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摆 教学设计 (晁春燕)
教材分析
《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五课,旨在通过做摆,探究摆得快慢与什么有关,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十足,已基本具备了观察、思考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类,但探究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的运用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展示摆钟,引出课题
1、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摆钟,让学生思考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揭示“摆”和“摆动”的定义,板书课题。
3、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摆,并引导学生思考摆是由几部分组成。
1、通过观察,结合已有的经验,学生认为摆钟是由钟面和钟摆等物件构成。
2、指认出摆的构成部件,并说出其名称。
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作简易摆,提出问题
1、请学生用线和砝码等材料做一个简易的摆。
2、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摆。
3、归纳补充注意事项,利用幻灯片展示比赛规则,通过比赛看看在相同的时间内谁的摆摆得快。
4、分析所得数据,提出问题。
1、小组合作制作摆。
2、学生谏言比赛中的注意事项:如何计数、如何规范操作等。
3、学生正确操作,准确计数。
4、学生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时间内为什么有的摆摆动的次数多,有的摆摆动的次数少?
在制作摆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的使用方法,为下面的研究作铺垫。
三、探究环节
1、猜想
1、踢球:那你猜猜为什么有的摆摆得快,有的摆摆得慢?板书。
2、利用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摆角”。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根据研究问题,小组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4、教师总结完善,幻灯片出示温馨提示。
1、大胆猜想,罗列出影响摆运动快慢的因素。
2、大胆猜想,填写观察记录表。
3、从影响摆运动快慢的因素中选择一种开展研究。
4、汇报研究方案。
5、说说在研究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么?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真正落实本册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想知道,爱提问”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分组实验,验证想法
1、给各组分发实验器材,如剪刀、尺子(测量摆线的长度)、半圆仪(测量摆角)、标有不同重量的砝码若干,让学生认一认,并说说它在本次实验中的用途。
2、告诉学生要想验证猜想就要亲自尝试,鼓励学生动手测一测,看看在其它因素不变,一种因素变化的条件下,十秒钟内两次试验摆摆动的次数是否一样。
1、将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2、得出实验结论。
分组合作,降低难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在控制变量的实验中,发现与摆得快慢有关系的因素。
3、交流、讨论
1、请小组汇报员说说各自的结论。
2、如果实验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得让学生台展示一下,共同来找找出错的原因在哪儿?
3、板书。
4、总结。
1、通过实验发现:摆的快慢和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都是无关的,跟摆线的长短有关。
2、整理实验用品。经过思维加工,学生得出结论,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
四、活动延伸
1、通过介绍伽利略的机械表首次被医生用在了测量脉搏上的故事,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的收获为现实生活服务——设计一个摆的长度,使摆在10秒钟摆动的次数是5次或10次或15次。
2、活动:把小组制作的摆进行展示,并仔细观察,呈现出什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1、小组合作设计完成计时器。
2、互相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摆线越长,摆速越慢;摆线越短,摆速越快。
加深对“摆长影响摆得快慢”的认识。
五、拓展:生活中的摆
1、鼓励学生说说摆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短片,展现生活中的摆。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探究中解决那些类似于摆钟走不准的现实问题,让自己越来越“摆”(厉害),激发学生下课后的探究性学习和思考。
联系实际说说摆的应用。
将收获延伸到生活中,为生活服务。
板书设计 摆
摆锤轻重
摆绳长短
摆幅大小
无关
有关
无关
材分析
本课在认识了摆的运动特点后,一单摆为话题,以单摆为话题,让学生再一次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再次使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来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实验课是比较有兴趣的。
2、个别学生对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还不够积极。
3、学生的各种科学能力还学认真培养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摆的快慢逾摆长有关。
2、能够和老师共同设计摆的快慢的因素并参与实验验证。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记录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以及 总结概括能力等。教学重点和难点 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各种座钟、挂钟,突出钟摆。问:1)、这是什么? 2)、什么叫摆?
2、提起一个摆(钥匙、线组成的摆)问:摆有什么和什么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摆,并指出了那是摆线,那是摆锤。)
3、演示并讲述:1)、摆要摆动,提起的这个角度,叫做摆角。(并在黑板上标出了摆角)2)、摆来回往返一次算摆动一次。
4过渡:摆线可长可短,摆锤可重可轻,摆角可大可小。
想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学生提出假设 老师板书 1)、与摆锤有关:摆锤越重,摆得越快。2)、与摆角有关:摆角越大,摆得越慢。3)、与摆线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
2、实验准备 1)、学生取下自己脖子上的钥匙,老师选六位学生上台。其他学生按座位分六组,心中默数摆动次数并做好记录。2)、时间15秒,老师掐表。
3、实验一:
1)、台上的六位同学将手捏在摆线同样长的位置,提起摆锤做好准备。
2)、老师掐表,同学默数做好记录,连续三次。
3)、汇总结果:11次
4)、问:这六位同学所拿的摆,摆锤重量一样吗?这说明什么?
这六位同学刚才提起的摆角的大小一样吗?这说明什么?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角的大小无关。实验二:
1)、台上的六位同学,按摆线由短到长重新站好。
2)、老师掐表,学生默数做好记录,连续三次。
3)、汇报结果:17、15、13、10、9、7。4)、问:以上结果说明了什么?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4、总结:问:以上两个实验,你能汇总一下实验结果吗?
三、尝试应用 解决问题 问:1)、如果让你改变一个摆的摆动速度,你要改变摆的什么?
2)、那么,我现在要加快手中摆的摆动速度,该怎么办? 3)、又如:你要减慢摆现在的速度,又该怎么做呢?
4)、想想说说: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二篇:昆明理工大学听课心得体会 晁春燕
昆明理工大学听课心得体会
鲁家村小学 晁春燕
2013年4月12——14日,在教导处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2013全国著名教育家窦桂梅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走进昆明的听课活动。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
本次活动从4月13日8:30开始,到4月14日16:00结束。两天一共听了4节课和4个讲座。13日上午,全国著名教育家窦桂梅老师上示范课《魅力》(苏教版),课后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讲座《改造我们的课堂》。下午听了清华附小胡兰老师的示范课《小猪变形记》(绘图本)和《清华附小1+X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的讲座。14日上午听了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许习白老师的古诗示范课《寻隐者不遇》和《理想的语文教学》的讲座。下午听了昆明任东华老师的示范课《卧薪尝胆》,和陈洁老师的讲座《让语言学习与人文熏陶在课堂上同生共长》。虽然四位老师的示范课都是苏教版的课文,但是教学是相通的,整个听课学习的过程使我受益匪浅,感到各位教师不但素质过硬,而且极富有教学智慧,亲和力也很强。他们在课堂上创造出了博爱、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学的组织都是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新知,这些都值得我学习的。现将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改造我们的课堂,首先要改造自己
窦桂梅老师的课上,不论从学生朗读的指导,对学生的评价、鼓励,都能感受到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厚实的知识素养。讲座中,窦老师提倡: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本上出不同的味道。童话要有童话味,小说要有小说味,古诗要有古诗的韵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应有的文学素养,才能对文本有正确的判断,即抓住文体意识。特别是对于小学高段的课文而言,要抓住矛盾的主要冲突,渗透小说的文本特色,神话传说的特色,童话题材的特色,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让自己在文中好好的活一回,做个“长大了的儿童”。
改造自己就得多学习。学普通话的发音,朗读的技巧,指导朗读的方法,学习与文本有关的知识等等。“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学生的知识除了从课本上获得,更多的应该从课外阅读中来获取。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许多知识。如何指导呢?胡兰老师提倡重视儿童的阅读,让学生得法与课内,上导读课、阅读分享课,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书目等。这些有效的指导读书法,使我对阅读指导方法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古诗教学应注重文本的挖掘
与许老师的古诗教学对比,自己的教学还处在会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层面上。而许老师在读、说、写、情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前还应多了解与古诗背景相关的资料,充分挖掘文本,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通过听了4位老师的课,在反思对照自己的教学,就发现自己和他们有很大的差距,看出了自身的弱点,也许由于懒惰、也许由于时间关系疏于学习,自己的授课水平一直是原地踏步。这是我自己的体会也是反思。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积极学习,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与态度,提高自我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再此,再次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第三篇:《摆》教学设计
《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摆,知道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2.对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够搜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想。3.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到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控制变量得出实验结论。
教
师:铁架台、自制摆实验器材、摆的配套材料、课件 学
生:笔、记录单、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摆的概念:教师出示与摆装置相似小物件,认识这种装置吗?生活中还有那些?
2.认识摆的构成,让学生明白摆线、摆锤、摆角等概念:摆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面部分叫做摆线,下面部分叫做摆锤,摆动起来提起的角度叫摆角。
3.学生对摆进行正确计数:示范:自然松手,来回一次叫摆动一次。4.强调摆的实验中应注意的细节
二、研究摆,探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1.学生合作组装摆
2.引导学生通过初步操作发现同一时间摆的摆动次数不同,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摆有快慢?引导猜想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3.演示实验:摆的快慢与摆角大小是否有关,告诉学生对比实验中不变条件和可变条件。
4.布置任务:分组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是否有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方案并分组实验:
5.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摆的快慢是否与白线长短有关系? 6.汇报交流: 怎么做的?不变的是?变的是?发现了什么? 7.综合学生的研究,引导学生发现: 摆的快慢和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角大小也没有关系,只和摆线的长短有关。
三、拓展延伸:
1.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2.应用尝试:实践应用分析
四、小结:
1.引出伽利略的故事,告诉学生就在我们身边,养成勤观察多思考的科学习惯
2.课件:视频:太空中的摆实验
摆的快慢
摆锤轻重 摆角大小 摆线长短
无关 无关 有关
第四篇:燕歌行 教学设计
《燕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作者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设想:
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
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
3.划块赏析
4.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文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最熟悉战争和了解战争的诗人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二.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㈠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1.盛唐的边塞诗产生原因: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㈡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见文后注释1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后寓居宋中近十年,贫困落拓天宝八载(749),他因有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适为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早年漫游燕赵,即有《塞上》、《塞下》、《蓟门五首》等作;作于开元二十六年之《燕歌行》最为脍炙人口旧史谓其“五十始为诗”,殆非事实高适诗反映生活面较宽,乐府、古风尤为擅长,颇为杜甫所推许殷璠评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严羽名其诗为“高达夫体”(《沧浪诗话》),说明其自有独特风格《新唐书》本传谓其“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所作诗当时就有入乐者薛用弱《集异记》记与王之涣、王昌龄旗亭赌唱之事,虽未可尽信,然当时伶人已大唱其诗者,当非诳语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8226;唐五代卷》
2.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朗读诗文,划分诗节: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通过关键词分析赏读诗文:
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2.“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
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
③“风雨”天气之恶劣
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久”“怨”
“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
“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
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2.这段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否背离?有何联系?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责
3.“绝域苍茫无所有”与“杀气”“阵云”“寒声”“刁斗”矛盾吗?怎样理解?
三时(晨午晚),白天所见“杀气作阵云”,晚上所闻也只有“刁斗声”,可以看出白天身陷绝境,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
4.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苦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五.诗歌思想主题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
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
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短兵相接
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征夫思妇:为了揭露军中苦乐不均,从士兵的内心痛苦来写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临战失职、纵情神色鲜明对比这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用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将领更深刻的谴责
补: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分析: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骄傲轻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贪功冒进
身当恩遇恒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舞
纵情声色
腐败无能
(5)一场正义的战争„„
小结:边塞诗的思想主题: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久戍思归,离愁别绪;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多重主题: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
六.艺术特色归纳:
㈠思想内容: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全景式地展示了戍边生活的各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切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a.所“感”唐家声威
开头四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写唐军声威,旋律昂扬奋发;接着四句,“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写行军壮观
b.所“感”思乡盼归之情
战争酷烈:“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以致“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战争已进入被动状态于是,诗人把重心转向写家庭离散、男怨女旷的情绪,表达战士的思想之情:“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c.所“感”军中苦乐不均
诗中最有现实感、最见深刻的是这两句:“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谴责军中苦乐不均在强烈的对比中,逼出末尾的咏叹:“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此诗构思严谨,围绕一次战争的场景来写全篇共二十八句,分为四层: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㈡艺术特色:
思考讨论:诗歌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的?
方法指导:手法——分析——效果
⒈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烘托)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⒉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
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分析:一方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士兵浴血奋战——将军荒淫腐败
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将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双方紧张的军事活动对比
当时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的将军——古代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李将军
出征时的狂妄——战败时的惨烈
句中并无一个褒贬性的字眼,通过鲜明的多重对比,使主题更鲜明,情感爱憎分明
在《燕歌行》中,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和充分诗中有敌我力量的对比,我方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敌方是“胡骑凭陵杂风雨”,表现出敌人的凶残和抗敌战士的英勇特别是士兵和将军生活的对比:士兵是“战士军前半死生”,“力尽关山未解围”,浴血奋战,出生入死;而将军则是“美人帐下犹歌舞”,享乐腐化,不恤士卒这对比多么强烈!还有家人的痛苦和征人的思念的对照描写:“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有古代“李将军”和当代“将军”的对比等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但突出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而且大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见《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8226;高适》,萧涤非、佘正松撰文)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此诗为歌行,属古诗范畴,本不必讲究声律,但又多律句(有的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律句),对偶工整,将古、近体诗律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首先,大量运用对偶句,如,“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又如,“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还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等
其次,全诗平仄相间,抑扬有节第一层八句,前四句押入声职部(北、贼、色),后四句押平声删部(关、间、山);第二层八句,前四句平声支(衰)、微(稀、围)通押;第三层八句押上声有部(久、后、首、有、斗);第四层四句押平声文部(纷、勋、军)
七.课堂练习:
1、请用对比的手法解读下面这首诗
轻肥
白居易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答:作用:通过宦官与百姓生活的对比,无情的揭露统治者的穷奢极度欲
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这句诗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通过具有鲜明边塞特点的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等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
3.岑参是与高适齐名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轮台歌》等传诵古今,你觉得他俩的诗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提示】: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轮台歌》等也是盛唐边塞诗的名篇,与高适《燕歌行》相比,岑参诗更善于抓住边塞地区的特有景色来进行描写,尤富奇思奇语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描写了征战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极为复杂,笔触错综交织,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斗气氛,士兵在战斗中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雄浑深广、悲壮激昂的艺术风格
八.作业:
揣摩诗歌语言,“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句中哪些字用得好?
附:翻译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第五篇:识字——燕教学设计
《识字——燕》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能正确地按笔顺书写并会准确运用这个字。
2.通过对“燕”这个象形文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同一类汉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快来猜一猜吧。出示谜语:“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揭示谜底——燕子。出示燕子的图片,看,这就是可爱的小燕子。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燕”字。
二、导学
1.演示“燕”字由图形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变化的过程。
2.“燕”的笔画很复杂,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这个字形呢?
把上面的部分想象成燕子的头部,横四点想象成燕子的尾巴,分开的“北”就是一对翅膀,中间的“口”就是身体。这样就容易记住这个字。
3.分清“燕”字的两种读音yān和yàn。4.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每个部分都要写的很紧凑,“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注意,横四点之间的距离要均匀。
5.“燕”的笔顺分解。6.“燕”的组词。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yān yàn 小燕()海燕()燕()山 燕()国 燕()尾 燕()窝 2.填一填。
“燕”一共有 画,第五画是。组词()()。
四、拓展延伸
汉字中像“燕”这样由图形转化而来的象形文字还有很多,例如:石、舟,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够认识更多有趣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