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找空气 教案
找空气 教案
教学目标:
1、对空气的存在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2、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了解空气的特点,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教学重点:
2、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找空气。教学难点:
3、如何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学准备:
4、塑料袋、玻璃杯、塑料管、塑料瓶、打气筒、注射器、气球、海绵、透明鱼缸、蜡烛。教学准备:
1、袋子人手一个,气球,纸袋子,瓶子,吸管每组一份;
2、教室二维图一张,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揭示空气的存在。
1、出示食品袋,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张开袋口直接朝里看,自问自答地:里面有东西吗?
2、回应学生的跟从与参与:边说“到底有没有”边慢慢收紧袋口。让学生判断。
3、针对学生不同看法采用不同的回应策略:
对A:让其拍拍、捏捏鼓着的袋子。对B:有什么?什么样? 揭示“空气”这个词:或顺应学生,或告知学生。
二、找一找,抓一抓,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无所不在。
1、学生找空气、捉空气 “你认为还有空气吗?哪里有?” “到底有没有,试试才知道。”
交代要求:到你认为有的地方去找、去捉。听到提醒就上位。
2、交流:
①个别交流:捉到了吗?在哪捉到的? ②集体交流:并在空间图上作标注。师:通过试试,现在来看看,哪里有空气? ③期间,穿插对“空气会流动”特性的关注。
请两名抓到和没有抓到空气的孩子上来演示,同他们动作的差异中发现“如果手不抓紧空气就会从袋子里跑出去一部分”,感知空气的流动性。
三、做一做、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介绍操作要求
师: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在流动的时候还会发出声音呢,想想看你有什么办法让这些材料里的空气发出声音。学生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挤一挤、吹一吹的方法,让操作材料发出声音。分享结果,教师小结。
①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的?(吹一吹)猜猜是哪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发出声音的?(瓶子里的空气)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是瓶子里面的空气在流动,而不是瓶子外面的空气在流动?(引导学生朝着瓶子外面和瓶口吹起来证明。)
②师:你是怎么让气球发出声音的?(学生示范放出气球的气)这又是哪里空气在发出声音?
③师:这个纸袋子能发出声音吗,你是什么做的?(引导学生用力将袋子压扁)为什么会发出“嘭”的一声?
师小结: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实验发现空气在很快流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四、延伸:我们去科学角来用更多的材料和空气玩一玩发声音的游戏吧。
第二篇:找空气教案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目标】
1、气球、吸管、小杯子、塑料袋与幼儿人数相等。
2、鱼缸里养一条活鱼、土块儿、三只短蜡烛、火柴、两个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抹布一块、一盆水。
zz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入
1、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 摸不到,没有颜色和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二、找空气
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请幼儿把瘦气球变成胖气球,往里吹气,气球吹鼓后问:“气球里面有什么?”让胖气球减肥变瘦气球,将吹鼓的气球口放开,请幼儿观察发生的情况(空气跑掉了,气球变瘦了)。
2、请幼儿用塑料管往水里吹气,有气泡产生。说明人体有空气。
3、师:今天老师再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认真看老师手里的塑料袋会变出一个什么秘密来?请看塑料袋怎么样了?(鼓起来了)谁能告诉我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空气)请幼儿用手摸一摸。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发现哪里有空气呢?(气球、杯子、水、塑料袋。)
师:那就是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3f
三、感知活动:空气的特征。
师:我们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1、请幼儿看一看杯子里的空气,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看见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看不见的。
2、请幼儿摸一摸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摸着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摸不着的。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空气了,谁能告诉我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四、空气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了l7、那么空气有什么用途呢?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点儿憋气,很难受。)为什么?(不能呼吸到空气。)
得出结论: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
(二)空气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实验:
教师点燃三支蜡烛,用大小不同两个玻璃杯同时罩住两支蜡烛,一支蜡烛不罩,看看有什么变化?(盖上小杯子的最先熄灭,盖上大一点杯子的再灭,不盖的一直燃烧。)
师:你看蜡烛怎么样了?为什么灭了呢?(空气进不去,蜡烛就灭了。)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信息:那些物品是利用空气原理制成的。(如:救生圈、风筝、轮胎等。)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到处都存在的认识。
【活动反思】
通过实验和操作,孩子们掌握了空气的特征和用途,同时孩子们也喜欢上了科学小实验,特别是纸放进水里不湿的实验,孩子们反复做了几遍,才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只是在观察土块里有空气时,通过投影仪看的不太清楚,如果让孩子们座次摆成半圆形,做实验时离孩子近一点效果会更好些。
第三篇:科学教案《找空气》
设计意图:
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帮助他们获取一些有关空气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与幼儿人数相等。
2、气球、蜡烛、火柴、小杯子、充气玩具。
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诉幼儿玻璃杯里盛着非常宝贵了东西,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玻璃杯子里面放如一张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玻璃瓶中,过一会将被子垂直拿出来,杯子中的纸没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也会被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找答案。
三、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讨论: 为什么空气是宝贵的。帮助幼儿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四、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让幼儿用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请幼儿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的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请幼儿为气球充气,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用塑料管吹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4、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皮球、游泳圈、轮胎、我们的身体了等等)。
活动延伸:
第四篇:找空气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找空气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代雪松
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幼儿对你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气球、透明玻璃杯、粉笔、透明盛水容器、蜡烛、打火机、碎纸屑、纸片。活动重难点:
重点: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从中找到空气。
第五篇:找空气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知多少》,首先我们猜了一条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珍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学生齐读),其中说到到处有,上节课我们还学了家里有空气、教室里有空气,那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怎么找到它?
导入本课并板书课题
师:我们不容易看到它,也摸不着它。那么空气到底在哪里呢,猜一猜?
指名部分学生回答
生:空气到处都有。
生: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生:空气只在地球上有。
点评:从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入手,符合科学概念建立的一般规律,以此为切入点,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
展示书36页下,学习后导入怎证明空气的存在师:同学们都认为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想个办法找到空气,让我们都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吗?
生:用塑料袋包住。
师:你真会想办法!我们可以借助材料找到身边的空气。
师:刚才有同学说瓶子里有空气,那好咱们就先来看看怎么样证明瓶子里有空气,展示瓶子,为了更好的证明,先从饮水机接满瓶子的水,接水时让学生观察饮水机水桶冒泡。
之后演示把瓶子水全部挤入水槽,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没水了里边是空气,怎么证明呢?
指名学生说证明方法
学生边说方法教师边按照学生说的演示
指名学生来配合演示,瓶子嘴没入水中,然后挤压瓶子水中会冒泡
学生也会说出把瓶子整个没入水中会冒泡等
课件展示书37页上实验方法得出瓶子中有空气并导入塑料袋怎么抓空气
生:我打开塑料袋,在空中一抖就找到空气了。
师: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生:塑料袋鼓起来了。
师:那说明空气在哪里了?
生:空气在塑料袋里。
指名四个学生分两组上来做实验
师: 他把空气装到了塑料袋里,真棒!还有和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把吸管含在嘴里,另一端插入水里吹出了气泡,说明我嘴里有空气。
通过吹气球实验证明嘴里有空气,指名学生上来演示
小结并出示书37页下,学生一块读,因为前三个都演示过了,再导入粉笔实验
教师演示粉笔里也有空气的实验
把粉笔放到水里,发现水里有很多小气泡冒出来。
师:那小气泡是什么呀?
生:是空气。
师:通过找空气,我们发现空气在塑料袋里、在瓶子里、在土壤里、在我们的身体里、在树叶里,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空气,这说明什么?
生:空气的确存在,而且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师:空气所在的地方很多,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下吗?
告诉学生并非所有的地方都用空气,引导并告诉学生: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
回顾饮水机水桶冒泡,然后给学生讲实验器材随处可得,并非非得是现成的,勤动脑勤动手就可以用家里现成的物品做很多实验
总结结束本课
点评:学生的探究活动是自由的,是目标明确的。教师很好地引领学生关注了空气存在的证据,初步养成用证据表达的意识。足够的证据才使得最后的归纳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