中英语必修模块一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必修模块一教学反思 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学完了模块一的课程。现结合教学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来培养......

    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设计 [1500字]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 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标导读]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模块1的教学内容......

    高中必修一英语词汇(模版)

    学术的 省 热心的 令人吃惊的 信息 网站;网址 极好的 理解,领悟 指示;说明 方法 改正;纠正享受;乐趣误解令人失望的少年搬家包含二、 有趣的;可笑的聪明的有组织的;有系统的严肃的......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2015—2016年度上学期高一地理工作总结 教师:xxx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做个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