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Word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Word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篇:《Word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Word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间:2009年3月25日上午” 3. 标题的设置:“格式”——“字体”(字型、字号、颜色),“格式”——“段落”(居中对齐)

4. 正文中文字格式的设置:“格式”——“字体”(字型、字号、颜色)5. 正文中段落格式的设置:“格式”——“段落”(缩进、对齐、间距)6. 文字的编辑:

文字的删除与添加

“编辑”——“查找/替换” 移动文本 7. 图片的编辑

插入图片、设置图片大小及版式 8.艺术字的设置 9.表格的设置

9.其它的一些编辑方法(首字下沉、分栏等)10.保存文件

(三)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题进行上机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鼓励学生之间自由讨论,互帮互学。

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

(四)拓展练习

完成操作练习的同学,请完成客观题。

第二篇:教学设计复习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三)简答题

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

1、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在理解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2)其在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过程中,是一个综合运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过程(3)它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4)它的产物是一个经过验 证的教学系统,(5)教学设计的产物必须按照程序进行检验评价。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在教育教学中具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系统设计的教学,即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的设计的教学才能达到这种教育教学的效果。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在这四种理论中,系统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近30年来的发展相对稳定,惟有学习理论,自50年代以来,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影响特别显著,因此,可以根据学习理论的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进行分代划分。第一代教学设计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是“肯普模型”,第二代教学设计是以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史密斯—雷根模型”。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一)填空题

1、教学设计是应用()方法分析和研究(),确定解决它们的(),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20世纪90年代,()与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正逐渐从()的教学设计向()的教学设计方向发展,教学设计的技术手段也日益系统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3、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4、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5、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6、在加涅看来,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和(),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以支持、激发和促进学习的()。

7、“肯普模式”中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是()、()、()。

8、瑞格卢斯提出的()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提出的()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微策略。

1、系统科学、教学问题和需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2、建构主义、以教为主、以学为主

3、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4、操作系统、执行控制系统、预期系统

5、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

6、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内部条件

7、学生必须学到什么、应如何教学、如何评定教学效果

8、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

第二章 教学目标分析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也称为(),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它应该是()、(),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通常采用ABCD方法编写教学目标,其中ABCD分别指()、()、()、()。

2、根据教学内容的范围,教学目标可分为四个级别,即:()、()、()、()。

3、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4、奥苏伯尔从认知过程出发,把学习分为:()、()、()。

5、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

6、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的分为:()、()、()、()、()、()。

7、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遵守的原则是:()、()、()、()。

8、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教学内容常用的方法有:()、()、()、()。

1、行为目标、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对象、行为、条件、程度

2、学科总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3、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5、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为评价提供依据、激发学习动机、评鉴我修正教学过程

6、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7、整体性、灵活性、层次性、可操作性

8、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三)简答题

请简要回答加涅和布鲁姆对教育目标的分类有何异同?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在认知领域布鲁姆还将认知领域划分为递进的六个层次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加涅将学习分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二者均将学习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划分,在认知领域学习均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层级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不同之处是,加涅的分类更侧重于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来划分,而布鲁姆的分类则更侧重于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划分。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填空题

1、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效果怎样,都要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分析学习者特征主要是指了解学习的()、()。

2、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

3、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是()和()的总和。

4、认知风格是指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的方式上,是学习风格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因素。

5、认知结构的变量包括:()、()、()。

6、根据学习者对待外部信息的态度可以将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分为()和()。

7、所谓控制点是指人们对()的因素的看法,一般分为()和()。

8、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分别是()、()、()。

1、学习准备情况、学习特点

2、对预备技能的分析、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对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

3、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4、偏爱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理解

5、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

6、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7、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内部控制、外部控制

8、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第四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填空题

1、教学策略是对完成()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和()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2、教学模式应体现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和()。

3、媒体选择的工作程序有三步,分别是()、()和()。

4、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指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它们分别是:()、()、()。

5、选择教学媒体时应注意的原则是()、()、()。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呈现给学习者的(),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和()。

7、掌握学习是由()等人提出来的一种旨在把()与()和()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8、一般来讲,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目标、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

2、理论与思想、环境与资源、关系与结构

3、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媒体类型的选择、媒体内容的选择

4、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

5、目标控制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

6、学习任务之前、引导性材料、抽象性和包摄性

7、布鲁姆、教学过程、学生的个别需要、学习特征

8、优效性、参照性、可操作性、开放性

(四)简答题

1、请简述奥苏伯尔的先组织者教学策略,并说明其基本教学过程

2、简述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用它解释自主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1、先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对认识 结构的改进和促进新知识的保持.所谓先行组织者即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能促使学习者用先前学过的材料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的材料以形成一定的”智力 地图”。奥苏伯尔认为先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基本教学过程包括(1)呈现先行组织者(2)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三个部分。

2、维果斯基认为通过教学活动能消除儿童智力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的差异。该差异即所谓的 “最邻近发展区”.教学决定了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实 际发展水平与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借用建筑业中的 “脚手架”(Scaffolding)喻 义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策略,即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对其现有能力提高具支持作用的”支架”来促使学习者能力水平的提高.第五章 学习环境的设计

(一)填空题

1、学习环境是()和()的一种动态的组合。其中前者包括()、()、()等等。后者包括()和()。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和()。

3、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和()。

4、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和()。

5、建模策略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其中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是()和()。前者用来表明();后者用来表明()。

1、学习资源、人际关系、学习材料、认知工具、学习空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2、问题、相关的个案或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或背景支持

3、定义学习领域、定义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学习情境设计、评价和修改

4、情境、资源、工具、策略

5、显性的行为建模策略、隐性的认知过程建模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应执行哪些活动以及如何执行这些活动、学习者在从事这些学习活动时应当使用的推理方法

(三)简答题

请简要说说学习环境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学习环境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的设计、情境的设计、资源的设计、工具的设 计、策略的设计。

目前学习环境的设计并没有一套统一的模式与方法。其中以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最具有影响力。他提出了从“过程取向” 着眼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一组启发式,称之为3C,即情境(Context)、协作(Collaboration)和建构(Construction)。他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应关注知识的建构;应创设有意义、真凭实据的学习情境并运用他们已建构的知识;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应协同努力,教师应担负其指导与督促的作用而不是一个知识的供应商。

第六章 学习评价的设计

(一)填空题

1、学习评价是指根据(),采用(),对()按照一定的()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做出()。

2、根据评价工作的任务与发生的时间,通常可以把评价分为()、()和()。

3、学习评价具有两种作用,分别是()和()。

4、学习文件夹是()的系统集合。它是属于一种()评价方式。

5、评价指标体系由()、()、()和()组成。

6、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和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

1、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测量数据、标准、价值性的判断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反馈作用、决策作用

4、学生作品、形成性

5、指标项目、评价标准、权重系数、评判等级

6、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教师指导活动、学习资源质量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

2、简要叙述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

1、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通过结构化观察、问卷调查、形成性练习、总结性测验等途径,收集学习者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认知效果等方面的数量化的资料,作为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及其变化的客观基础。(2)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建立各门学科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收集到的客观资料进行第二次量化处理。(3)对二次量化的结果,作出价值性的判断,包括作出达标程度、相对水平、差异对比和发展状况等方面的评价结果的描述。

2、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是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并生成试卷或评价量表。(2)实施阶段。主要是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收集信息进行误差诊断。(3)处理阶段。主要是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信息,从而形成综合判断,并分析诊断问题。(4)反馈阶段。主要是估计本次评价的质量,从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评价本身的措施,为下一次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

第三篇:凸透镜教学设计(复习)

总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光学是初二物理教学的部分内容,光的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中考的 热点之一。理解凸透镜成像的静态及动态规律对于分析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调节原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②理解凸透镜成像的静态和动态规律;(2)过程与方法论: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②在头脑中建立完整连续的物像变化“动态模型”;(3)情感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②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媒体运用

在探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时,通过鼠标拖动物体移动,学生可以明显观察到像的大小变化、像距和物距的关系、物像之间距离的变化;通过电脑自动演示和测算,学生可以明显得到像速和物速的关系。

在应用动态规律调节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一是可以检验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二是可以边讲解边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学生活动1:讨论有几种方法可以知道桌上的透镜是凸透镜?

(一)复习: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

学生活动2:讨论如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有几种方法?原理是什么?)教师活动: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

通过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比较物体在f两侧和2f两侧 的像的性质,从而归纳出对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的理解,为下面的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及应用做好铺垫。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物像的变化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通过教师有序引导,学生逐项观察,逐项思考分析,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和学的高度统一。体现了能力目标、创新目标。

(三)知识升华:灵活应用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应用刚刚归纳得出的动态规律,分析在实际情况中怎样正确调节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并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检验,及时校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体现了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四)强化:例题

通过练习强化有意注意,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评价鼓励学生,重在让学生弄清楚成像规律得出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结论。

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五)巩固: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教学内容多、密度大、难度高,多媒体的运用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模拟实验弥补了实验无法做到缺憾。如:在研究物体和像沿主轴运动的快慢变化,利用课件很容易实现,但实验就无法实现了。所以,教学软件的使用可以将抽象的、不好理解的规律直观化,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作用。

另一方面,以后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同学上讲台来演示软件,那样就可以亲自体验,印象会更为深刻。

第四篇:《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初三物理

第八章《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会求浮力大小;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4、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物体的浮沉条件 【复习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初三物理第八章《浮力》

二、投放目标:一学生读。

三、板块一 认识浮力

1、播放微视频: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面看一段微视频,通过视频重新认识一下浮力。

由于上下两表面的深度不同,所以压强不同,压力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两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教师板书:F浮=F向上-F向下)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本中删掉了,但去年的中考说明又强调要有这部分内容,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

举例说明:烧杯的底部有一个凸起,凸起的上方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下面由于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的压力,这样压力的合力是向下的,它就不叫浮力,(也就是不受浮力)。

浮力是压力的合力,所以对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分析时,有浮力就不能有压力。

2、投影:浮力的测量 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测量小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学生叙述实验方法和步骤。

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教师板书:F浮=G-F拉)

3、学生巩固板块一的知识点。

4、学生做自我检测题一并交流答案。

四、板块二

阿基米德原理

1、播放微视频,实验回顾: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学生做学案:板块二中的实验回顾,看是否认真观看实验。然后交流答案。(教师板书:F浮=G排=m排g=ρ液gV排)

3、学生巩固板块二的知识点。

4、学生做自我检测题二并交流答案。

5、教师重点分析第2小题。

五、板块三

物体的浮沉条件

1、投影:物体的浮沉条件。

以上浮为例,推导ρ液与ρ物的关系: ∵F浮>G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教师板书)又∵V排=V物 ∴ρ液>ρ物

漂浮、悬浮和沉底都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我们也可以利用漂浮和悬浮时求浮力。(教师板书:F浮=G)

2、学生填写学案板块三的知识点,进一步强化。

3、学生做自我检测题三并交流。

六、归纳总结: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学生归纳总结并完成学案,教师加以强调:每种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七、课堂小结:学生对照知识网络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挑战自我: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课外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篇:电化学复习教学设计

霍城县中学教学参评设计

课题:电化学解题方法探究

——难点突破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姓名:徐惠明

单位:新疆伊犁霍城县江苏中学

邮编:835200

邮箱:571069085@QQ.COM

电话:*** 霍城县中学教学参评设计 电化学复习专题: 电化学解题方法探究

——难点突破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即: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教材分析

电化学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它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内容密切相关。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其中涉及到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离子放电规律、电解产物分析及溶液pH的变化、电化学计算、实验设计等知识点。电化学还常常涉及到物理学中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无疑,有关电化学知识也必然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汇点,这一融合正反映了突破学科中心,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将会成为理科综合测试的重点。为此,确立了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两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化学反应原理,而电解产物的判断方法及溶液pH的变化规律则是本部分的难点。3 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相关知识,探究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初步学会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也接触到了几种化学电源及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等知识,但是对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知识的理解仍然存在问题,在解题过程中也常常出现错误,因此,还需要再进一步加以对比、辨析和归纳,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4 教学目标的确立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原电池和电解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化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立的教学目标如下。4.1知识与技能:

通过原电池、电解池的知识对比,使 学生进一步掌握原电池、电解池的化学反应原理、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放电规律、电解产物分析及溶液pH值的变化、电化学计算、实验设计等知识点。4.2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对比、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多角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奥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5 教学流程

一、高考怎样考?--------考题体验

2011高考

(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

见图12(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012年高考

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该电池的反应为---------------2013年高考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示意图如上。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的溶液的pH值增大 D.溶液中的Cl-向正极移动

二、迎考怎样准备?-----知识精要

1、两电池的对比

①构成:原电池:------------电解池:---------------②电极名称: 原电池:-----------------电极反应:-------------------电解池:-----------------电极反应:------------------【归纳】

电解时离子放电顺序:-----------【特别提醒】高考时有时不按常规出牌,要随机应变 2009年高考

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NH4)2S2O8(过二硫酸铵)。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2、两电池外电路电子流向

原电池:-------------------------电解池:----------------------------特别注意:

溶液中无电子通过,导电的是通过阴阳离子的移动而导电的。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的方向相反。

【典例精炼】

1、某种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Li1-xCoO2+LixC6===6C+LiC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xC6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 C.充电时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1-xCoO2+xLi++xe-===LiCoO2

2、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3. 将两个铂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H4和O2,即可产 生电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通入CH4的电极为正极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③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为CH4+2O2+4e-===CO2+2H2O 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⑤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4. 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气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两极均为惰性电极,(1)A极为________,电极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极为________,电极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应

式式

为为【归纳】陌生电极的书写方法

①标价定电子②平衡电荷③原子守恒 注意:

1、碱性不出现H+和CO2

2、酸性不出现OH-、3、关注非水介质如熔融盐、熔融金属氧化物

4、Fe做电极失2e-生成Fe2+

5、二次电池放电为原电池充电为电解池充电时正----正相接、负----负相接

【课后练习】

1、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 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还原为Ag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的金属腐蚀现象。可以通过 下列装置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图Ⅰ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采用下列方法: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B.图Ⅱ是图Ⅰ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Ⅱ的正极材料是铁

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Ⅲ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图Ⅲ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3、以黄铜矿精矿为原料,制取硫酸铜及金属铜的工艺如下所示:

Ⅰ.将黄铜矿精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有少量CaO、MgO、Al2O3)粉碎。Ⅱ.采用如下装置进行电化学浸出实验将精选黄铜矿粉加入电解槽阳极区,恒速搅拌,使矿粉溶解。在阴极区通入氧气,并加入少量催化剂。

Ⅲ.一段时间后,抽取阴极区溶液,向其中加入有机萃取剂(RH)发生反应:2RH(有机相)+Cu2+(水相)-----R2Cu(有机相)+2H+(水相)分离出有机相,向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使Cu2+得以再生。Ⅳ.电解硫酸铜溶液制得金属铜。

(1)黄铜矿粉加入阳极区与硫酸及硫酸铁主要发生以下反应:

(2)CuFeS2+4H+===Cu2++Fe2++2H2S2Fe3++H2S===2Fe2++S↓+2H+ ①阳极区硫酸铁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阳极区Fe3+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极区,电极上开始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后有固体析出,一段时间后固体溶解。写出上述现象对应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进行步骤Ⅲ,分离有机相和水相的主要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加入有机萃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

(4)步骤Ⅲ,向有机相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Cu2+得以再生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5)步骤Ⅳ,若电解 200 mL 0.5 mol·L-1的 CuSO4溶液,生成铜 3.2 g,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小结:电化学试题的一般解答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有效信息 如: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是什么电极?

是根据什么氧化还原反应设计?

是什么环境?

2、写出电极反应式

(1)确定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

(2)确定转移的电子数

(3)明确反应环境,根据三大守恒完成方程式

3、根据题设回答问题 注意答题规范性

教学反思:

一:本堂课没有完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层次好一些的班级学生能有六成的过关率,究其原因,学生没能更好的领悟老师的引导,同时科任老师也需从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兴趣引导,高考复习需要的是老师的精心,学生的用心。二:课堂的师生交互的,学生的参与活动方面: 本节课是多媒体课,通过课件中的丰富展示,如:

1、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是否有外加电源

2、判断电极---------本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写出电极反应式-------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1)根据放电顺序确定得失电子的物质(2)根据化合价变化确定转移的电子数

(3)明确反应环境,根据“三大守恒”完成方程式

等方面,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是很强的,回答的积极,正确率也高。但上升到高考试题,学生马上就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我认为,我们的复习不全是知识的复习,在一定的场景中,实施心理疏导也显得尤为重要!三:本节课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

(1)由浅入深,适时关注学生,学生能接纳的多讲,接纳有困难的慢讲。(2)精选高考模拟题,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切不可一次性就把学生吓倒!

本人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实践结果说明了情境教学是有效的。

总之:从全过程来看,选题是适中的,内容是全面的。讲解是到位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们的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

教学感悟:人生如竞技场,总是看谁笑到最后的终点。让我们关注不同学段的差异性,一起思考怎样引领学生去“笑傲化学”。。

下载《Word专题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Word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目标第八条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圆柱复习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小学生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节课教学充分利用课件直观,丰富学生表象。练习设计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专题教学设计【考情分析】立体几何主要培养学生的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立体几何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试题一般以“两小题一大题或一大题一小题”的形式出现......

    《旋转》复习教学设计

    第二十三章《旋转》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了解利用三种变换进行图案设计.......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系、水文特征; 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

    成语复习一、导入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世界。那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叫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叫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请大家......

    OK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安达市和平小学 张春光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地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建构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认知结构,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百分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百分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百分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百分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