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郭志利(5篇)

时间:2019-05-12 23:1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郭志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郭志利》。

第一篇:《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郭志利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心脏的跳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心脏。教材通过皮球这样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型和反复握拳松手的模拟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从而很容易理解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第二部分,认识心脏的功能。教材利用塑料瓶泵水这样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心脏功能的模型,让学生测定1分钟的脉搏与心跳次数,使学生认识到两者是一致的。第三部分,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首先,教材引导学生讨论“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然后介绍血液循环的作用。再思考: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心跳会同时加快。第四部分,制定一份锻炼计划。教学本课时,可以通过感觉心脏的跳动、认识心脏、了解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和血液循环的意义等活动开展教学。教学目的:

1、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3、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4、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教学准备:心脏模型、人体血管分布挂图、小橡皮球、水槽、计时器或秒表、空塑料瓶。教学过程:

一、活动1:感觉心脏的跳动。

1、师:同学们,把手放在胸口,感觉到什么了?说说你们的感觉。

2、师: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板书课题:心脏的跳动)

二、活动2:认识心脏。

1、师:心脏在身体的什么的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过去你们思考过吗? 学生试着回答。

2、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心脏模型一起来认识心脏。

(出示心脏模型,没有实物模型的,可借助书本上的心脏模型的图片)

师:现在你能再说一说心脏的形状像什么吗?

学生回答。

(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这颗桃子的尖端称做心尖,指向左前下,底朝右后上方。如把手掌放在左侧乳头附近,可以清楚地触到心尖的搏动。心脏重约3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本人的拳头。)

3、师: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

学生试着回答。

4、师:看来同学们对心跳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这还不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心跳。

师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你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若皮球数量有限,可让学生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

5、学生分组实验、交流。

6、全班交流、汇报。

(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三、活动3:认识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1、师: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的状态,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做个实验。

师示范讲解:在水中反复挤压塑料瓶,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

(可事先在塑料瓶中滴几滴红墨水,这样现象会更明显。)

3、全班交流、汇报。

4、师: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因为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5、组织学生通过出示挂图认识人体的血管情况。可借助课本上的人体血管分布图。

(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脏的血管。我们看到的条条“青筋”就是静脉。)

6、前面我们已经学会测量1分钟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1分钟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测量脉搏常选用浅表的大动脉,最方便和常用的是最靠拇指侧手腕上的桡动脉。其次是靠近外耳道处的颞动脉和颈部两侧的颈动脉。测量脉搏时应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排按在动脉上,压力大小以能摸到脉搏跳动为准,每次要测量1分钟,一定要在安静的情况下测量,不能只用拇指进行测量,因拇指本身的小动脉搏易与被测量的脉搏混淆。)

7、学生两人一组,测量1分钟内的心跳和脉搏次数。并将结果记录在书上表格内。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能找不到动脉或“搭脉”方法不妥,不能准确地得出结论,老师要注意行间指导,不能一带而过。)

四、活动4: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师:现在,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吗? 小组讨论、汇报。

2、师:你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呢?让我们来看看科学的研究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第54页,阅读最上面的两个小节。

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4、师:为什么运动时,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

(随着人体活动加强,呼吸频率和心率都会相应增加,这是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的缘故。)

5、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

小组讨论、汇报。(加强锻炼)

五、活动5:制定一份锻炼计划。

1、师: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大家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锻炼计划。

2、学生分组讨论锻炼的计划、目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

例:目的:通过适当适量的体育运动,增强自己的体质,保护我们的心脏。

内容:(1)跑步

(2)扩胸、振臂等徒手操练习

(3)游泳

要求:定期测量和记录。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像游泳等项目一定要有家长陪同。

3、课后完成锻炼计划。

第二篇:《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

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谢小丽

科学知识:、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2、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科学探究:、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科学态度:、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2、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模型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型地设计技术。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教学时间: 一 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说说你的感受。2、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认识心脏。

(1)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2)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3)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4)讲述: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5)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分组实验、交流)

全班汇报。

(6)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7)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2、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1)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2)演示实验 1,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3)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4)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5)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6)提问:把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与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差不多„„)3、血液循环的意义。

(1)提问: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干什么吗?(小组讨论、汇报)(2)小结: 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经过流动,把氧气和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排泄器官输出。(3)提问:在《肺和呼吸》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和能量,所以需要肺部尽快尽多的吸进氧气,心脏更有力的搏动,使血液循环流动加快,以便更多更快的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4)提问:由此可见,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情绪„„)三 拓展延伸:

制订家庭健身活动计划。

第三篇: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十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供给

第二节 血液循环(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观察、自学、实验,并利用 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活动: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白板展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并让学生描述血液流动情况。设问:鱼的体内血液流动是按着一定的路线流动的,那么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自学与思考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的图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教师活动: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小组成员合作写出血液循环途径(名称间用“→”连接)。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分析为何动脉血、静脉血的颜色会不同。分析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组织细胞 氧气 ↑↓ 二氧化碳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学生活动:利用上节课的内容解释,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反之则分离。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气体扩散。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鲜红的动脉血→ 暗红的静脉血。变化部位: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分析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肺 泡 二氧化碳↑↓氧气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在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 动脉血。变化部位: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处。

通过电子白板让学生尝试将体循环肺循环连接起来,并用红蓝箭头描出体、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再次播放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判断: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②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一先一后的进行的吗?③血液循环有何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学生总结回答:①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红蛋白含氧多少来区分的,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血液的名称,即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中不一定流静

脉血。②血液是循在一个密封的系统中循环有序地不间断的进行着,不分先后。③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血压的内容,了解血压的相关概念,如何测量血压的相关知识,并教给学生在网页上通过输入关键词搜集资料的方法,俩学生演示操作测血压。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交流对血压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利用白板上网搜集①高血压的起因、症状及如何预防的资料;②了解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具体数据,如何测量血压;③根据出血现象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及该如何止血。使学生认识到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三)思维拓展

教师活动:思维拓展问题: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四)回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血液循环的概念、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循环的意义,以及和血压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幸福,使他们懂得要利用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保养身体。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

五、课外拓展:

1、关爱家人的健康:你的血压————(), 你家人的血压————(),(),()

2、上网收集知道何为冠脉循环。如何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六、板书设计 第十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供给

第二节 血液循环(2)

1、血液循环

上下腔静脉肺静脉CO2肺泡肺部的毛右心房左心房O2细血管网右心室左心室肺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O2营养物质CO2废物组织细胞主动脉

2、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血压: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将学生观察实验通过课件展示,是为了形象直观,而且节省时间。八年级学生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理解,并辅以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电子白板使用中与学生互动环节少,而且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对此本人还要继续加强对电子白板的钻研。

第四篇:《3.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1

《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心脏。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模型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心脏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心脏和心跳

1、谈话:

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比赛,比赛就叫“看谁找得快”要求大家在老师说完比赛内容后,迅速去找,然后坐端正。

2、教师讲解:

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这个长度是1路车从姚家跑到火车站4800多趟的距离!血管里装满了血液。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3、提问: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4、学生猜测,汇报。

5、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血液要想在血管里不停流动,必须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6、学生回答。

7、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8、提问:心脏大致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找找看。

9、学生找后汇报。

10、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找到心脏的位置的?

11、根据学生回答再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1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件并小结: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认识心跳的作用

1、心脏不停的跳动和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对照课件试着说心脏跳动与血液流动的关系。教师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的流动。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你能联系前几课所学的知识推测一下吗?

2、结合猜想,教师出示课件讲解。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

4、汇报讨论结果。

四、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

1、心脏是如此重要,如果这个泵出现毛病,那么人的生命就岌岌可危了,全世界每年由于心脏和血管出现问题而死亡的有167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9.2%。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瓣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2、讲解阅读资料。

3、小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一定要适当,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烟能使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过量饮酒能使心脏麻痹,甚至停止跳动。

第五篇: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重视启发诱导为前提,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因搔学生利用动物学中血液循环及本章第一、二节的相关内容,快速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通过创设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步步深入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从而使学生有理解记忆代替了死记硬背,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四章“体内物质运输”的第三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第一节“血液”和第二节“心脏和血管”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也是对前两节中重要知识点的运用。血液循环途径这本份内容与后面的知识点(第六章的气体交换)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章节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是本章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环节。

2、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3、教学难点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在初一动物学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有关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本章第一、二节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刚学完,从学习反馈中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不分,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

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领悟知识要点,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和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启发知道些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联系、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经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运用谈话法启发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教师通过边问、边讲、边绘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采用育课件相结合形式讲解。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血液循环可见包括心脏结构及其与之相通的血管、体循环与肺循环路线;两人一张作业纸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流程图开始CAI:复习引入

复习心脏、血管的有关知识

CAI:体循环的途径

学生观察、阅读、回答问题、口头总结

体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

探讨释疑获取结论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CAI展示心脏血管结构图(未标注结构名称),提出问题:

1、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心脏的结构。

2、与心脏四腔相连通的血管名称分别是什么?

3、怎样区分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

学生观察、回忆、讨论、思考、回答

第一、二节的内容是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入新课

设问:血液是怎样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的呢?引出课题--血液循环

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起学生的兴趣,带着问题听讲、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新课体循环途径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心室的形态与结构,那个腔的肌肉壁最厚?与这部分功能有什么关系?

引出体循环

CAI展示血液循环动态图(未标注个部分名称)

点拨问题:

1、从左心室流出的血液不可能与之相通的一条血管就能到达全身各器官的,因此我们用各级动脉表示。最小动脉后应是什么血管?

2、根据毛细血管的概念,毛细血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什么血管?

3、连通毛细血管的静脉是最小的,他们不断汇集,我们已各级静脉表示,那么汇集到最后最大的经脉应是那条

学生观察、思考

同学们阅读课本P33并观察图VI-28两人讨论体循环要经过哪些结构。

找1--2名同学口头说出他们所观察的体循环途径(个别同学对各级动脉各级静脉把握得不是很准确)

学生通过观察图,根据第二节已有的知识比较容易对照图说出血液流经个部分结构的名称

这里避免教师的面面俱到

体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提问:

1、体循环中,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器官间不断流动,目的是什么?

2、那么,血液与组织细胞在何处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为什么?怎样交换?

3、经过体循环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勇于思考根据第二节内容比较容易回答出毛细血管的特点揭示了结构与动能相适应的特点

(个别同学对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混淆不清)

初二学生具有比较理性的思考通过问题循序渐进的深入,揭示了体循环的意义。加深了学生理解记忆

巩固练习

作业纸上有人体循环模式图(未标名称)

CAI展示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交评优秀这给予中肯的表扬

请同学两人合作,在作业纸上完成体循环的路线,并表明血液成分的变化(流动脉血的用红笔,流经脉血的用蓝笔标注)

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强调巩固重点肺循环总结体循环引入肺循环

点拨提问:

在肺部毛细血管出血液于肺泡发生了怎样的气体交换?经过肺循环,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让学生按照体循环的推理方式在作业纸上画出肺循环的途径,表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

学生完成后,由学生来讲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有不准确出,可引起讨论)

在体循环的基出生学生很容易推理出肺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思考、推理、独立探求问题和答案,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血液循环意义

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师给予补充

让学生发表意见,由他们自己归纳出血液循环的意义

学生有能力自己做出归纳,提高科教学的针对性

知识反馈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指正讨论提纲:

1、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与先有后?

2、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这样观点对不对?

3、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怎样区分?

4、在什么地方血液成分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

教师考察: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是否真正理解把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推向深入

巩固练习

组间连答竞赛,教师从血液循环的任何一部位开始说出其名称,小组的学生依次接着回答出血液流动的下一个结构名称,以时间短、准确率高为得分最高

加强重点内容的巩固这种反馈形势紧张有趣,有效地调动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小结CAI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使学生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生归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八、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测评学生对本节课的达标情况,促使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评价为:

1、设置以犀利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投影出讨论提纲,让学生思考讨论;如循环途径的讨论提纲为:

(1)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有先有后?

(2)

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这种观点对不对?

(3)

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怎样区分?

(4)

在什么地方血液成分才会发生变化?

让学生按照体循环的推理方式在作业纸上画出肺循环的途径,并用红、蓝笔分别标注动脉血和静脉血。如出现问题可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纠正,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2、随堂练习

(1)

可见出示血液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标明名称和血流方向。

(2)

通过组与组之间连答竞赛,反馈学生对循环路径的记忆的准确性和牢固性。可从血循环的任一部分开始,说出其名称入肺静脉,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就应按照血流方向回答出左心房,第二个同学接着答左心室......依此类推。以时间快,准确率高者得分为高,错一个扣5分,来调动学社功能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记忆。

九、板书设计

血液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

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各级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左心房

肺静脉

十、点评

本节课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及学生实际、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的设问,一步步将学生思维引入知识要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教师对知识,技能的分析,总结和归纳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知识技能,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之一和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每个问题引入和启发,对每个环节的点拨和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通过竞赛的答题方式,鼓励性的教学评价等,树立了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很好的实现的预订的教学目标

下载《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郭志利(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郭志利(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心脏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目 标: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教 学 重......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郭利娟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渭南市实验小学 郭利娟 【教学内容】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心脏和血管 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管 -------脉搏与什么有关 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让学生在做下蹲活动中,感受心脏跳动和血管的搏动,然后在逐一对心脏的血管进行初步认识基础上,对比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

    第三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节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一、知 识 目 标: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郭志利(推荐五篇)

    2014-2015年三年上学期科学期末卷面分析 本次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全面、题量适中,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分,共分为五......

    刘志利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2012级数学组 刘志利 今年我担任27、28两个理科班的数学课,感觉一眨眼的功夫,一年转瞬即逝,回首这一年的教学生涯,有不少的得与失。在创模的大好形势下,我努力改进......

    《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修改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心小学 李祥娥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器官的作用,明白血液循环 2、 科学探究:正确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