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

第一篇: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重视启发诱导为前提,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因搔学生利用动物学中血液循环及本章第一、二节的相关内容,快速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通过创设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步步深入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从而使学生有理解记忆代替了死记硬背,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四章“体内物质运输”的第三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第一节“血液”和第二节“心脏和血管”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也是对前两节中重要知识点的运用。血液循环途径这本份内容与后面的知识点(第六章的气体交换)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章节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是本章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环节。

2、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3、教学难点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在初一动物学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有关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本章第一、二节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刚学完,从学习反馈中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不分,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

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领悟知识要点,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和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启发知道些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联系、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经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运用谈话法启发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教师通过边问、边讲、边绘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采用育课件相结合形式讲解。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血液循环可见包括心脏结构及其与之相通的血管、体循环与肺循环路线;两人一张作业纸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流程图开始CAI:复习引入

复习心脏、血管的有关知识

CAI:体循环的途径

学生观察、阅读、回答问题、口头总结

体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

探讨释疑获取结论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CAI展示心脏血管结构图(未标注结构名称),提出问题:

1、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心脏的结构。

2、与心脏四腔相连通的血管名称分别是什么?

3、怎样区分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

学生观察、回忆、讨论、思考、回答

第一、二节的内容是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入新课

设问:血液是怎样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的呢?引出课题--血液循环

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起学生的兴趣,带着问题听讲、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新课体循环途径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心室的形态与结构,那个腔的肌肉壁最厚?与这部分功能有什么关系?

引出体循环

CAI展示血液循环动态图(未标注个部分名称)

点拨问题:

1、从左心室流出的血液不可能与之相通的一条血管就能到达全身各器官的,因此我们用各级动脉表示。最小动脉后应是什么血管?

2、根据毛细血管的概念,毛细血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什么血管?

3、连通毛细血管的静脉是最小的,他们不断汇集,我们已各级静脉表示,那么汇集到最后最大的经脉应是那条

学生观察、思考

同学们阅读课本P33并观察图VI-28两人讨论体循环要经过哪些结构。

找1--2名同学口头说出他们所观察的体循环途径(个别同学对各级动脉各级静脉把握得不是很准确)

学生通过观察图,根据第二节已有的知识比较容易对照图说出血液流经个部分结构的名称

这里避免教师的面面俱到

体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提问:

1、体循环中,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器官间不断流动,目的是什么?

2、那么,血液与组织细胞在何处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为什么?怎样交换?

3、经过体循环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勇于思考根据第二节内容比较容易回答出毛细血管的特点揭示了结构与动能相适应的特点

(个别同学对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混淆不清)

初二学生具有比较理性的思考通过问题循序渐进的深入,揭示了体循环的意义。加深了学生理解记忆

巩固练习

作业纸上有人体循环模式图(未标名称)

CAI展示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交评优秀这给予中肯的表扬

请同学两人合作,在作业纸上完成体循环的路线,并表明血液成分的变化(流动脉血的用红笔,流经脉血的用蓝笔标注)

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强调巩固重点肺循环总结体循环引入肺循环

点拨提问:

在肺部毛细血管出血液于肺泡发生了怎样的气体交换?经过肺循环,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让学生按照体循环的推理方式在作业纸上画出肺循环的途径,表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

学生完成后,由学生来讲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有不准确出,可引起讨论)

在体循环的基出生学生很容易推理出肺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思考、推理、独立探求问题和答案,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血液循环意义

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师给予补充

让学生发表意见,由他们自己归纳出血液循环的意义

学生有能力自己做出归纳,提高科教学的针对性

知识反馈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指正讨论提纲:

1、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与先有后?

2、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这样观点对不对?

3、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怎样区分?

4、在什么地方血液成分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

教师考察: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是否真正理解把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推向深入

巩固练习

组间连答竞赛,教师从血液循环的任何一部位开始说出其名称,小组的学生依次接着回答出血液流动的下一个结构名称,以时间短、准确率高为得分最高

加强重点内容的巩固这种反馈形势紧张有趣,有效地调动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小结CAI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使学生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生归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八、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测评学生对本节课的达标情况,促使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评价为:

1、设置以犀利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投影出讨论提纲,让学生思考讨论;如循环途径的讨论提纲为:

(1)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有先有后?

(2)

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这种观点对不对?

(3)

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怎样区分?

(4)

在什么地方血液成分才会发生变化?

让学生按照体循环的推理方式在作业纸上画出肺循环的途径,并用红、蓝笔分别标注动脉血和静脉血。如出现问题可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纠正,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2、随堂练习

(1)

可见出示血液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标明名称和血流方向。

(2)

通过组与组之间连答竞赛,反馈学生对循环路径的记忆的准确性和牢固性。可从血循环的任一部分开始,说出其名称入肺静脉,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就应按照血流方向回答出左心房,第二个同学接着答左心室......依此类推。以时间快,准确率高者得分为高,错一个扣5分,来调动学社功能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记忆。

九、板书设计

血液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

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各级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左心房

肺静脉

十、点评

本节课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及学生实际、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的设问,一步步将学生思维引入知识要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教师对知识,技能的分析,总结和归纳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知识技能,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之一和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每个问题引入和启发,对每个环节的点拨和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通过竞赛的答题方式,鼓励性的教学评价等,树立了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很好的实现的预订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血液循环途径(最终版)

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设计思路〗

1.情景切入:血液循环的发现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生命奥秘的欲望。

2.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对血液流动产生感性认识。

3.演示实验:通过改进,进一步直观反映人体内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4.自我介绍和游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生:正好相反。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像。

学生开始活动,按课本提示进行,5分钟后大屏幕展示:动画“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

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

学生小组讨论:血流速度快,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逐渐汇合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

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实际是由头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头部流向尾部,实际是由尾部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

教师质疑: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1.实验材料

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筷一根。

2.实验方法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方法是,取少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6~10分钟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拌,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可以供做实验用。再将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生7:我叫右心房,位于心脏的右上部。

生1~7手拉手齐声:我们一起组成了体循环。(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生8:我位于心脏的右下部,叫右心室;

生9:我是肺动脉,与右心室是好朋友,形影不离;

生10:我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和肺静脉都是我的好朋友;

生11:我叫肺静脉,我负责把血液送回左心房;

生12:我叫左心房,位于心脏的左上部。

学生8~12手拉手齐声:我们一起组成了肺循环。(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

游戏:送礼

红细胞、组织细胞、肺泡(戴头饰)上场。

红细胞:我是红细胞,要将礼物送给我的好朋友。

依次经过1~4,送给他们红色小旗。

组织细胞:我是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每时每刻都产生二氧化碳,都必素好朋友――毛细血管帮忙。

组织细胞与4交换礼物,4将红色小旗送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将绿色小旗送给4。

红细胞依次经过分5~9分发绿色小旗。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这是一节很好的实验课,活动设计科学得体,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合作交往渠道畅通,调控到位,体现了良好的教学导向与教学机智。实验中,学生相互协作,在思考中实验,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学情境新颖,情趣共济。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教学场景宜人。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三篇: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十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供给

第二节 血液循环(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观察、自学、实验,并利用 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活动: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白板展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并让学生描述血液流动情况。设问:鱼的体内血液流动是按着一定的路线流动的,那么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自学与思考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的图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教师活动: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小组成员合作写出血液循环途径(名称间用“→”连接)。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分析为何动脉血、静脉血的颜色会不同。分析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组织细胞 氧气 ↑↓ 二氧化碳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学生活动:利用上节课的内容解释,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反之则分离。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气体扩散。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鲜红的动脉血→ 暗红的静脉血。变化部位: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分析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肺 泡 二氧化碳↑↓氧气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在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 动脉血。变化部位: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处。

通过电子白板让学生尝试将体循环肺循环连接起来,并用红蓝箭头描出体、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再次播放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判断: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②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一先一后的进行的吗?③血液循环有何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学生总结回答:①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红蛋白含氧多少来区分的,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血液的名称,即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中不一定流静

脉血。②血液是循在一个密封的系统中循环有序地不间断的进行着,不分先后。③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血压的内容,了解血压的相关概念,如何测量血压的相关知识,并教给学生在网页上通过输入关键词搜集资料的方法,俩学生演示操作测血压。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交流对血压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利用白板上网搜集①高血压的起因、症状及如何预防的资料;②了解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具体数据,如何测量血压;③根据出血现象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及该如何止血。使学生认识到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三)思维拓展

教师活动:思维拓展问题: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四)回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血液循环的概念、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循环的意义,以及和血压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幸福,使他们懂得要利用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保养身体。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

五、课外拓展:

1、关爱家人的健康:你的血压————(), 你家人的血压————(),(),()

2、上网收集知道何为冠脉循环。如何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六、板书设计 第十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供给

第二节 血液循环(2)

1、血液循环

上下腔静脉肺静脉CO2肺泡肺部的毛右心房左心房O2细血管网右心室左心室肺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O2营养物质CO2废物组织细胞主动脉

2、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血压: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将学生观察实验通过课件展示,是为了形象直观,而且节省时间。八年级学生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理解,并辅以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电子白板使用中与学生互动环节少,而且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对此本人还要继续加强对电子白板的钻研。

第四篇: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目 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教 学 重 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三、教 学 难 点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生:看学习目标。

师:下面同学们来才一个谜语,胸中有台发动机,保证人人有精力,血液流畅营养足,干活学习创奇迹。

(打一人体器官)生:心脏

师:下面就来看一下胸中发动机的结构。教师圈画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范围;以及(圈画出左心室)与左心室相连的主动脉;(圈画出右心室)与右心室相连的肺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上下腔静脉;与左心房相连的肺静脉,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的瓣膜。师:下面来看一下有关的练习。生: C 师:很好,请坐。生:A 师:不错,请坐。

师:通过下面几个练习,我们来小结一下心脏的结构。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心脏的结构,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完成血液循环的? 师:下面我们来看本节的第二个问题:血液循环的路径。师:学习血液循环的路径时,我们应该搞懂这两个问题:

1、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2、血液循环的路径以及两条循环途经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同学们来看这两幅图片: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血——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静脉血。

师:下面再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血液循环的路径。血液从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到毛细血管网,进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给血液,血液把氧气给组织细胞)血液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在流经各级静脉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右心房流到右心室,右心室射血入肺动脉,到肺泡的毛细血管(进行肺泡的气体交换:血液把二氧化碳给肺泡,肺泡把氧气给血液这是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流回左心房,左心房再流到左心室,完成整个循环途径。师:下面通过框图来小结一下循环的途径如右图。

师:下面通过看视频来回顾一下本节的知识;看视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以及相连的四个血管?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3、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别在哪形成的? 生:逐来回答血液循环的问题。师:肺循环的途径是? 生:A

师:很好,请坐。

师:血液经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结果是? 生:B 师:很好,请坐。

师:思考:小明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线。

提示:腕处静脉相当于身体上部半部分的各级静脉。生:讨论

师:药物→上肢的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剩下的全有学生回答。

第五篇: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述血液循环的概念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血液循环。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救护的一些方法。

5、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

2、介绍最新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救护和互爱的教育。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所以本节成为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解决办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入手;从感性入手——让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的录像及VCD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液循环》:

1、课上结合血液循环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血液循环途径。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像时,最好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最好列出观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结合挂图归纳并板书血液循环途径(见板书设计)。

2、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结构里,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

3、最后教师用投影写出下列图解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关于《血压》:

联系有关医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安排几人一台血压计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用血压计来相互测量血压,学会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血压的理解。

在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血压计的结构,并找几个学生上讲台来示范,演示测量血压的完整步骤及介绍如何读数,如果是老式血压计,教师要介绍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换算关系:

1mmHg=0.133千帕

1千帕= 7.5mmHg

学生在测量时,首先是血压计的摆放:如果两人一台,将血压计摆放在实验桌的两个同学的中央,若四人一台,则让前面的两个同学和后面的两人为一组;血压计带有水银柱刻度的朝向学生,不要倒放,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测量前让学生不要太兴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因为在兴奋和剧烈运动后会使血压升高,从而使测量的数值不真实。测量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保持安静,不要有任何声音,否则听不清动脉的声音。每次测量血压最好在半分钟内完成,第二次测时相隔1--2分钟,以免被测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被测量者心理紧张,应暂时停止测量,等他恢复正常后再测,否则测量的血压不准确。冬季测量血压时最好脱下棉衣,如果把长袖卷起来会压紧上臂,影响听音。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人最好重复测量三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

血压计用毕后,让学生立刻将其右倾45℃,把水银放回壶中,然后关闭贮汞阀,以防水银泄漏。

测量后对全班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本班是否有高血压和低血压?计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比较男女血压是否有差异?

关于《脉搏》

课上安排学生测量自己安静时的脉搏和下蹲运动后的脉搏,使学生学会脉搏的测量方法,通过不同人脉搏数据的比较,加深学生对脉搏的理解。对于“切脉”还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医生最早应用于诊断疾病,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建议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 :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假设及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使脉搏增加得越多

设计实验要考虑:①运动量递进的关系,②实验可操作性,且一节课内能完成。

具体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测脉搏,先找准桡动脉的位置(位于桡骨的内侧),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在教室内进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个人测3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为了节约时间,每次可以测30秒钟,把测得的脉搏数值乘以2得每分脉搏次数。

2.测运动后的心率:运动结束后,立即测运动状态的脉搏。每一个运动完成后,要恢复到平静状态下才能进行下一个运动。

3.运动地点:若到操场去测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醒学生带好笔和纸做记录,注意:因体质差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要考虑运动项目。如果学校条件有困难,可在教室测量,运动项目可以采用深度下蹲。

4.教学生如何设计表格(可参考书上的):

5.教给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的方法:教学生如何画脉搏变化曲线图,如何统计全班的数据,画出全班平均脉搏变化曲线图。

6.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评比,作为本次实验的一次升华。评比的内容包括:①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②各自记录的实验数据是否准确 ③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是否正确 ④结论的推导是否恰当。评比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讲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讨论达到互相交流和学习的作用。

7.除按书上探索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探索剧烈运动对身体素质不同的人的脉搏的影响:选学校田径队的、球队的学生或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5-6名,平时运动不多的学生5-6名,平时常不运动的学生5-6名做对比实验,先测安静状态下的脉搏3次,求个人平均值,小组平均值;再让他们分别跑300米后,立即测运动后的脉搏,与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做对比,统计个人脉搏的变化和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的平均脉搏的变化情况,分析数值得出结论。

关于《出血的初步处理》:

用总结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的颜色来学习出血的初步处理。课上可安排学生一些演习活动:由老师给出出血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并当场练习护理方法。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较多,又有两个实验,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血液循环

复习提问: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名称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

导入: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

板书 第三节 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

(一)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提问:血液在心脏内如何流动?(回答:从心房à心室à动脉)

过渡:那么血液在血管内按什么方向流动?

板书:

(二)途径

1.提问:哺乳动物家兔血液循环途径有几条?哪几条?

学生回答:有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

讲述:人的血液循环也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下面我们通过录像来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2.演示录像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先观察体循环:指导观察:

(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反馈观察情况。

继续观察录像——肺循环

指导观察:

(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4)在肺

下载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血液循环文档

    人体内的血液是怎样流通的?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寻找。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7)认为,脉搏是血管运动引起的,而且血管连通心脏。亚里士......

    第三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节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一、知 识 目 标: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1 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郭志利(5篇)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心脏的跳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心脏。教材通过皮球这样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型和反复握拳松手的模拟活......

    血液循环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反思一: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个人认为做得还可以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比较注意知识点的引入。比如利用复习提问引入血液循环的概念,利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引入动脉血和......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 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谢小丽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

    多途径下载文件教学设计

    《多途径下载文件》教学设计 临清三中 【教材分析】 《多途径下载文件》是教科版第二章《2.3 文件的下载》中的第二小节。在第二节中学生已经学了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这......

    多途径下载文件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教育科学出版社 《多途径下载文件》教学设计 姓名:张海兄 学校: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课题:高一年级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