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体会文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
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
(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2)思考:文章的文眼是什么? 2.投影出示字词
jù
bó
liǔ
léng
qióng shū
zǐ
xié
踞
薄阴
绺
棱角
穹
倏
尘滓
皱缬
shíchà
móu lài
yì
jū
什刹
明眸善睐
挹
掬
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
1. 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明确:
第一个观察点:山边 观察角度:仰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瀑
听— 花花花花的声音
看— 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第二个观察点:亭边
观察角度:平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多方设喻精雕细刻
运用对比突出表现
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比喻: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涟漪(静态)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
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联想: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课堂小结 小结:
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课后习题
组织学生选择大自然中的一种色彩进行写作。学习《绿》的语言风格,写一篇关于山水风光的习作
第二篇:绿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9个生字:倒、处、找、浅、淡、发、所、静、交”,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处、找、浅、淡”。
2、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本课9个生字。
2、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欣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绿
4、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教学生字:倒、处、找、浅、淡、发、所、静、交
(1)在小组中自学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先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再说说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2)抽读生字字音。(3)出示“淡、浅”
①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②书空“浅”的右半部分。
③说说它们的的反义词?(淡——浓 浅——深)(4)出示“处”
①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外)
②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如“外”伸长手臂“处处处”。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
出了哪些绿色?
2、板: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亮,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一节再仔细读读。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和说话练习。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雨中的()是绿色。阳光下的()也是绿色。(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2)指名读,全班读。第四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第五节:
(1)出示说话练习。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8、全文朗读。
四、拓展运用,指导写字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3、试背课文。
4、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2)观“到、刮、浅、淡”4个字。
(3)注意共同点:左右结构:“到、刮”左宽右窄,“浅、淡”左窄右宽。(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绿
第三篇:《绿》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绿》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一、教材分析
1. 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 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
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
1. 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 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 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 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 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
(1)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
① 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
② 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 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 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
② 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
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
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
第四篇:《绿》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1、由《背影》中父子间的爱引出对大自然的爱
2、观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后
2、掌握下列生字词
踞(jù)薄(bó)阴 绺(liǔ)棱(léng)角
穹(qióng)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
3、思考问题:
文章以哪个词为文眼,点题?
明确: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1、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2、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
比喻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太淡)
对比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波(太暗)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联想 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
五、全班配乐朗读。
六、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本文,模仿《散文家谈散文》写一篇鉴赏小短文。
第五篇:《绿》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余杭实小
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的美景,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2、初步了解景物的特点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
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感知全文,理解有关描写绿的词句,感受西湖的“绿”,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绿”或是相当于绿的意思的字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花红柳绿”、“一碧千里”。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绿”,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标题的几种形式。
2、读课文,想想课文还可以以什么为题?
二、再读,理解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的结构。
(2)初步理解“领略”。
三、精读,体味课文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比较灵隐的“绿”和花港观鱼的“绿”有什么不同?
4、观看“绿”的录像,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5、较深入地理解“领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领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教学过程:
引课:
用“领略”说话。
四、深读,领悟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观看“荷叶”录像。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深入理解“领略”。
五、熟读,背诵课文
1、用最好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课文部分。
2、检查背诵,交流背诵方法。
六、拓读,超越课文
1、小结:绿,是有意蕴的,需要用心去“领略”。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绿》,用心“领略”其中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