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的世界》教学设计2
《马的世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关马的成语、故事、诗文等的积累交流欣赏,让学生走进马的世界,接受马文化的熏陶,增强对马的认识,丰富其精神世界。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故事进行创造性改写。3.思维的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中积累的素材有效运用。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有关马的成语、故事、诗文等的积累交流欣赏,让学生走进马的世界,接受马文化的熏陶,增强对马的认识,丰富其精神世界。
2.思维的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中积累的素材有效运用。课前准备:
1.师生同步阅读积累; 2.讲学稿设计; 3.阅读材料归整; 4.课件制作。教学设想:
1.读写结合和师生同行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 7 2.整个教学流程体现一个中心,即交流为中心:1)交流主体:学生老师;2)交流内容:素材交流(成语、故事、诗文等),表达交流(复述、改写),技巧的交流(改写技巧、选材角度),写作思路的交流,创新思维的交流…… 3.贯穿整节课的一条明线,那就是:人与马的亲密关系。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赠大家一句话。大家齐读,好不好?
新时代的我们,是奔跑在阳光下的骏马,学习中应该有马不停蹄的上进精神,这样我们才不会有马齿徒增的遗憾,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收获春风得意马蹄急的骄傲!
师:洪亮的声音,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满腔的自信。希望在课堂上你们能积极表达,让老师发现我们七(2)班的匹匹“千里马”!(板书:“千里马”)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搜集了大量的有关马的资料,充实了头脑,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情感,今天更重要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进入我们今天的写作训练。二.故事改写
投示要求:从自己搜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一)交流资料
学生自由交流。
/ 7
1.万“马”奔腾
说成语 ①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 ② 教师交流自己的分类积累。
A老骥伏枥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快马加鞭
马到成功
龙马精神 B塞翁失马
指鹿为马
老马识途
按图索骥
伯乐相马
走马观花 学生观察老师的积累,得出规律:
A组侧重于马的精神气概,或勇敢威武,或奋进快速,或忠诚勤劳,或飒爽英姿。B组侧重于马带给人们的警示,成语里都包含着一个故事。
我结合自己的积累,写了一段话,请同学帮老师读读。(朗读中的“千里马”)马是人类的朋友,不仅是它的精神,还源于它的带给人们的启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让我们用发展的、辩证的、乐观的眼光看世界;指鹿为马警示我们应该用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明辨是非;老马识途告诫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经验的积累,它可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2.马不停蹄
叙故事
马的故事大家读了很多(成语故事、名马的故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讲给大家听听?
(简洁)
塞翁失马
指鹿为马
老马识途 伯乐相马……
白龙马
赤兔马的卢马
昭陵六骏 汗血宝马……(表达中的“千里马”)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为改写作准备。
/ 7 3.饱含深情
颂诗歌
①学生诵读诗歌。并头脑中想象画面,三言两语谈体会或感受。②教师积累交流。
臧克家的《老马》这首诗写与1932年,表达作者对老马忍辱负重的悲惨命运的同情。找同学读,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③学生交流听读感受。
点拨细节:把头沉重的垂下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二)天马行空,放思维
过渡:交流了关于马的成语、故事、诗歌,回过头来看作文要求,你又有了怎样的想法?(稍等)
1.以改写臧克家的《老马》为例,谈谈想法。
2.教师示范作品:老马的诉说——改写《老马》(师生共读)
/ 7 3.学生从写作角度谈体会,归纳出写作导航: 立意的深刻性;生动的细节描写;大胆的联想与想象。
师:立足于现实生活,揭露现实社会中人类的贪婪。其实,关注我们的现实社会,自然环境的恶化,归根结底是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
4.学生谈自己的改写思路。(可找黑板上的“千里马”)
过渡:追溯历史,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马”字就出现在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了,说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就已经有了马。在以上我们的交流中,我们也发现马的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马,是人类无言的朋友。下面我们将要面临的是两个命题作文的挑战。三.命题作文
《马,人类无言的朋友》
《马,我为你哭泣》 1.指导审题: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最最应当予以关注?
“无言”马的默默无闻;“朋友”,文章应该围绕马与人类密切的联系来写。选取典型材料重点体现马与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人类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或与人类发生了哪些故事。“哭泣”对马的遭遇的同情。“你”用第二人称来写文章。
2.引导选材:对于两个不同的题目,你认为可以将哪些材料写到文章里?
学生广交泛交流,教师归纳:
/ 7 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古代和现代(驰骋疆场的战马、力尽不知热的家马、表演观赏的马、竞技场上的马)
马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鼓舞与启示:勇敢、威武、飘逸、洒脱、奔腾、快速、忠诚、勤劳——
具体事例:历史故事生活事例(和谐共处、人马互助;老马遭遇、千里马被埋没)
(历史故事中的事例我们掌握了不少,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和马的近距离接触呢?讲给大家听听?)
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经历体验是我们写作中源源不断的活水,其实,我们阅读积累中的素材也可以成为写作活水的。
示范片段写作:(找同学读)
马是人类的朋友,不仅在于它的精神,还源于它的带给人们的警示:二千多年以前的乌江江畔,末路英雄项羽将战马托付给渡工,自己拔剑自刎,那匹乌骓(zhuī)是幸福的,他能感受到主人的侠骨柔肠,对江水长嘶,泪流不止,谱写了忠诚的悲歌;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在主人被害之后,拒食草料,郁郁而终,谱写了一曲诚信的壮歌。它们所傲视的,也许就不仅仅是它的同类了。小结归纳:选好题目→定感情基调(歌颂
同情)→选择材料 4.你想怎么写这篇命题作文? 学生交流
5.教师示范作文《马,人类无言的朋友》(三个学生读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从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 7 引导文章构思:点题→各类马的形神事→升华主题 6.学生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作文
1以下两题选作一个
①投示要求:从自己搜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②以“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 “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恰当引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课后完成作文。
五.课堂结束,教师寄语
马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崇爱的动物之一。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淀中最宝贵的一部分。让马的精神给我们更多的支撑与鞭策,希望大家在学习上有一马当先的闯劲、马不停蹄的韧劲,马到成功的人一定是你!
/ 7
第二篇:马教学设计2
《马》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1、重点:(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2、难点: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解决生字词(读一读
写一写)
觑
鬣
剽悍
疆场
驯良
勇毅
窥伺
迎合疮痍
枉然
阔绰
观瞻
妍丽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有过之无不及
2、朗读全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为博物志《自然史》。
2、导语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腾的成群的野马,它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研讨布封的《马》,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课文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找找看课文那些地方各写了那一种马?
明确:第一部分(1—2)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3—5)写天然野生的马。
2、讨论: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明确:(1)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2)驯良的性格,克制,屈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
3、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明确:(1)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强壮、轻捷和遒劲”,“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2)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既平凡又简单”不“互相妒忌”。
(3)美貌:“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高贵姿态”,“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
四、问题探究
4、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5、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明确:(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言之成理即可)
五、体验与反思
6、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
明确:人对马是“养育”“训练”“驱使”“奴役......驯养”,马成为人的奴隶。不仅如此,人还用“鞍辔”“羁绊”约束它,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使“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更悲惨的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侮辱马性”,使马成了人类的玩物。
7、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明确: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料,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觅食;“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二题。
2、反复朗读,体味欧化语言。
3、学习本文写法,课外仔细观察动物的活动,写一篇以动物为主角的散文。
八、教学后记
第三篇:马说教学设计2
《马说》教学设计
霞浦五中 冯沁
一、概述
《马说》是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三十多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在《马说》中,韩愈以良马谓英雄,写知遇之难,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应该加强学生对此的理解。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以读带动对作者情感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
2、熟读成诵,读懂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查找资料,通过预习,初步理解文意,完成预习提纲。
2、课堂采取读—议—讲—练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与价值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
2、熟读成诵,读懂课文。
难点:
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托物寓意的写法。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课文。
2.教师准备预习提纲,学生自读课文,完成预习提纲,不懂的做下记号。
六、教学设想
1、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2、链接教学,决不满足于某一课的内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课内容为核心,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初步的研究性教学,一课上完,不以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满足,而是重新提给学生新的问题。一课上完是终点,同时也是起点,是某个问题研究的起步。
七、课堂形式
常态课
八、教学时数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刘翔由平庸的跳高选手逐步成长为“亚运三连冠”少不了孙海平教练的发现与培养的故事,引出课题。
2、引导学生回忆“说”这种文体。(二)、初读课文,疏解文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课文。
3.学生质疑解疑,一起完成预习提纲。
4.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5.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三)、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1)千里马有怎样的遭遇?面对千里马的遭遇,作者的情感怎样?
千里马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作者的情感:
不以千里称也。(无限痛惜)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谴责)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深刻嘲讽)(2)千里马有种种不幸的遭遇,谁应当为它负责?(a)、奴隶人——无知(b)、伯乐——太少
联系韩愈自己的生平遭遇(简介写作背景),从而明确文章的中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c)、千里马自己——才美不外见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感情。4.全班学生齐读。
(四)、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2.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3.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够达到当堂成诵。
(五)、拓展
韩愈怀才不遇很委屈,你想对韩愈说点什么吗?(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八)、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托 马说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
物
寓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意
资料链接
1、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预习提纲
《马说》预习提纲
一、了解作者(韩愈),写作背景及文体(说)。
1、韩愈,字_______,唐 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______________”的美
誉,有《______________》。被列为“_____________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______________。
唐宋八大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1、注音(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马者(5)才美不外见()
2、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1、才美不外见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3、辨析词义
食(1)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才()
策(2)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能(3)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4)其真无马也()
其真不知马也()
4、解释加点字
奴隶人
故虽有名马 ....
是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执策而临之 ..
5、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十、自我评价
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 1.导入新颖.广州亚运会刚结束,很多学生对刘翔的表现记忆犹深,以之导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自读、指读、齐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诵。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
3、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当然,本教学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不吝指教。
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_2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1、知识教学点:
⑴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⑵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⑴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⑵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概括中心的能力。
3、美育渗透点:
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学辅助】
多媒体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设想】
1、链接教学,决不满足于某一的内容,提倡大容量,以本内容为核心,将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学,一上完,不以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满足,而是重新提给学生新的问题。一上完是终点,同时也是中国,是某个问题研究的起步。
3、主张“情气说”,作者写时以情使气,以气结句,我们读时反过来由句寻气,由气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
1、以“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2、作者介绍。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
二、正音
学生听文朗读,给生字注音,划出通假字。
三、学生初读文,试领会文内容
1、学生对照文注释小声读。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3、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4、学生齐读。
四、疏通文意
1、学生自己按下注释尝试翻译。(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
2、教师评价,再读文
五、再读文,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⑴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⑵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⑶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⑷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⑸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⑹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在此基础上,再读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⑴同桌间互相听读。
⑵指名学生朗读。
⑶全班学生齐读。
六、三读文,品味意境
1、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2、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3、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4、托物寓意”的写法。
5、学生读文,要求读出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七、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八、堂练习及中考链接
九、外阅读
十、迁移讨论
以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的素质”
十一、布置作业
第五篇:《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安徽省安庆石化一中 左雁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2、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马的世界》,要求每位同学查找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二十个含“马”字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造句。根据书上的要求及老师的专题活动建议,个人收集资料,小组开展活动,资源共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法国作家布封说过:“人类所能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又剽悍的动物——马。”。马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今天,让我们说马话马,走进马的世界,与马共舞。让我们走进第一站——了解汉语汉字中的马。
二、第一章:研究“汉语汉字中的马”
2、学生明确任务 全班分成两个小组: a组任务:
①、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写在纸上)②、想一想,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写出与“马”有关的义项,了解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如:骁(xiāo)——好马 b组任务:
①、至少列举十个含“马”字的成语。
②、找出其中的褒义词(用不同颜色的字写出)。
③、明确这些词语的含义,思考它们表现了“马”的什么特点?(可口述)
如: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汗马功劳原指战功,现也指对事业的贡献。——这个成语能体现“马”的忠诚、勤劳。
4、各组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
6、成语、俗语接力赛
全班学生进入“马的世界•学习资源”,一分钟时间快记成语。比赛分两组进行,各组按座位顺序依次说出关于“马”的成语、俗语,不能重复,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的成语、俗语最多。
二、讲述“历史传说中的马”
1、过渡:在我国古代涌现过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流传着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哪些与马有关的历史传说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这些故事中,有着重写马,体现马的精神,形象的,也有着重写人叙事的,告诉人们一件事情或讲述一个道理。下面,同学们打开“历史传说中的马•学习资源”部分,找出着重写马,能体现马的精神、品质的故事。
4、学生筛选资料,小声讨论。
5、全班交流,明确。
6、指导说故事
师:看了上面的故事,你认为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对人忠诚、勤劳、善良的动物)
师:带着这种感情,咱们练习讲故事,打开“历史传说中的马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