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3:5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第一篇:《绿》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绿》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一、教材分析

1. 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 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

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

1. 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 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 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 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 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

(1)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

① 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

② 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 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 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

② 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

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

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

第二篇:《绿》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1、由《背影》中父子间的爱引出对大自然的爱

2、观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后

2、掌握下列生字词

踞(jù)薄(bó)阴 绺(liǔ)棱(léng)角

穹(qióng)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

3、思考问题:

文章以哪个词为文眼,点题?

明确: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1、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2、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

比喻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太淡)

对比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波(太暗)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联想 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

五、全班配乐朗读。

六、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本文,模仿《散文家谈散文》写一篇鉴赏小短文。

第三篇:《绿》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余杭实小

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的美景,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2、初步了解景物的特点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

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感知全文,理解有关描写绿的词句,感受西湖的“绿”,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绿”或是相当于绿的意思的字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花红柳绿”、“一碧千里”。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绿”,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标题的几种形式。

2、读课文,想想课文还可以以什么为题?

二、再读,理解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的结构。

(2)初步理解“领略”。

三、精读,体味课文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比较灵隐的“绿”和花港观鱼的“绿”有什么不同?

4、观看“绿”的录像,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5、较深入地理解“领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教学过程:

引课:

用“领略”说话。

四、深读,领悟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观看“荷叶”录像。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深入理解“领略”。

五、熟读,背诵课文

1、用最好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课文部分。

2、检查背诵,交流背诵方法。

六、拓读,超越课文

1、小结:绿,是有意蕴的,需要用心去“领略”。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绿》,用心“领略”其中的意蕴。

第四篇:绿.教学设计doc

《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字词。

2、感受作者笔下的绿之美。

3、学习作者细致写景的方法。教材分析:

《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绿色的图片,用图片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学设想:

我决定把这篇文章作为一个范例,借助这一名篇引导学生学会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训练学生'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并把这篇文章放置到整个散文单元教学中去考虑,舍去旁枝,利用现有教材内容,紧扣文章语言点,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同学们,这两幅图画你更喜欢哪一幅,说说理由。大总分同学选择了颜色鲜艳的那幅。是的,世间就是因为有了颜色的点缀才显得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但是颜色我们喜欢,可如果让你用几百字来写,可能难度就比较大了,今天让我们跟随朱自清这位描写大家,共同来欣赏绿。

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读目标。介绍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散文以描写见长,并在描写中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

过渡:

那充满活力、绿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听教师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 句子

2.投影出示字词

xiāng

liǔ

qióng shū

xié

zǐ 镶

薄阴

几绺

皱缬

尘滓 yì

shíchà

yùn

léng

móu lài 挹

什刹

蕴蓄

棱角

明眸善睐

三、认识下列字词

挹 踞

薄阴

几绺

皱缬

尘滓

明眸善睐 掬

什 刹

蕴蓄

棱角

自由朗读课文,并探究下列任务。

1、用。。标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并指出作者所在的观察点。明确:

行踪:走到山边――坐在亭边――站在水边 观察点:山边――梅雨亭边――梅雨潭边

2、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明确:

第一个观察点:山边 观察角度:仰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瀑 听— 花花花花的声音

看— 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第二个观察点:亭边 观察角度:平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 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 观察角度:俯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 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1、本文的题目是绿,而文章一开始却花了大量笔墨写梅雨瀑、梅雨亭和其他一些景物,这样写是否走题。为什么?

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 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

2、“我”对绿总的感受是什么?试用。。点出能够表现作者感受的词。

明确:醉人、奇异

合作探究

第三段中作者对梅雨潭的绿“奇异”“醉人”是怎样进行展开描写的?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并用“~~~~”划出文中你最欣赏的描绘绿的句子,试作赏析。

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

运用对比突出表现

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比喻: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涟漪(静态)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

⑴.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⑵.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⑶.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了。

从文中找出作者对梅雨潭绿的称呼变化,试体会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在散文作品里,《绿》这篇散文随着对“绿”描写的逐步深化,作者感情的逐步发展,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向往和倾慕热爱之情,所反映的正是“五四”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明确:

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最后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绿色带给人的感受,学生朗读下面的小诗,并且选一种颜色来进行一番描写。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颜色,给学生以启发。拓展练笔

《绿》

试着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一段话 你是天地一精灵,有你便有希望,有你便有生命。春季里你把人间涂遍,冬季中你独立寒天。疲倦时你如一剂良药,痛苦时你是一场甘霖。这就是你啊!天地之间,快乐的使者,生命的福音

第五篇:《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详案

执教者 太仓实验中学

冯霞

执教时间2012、4、17

执教班级

相城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2.学会在朗读中读懂文章,读出问题、读出自我。

3.感受文中所跳动着的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希望的激情。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学习作者多角度描绘梅雨潭的绿。教学设想: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这样,在教学上可以采用以段落(第三段)朗读训练带动全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用朗读吹皱一池绿水。学生的感情的到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心灵扬帆起航,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朗读入手,去体会作者倾注的感情,去触摸作者的感情脉搏,去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从而使学生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想象绿

1.上课开始,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绿”字,让学生定睛细视,然后问学生“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万物葱茏的森林”、“一碧万顷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绿茵场”、“绿裙装”

2.听了大家的回答,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形态各异、色彩单一的绿,那么,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写绿的诗句,你能吟诵几句吗? 明确:写绿的古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孟浩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杜牧)

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孟浩然笔下的绿是环绕村边的绿树,贺知章吟诵的绿是万条垂下的柳枝,杜牧则写出了春天的映红绿色。

【注】:如果学生背不出来,要预设一些应对措施。

“这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赏读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温州游仙岩梅雨潭时写下的散文佳作《绿》,看看他要描写的绿又是什么呢?” 二.听读课文,走近绿(提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读懂了什么)

|1.请大家听读课文,要求同学们从四个段落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明确::

·我·惊·诧·于·梅·雨·瀑·下·梅·雨·潭·的·奇·异·的·醉·人·的·绿·了。

2.梅雨潭的美,美在它的绿,作者又是怎样掬起这捧绿水,奉献给读者,我们一起仔细研读第三小节。注意:读一篇文章,读一段文字,我们首先要明白写了什么?其次要学会分析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

【注】:第1项要求:找出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找出后干什么呢?我觉得:找不是目的,是看文章首、尾两段重复这句话的用意。在听读完后,可先把这两句话拎出来:一是比较它们的句式,二是抓住关键词“惊诧”、“不禁”。先说“惊诧”,自然引入到第2项要求。

三.撷取细节,分析绿(提示:把握细节,重点分析。读一篇课文,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把自己摆进去,它可以是欣赏,是共鸣,是审美。)比喻的修辞

1.|提问设计:小组自读课文第三段第3句到第10句,仔细思考一下作者写了梅雨潭的绿哪些方面?

明确:水面波纹、亮度、|质地、色彩)

朗读训练:1大家读第三段第三句到第十句。(要求;边读边画。先画出描写潭水整体的句子;再画出描绘潭水水面波纹的一句;再画出描写水光、描写水色的句子。)

师:现在,我提示,大家依照提示齐声朗读。读描写水面波纹的句子: 生:她松松地„„裙幅。师:描写亮度、质地的句子。生:她滑滑地„„那样嫩。师:写色彩的句子:

生:她又不杂些尘滓„„碧玉。

2.师:现在我读每一方面的上句,大家接读下句。“她松松地皱缬着”——

生: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师:她滑滑地明亮着—— 生:像涂了„„那样嫩。师:她又不杂些尘滓—— 生:宛然一块„„猜不透她。

师:根据每组比喻的意义,概括潭水的特征。请大家按照,我从______这句比喻中,读出了梅雨潭的绿———的特点。

回答要点:细腻,柔美,明亮柔嫩,温润,清纯。(均可)3.好的比喻,不只是绘其形,还要传其神,一两个词语往往不能概括尽比喻描绘出的事物的神韵。如“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只是蕴含“细腻柔美”吗?作者为什么不说“像一条裙幅”或“像少女的裙幅”呢?请大家思考后用“少女„„少妇„„”的对比句式回答。回答要点:少女天真活泼,少妇沉静羞涩。少女明朗,爽快,少妇沉默寡言又脉脉含情。少女裙子短,少妇的裙幅长而平展,要“拖”。师:那么“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绘了潭水波纹的形态的“细柔”外,还可以(沉静羞涩,脉脉含情„„)教师适时总结

新鲜、新颖的比喻,不但能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可以增强文章的美感和表现力。对比的手法:

4.苏轼曾有诗一首来描绘一下西湖的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梅雨潭的绿,作者为什么选用淡浓相宜的西湖的波呢

明确:作者是用对比手法进一步描写绿的“奇异”“醉人”的,突出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以美衬美,突出“绿”的“奇异”。除了写西湖的波,还写了虎跑的绿壁,秦淮的水,作用是相同的,5.现在听我把这三句话改读一下,大家对比,看效果有什么变化。“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我又曾见过水光潋滟的西湖的波,似乎太明了,我又曾见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波,那又似乎太暗了。”大家感觉怎样?

明确:不如原文好,句式重复单调。

师:对,作者正是为了避开单一的句式,才在两个整齐的长句后,配上两个短句,这样长短结合,整散错落,读起来才音韵铿锵,错落有致。

齐声朗读两遍,体会这种效果。生:(读两遍)6.提问:文章在对“绿”作了一番精雕细刻后,又展开对比,更加突出“绿”的“奇异”“醉人”。大家思考,能否把这两层内容在顺序上颠倒一下?生:不行。师:为什么?

生:读者只有先对“绿”有了具体的印象感受后,才能由此联想到别的景物,联想对比才有依托。

教师明确:作者正是按照认识的习惯,变换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描写抒情的。

教师总结:对比可以使景物的特征更加明显。(为了表现梅雨潭的绿美到极致,作者以虎跑绿壁的浓,西湖波的明、秦淮河水的暗进行对比,在衬托中鲜明地表现了梅雨潭绿的恰到好处。)想象的运用

7.大家听我范读这段剩下的部分,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为什么喜欢。(教师要预设,心里有数)

生:改用第二人称,用呼告的方法加强了抒情性,并展开大胆想像,想像出的形象很美,进一步写了“绿”的“醉人”“奇异”。8.师:说得好。作者抓住绿水的轻盈、清澈、含情等特点,大胆想像,用假设的句式,写出了美的形象。

请大家模仿假设的句型,抓住“绿”的特点,大胆想像,造一两句赞美绿的话。想好了举手回答。

明确①: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以你为绘画的颜料,送给丹青能手,他必能妙手天成描绘出世上最美的画卷。

明确②:那醉人的绿呀,我若以你作种子,撒播于祖国的江河湖泊,一定会净化污染,整个中华大地成为世上最美的风景区。„„ 9.教师:是的,“绿”在作者眼里,在同学们心里,已不是少妇的裙幅,也不再是一块碧玉,而是一位天真清纯的小姑娘,是一位婀娜多姿、明眸皓齿脉脉含情的少女,或是神奇的颜料和绿色的种子了。作者“醉”了,同学们“醉”了,为这奇异的“绿”。作者醉意中还送了她一个名字——女儿绿,作者在本段中发明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女儿绿”,恰巧在众多的玉石中有一种叫“祖母绿”的宝石,如果我们用“祖母绿”来代替“女儿绿”这个称呼来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的感觉好不好? 我读原文,大家读改句。

[点拨]“女儿”在这里联系上下文是指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给人的感觉是:清纯、鲜活、美丽、灵动,而祖母给人的感觉是:老气横秋、满脸皱纹、历经沧桑,完全不符合梅雨潭的绿的神韵。

教师提示:有一首歌曲《九九女儿红》,歌词意思是:南方米酒之乡,父母生下女儿,便在地下深埋一坛米酒,女儿长到十八岁,蒙上红盖头出嫁时,父母取出淳厚芳香的米酒,招待四方亲朋,送女出嫁,因此这酒就叫“女儿红”。“女儿绿”大概由“女儿红”而来。教师总结:能把静态水“闪闪的绿色”描写得那么可爱,并用美妙的比喻来比拟它,用形象的对比来烘托它,以自己诗一般的心灵去拥抱它,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去礼赞它,这确是朱先生的发现与创造。【注】:此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读、说、析”来组织流程,看“绿在哪里(概括)、怎么写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分析)、写得有没有突出“惊诧”的感受”(好处或效果,通过语言训练或语文手段来体现)。

建议:一是最好能从总体上让同学们了解每个环节的目的,二是流程尽可能简洁明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能量。

四、欣赏图片,直观绿

教师引导:绿是什么?绿是梅雨潭荷叶似的潭面,绿是潭面上微波荡漾的涟漪,同学们此刻一定迫不及待地想亲眼见见朱自清笔下的绿,(播放图片)

【注】:此环节借助于“现代媒体(摄影)”的手段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但是要注意:摄影只是媒体手段,它是平面的,把它转换成语文手段,才显得立体。能不能播放完后,把照片全放在一张幻灯片上,记学生选择某一个视觉冲击力强、或者让他印象深刻的照片写几句话,把摄影照片转换成文字。当然,此环节也可放在“背景介绍”完后进行。

五、介绍背景,体会绿(提示:读一篇文章,只有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才能真正领会文章在写法上的艺术魅力。)

师:形态色彩单一的“绿”,在作者的笔下情一样深,梦一样美,让人爱,使人醉。“醉人之景历历如在眼前”,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从醉人的绿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时代背景介绍。教师提示:《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跳动着的脉搏,结合《春》,从中我读出了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六、学生质疑,讨论绿(提示:读出问题,是质疑,是追问,是研究)(学生质疑略)

七.拓展延伸,描写绿(作业)(提示: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描写你身边的一处景点,写出它的特点)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梅雨潭的绿

对比烘托

醉人

奇异

想象抒情

爱恋、神往

爱自然

爱生活

【注】:总之,本课的设计非常精彩,重点的环节还要再作一些简化处理,否则“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少一些”。

冯老师,期待你的成功,苏州学科带头人课堂考核只是一个形式,问题不会太大的,提前预祝你的成功。

下载《绿》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教学设计

    《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基本方法进行阅读欣赏。2、品味优美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

    《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二、教学重点 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

    《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教......

    绿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

    绿_教学设计_教案(共五则)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9个生字:倒、处、找、浅、淡、发、所、静、交”,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处、找、浅、淡”。 2、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绿娃娃教学设计

    《绿娃娃》教学设计 一(2)陈菊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

    绿娃娃教学设计

    《绿娃娃》教学设计 三道街小学卢欣玲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8个字。认识新偏旁(双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自然万物的茁壮成长,享受走进自然的......

    《绿》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教学目的]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