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配以音效的课文插图课件。(黎明的时候,山洪咆哮而至,灾难突然降临。在这幅画面背后发生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杨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主要内容?)
2、同学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多少人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离危险,然而,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我们的老党支部书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乡亲们的平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近老支书,走进他的心灵,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危难的时刻,是谁挺身而出?(板书:老支书)。老汉在危急关头有何壮举?他是如何对待群众和党员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1、自学7——23自然段,勾画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并批注感动原因,仔细读一读,与学习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心读7——23自然段。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并适当批注你感动的原因(可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师进行学法指导:自学前老师给你们一些自学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象故事的情景,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再试着解答一下。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还要一边读一边勾画,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大声朗读把感受表现出来。)
2、课堂交流,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人格魅力。教师随机指导。
(1)交流感动之一: 老支书的第一次壮举
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
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健壮、魁梧,随时都有可能洪水冲走,可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让你感觉他像一座山?(盯)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是怎样的一种目光啊?(犀利、严肃、沉着、冷静、镇定的目光),这是坚定沉着的目光!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老汉的坚定、沉着。(生齐读)老汉的沉着冷静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此时,他就是村民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让我们带着对老汉的敬佩之情读这段话。(生齐读)
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边?因为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时此刻,党员应该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谁来带着对老汉对党员的敬意读这段话?(指名读)。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段话,看看标点有什么特别之处?从感叹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对!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咱们再次朗读这段话,读出三个感叹号表现出的坚定、铿锵有力。(生齐读)
(2)交流感动之二: 老支书的第二次壮举
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为什么凶得像只豹子?(形式危急;小伙子是党员,是党员就应该先人后己)这一段话老汉的哪一个动作给你印象最深?(揪)揪是怎样一个动作?(生描述也可做动作)(抓住,拉住,不轻易放开)这一揪,很可能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突然,冲等)老汉这一揪丝毫没有犹豫,这一揪是那样的果断!谁来读一读?读出老汉的果断。(指名读)
同学们,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其实只有一个理由。什么理由?(小伙子是党员)是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生齐读)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段话。(生齐读)
(3)交流感动之三: 老汉的第三次壮举
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对儿子的爱?(推)推,用力地推。请你用力地读一读,助他上木桥。(指名读)形势紧迫,需要再用力推,全班同学一起读,助他上木桥。(生齐读)
老汉“推”这个动作和前面的哪个动作相反?(揪)既然现在要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为什么刚才要把他揪出来?这不矛盾吗?(探究老汉内心: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饱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的无情,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满怀深情。这用力一推,推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让我们带着感动一起读这段话。(生齐读)这一推是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一个动作!让我们带着对这位伟大父亲的崇高敬意再一起读这段话!(生齐读)
过渡:群众在老汉果断的指挥下奔上了木桥。(板书:群众)当老汉和小伙子准备撤离时,(教师出示字幕学生齐读老汉被浪头吞没部分。)过渡:一切又归于平静,但无法平静的是我们的心情。灾难面前,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也只有这样的党员,才是群众真正的靠山!
三、揭示结尾,理解课题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出示字幕、配乐)教师读最后一部分。
2、体会结尾的妙处。(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部分,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3、理解课文题目“桥”的内涵。
过渡: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体会到了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了吗?(完成板书: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过渡: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的儿子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深深的感动了我,相信也感动了在场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心系群众,忠于职守,他问心无愧!作为一名父亲,他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都疼爱自己的儿子。在生死关头,老汉作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他在我们心中架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这桥仅仅是指文中那座窄窄的木桥吗?(板书:——)(生命之桥,心灵之桥,爱之桥„„)
总结:是啊!灾难面前,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他用血肉之躯筑成的生命之桥;这就是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心灵之桥!
评杨伟执教《桥》一课
沙坪坝区金沙街小学 李渝霞
人教版十册16课《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把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全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杨老师执教的该课体现了以下特点:
1、老师用心审读教材,发现了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精心选择了课堂教学内容。
一是抓故事情节,关注细节。让学生从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体会老支书那无私的大爱。文中写到“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清瘦”、“盯”等描写......老汉外貌、动作的词语,体会到:清瘦的老人目光坚定,他的冷静与临危不乱稳定了人们的情绪,他是一座山,一座让人民群众安心的靠山。
二是品故事内容,感受语言。让学生从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里面品味作者传情达意的精妙之处,领悟出表达的方法和艺术,从而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鉴赏,潜心揣摩,反复涵泳,直至领悟个中滋味。该文语言凝炼,语意深刻。教师让学生围绕“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体会老汉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杨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两句话来体会: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共产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一只豹子;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两句话中“一揪”、“一推”这看似矛盾的动作,虽然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全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一揪”揪出的是老支书高风亮节的品质,为了全村的村民,他宁愿舍弃自己的儿子;这“一推”推出的是一名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为了儿子,他宁愿牺牲自己。学生在品读中加深了对老汉的认识,真正做到了靠语文的工具性来落实对课文人文性的理解。文章的结尾处,教师启发学生自读发现,学生通过这几个短句的阅读,发现了老人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发现了文章独有的表达方式,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2、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尖上。”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授之以渔”。杨老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加深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并予以批注,并适时地提出了自学建议。批注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只有坚持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否则这只是一句空话。批注是要孩子们用笔在思考,思考的结果或是对文章人文性的理解,或是对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思考后的结果留下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成果,更是他们阅读的心理轨迹,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思考的过程,拥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和话语,尽量打破少数优秀学生独占课堂话语权的局面,而教师的自学建议在体现师生平等交流的同时,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催化剂。
3、重视朗读,在读中悟情 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琅琅的读书声。本节课,杨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个别读、分层次读、齐读等,让学生如情入境,读出对课文的理解、读出对老汉的敬佩、读出语感、读出感情,使学生在读书声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洗礼。
第二篇:(详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宾市兴宾区水落小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桥》这篇课文,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生词。
2、课件出示,指名两个同学各读一排,再齐读。(2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揪出 豹子 胸膛 沙哑
3、请仔细观察这两行词语,上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下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板书:洪水、老汉)。
4、课文围绕洪水和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汇报(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来临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读中明法,感悟险情
1、过渡:《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特色,所以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的短篇小说。那它在表达上有些什么特色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好不好?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2、看录像(洪水肆虐的情景),谈感受。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3、默读课文1—6段,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并选择写得好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师: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这一可怕的情景的呢?
出示课件:请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并选择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
4、汇报。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感受吧。谁先来?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还有哪个愿意来和我们分享好句?
名+齐读)①从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突如其来)生:感受到洪水的来势凶猛、紧张、突如其来。②比较句子,体会短句的特点、作用。
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师:大家来比较看,这两句,哪句写得更好些?为什么好?(一句感受到雨水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作了铺垫)
师:像泼。像倒。多少字?构成了几句话?
师;短短的4个字,却构成了2句话。这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表达方法(板书:短句)师:那么作者在这里使用短句,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吧? 师: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像泼。像倒。有没有紧张、喘不过气来呢? 师:这就是使用短句的奥妙,给人增添紧张的气氛。③品读:男——女——齐读 ① 仿写。
课件出示:
1、中午的时候,阳光更强了。像()。像()。
2、天阴沉沉的,乌云越来越浓了。像()。像()。师:我们能不能学习作者这种巧妙的表达方法呢?
② 引导纵观全文,这样的短句、短段在文中还多着呢。不信你看。课件出示:
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渲染紧张的气氛。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男+女读)①为什么好?随机体会比喻句妙处。(板书:比喻)
师:这是文章表达上的一个奥秘,这个比喻把洪水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板书:凶猛可怕)
②结合课件理解“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③品读:先个别后集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
师:洪水是那么的凶猛、可怕,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吧。谁来? 师:谁还能读得更凶猛些。师;一起来感受。
(3)近1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不读)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呢?
③ 为什么好?体会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
名+齐读)④ 你有多高?近一米高的洪水可能在你的什么位置? ⑤ 洪水已经在你的脖子跳舞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⑥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洪水,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放肆、凶猛。文中可不只一处哦。看,老师也找到了好几个。
(3)课件出示:引出4个拟人句,进一步体会可怕、凶猛、突如其来。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山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添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师:请看屏幕。① 齐读。
② 从哪些词看出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 结合理解“狞笑”。(凶恶的地笑。文中指洪水放肆、凶猛、可恨)
④ 洪水由没腿深——近一米高——添着人们的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步步逼近)险情严重。⑤ 齐品读。
三、细品词句,感悟老汉的品格
1、过渡:洪水步步逼近,死亡步步相逼。村民们都在逃生,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可我们党支部书记老汉却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令人感动的地方。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小组读7-23段,找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再读读,并和组内成员交流令你的感动的地方。(2)汇报
①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齐读
句齐读1次)
1次)
谁来给我们说说令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 a这一句是作者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神态)
b体会对比写法。洪水步步逼近,死亡步步相逼时,村民的表现如何?而老汉呢?(像„„),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汉像一座山,你体会到了什么(沉着镇定、威严)
c人们乱哄哄的、老汉却像一座山,这是拿谁和谁比呢?这又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奥秘(板书对比),通过对比,更突出了老汉的„„ d齐品读 ②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齐读1次)
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动作)
b哪些是描写动作的词呢?这些动词可心以看出老汉怎样?(果断)c这小伙子是谁呀?
D老汉不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吗?为什么这时却凶得像只豹子,揪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呢?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不徇私情)E品读
③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道:“桥窄!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2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
B连用3个!语气怎样?从这你感受到了老汉的什么?(威严、冷静)
老汉是一名„„,可他却要求党员排在后边,可见,老汉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把死亡留给了„„真是一名„„(板书:舍已为人)C品读
④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不读)
师:这也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动作、语言)
师;木桥开始发抖、开始呻吟,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选择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父爱如山)
师:尽管如此,小伙子还是被无情的洪水„„,老汉也被无情的洪水„„。老汉英勇„„(板书:英勇献身)
四、体会题目含义和文章的写法
1、文章一开始至到现在并没有说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呀,那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出这又是表达的一个奥秘(设置悬念)。
2、《桥》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看板书:老汉„„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正面描写),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却花那么长的笔墨来写突如其来、凶猛的洪水呢?请看板书:洪水„„这是什么对环境的什么?(板书:侧面、环境描写),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洪水的凶猛、可怕、环境逼人,其目的都是为了什么?(板书:烘托)烘托出老汉的高尚品格,这是本文表达的又一个奥秘。
3、刚才大家也讲了。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为什么,课文却以〈桥〉作题目呢?你认为这一座怎样的桥?(看教参)
五、读写迁移。
名读)师:今天我们领略到了很多表达方法,学以致用,回去以后就请大家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个作家了。
布置学生回去后写一篇作文,以“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为题。
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侧面描写方法,烘托出人物高尚的品质。并注意多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16、桥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洪水 凶猛可怕
老汉
舍己为人
步步逼近
不徇私情
父爱如山
英勇献身
短句、比喻、拟人、对比
动作、神态、语言
侧面描写
烘托
正面描写
第三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详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桥》这篇课文,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生词。
2、课件出示,指名两个同学各读一排,再齐读。(2名+齐读)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揪出 豹子 胸膛 沙哑
孤山子镇明德小学 刘萌萌
3、请仔细观察这两行词语,上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下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板书:洪水、老汉)。
4、课文围绕洪水和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汇报(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来临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读中明法,感悟险情
1、过渡:《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特色,所以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的短篇小说。那它在表达上有些什么特色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好不好?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上批注。
3、学生汇报。(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感受吧。)(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①从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突如其来)
②比较句子,用极短的语言写出事物特点的句子,叫做短句。(板书:短句)体会短句的特点、作用。
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名+齐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师:大家来比较看,这两句,哪句写得更好些?为什么好?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就是使用短句的奥妙,在描写紧急情况的时候,更能突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③像作者这种巧妙的表达方法还很多,我们接着汇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男+女读)
①为什么好?随机体会比喻句妙处。(板书:比喻)师:这是文章表达上的一个奥秘,这个比喻把洪水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板书:凶猛可怕)
②结合课件理解“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师:洪水是那么的凶猛、可怕,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吧。③文中还有描写洪水的句子,我们继续汇报。(3)近1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不读)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呢?
① 为什么好?体会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
②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洪水,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放肆、凶猛。文中可不只一处哦。看,老师也找到了好几个。
(4)课件出示:引出4个拟人句,进一步体会可怕、凶猛、突如其来。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山跳舞了。(4句齐读1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① 从哪些词看出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② 结合理解“狞笑”、“舔”、“爬”。
③ 洪水由没腿深——近一米高——添着人们的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威胁生命)。
④ 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句子,通过朗读,读出洪水的疯狂肆虐和步步逼近。(5)从同学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面对如此可怕的洪水,面对生命的威胁,你会怎么做?文中的村民又是怎么做的?此时此刻,这座窄窄的变成了生命桥,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老汉在危急关头又有何壮举呢?
三、细品词句,感悟老汉的品格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最能表现老汉特点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齐读1次)
A老汉的什么特点?(板书:沉着冷静)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带着你的感受读。
B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现了老汉的沉着冷静?这一句是作者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神态)
老汉盯着谁?你从乱哄哄读懂了什么?人们为什么要惊慌失措?作者表现的是典型人物老汉,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洪水和人们?作者描写洪水又是为了什么?
C在小说中,特定的环境描写就是为了突出表现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烘托。(板书:侧面烘托)同样,人们越惊慌失措,越能衬托老汉的沉着冷静。
D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想用眼神告诉人们什么?老汉就是要用这样的眼神让大家尽快镇静下来,这样大家就会多一分生的希望。谁还能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
E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什么命令?
(2)老汉沙哑地喊道:“桥窄!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2名读)A我们一起来看看这2组句子,你喜欢哪句?为什么?(语言、标点)a: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b: “桥窄啊!大家排成一队吧,最好不要挤,是党员的就请排在后边,好吗?” 师:作者要表现的是紧急情况下老汉的沉作冷静,用的语言是这样的简洁干脆、用的语气是这样的坚定、强烈。谁学着老汉的语气喊一喊?谁能喊出三个感叹号表现出的铿锵有力?
B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先走?群众。在入党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老汉要求党员排在后面,他想到了什么?你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坚持原则)是啊,党员应该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谁来带着对老汉对党员的敬意读这段话?(指名读)。
C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几处: 第一次——“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第二次——“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第三次——“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第四次——“少废话,快走。”
思考:这几句话分别是说给说听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四次语言描写,把老汉的威信、沉稳、睿智、忠于职守的人性之美和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精炼的语言描写是表现典型人物性格特点胡重要手段。
D除了这些语言,你还从哪些动作感受到了老汉的这些美好品质?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齐读1次)
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动作)那老汉的这一揪,对村民意味着什么?对儿子又意味着什么?他犹豫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谁能读出老汉的果断。
b同学们,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其实只有一个理由。什么理由?(小伙子是党员)是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C你从哪里知道的?只有故事全读完,我们才能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种安排方法叫做设置悬念。(板书:设置悬念)虽然让人觉得在意料之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增添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从这层关系,你看出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不徇私情)是的,在亲情与人民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后者,这样的老汉是多么伟大,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老汉的敬仰。齐读。D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的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徇私情、狠心的父亲。那老汉真的不爱自己的儿子吗?(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不读)A这里的吼和上次一样吗?让我们关爱的吼出来。
B老汉这一推意味着什么?既然现在要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为什么刚才要把他揪出来?这不矛盾吗?
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饱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的无情,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满怀深情。这用力一推,推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让我们带着感动一起读这段话。(生齐读)这一推是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一个动作!让我们带着对这位伟大父亲的崇高敬意再一起读这段话!(生齐读)
C群众在老汉的果断指挥下奔上了木桥,当老汉和小伙子准备撤离时————(5)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对儿子说什么呢?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能说什么呢?可是,老汉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无情的洪水就这样带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支书,但是他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里。作者是怎样写出老汉这一品质的?通过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突出人物特点,叫做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一切又归于平静,可无法平静的是我们的心情。
四、体会题目含义和文章的写法
你觉得题目中的“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吗?你读懂了课题的真正含义。在生死的关头,老汉的抉择所表现出来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架起这座不朽之桥。风呜咽着,云低垂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来了,获救的村民们也来了,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朗诵诗歌,来抒发我们对老汉的深切怀念。
啊,老汉
(领)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
(齐)老汉!
(领)大雨滂沱,山洪咆哮,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叫。(齐)妻儿需要你的肩膀,村民更需要你的脊梁。(领)你好似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
你更似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你心中也有父爱如山,(齐)只为那,党旗下的誓言不能忘!
(领)啊,老汉!那一刻,你已经让我们仰望!
啊,老汉!这一瞬,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齐)永远,永远
五、总结延伸:
1、课文学完了,老汉高大的形象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像这样伟大的人,感动的事还有很多,课下 以“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侧面描写方法,烘托出人物高尚的品质。并注意多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2、今天我们领略到了很多表达方法,学以致用,回去以后就请大家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个作家了。
六、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老汉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凶猛可怕 坚持原则
威胁生命 不徇私情
短句、比喻、拟人 动作、神态、语言
侧面描写 烘托 正面描写
第四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20080327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学习了1-6自然段,知道了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村民们惊慌失措,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一位不知名的老汉)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老汉,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这是一位怎样感人的老汉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洪水的凶猛,老汉的崇高
要认识一个人,要读懂一个人,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聚焦他的言行(板书:言、行),现在请同学们静心地默读课文,划出老汉的言、行,用心地体会,这位老汉是一位怎样的人?。
学生批注自学12`
引:你们找到的老汉的第一处言行在哪?(7、8、9段)
预设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
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指名学生读,出示语段
评价:读得真好。
师: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站着盯着他像一座山。
师:你能从关键词句中读出老汉镇定,真不简单!
2、对比读,读出镇定
引导: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在山洪来临时,一百多位村民都在干什么?出示课文描写村民们逃命的语段,指名学生读——分组读(第一组读是“谁惊慌地----疯了似的折回来”,第二组读“人们跌跌撞撞----”,第三组读“木桥前----”这一段)人们只顾仓皇逃命,而我们的党支部书记呢?——“站”、“盯”!
你从老汉的这一“站”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若生不解,补充:()地“站”(从 “盯”“像一座山”可以感受到老汉是一位冷静、沉着、遇事镇定的人)
他镇定,谁来读读,读出他的镇定!
生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多么稳重、镇定的老汉呀!此时的他多么像一高大、稳重座山,所以说这时清瘦的老汉“像一座山”!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他的镇定。(齐读)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2、师:老汉在危急关头无私无畏,镇定如山,他一句果断的话,一句智慧的话,扭转了重大灾情,挽救了人们!谁来读老汉的喊话?
我们先不发现评价他读得怎样,先看看老汉的喊话有什么特点?十五个字用了几个感叹号?(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是多么的镇定与果断!好,谁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出他的镇定与果断!
——老汉当时非常沉着,但内心十分焦急,因为凶猛的洪水即将扑来,他的村民危在旦夕!
师:让我们来观看洪水的录象,感受洪水可怕吧!观看“凶猛的洪水”录象,让学生深切感受形势的严峻!
3、面对着这势不可挡、凶猛、可怕的洪水,想着这身后窄窄的小木桥,盯着面前着惊慌失措的一百多位村民!他当时应该怎样喊出这句话?
再体会、再读——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从老汉这一句话中,读懂了一位怎样的老汉?(是呀,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边?老汉始终把村民们放在第一位。)镇定与果断,心中只有人民
师: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呢?(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句子: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人们纷纷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逃向生的彼岸,只有坚守在桥边指挥,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忘我)是呀,这是一位心中只有人民,惟独没有自己的老支书!
过渡:你还从老汉哪些言行中读懂了老汉?
预设2: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一句的教学,可结合文中插图)师:刚才这位镇定的老汉现在突然变得怎样?——凶狠!哪里看出?(冲、揪出、吼道、像豹子)——你来读读!——他揪出的小伙子是谁/
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读!
是呀,读书就应该联系上下文读。
当每一个读者读到文章的最后,才突然发现,突然醒悟——原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
师:洪水来临,求生是人的本能,老汉却对自己的儿子“揪,吼”,这一揪,一吼,让我们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汉?党员排到后面去!儿子也不能例外。为了人们,爱民甚于亲生儿子!26`
过渡:是呀,这样的老支书怎能不是一位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呢。老汉这的两个动作,他的儿子尽管当时不理解,瞪了老汉一眼,但还是站到了后面。此时,木桥开始发抖——爬上了胸膛„„老汉怎么做的?一起读
预设3: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老汉当时想喊什么呢?洪水无情,儿子不幸被洪水卷走了,当老汉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时,老汉似乎想喊什么,喊什么呢?(儿子,儿子,你一定要活下去!好好照顾妈妈!„„)
你从这一推,一喊,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汉?29`
教师总结朗读老汉的这四句话:
师(导读激情,加深体会):老汉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句,让我们通过读再次感悟他的高尚人格。
①“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②“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③“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④“少废话,快走。”
激情引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时,他没有抛下群众,他像一座山,盯着“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群,用沙哑的声音喊道——(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在听见“党员也是人”这话时,他对着这些“目无群众,只想到自己的利益”经不起考验的党员冷冷地说——“可以退党,但我这儿报名。”
在洪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形势十分危机时刻,他只想到了群众优先,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凶得像豹子一样,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在“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木桥就将倒塌时,他还想把最后的一点希望留给儿子,他把儿子一推,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整个疏导过程中老汉的话不多,但句句铿锵,这四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着同一个意思?(人民、人民,老汉心里只有人民)31`
(三)深化老汉精神,想象写话,表达对英雄的崇敬
1、引读结尾
师:然而,洪水,可恶的洪水没有等待这两位可敬的父子逃脱,就冲毁了木桥!——这位受到全村人拥戴的老汉,一位优秀的党支书,走了,他唯一的儿子,也走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就剩下了孤单单的老妇人,让我们一起读读文章令人揪心的结尾几段
(配乐齐读文章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2、深化老汉精神,想象写话
英雄就这样远离了我们,作为他的亲人,作为曾经被他救起的村民,作为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你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点什么?清明节快到了,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之心,一同来祭奠祭奠这位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在书的插图上写上你最想说的话,作为清明节送给老支书的特殊礼物。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感动着!因为,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 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全班交流38`
(四)揭示课题“桥”的内含,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体会题目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此时课题的“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这是一座什么桥? 这是一座连接父亲和儿子心灵的桥;是老汉把村民从死亡的边缘拉到了生命线上,老汉是一座连接生命的桥。
3、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我们的英雄党员干部,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保 护神!同学们,去年冬天。我们南方的那场几十年罕见的雪灾,你一定记忆犹新。但我们的解放军、党员干部们总是站在抗洪第一线,用他们的血和汗,保卫着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涌现出不计其数的英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感人事迹!
看着这些真实感人的画面你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一定读懂了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
2、让我们再次包含深情地读课题(生读课题),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座给人带去生命和希望的桥,永远记住心里只有人民的老汉,令人敬佩的老支书!
五、作业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看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2、拓展阅读:《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
第五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桥》。齐读课题。
2、快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老汉)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他和儿子(都牺牲)了。
二、感情读文、体会老汉的精神品质
(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汉有关的语句,边读课文边注上简短的旁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1、学生汇报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A.从站着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老汉很沉着)B、读一读这个句子,如果读的不好,纠正读
老汉清瘦的脸上躺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从老汉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着急)
B、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可能在想什么呢?(只有有秩序的排队,疏散,撤离得才快些)
C、像一座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镇定、)D、该怎么读这句话?(读得坚定有力)E、齐读这句话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先走?(群众)
从老汉的语言描写中,你有什么体会?(老汉大公无私)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 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读了这句,你体会到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2)当时的情况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把语句中的“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什么?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把句子中的“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读一读。当时的情况又是怎么样?
(2)从老汉的“推”字当中你又体会到什么?(爱自己的儿子)
(二)、从山洪的凶猛感受老汉的精神
课文中出了除了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之外,还写了什么?写了山洪。把描写雨大和山洪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1、学生汇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狰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从第一自然段的“像泼。像倒。”你发现了什么 ?(四个字两句话)
3、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之为短句。师板:短句。短句可以增强气势。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读一读,如果读得不好,纠正读。(有力,并猛)
4、读一读描写山洪的这六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洪水的凶 猛 板书 :凶 猛)
5、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想想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小组间交流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运用了比喻、拟人、像野马形象的说明了洪水的猛、狂。跳舞是说优美的舞蹈吗?其实也是在形象的说明了洪水的疯狂、放肆,令人畏惧,胆战心惊。把人们逼近死亡。这样的句子的写法叫反讽。)6,有感情的齐读。
7、老师引导读
(1)在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 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在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老汉却——————(3)死亡在洪水的狰狞笑声中逼近,老汉却————
8、过度、从这样凶猛的洪水中更加衬托出老汉是个沉着稳重临危不乱大公无私的人,此时此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一起读读故事的结尾吧!老太太来祭奠会对丈夫和儿子说些什么呢?
老伴啊,乡亲们都说:————————————————————————————,——————————————————————你听到了吗?”
“ 儿子啊,虽然你走了,但是————————————————” 三.桥的含义
1、如果让你给桥取个名字,叫什么桥?为什么? 四.拓展
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