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长乐市实验小学
王文兰
指导教师
黄朝峰
林雪莲
陈丹颖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实践应用,提高能力”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唤起对旧知的回忆,让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能力,展示一个充满着观察、推理、交流和实践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学情与教材分析:
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小学阶段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复习课,考虑到内容较多,所以体积单独用一课时复习。对于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在复习前已经有了不少的基础。知道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知道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本质特点,图形间的联系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因此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沟通这些立体图形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沟通立体图形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矿泉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容器,马铃薯,计算器,整理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出示一瓶没有商标纸的矿泉水。问:关于这瓶矿泉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体积、容积概念,明确学习任务,如何求矿泉水的体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这瓶矿泉水多重,矿泉水的价钱,矿泉水的体积,瓶子的容积等等。
设计意图: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们能直接测量计算这瓶矿泉水的体积吗?为什么?(不能,这瓶矿泉水是不规则的图形)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计算呢?
1、同桌探索求矿泉水体积的方法。
2、学生汇报测量计算方法,回忆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学情预设:
(1)把矿泉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水就变成了长方体,根据V=abh,求出体积。
(2)把矿泉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如果没倒满,水就变成了长方体,根据V=abh,求出体积。如果倒满,水就变成了正方体,根据V=a,求出体积。(3)把矿泉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水就变成了圆柱体,根据V=sh,求出体积。
1(4)把矿泉水倒入圆锥体容器中,水就变成了圆锥体,根据V=sh,求出
33体积。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
haV=abhabaV=a3ahV=shhV= sh3ss1
3、师:刚才同学们虽然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这瓶矿泉水的体积,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就是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根据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求出它的体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立体图形的体积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交流、回忆、分析、归纳,使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知识的复习状态。
三、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回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给大家听听。(课件演示)
2、讨论:这些公式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师:请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可以在整理卡上借助卡片动手摆一摆、理一理,或者动笔画一画、写一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有困难,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1)从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2)从体积计算方法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3、交流汇报,形成知识网络图。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下图。(1)
ahaV=abhaV=a3bahV=shhV= sh3ss1
(2)
haV=abhabaV=a3V=sh
ahV=shhV= sh3ss1
(3)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关系。
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梳理中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拓展延伸
(1)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3种立体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出示不同形状的直柱体,推测它们的体积怎样计算?
(3)小结:所有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今天我们只是初步了解,进入中学后会具体学习。
5、小结:其实,很多的知识之间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今后的复习和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多思考,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它。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不仅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拓宽、延伸和提高。
四、实践应用,提高能力
1、课件出示稻谷堆。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稻谷堆,底面直径2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700千克,这堆稻谷重多少千克?
2、怎样量出一个马铃薯的体积?(小组合作)
3、这里有一瓶喝掉一部分水的矿泉水,不借助其它容器,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瓶子的容积吗?(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不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课堂回顾,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收获、谈感受,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复习系统梳理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使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回忆、交流、讨论中整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注重合作交流,还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时,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创设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经历整理、归纳、交流等过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中教师以矿泉水、稻谷堆、马铃薯等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本节课将数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贯穿始终,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转化、类比等多种数学思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达到知识、能力方法的和谐统一。
第二篇:“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2部分第四课时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剑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梳理立体图形体积的相关知识,巩固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巩固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六组教学素材;学生:立体图形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小学阶段我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1、头脑风暴:学生独立在微型卡上写出所掌握的有关立体图形体积的知识。(大多数)(防空、防花架子)
2、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教师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复习
二、通过问题梳理,5人小组合作整理立体图形体积的相关知识。标准平台一:
1、教师课件出示已学过的四种立体图形(多向度)。2、5人小组(原理形态组)任选一种立体图形,合作整理所选图形体积相关知识。(关键项、主动权、大多数;平行度、自由度)再现计算公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在中卡上(表达呈现、卡)、(防泡沫、防空讲、防花架子)。(强化1次)
3、组间交互,(每个小组至少到其他两个小组交流学习,并做简单记录)(防泡沫、防空转、防空看)(强化2次)
4、继续完善学习卡。(把学到的知识补充在自己的学习卡上)(强化1次)
5、交流分享。随机抽2---3个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防泡沫:假听)(强化2—3次)
6、教师点讲,梳理板书。
三、运用强化。
1、教师课件出示不同层次练习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5g:关键项(基本知识点、核心考点)、大多数、强化次数;5f:防单
一、防以学生为敌】(强化2次)标准平台二:
2、教师课件出示六组学具(1、圆柱体容器一个,不规则物体一个;
2、塑料胶带一卷;
3、沙子少许,长方体纸盘一个;
4、不规则容器一个,长方体容器一个;
5、大米少许,细绳一条;
6、卷筒纸一个。)(多向度)
3、各小组用任选一组学具自行设计一道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关键项、主动权、大多数;平行度、自由度)
4、组间交互。相互介绍设计思路和解题思路。(强化2次)
5、成果展示,交流分享(教师请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交流)2--5次)
四、教师精讲,全课小结。
强化(
第三篇: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复习
永宁县第二小学 姚春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图形与测量中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活动回忆梳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内在联系。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复习梳理,明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及内在联系,建立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的完整知识网络。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整理有关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意思,导出复习,想“求什么”揭示课题。
2、整理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相关的知识。
(1)表面积、体积的意义。
师:刚才立体图形的特征大家都说得很全面,我们认识它们,还学习了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它们有什么不同?(2)同桌交流,完善认识。
请大家拿出自己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与同桌交流分享。(3)汇报整理成果,形成知识网络。(4)回顾推导过程,加深理解。
选择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汇报,并说一说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课件演示、实物演示)(5)观察比较,寻找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师:各种立体图形都有自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公式间有什么联系吗?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基础练习
1我会填:
2、判断题
3、选一选。
二、4、列式计算。
三、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有关计算,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相信一定有许多的小老师乐意为你排忧解难的。
四、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对自己掌握立体图形知识很有把握,愿意接受更高的挑战吗?
1、沙坑的问题
一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半径2米,高1.5米,学校沙坑长6米,宽2.5米,深5分米。够填满沙坑吗?
2、你能解决下面生活中的问题吗?
五、评价学生
师:今天我们一同回顾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知识,你有收货吗?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六、课外作业:
第四篇: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梳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和复习过程,在活动中掌握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转换的方式间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阶段
1、实验引出体积概念
将不规则石块放入盛有水的圆柱水杯中,水面升高。师:谁能用数学知识解释水中现象?(揭示体积概念。)
2、明确复习内容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点出画面:(四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3、出示学习目标:
(1)在复习中整理、讨论、合作学习,在活动中掌握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再现知识阶段
1.大屏幕出示长方体图:“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吗?” 回忆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大屏幕动画演示:
师:我们是怎么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
生:长宽高各可以摆几个小立方体,算出共有几个小立方体就用长,宽、高的乘积。师:圆柱的体积又是怎么得出的呢?
生:可以通过切拼把圆柱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师:圆锥的体积公式呢? 生:做实验发现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1/3 小结:从刚才你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可以转化成旧知识解决。
三、疏理沟通阶段
1、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一个大家公用的公式?
2、归纳形成知识网络。(1).讨论后归纳: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具有统一的求体积公式v=sh(“形”变“积”不变)(2)形成网络: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大屏幕出示)
四、深化提高阶段
1、基本练习(大屏幕出示题目、思考、反馈时说说理由)(1)判断: ①圆柱说:“我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②长方体说:“我和一个圆柱等底面积、等高,我俩的体积相等。” „()③长方体说:“把我熔铸成一个圆锥体,我的体积不变。” „„„()④油桶说:“我能盛多少水,我的体积就是多少。” „„ „()⑤正方体说:“我的棱长是6分米,我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⑥至少用4块同样的小正方体就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2)只列式不计算
①一个正方体棱长和是60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②一个圆柱体的容积是42.39立方米,底面积是7.065平方米,求这个圆柱的高。
2、变式思维:(出示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图)
思考后反馈: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如果要使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只改变圆柱或圆锥高和底中的一个量,你有什么方法?(讨论、交流、反馈后出示下面的结论)a、圆柱的高缩小3倍。b、圆柱的底面积缩小3倍。d、圆锥的底面积扩大3倍。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题目、分析、解答。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
(1)学校在操场边的空地上挖了一个长6米、宽3米、深4分米的坑,准备装上沙作为沙坑使用。它的旁边有一堆圆锥形的沙,底面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1.5米。这堆沙够用吗?(2)有一个正方体水箱,棱长4分米,在水箱高3分米处有一个洞,这个水箱能装下50千克水吗?(1升水质量是1千克)
4、思维训练:
如果想知道刚才实验中石块的体积,你准备怎么做?(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的步骤、解题思路)①测量石块放入圆柱水杯前、后两次杯囗到水面距离及圆柱的底面直径。②分析思路、列式解答。
5、课堂练习:(出示或发题单: 1)— 4)题 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重点辅导学困生)(1)把一个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为6厘米的圆柱形铝块,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锥体,这个圆锥高是多少厘米?(2)求下面各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3)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4)一个长宽深分别为20米、15米、2米的游泳池。求:①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② 修建这个泳池要挖掉多少方土?
③若每立方米土重1400千克,需要载重1.5吨的卡车几辆才能运完?
④若在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要贴多少面积?
⑤如果注满1.5米深的水,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水?
五、全课小结:谈谈收获和感受;总结知识方法。
六、布置作业: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设计说明:
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六下册总复习中的内容。它是将小学阶段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复习课,考虑到内容较多,所以体积单独用一课时复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图形,掌握基本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课程标准》强化的内容。
本节复习课,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回忆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联系,在交流中体会转化、类比的思想;在学生掌握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思维及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解决,通过解题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体积计算的实际意义,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探索、掌握一些基本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还要使学生懂得碰到一些不规则的实物,可以通过转换方式,用间接计算的方法来测量。
总之,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提供有关学习素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馈辨析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进而能运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第五篇: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
二小——杨爱军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二节图形与几何例5。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转化、类比等教学思想。
3、利用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杏仁露罐
师:这是什么?它在生产完成之后要进行装罐或装箱,这时候工人师傅要考虑哪些数学方面的问题,你知道吗?
生:这个饮料罐能装多少杏仁露?制作一个饮料罐至少用多少铁板?……
师:这些问题都与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杏仁露罐,自然地引出课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二、出示目标、学有方向。
1、理解并掌握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系统的整理。
2、理解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能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
师: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举例说明。师: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请举例说明。
小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复习达成第一个目标: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把这些公式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要求一边回忆一边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最好。
师: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师:哪位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汇报你的整理情况。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 地听,待会对他整理情况说说你的看法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
①
师:可以按学习知识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
②
师:可以表面积和体积分别进行整理。
③
师:表格整理一目了然,用字母表示公式简捷、方便。
3、复习公式的推导。(1)公式推导。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那么,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选择1-2种自己喜欢的图形,自己说一说。(2)整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①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并且也知道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对照自己整理的公式,想一想,然后把你想的法说给同桌听听。②反馈学生交流情况,明确其内在联系:
a、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长方体侧面展开也是一个长方形)
b、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C、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圆锥为什么不可以?
师:v=sh还可以理解为“横截面积×长”。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上下两个面完全相同,而且上下粗细完全一样,而圆锥的特征不一样。任何粗细均匀的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
4、小结。
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转化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很重要的方法。
[意图:梳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没有采取简单的一问一答式,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留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和足够大的学习空间,放手让学生尝试归纳、整理、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形成网络,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而圆锥为什么不可以”这一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形体特征的共同点。]
三、应用拓展,提高技能
师:刚才同学们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1、刚才这个饮料罐从里面量高是10厘米,底面直径6厘米。(1)它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这个饮料罐上标注净含量为285毫升,标注是否真实?(3)这种饮料通常是24瓶装一箱,每排4瓶,装6排放置。请同学们算一算,要制作这样一个纸箱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每个包装箱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2、明查秋毫。
(1)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完全相等。()
(2)一块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形状变了,所占空间的大小没变。()
(3)一个圆锥和一个长方体底面积和高都相等,那么圆锥体体积是长方体体积的1/3。
()
(4)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圆柱的底面半径来计算。
3、走进生活。
学校在操场边的空地上挖了一个长6米、宽3米、深0.4米的坑,准备装上沙作为沙坑使用。它的旁边有一堆圆锥形的沙,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1.5米。这堆沙够用吗?
4、展示才能。(1)求瓶内胶水体积
有一种饮料瓶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是20毫升。瓶中装有一些饮料,正放时饮料高度为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为5厘米,瓶中现有饮料多少升?
(2)老师这儿有一个铅球,怎样求出这个铅球的体积呢?
[意图:练习题的设计,创设了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层次上展开练习,让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从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
四、再现知识,总结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让学到的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