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我变小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假如我变小》教学设计
河北省海兴县育红小学
赵树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课程。每个小朋友都曾幻想过自己能拥有变大或变小的能力,本课正是抓住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使他们能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在想象、创作的过程中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大胆表白,体验生活的乐趣。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通过看动画片《拇指姑娘》引出课题,然
后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
二、通过欣赏、对比、讨论图片,使学生明白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
三、赏析学生作品,启发学生思路。
四、学生自主创作,展示作品并评价。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的组织画面及配置色彩。
3、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大和小是通过比较而得出来的。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参照物,并能够比较出大和小。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准备:铅笔、彩笔、油画棒、图画纸、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拇指姑娘》这个故事吗?好多同学都听妈妈讲过这个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个惊喜,我给大家带来了《拇指姑娘》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但你们也要满足老师的要求,就是在看动画片时要认真观察,看完后老师可是有问题要问的哟。多媒体播放《拇指姑娘》视频
(同学们聚精会神盯着大屏幕,认真欣赏。)
师:这个童话故事好看吗,美丽善良的拇指姑娘在经历了惊险梦幻般的旅程后,最后和花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现在老师看看谁最聪明,谁观察得最仔细
(多媒体出示问题:为什么叫拇指姑娘?拇指姑娘有多小?怎么看出大小的?)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我们能看出拇指姑娘很小,是因为拿它和青蛙、田鼠、燕子还有树叶、花瓣等等这些我们平常看起来很小的事物作比较后知道的。拇指姑娘就是因为这么小才发生了这么多惊险有趣的故事,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自己也变小了,那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呢?(多媒体出示课题《假如我变小》)
二、讲授新知
1、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发挥你们神奇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明天早晨当你醒来时,你突然变得很小很小,甚至像蚂蚁那样小,想想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咱们来比一比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最神奇、最与众不同。(同学们想象自己变小后的情景)
师:同学们,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变小后的情景,让我们共同分享你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生畅所欲言,师逐一点评)
2、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那我们如何来表现我们变小了呢?下面我们来看两幅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通过图片上事物对比,学生明白了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 那用绘画的方法如何表现大与小呢?
3、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这几幅作品是我们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学生边看,老师简单讲解)
图片
1、这幅作品名字是花香浴室,图画中的小姑娘在变小以后可以躺在花心里睡觉,还可以借用花蕊上的露珠洗澡呢,真是又香又舒服。
图片
2、这幅《丛林中的冒险》表现的是小朋友变小后,拽着一朵朵蒲公英在美丽的彩虹下飞翔或是躺在蒲公英的枝上睡觉,惬意极了。图片
3、这张《决斗场上》表现的是小朋友将自己变小后勇敢地同蜘蛛摔跤,周围许多小朋友在观看。
欣赏完这三幅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作品中的共同的特征,即每幅作品中都有一个参照物,来衬托小朋友们的“小”,使学生懂得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要想表现自己变小了,就要拿一些平时看起来很小的东西来作参照物。
4、下面再来欣赏几幅小朋友的作品,看这些小朋友都拿些什么事物来作参照物
(继续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
三、学生创作
师: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表现了,那好,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画笔来表现你们变小后的梦想吧,要大胆想象和表现,看谁的想象丰富合理,与众不同。在画之前要想好自己要画什么,画多大,画在什么位置,注意构图要饱满,并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出示作业要求,放轻音乐)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
已经画好的同学拿着作品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老师来采访这位小画家,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创意(自评),教师展示另一个学生作品,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作品的立意,画面构图及色彩的运用。其它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我们不仅知道了《拇指姑娘》的故事,还明白了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在表现大和小时应该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进行比较。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太神奇了,想象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那么课下把你想象的变小后的情景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欣赏你的作品,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事情。
课后反思:
《假如我变小》是个极具吸引力的课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拇指姑娘》的动画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兴味十足地投入学习活动。由同学们对拇指姑娘的观察和探究引出本课课题《假如我变小》。然后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变小后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接下来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接着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析得出:要想表现物体的小,就选取一个小的参照物;接着又引导学生欣赏了几幅优秀的儿童作品,启发学生们的思路。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单独完成,注意构图。不足之处是在表现时,由于绘画功底有差异,有的很好的设想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却很差,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其能把自己的设想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第二篇:假如我变小 教学设计
假如我变小
——夏志刚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第6册第10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来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的组织画面和配置画面色彩。
3.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教学难点:
绘画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情趣 教具学具:
教具:相关课件、学生作业、美术课本 学具:美术习作、水彩笔、美术课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在孙悟空智取八蕉煽那一集里面,孙梧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钻到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学生:“变小后浮在水杯里,被铁扇公主喝到肚子里。”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假如我变小(课件:出示主题——假如我变小),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孙梧空变小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先来看一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比一比: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两张图片。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一看,比一比,图中的两个图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哪些是相同的地方?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分析的真好,大与小是通过比较看出来的。
二、“小小幻想家” 教师:“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想变大的小男孩,一个想变小的小女孩。我们一起看一看她们变大或是变小之后想做点什么。”(课件演示)学生们看到这些图片之后,都很兴奋,他们都大声的说着,男孩子想变大以后和姚明一起打球,女孩想变小之后住在小蜗牛的房子中、还可以在水杯中洗澡„„
教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也有过这样的许许多多的幻想,让我们一起想一想,假如你变大或是变小后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和我们的同学一起来说一说。”
学生和同桌还有前后桌的同学说了起来。
讨论二分钟之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已刚才的讨论结果。教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是太好了,充满了自己的想象力,现在,老师带你们看一看几张优秀的学生作业。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把自己这个小小的梦想画下来的。” 课件(作业欣赏)
看完课件后,教师有意识的停留30秒,给学生一个静静的消化时间。让他们把刚才的所感所想能够完完全全的吸收。
三、学生创作
教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所说的和所想的变大和变小的故事画下来。”
教师:“要想表现物体的小,就选取小的参照物;要想表现物体的大,就选取大的参照物。”
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老师鼓励孩子们大胆去画,不要拘束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大胆用色。
四、作业评价
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
采用自评的方式。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业放到投影仪上,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一讲自己的画面内容。
教师让最早画完的孩子到前边来演示自己的画,边展示边讲画面的故事。
第三篇:假如我变小教学设计
《假如我变小》教学设计 小觉小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孩子们通过看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孩子们了解这堂课所要讲的主题是什么。2)、通过欣赏、对比、讨论图片,使学生懂得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而得出来的。3)、通过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想象自己变大或是变小的情景,尝试画出来讲给大家听。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来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发挥想象,大胆描绘变大变小的情景,能够运用对比关系表现有情趣的画面,能够较好的组织画面和配置画面色彩。
3.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三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大和小的对比关系,懂得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对比关系表现有情趣的画面,能较好的组织画面。四教具学具:
教具:相关课件、学生作业、美术课本多媒体视频 学具:水彩笔、美术课本画纸等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用问问题的方式问大家“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引出多媒体播放《拇指姑娘》视频,让同学们聚精会神的盯着大屏幕,认真欣赏。老师:“这个童话故事好看吗?” 学生:“好看。” 老师:“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简单的描述一下呀?” 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回答。老师:“生活中你听说或见过像拇指一样大的人吗” 学生:“没有 老师:“那从书上或电影中呢?” 学生:“也没有。” 老师:“嗯,刚才好多小朋友都意犹未尽呀,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小小的动画好不好?”(播放电影《亲爱的,我吧孩子变小了》动画片头。)老师:“谁看过这个电影呢?” 学生都摇摇头 老师:“那老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部美国科幻电影,名字叫《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讲了以为科学家发明了一台能够把物体变小的机器。有一天,他的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启动了机器,结果几个孩子都变小了。而科学家又误将他们倒进了垃圾箱,几个孩子经历了许多危险和波折之后,科学家才把他们回复称原来的样子。有机会的话,大家一定要看一看,人不能真的变小,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变大或变小后的情景,那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三课,《假如我变小》” 课件展示课题《假如我变小》 2)讲授新知识 老师:“同学们,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明天早晨当你醒来时,你突然变的很小很小,小的甚至可以成为蚂蚁一样大,想想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5分钟后
“同学们,谁愿意说一说你变大或变小后的情景,让我们共同分享你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挨个加以点评。)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如何表现变大变小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找一个个子比较矮,一个个子比较高的同学到讲台 “同学们,他们两个站在一起,谁的个子高?” 比较完再与老师做比较 最后总结:“你们一会说xx高,一会又说他矮,那他到底是高还是矮呀?这是为什们?” 学生回答
“对,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大和小事通过比较得出来的。我们队事物的判断,不能简单的说它高或矮、大或小、好或坏,应该通过比较的出来,那用绘画的方法如何表现大和小呢?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
多媒体播放作品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大家想一想,在画的时候只画一人,我们就说他变大或变小,可以吗?” 最后老师总结:“对,在绘画的时候,要找一个做为参照物,每幅作品中都有一个参照物来衬托小朋友的大或小” 3)学生创作活动 老师:“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表现了,那好,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表现自己变大或变小后的情景,也可以想象一下拇指姑娘还会经历哪些事情,把它描绘或记录下来。主义不要临摹书本上的作品,要大胆的想象和表现,看谁的想象丰富合理,与众不同。主义构图要饱满,并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画的好,下面开始。”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4)作品展示 老师:“有些同学已经画好了,下面把你的作品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好不好。(也可以爱发言的孩子到前边来演示自己的画,边展示边讲画面的故事。)你可以对作品发表一下你的评价,也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或意见,下面我们开始吧” 5)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我们不仅知道了《拇指姑娘》的故事,还知道了大和小事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在表现大和小时,应该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进行比较。
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想象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那么课下把你想象的变大或变小后的情景,说给你的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或者是给他们讲一讲拇指姑娘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欣赏你的作品,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事情。六课后反思
课前搜集了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新课标要求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利用视觉等感性材料激发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进行大胆想象---完成作业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够通过运用参照物来进行比较,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情趣,对于学生作业,因为学生的能力和层次不同,所以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自由发挥,可以用绘画的、或文字的方式表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幻想王国之中自由邀游,那是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第四篇:假如我变小
《假如我变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课程。每个小朋友都曾幻想过自己能拥有变大或变小的能力,本课正是抓住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使他们能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在想象、创作的过程中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大胆表白,体验生活的乐趣。
设计思路:
《假如我变小》是个极具吸引力的课题。本节课伊始,我利用“我的梦”拉近了师生距离,导入本课课题《假如我变小》。然后通过看一段动画片及其中的两幅对比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大和小是通过比较看出来的。接着利用一幅有不同参照物的图片,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得出:参照物的不同,大和小会看起来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再欣赏几幅有对比性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接着又引导学生欣赏了几幅优秀的儿童作品,启发其的思路,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说说自己要创作的故事。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单独完成,并可以用一两句话写写自己的故事。在展示评价作品时,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找其它学生评价,教师作总结性评价。在课堂小结时,利用谈收获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课下和朋友、父母共同分享作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的组织画面及配置色彩。
3、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大和小是通过比较而得出来的。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参照物,并能够比较出大和小。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准备:铅笔、彩笔、图画本、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好!又到我们快乐的美术课时间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上美术课,那么我就把我的一个小秘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小了,七星瓢虫是我的车、蜻蜓是我的飞机、蘑菇是我的房子、树叶是我的床被......同学们,你们觉得我的这个梦神奇吗?
生:神奇!
师:可是不管这个梦再怎么神奇,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实现,这可怎么办啊?
生:画出来呀!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可真好呀!今天,就让我们拿起画笔,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想象的奇妙世界吧!(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假如我变小》,“小”字出现时由大变小,并加入声音处理,使学生首先有一个大和小的感受。)
二、学习新课:
1、欣赏动画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伙伴,咱们一起看看在他们身上都发生了哪些事情!(教师播放动画片段,学生观看,边看边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细节。)师:他们经历的事情可真惊险呀!那么在这个短片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发现孩子变小了!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和铅笔相比、和面包相比、和苍蝇相比......2、探究、讨论:
(1)分析得出:大和小是通过比较看出来的。在同一个参照物下,孩子的大和小发生了变化。
师:看来同学们看的都非常认真。那么接下来咱们看一下动画片中的这两幅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生:一幅图中的孩子小,一幅图中的孩子大!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那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谁能补充? 师:同学们分析的可真好!大和小是通过比较看出来的。(课件图片中出示这句话)那么,图中的字母就是参照物,它衬托出了孩子的大和小。
师:那么看两幅图中的字母有什么特点? 生:相同。
师:那么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参照物下,孩子的大和小发生了变化。(2)学生讨论、探究得出:参照物不同,大和小也会看起来相应的发生变化。
师:咱们接着看一幅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人变大 / 大象变小......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那么你同意那种观点呢?有什么理由呢?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
师:同意大象变小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还有其它同学补充吗?同意人变大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谁还能补充?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参照物。
师:那么就让老师当评委来评一评吧!先说第一种观点:说大象变小了,它的参照物是人,所以大象确实是变小了。第二种观点:说人变大了,他的参照物是变小了的大象,那么仔细看看人是真正变大了吗?你还能以什么作为他的参照物?
生回答。
师:如果以周围环境做参照物,人是没有变化的。只是他和变小后的大象相比看起来似乎变大了,其实是没变的。看来在一幅作品中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参照物。
得出结论:参照物不同,大和小也会看起来相应的发生变化。
3、欣赏作品:
(1)招贴画欣赏:
师:接着再看几幅图,谁能说说你的发现?是以什么做为了你的参照物? 生回答。
(2)欣赏优秀儿童作品:
师:同学们咱们刚才欣赏的作品都是用电脑制作出来的。那么,怎么利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来实现梦想呢?老师先带你们看几幅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好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谁能说说这幅作品画的是什么内容?以什么做为了参照物?你觉得这幅作品怎么样?好在哪?
三、创作作品:
1、小组讨论,确定自己的故事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看完小朋友的作品了。那么你想一想,如果你变大了或者变小了将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你想怎样用画笔来表现它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找学生说想法,提示:你会以什么做为你的参照物?
2、学生创作: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奇特,那么赶紧拿出手中的画笔把故事画下来吧!看谁的作品想象力最丰富?谁的作品最与众不同?
3、教师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展示评价
1、小组互评。
师:同学们,把手中的画笔放下,小组同学先互相看看作品并互相说说故事。
2、单独展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 学生先评述自己的作品,然后进行他评,主要看作品里是否选择了适当的参照物进行表现,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完整,富有情趣性。
五、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延伸:
师:看来同学们今天都有了自己的收获,老师也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充满了童趣的奇妙世界,并且和大家分享了这么读有趣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把你想像的变大或变小的故事说过你的家人和朋友听听,并且和他们一起来欣赏你的作品好吗?
好,下课!
第五篇:假如我变小教学反思
《假如我变小》教学反思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四课,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有趣的一课,我该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以童话故事《格列佛游记》导入,并且播放了一段《格列佛游记》的电影片段,果然这一小段电影片段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我又出示了一些PS合成的有趣图片,让孩子们通过图片得知,要想表现大的物体,就要选取大的参照物,要想表现小的物体,就要选取小的参照物。然后我提出问题:“假如我们变小以后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学生们通过讨论在脑海之中产生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趁势让他们把这些想象中的鹅画面画出来,完成本课的作业。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学生通过我的讲解对本课产生的好奇心和对课件中图片惊奇的眼神。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总感觉学生一直在被思维定式所左右,没有完全理解“要想表现大的物体,就要选取大的参照物,要想表现小的物体,就要选取小的参照物”,所以学生的作业并没有完全达到我的期望水平。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着重讲解选取参照物大小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再去完成作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在课件中插入与本课相关的视频,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多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