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优质课-人教版三下(写写帮推荐)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在操作认识活动中自主建构面积的概念,能区分周长与面积,不混淆;
2、让学生经历探究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理解测量面积可以用较小的图形来测量,为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探究氛围,让学生敢想敢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与追求。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概念
难点是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具袋(袋中装有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剪刀、方格纸)、40张大小不同的树叶。
学生准备一只彩笔、尺、草稿本、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进行涂色比赛。老师手里请两位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准备两片不一样大小的树叶))
师:最快涂完的是某某同学,但是同学们想想,这个比赛公平吗?
师:为什么不公平?(有的树叶大有的树叶小)是什么大一些?什么小一些?(面)
师:我们说的树叶大小不同其实就是指树叶表面的面积不一样,也就是涂色的部分的大小,那涂色的部分我们给起个名字叫什么?树叶的什么?生:面积。那什么是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面积。板书:面积
顾名思义,面积肯定跟什么有关?(面)对那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二、认识面积
1、摸一摸,感受面
(1)用手去摸一摸你的桌子的表面。你是怎样摸的? 预期:①摸了桌面的某些地方
②摸了桌面的四边 ③一圈一圈缩小范围去摸 ④横过去回来横过去回来
师: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才是桌子的表面。
(2)(拿出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摸一摸它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然后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摸数学书的封面的?
(3)每个物体都有面,你们还能指出其他物体的一个面吗?边摸边说。
(如果有人指出地面也是面,让他摸一摸,摸不完,反问为什么桌面我们能摸完,地面摸不完呢?因为太大了,是什么太大了?地面的大小太大了。那么你们口中的地面的大小就是地面的面积)
比一比地面的大小比桌面的大小,谁大?地面的大小比桌面的大小要大,这里地面的大小就是地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你们能仿照这样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2、建立面积概念(小组之间摸身边东西指出面积是那块)
(1)给学生充足的机会边摸边比较物体的面积
(2)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得出面积是物体表面大小
3.从生活到实际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学生上台说出它们的面积是什么?还有没有闭合的图形让生说面积
生对于没有闭合图形说不出面积,所以得出,面积得是封闭图形的内部区域那块也就是面积是封闭平面图形大小是面积,(2)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
这样看来,不仅是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我们画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你还知道哪些平面图形也有面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老师画图: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为什么?
请在草稿本上画出一个平面图形,用彩笔描出它的面积。跟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图形面积大?
三、比面积的大小师:(1)重叠法
老师这儿也有两个图形,你们能比较出哪个面积大吗?(课件出示)
(正方形大,一样大…)
你怎么确定?(把圆放到正方形上面)你的意思是?(重叠)我这儿刚好有这两个图形,谁来比一比试试?谁的面积大?
(2)探究比大小的方法
那这两个图形呢?谁的面积大?
(正方形大;长方形大;需要动手操作….)
我们动手试试(拿出这两个图形),你们想怎样比呢?(重叠;剪拼;尺子量….)
长度是用尺子量的,那么面积的大小能不能也找到这样的尺子?(提醒:这两个图形都很大,可不可以找一个小图形来量,看长方形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小图形,正方形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小图形,哪个多一些,是不是就知道哪个面积大了)
你想用什么来量?
(改正贴;橡皮擦….)
拿出学具袋,里面有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有很多小图形,你们可以用它们来量,也可以用你自己的图形来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以及量的工具,引导比较哪种量法最合理。比较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个图形哪个更合理,正方形没有空隙,铺满了,最合理。
四、练一练
1、格子图,谁的面积大?
补充提问:你们觉得周长一样大吗?
2、书64页第一题
3、不规则图,谁的面积大? 补充提问:周长呢?
4、猜一猜:我们教室里有个面的面积大约6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那么大,可能是什么?
五、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第二篇:北师大三下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
《 认识面积》
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课要结合实例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并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但在其观念中并没有形成面积的概念。面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具准备:
课件 长方体 圆柱 学具准备: 硬币 小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摸一摸的游戏。二.结合实例,理解含义 1.摸一摸 摸数学书的封面,练习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注意指导学生摸的方法)师:我们摸的都是这些物体的表面。2.找一找
周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生: 黑板的面,课桌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周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生:练习本的封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师: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小结: 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3.理解面积的含义 举例: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个物体表面的面积呢? 4.封闭图形的面积
(1).出示正方体和圆柱,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说一说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状。(正方形 圆形)(3).借助正方体和圆柱,在黑板上画正方形和圆形。指出:像这样首尾相连,没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4).课件出示图形,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5).请生把黑板上的封闭图形(正方形、圆形)涂色。(6).说一说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正方形涂色部分大)师:我们发现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揭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二.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课件依次出示四组图形)第一组:出示面积差距较大的2个图形。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比较的。(直观比较)第二组:出示面积差距很小的2个图形,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比较的。(重叠比较)第三组:出示例题(不能直观、重叠比较面积的大小)(1).你还能用上面2种方法比较出哪个图形面积大吗?(不能)(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借助学具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并出示活动要求。(3).学生汇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a.剪拼法
先让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是如何剪拼的,然后课件演示。b.摆硬币 学生展台展示。c.摆小方块
先让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是如何摆的,然后课件演示。
师:摆小方块的方法还让你联想到什么方法?(引出画小方格的方法)d.画小方格
第四组:出示面积相等,但方格数不相等的两个图形。让学生先数方格子的个数,再重叠比较2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讨论:为什么方格数不相同的2个图形,面积却相等。
小结: 用数方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统一。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课本50页练一练第3题。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 师:这个问题可以用数方格子的方法来解决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方格子的大小是统一的。2.课件出示课本50页练一练第4题。
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那么大? 师:这道题没有方格子,怎么办? 生:在点子图上画方格子。
思考:第2个点子图,谁可以不用画方格子得出结果? 3.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先数一数2个图案的面积分别等于多少个方格,再比较2个图案面积的大小。4.设计与欣赏
(1).在方格中画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案。看谁画得多。
(2).展示优秀的作品。(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四.知识梳理,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教师全课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我们今天学习的仅仅是面积知识里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下一步去发现!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练习本的封面,课桌的面,再找一找周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接着通过摸立体图形,将摸到的面画在黑板,再涂色,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然后揭示面积的概念。接着出示四组图形。第一组两个图形可以直观比较出面积大小,第二组两个图形通过重叠比较,第三组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仅凭直观有的学生说是正方形面积大,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相等,重叠后仍然无法确定。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一节课在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这节课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和练习本的封面、课桌的面,再找一找周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的小结来理解面积的含义。第二、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学习封闭图形的面积时,先摸立体图形,再借助立体图形把摸到的面画下来,然后进行涂色,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最后利用设计与欣赏的活动,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第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策略,因此课前准备的比较工具多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宽阔,比较的策略也会更加丰富多样。值得深思和改进之处: 1.面积和周长是最容易混淆的概念,应多加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有关环节中的问题设计,是否留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空间,值得考虑。
第三篇:人教三下《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⑵ 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⑵ “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1、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⑵ 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⑶ 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 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 理解“嫉妒”一词。
③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 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⑹ 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 分角色朗读。
⑺ 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⑻ 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 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讲 兄弟俩争论不休
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 赞许
【参考资料】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第四篇:人教三下《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课前准备:
1、PPT课件
2、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感受燕子艰难的处境;深刻体会瑞士人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里的严寒,了解燕子的处境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2、这是一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出示词语:春天。看到这个词,你总会自然而然想到哪些成语?(风和日暖、春暖花开、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这就是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板书:春。多么温暖,多么美好的春天啊!出示画面,燕子的到来,更为春天增添了勃勃的生机。
3、然而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 气温骤降料峭的春寒冻得僵硬的山路
风雪不止满天飞舞的大雪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
从这些词语中你还能感受到温暖和美好吗?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景象。板书:寒。齐读词语。
4读课文,想想瑞士的燕子们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15、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这年春天……濒临死亡。”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体会瑞士人的爱心
1、我想每一位同学知道燕子因为遇到这突如其来的严寒而遭遇不幸,都会感到难过,然而当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和居民全力救助燕子时,都会为之振奋和感动。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相机出示描写“政府”的两段话,感受瑞士政府了不起:作出重要决定;空调火车运送;广播电视呼吁。
师小结:一个国家的政府专门为燕子这些弱小的生命作出重要决定,并立即大范围地实施周到的行动方案,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3、相机出示句子: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僵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4、相机出示第四段。重点体会:
☆危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
☆时间长:一天;救下的燕子多:“十几只”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 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春寒暖
第五篇: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
陈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比一比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表象。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学具:水彩笔,单位面积的图形若干,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感知面积。1.情境导入,(1)出示两块黑板报的版面。引发思考:要换新的板报,擦哪块黑板用的时间短?为什么?
(2)总结:黑板面的大小不同。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请学生找找其他物体的面并汇报交流。(2)拿起数学书,组织学生找出数学书的面。(3)师生击掌,说说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4)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哪个部位的面比手掌面小。(5)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3.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些物体的画面,说明将它们的一个面画了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
(2)引导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3)总结: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4)出示一个角的平面图形,将它变成封闭图形,再给它涂上颜色。(5)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的面积。4.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是面积。二.比较面积。
1.出示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2.展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3.组织学生比较作业纸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咱们85小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三.创作:创作图形,使它的面积占7个方格。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