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作业 上过的课的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中的数学活动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部分内容安排了2个例题,教学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即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学生在开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合,既要独立思考,又能互相启发,思想在讨论、交流中逐渐明朗;意见在不断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由从发现口算计算结果的特点,以特点为出发认识倒数的意义,再从倒数的意义到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进行以下的活动设计分析。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概念——质疑概念,加深理解——深化理解,概念应用——补充概念,自我建构——探究求倒数方法——练习应用,巩固新知——总结收获。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比赛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口算比赛。(小黑板出示有1组、2组略)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方式拉开一节课的序幕,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为本节课的探究新知做好铺垫。这一设计不仅是知识的导入,更是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可谓一举多得。
师: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些算式的乘积是1,谁还想说说自己的发现?(2组口算题)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发现,谁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倒数呢?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有意设计2组口算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发现问题:这组题目的乘积都是1,这样很自然的使学生对倒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总结、看书,就为学生理解倒数概念建立了一座桥梁。
二、质疑概念,加深理解。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为什么?自己思考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师:“互为”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师: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概念中的两个数”中两个数有可能是两个怎样的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教师的问题“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引导学生的思考往纵深发展。(在学生认识了倒数的意义后,我采用找重要词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发言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倒数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写出5组数。再由这几组数的特点请同学总结出倒数的意义。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我并没有放手不管,任由学生写出各种各样的数,而是给出了具体的类型,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这样做是为了带领学生尽快的找准探究的目标,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有的老师也许会说:新课标不是讲究自主探究吗?是。但自主探究不是自由探究,不是漫无目的的探究。学生探究要有方向,方向由谁指引?不容置疑,我们,我们才是探究方向的指引者。一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深化理解,概念应用。
师:出示三道判断题,都是基础的问题,不但要求会判断,还要求会改正。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对于概念教学,辨析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灵活的运用。
四、补充概念,自我建构。
1和0是两个特例,单独提出来教学。尤其是0没有倒数,要明白为什么?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师:0与1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几?如果没有,为什么?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关于0和1的倒数,引导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及方法作出判断。在整个探究倒数的意义和求法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为学生的发展。该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自主探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搭桥引路。让学生真正在探究中发展。
五、利用经验,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对于倒数的意义理解了,那你会找倒数吗?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分数、整数、小数求倒数的共性,并悟出方法。学生通过经历写倒数这一活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究出求倒数的方法。(倒数的求法要涉及真分数、假分数、整数和带分数。学生写下的种类不一定齐全,教师要做好合作者,把它补充完整。)
六、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师:练习安排了三道题,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并且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2填空。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1题是基础练习,2题是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这次的练习没有太多华丽的东西,旨在传递一种思想:数学教学应该是有效的。你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知识、发展能力、愉悦身心,所以教学必须保证知识掌握的有效性。这样的练习是适合五年级学生特点的,也是学生必须的。
最后总结全课,梳理知识,评价自己的表现。以实现第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综合以上叙述,我认为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形式之一。过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埋头去做,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现在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弄清楚其中的来由,这种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呈现。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使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这样的实践活动已把学生提前带入社会,是较高层面上的教学实践活动。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小 高利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有了重大改变。他们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课堂上也特别关注学生的表现,但对如何利用课外的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一、童趣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以设计一道“帮邮递员叔叔送信”的游戏性作业。即:老师邀请小朋友们帮邮递员叔叔把信送到指定信箱,在每个信封上都有一道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结果就可以把信送到写有相应号码的信箱里。让小朋友在具体的情境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改变了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同时还可设计一些如“勇夺红旗”、“智闯三关”、“我是小小神枪手”、“我是环保小卫士”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适用于低中年级。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后,布置小朋友回家把书后面附页中的七巧板剪下来涂上颜色,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拼一拼,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最多。小朋友可能会拼出小鸭子,轮船,渔夫等等,而爸爸妈妈也会再次体会到儿时的童真,愿意和孩子一起进行这样的学习;再如,教学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以后,可以布置孩子在家里拿一副扑克牌和家人比赛算24点,经常作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从而自然地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三、创作类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
如:学习了比例尺后,可让学生做一回小小采购师:如果这是你家的房屋平面图,它是按1:20000的比例尺来画的,现在客厅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知道要买多少大理石吗?
学生要想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必须算出实际客厅的面积,这就要用到有关比例尺的知识,量出图距,再算出实距,才能算出面积,从而知道大理石的数量要买多少。
这样的作业,带有一定的现实性,学生会十分投入地去完成,比直接去完成一些枯燥单一的求图距、实距、面积的题目有价值得多。这样的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加强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四、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调查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如学习《统计》一课后,书上有一专题是“可怕的白色污染”。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选定调查对象,专门进行有关白色污染方面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出条形统计图,完成调查报告,写出调查后的心得体会,自己今后会怎样做等等。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不能盲目处理,否则将适得其反。
五、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汉字、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六、分层性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有“基本题”,又要有“提高题”,要有后进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还得有让优等生觉得富有挑战性的作业。为此,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
七、综合性作业
学生应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对于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他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如六年级学生在进入总复习阶段后,可让学生根据书上对复习内容的分类,事先自制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图,例如先是“数与代数”部分的,再是“空间与图形”,再是“统计与概率”等等,在老师进行系统讲解之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整理,在大脑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表象,再听老师讲解时,知识结构就会非常清晰了。
综上所述,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优质的作业设计及最佳策略。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攻读学士学位本科生试卷(作业)封面
(2012 至 2013 学第1学期)
题目浅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认识科目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姓名邹晓丽专业教育学学号201231470102
2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单位:兰州市安宁宁区万里小学
姓名:邹晓丽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如果只布置一些形式单
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就谈不上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突入点,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的硬件。
关键词:新理念 小学数学作业意义设计
数学是人们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主要工具之一。经过千百年的与发展,数学学科形成了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的学科,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过程需要更多的练习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下面先来谈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意义;
1、作业是联系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纽带
数学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往往是和多学科知识交叉在一起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生活情境,确实能帮助学生较快、较容易地理解新知,但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要靠学生亲身体验,才能更直观、更深刻,而作业恰好补充了这点不足,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对生活的所见、所思、所感对他们来说才是更真实、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如果说,在课堂上是学习书本知识,那么,作业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作业是学生充分展示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新知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任何人无法替代。在课堂上,小学生虽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了新知,但对新知的充分理解,知识系统的合理建构以及计算技能的掌握,尚需在课外完成,而作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技能、探索新知,从而自主性与创造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作业是学生掌握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过程。
不论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还是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方式,都不能仅仅表现在课堂上,而应当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将这些方式内化在学生的行为中,使学生能自觉地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多样化的作业必然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多种学习方式。
4、作业是学生内化数学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养成良好情感的过程。数学学习不应只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应是包括能力、情感态度在内的多方面发展过程。
作业的内容、形式所呈现的人文思想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而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既是其内心写照,也是社会生活对学生影响的一种反映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所以,就小学数学而言,作业是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作业作为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应该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因此,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存问题,并找出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策略,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认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让兴趣引领学生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布置的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以及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活动巧妙联系,使之符合小学生好动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愿做”变成“爱做”,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1:在设计“小数加减法”题目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自己去交钱、找钱。还有进行“分数加减法”时,巧编故事——“猴子分西瓜”。这样使原来枯燥、乏味的计算现象,变成具有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语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还设计了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完“有趣的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探索发现
这样,能鼓励学生勇敢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多种解法”、“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放性作业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2: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三、变“独立”为“合作”:
1、亲情型作业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案例3: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后,教师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学了“测量”后,比较爸爸和妈妈,谁的胸围大?自己的头围和妈妈的头围相差多少?
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2、友情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如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友情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在学习的思考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并学会互相尊重,从而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形式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搜集、延伸阅读等等。为让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
(2)作业的时间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每学期可考虑
一、两个需要花一番艰苦努力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
(3)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学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备课中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好的作业设计,就不是一份好的教案,也不可能有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出形式多样,层次不同,内容丰富有趣,富有创意的作业。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作业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4、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6、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7、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第四篇: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1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
5分钟
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2一、设计说明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活动,引发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考。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4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中重、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五件衣服(出示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l、破密破。(课件出示课件密码门)
(1)学生用数字抽拉卡拉一拉,并记下结果。
(2)学生汇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密码)
(3)生生相互评价。
2、早餐搭配。(课件出示情境图)
(l)老师提出要求: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2)学生独立练习,在书上连一连。
(3)学生汇报早餐搭配方案。
3、路线选择。降件展示游玩景点图)
(l)师引导观察: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从百鸟园去猴山有几条路线?
(2)学生独立思索后小组交流
(3)全班同学互相交流
4、评选小小节目主持人活动。
师提出要求:主持人要求一名男同学与一名女同学搭配,每小组根据男、女生人数设计搭配方案,由组长作好活动记录。
(1)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2)各小组展示记录方案
(3)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图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微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4903字。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角的度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角的量化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对角的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教学流程
1.导入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授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④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练习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5.作业
向家长介绍量角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老师想了一个数,它是个两位数,你们猜它是几?(随着学生的猜测,教师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忆刚才我们猜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像刚才这种在老师提示下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叫估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计。
[说明:课前的猜数游戏,学生兴趣盎然,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1.今天的课堂上,除了老师和你们外,还来了你们的一些老朋友呢!(课件呈现8只机器猫)来了多少只机器猫?(当数量少的时候,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快数一数,这里有多少?(课件呈现满屏幕的机器猫,造成学生数不清的困难)
2.这么多,一下子数不清,我们可以估一估呀!(学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师:怎样估计能精确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后再看有这样的几份。
生2:给这些机器猫排排队。
……
3.课件给机器猫排队,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约有几只,然后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师:机器猫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约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
[说明:创设数机器猫只数的情境,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1.直接呈现数量较少的机器猫,学生一眼就可以观察得出;2.呈现很多机器猫,造成数不清的困难,引导学生感受估计的需要;3.由于眼花缭乱,第一次估计不精确;4.通过交流估计的方法,达到比较精确的估算。这样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到了估算的'必要性与作用。]
1.29×8大约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2.交流展示学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师介绍约等号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与等号进行比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说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与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以尽情地流露与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到完善。学生在此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虽然有的方法还不恰当,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了发展,并在与他人方法的比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3.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同样是把因数看成整十数,但估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啊?
5.通过交流明确: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个结果,哪个与准确值最接近?(课件演示每种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个8,C是多估了2个29,D是多估了2个29和1个8;这里不需要向学生直接说明,只要让学生感受即可)
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给每人5只机器猫,估一估,这些机器猫够送吗?42×5≈200(只)
和前面一题进行比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试一试。
21×6≈48×5≈397×3≈510×7≈
9.小结:我们在估算的时候,都是把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联系。陆老师今年暑假的北京之游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以数学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长城
长城离陆老师所住的宾馆有点远,汽车每小时行驶53千米,3小时才到达,长城离宾馆大约有()千米。
第二站:美丽的北海公园
告示:每条大游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个旅游团,每个团有31人,估算一下,他们能同时上一条船吗?
[说明:此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论:约等于120,却为什么不能上船?出现认知上的矛盾,学生通过争论后,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结果也比准确值小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在运用估算结果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考虑现实情况。]
比较:31×4○120(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另一个用途)
第三站:天坛公园
每张门票8元,陆老师所在的旅游团共有39人,320元钱够买门票吗?
为什么同样是估算,刚才不能上船,而现在买门票却又够了呢?
学生通过辨析比较发现,刚才是估小了,而现在是估大了,所以够了。
比较:39×8○320
第四站:购买北京特产
每种特产,老师准备都买8份,请你们帮助我算一算,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反馈:(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60×8+10×8+30×8
=800(元)=800(元)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单?想一想,老师大约带多少钱就够了?(让学生明白估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关注估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辩证看待问题能力上的作用。
1.大胆改变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体验估算的现实性。
乘法的估算,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并通过现实问题,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课中所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现实问题,并具备用估算解决的现实需要,因而整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数学课,既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能将简单的问题深化。“乘法估算”一课,教师们都会想到要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必要性”,设计的学习素材要富含现实气息,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现实运用估算的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根据估的结果就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因为估的结果有时估大有时估小,单凭估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还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考量。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估大”、“估小”的情况及如何运用这样的结果解决问题,同时穿插比大小的训练,从而将现实性、思辨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郭建林
【论文摘要】
“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微课虽“微”但五脏俱全,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要在短时间内将一个问题讲清楚,让观看微课的人听明白,就需要对微课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的要点就是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微课的知识点要简明扼要,思路明确,使学习者容易接受。本文从微课教学设计的选题、目标及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微课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
微课 教学设计 选题 目标 内容
上学期,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微课”的亲密接触。以前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听说过”和“知道”的程度,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上学期通过微课的国培学习,从中我了解了微课的起源、制作过程、方法以及要用到的各种应用软件,观看了许多微课的视频,教学设计等,使我对微课有了新的认识。“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要在短时间内将一个问题讲清楚,让观看微课的人听明白,这就需要对微课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那么小学数学微课应该怎样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题要有的放矢,适合使用多媒体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它模拟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情景。主要是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就某个知识点得到理解和掌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为微课的题材,微课的选题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疑难点,这样的微课才会及时为学生解惑,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比如在三年级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平时教学中学生总是理解不清商所在的位置以及每一步余数的意义,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一问题作为一节微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
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因而微课选题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后,经常分不清楚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还会出现算面积带长度单位,算周长带面积单位的情况,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没能及时的消化,将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对这一内容进行微课教学,结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建立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非常关键的一环,当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了解了学生的需求,那么选题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良好的选题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目标要突出,指向要明确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微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由于微课教学时间短,因此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如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微课时,就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这样学生在微课一开始就可以直奔主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微课教学设计的要点就是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微课的知识点要简明扼要,思路明确,使学习者容易接受。
三.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语言要生动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任务中的实际完成部分,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要详细叙述教学的内容,写好微教案,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微课虽“微”,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精准把握教学时间与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微课录制的脚本,好的脚本设计是一节好微课的基础,通常包括片头揭题、引入课题、主要过程、梳理总结、片尾结束等五部分。将这五部分进行精细化设计,用简洁的语言,严谨的思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写微教案时,教师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心理学上来讲,教师讲课时如使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听起课来精神集中,记忆深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平淡、抽象,缺乏一种吸引力,学生听起来平淡无味,自然会印象肤浅,效果不佳。所以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微课的设计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能让学生跟上老师教学思路,顺利完成学习。技术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4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詹春香
《中小学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建议》教育信息技术,2014(5):35 39胡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