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教学设计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教学设计
编号 姓名 侯志鹏 任教 六 年级 12 班 学科 语文 编写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追悼、吊唁、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等。
2.能力目标:
(1)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2.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你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或者,如果你读过他的作品也可以说说你的感受?(生介绍鲁迅的生平和读他作品的感受)既然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
2.读文:
同学们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件事情?(悼念伯父、谈《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3.学文:
(1)学第一个故事:悼念伯父。①抓住致敬,痛哭,送挽联,送花圈这些追悼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②所有的人都是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悼念鲁迅先生的。作为鲁迅先生的侄女,想到再也看不到伯父了心里也很悲痛,你能体会到这种情感吗?(投影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回答。)(2)学习第二个故事:谈《水浒传》。
①鲁迅先生是怎样“爱抚”周哗的?相信同学们读了第二个故事以后一定会明白的。
②这一段出现几个四字词语,你能把它挑出来,推荐给我们大家积累吗?(贴词卡。)③面对“我”的这种读书态度,伯父没有批评“我”,只是夸他自己记忆好,为什么“我”却“又羞愧,又悔恨”呢?(表面夸自己记忆好,实际上是批评周晔读书不认真。)④这种委婉的批评正体现了伯父对我的——爱抚。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也得不到这种爱抚了,让我们再来体会读这句话?(3)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故事:“谈碰壁”。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小组同学谈体会。②全班同学互相补充。③资料补充。
④教师总结:鲁迅先生经常受到敌人的迫害,为了在报上登一些革命文章,鲁迅先生曾用一百多个假名字,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用笔杆子当武器,同敌人作斗争。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听不到他那风趣、幽默的声音了。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周晔的情感。
(4)学习第四个故事:“救护车夫”。①找同学大声朗读。请其他同学谈谈体会。
②学生自由朗读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从旁指导。
③教师小结:鲁迅先生表情上严肃、沉默,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恨。如今,这样一位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的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见不到他慈祥的面容了,让我们和周晔一起体验这悲痛。
(5)学习第五个故事:“关心女佣”。①“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的别人单单指的是“阿三”吗? ②你有资料补充说明鲁迅对别人的关心吗? ③课文前面提到鲁迅送给周晔的两本书:一本是《表》,它是苏联作家写的小说;另一本《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了这两本书,从这件事,你们想想他关心的只是周晔吗?——是全国的青少年。
4.总结:
同学们,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二篇:优质教学设计(推荐)
《 确定位置 》优质教学设计
编号 姓名 薛云霞 任教 四 年级(5)班 学科 数学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吗?今年10月12日9时39分,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6号成功发射,10月17日4时33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来确定位置(教师出示课题---确定位置),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
师:其实呀,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关于确定位置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1、听口令,做动作。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师:请第1排的同学拍拍手,请第4组的同学拍拍肩,请第5组的同学站起来,请第5排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3组的同学挥挥手,请第六组的同学捏捏鼻子.2、介绍同学。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的座位。
师:看来大家反映真快!谁能说说你自己的座位在哪儿吗?(指名回答)
生:我是第2组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别人能知道就是你吗?
生:我是第2组第3个。
师:看来,要说清楚自己的位置,不但要说清楚自己是第几组,还要说清楚自己是第几排(个)。(这边可能有学生一下子说出自己在第几组第几排,还有别的同学也坐在第2组第3个吗?看来,只要说清楚自己是第几组,又说清楚自己是第几个,大家就知道你的位置在哪儿了。)
师:谁还愿意说一说你或者是你的好朋友的位置?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能说还要会写呀。谁能把班长坐的位置写出来?看谁写得最简便但是又最准确的。
二、认识数对
(展示学生的写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生:班长坐在第×组第×排。
师:有没有比这个更简便的?
生:×组×排或×排×组
师:如果我们统一规定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二个数表示第几排,那可以怎样写?
生:××
师:这样已经比刚才简便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小心把两个数字写粘在一起怎么办,因此大家想个办法,中间用个什么符号把他们隔开。
生:顿号、逗号
师:两个都行,(为了不和小数点混起来)那我们选择“逗号”好吗?
师:×,×这两个数都是用来确定班长位置的,是一家人,因此最后我们可以再用一个()让他们住在一个屋子里。(这边儿童化的语言好)
师:象这样的表示方法既简便又准确,我们把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叫“数对”。
(板书)----“数对”
师:这个×表示什么?(第×组),这个×呢?(第×排)
师:是呀,我们有个成语叫作横七竖八,在这个成语里面,我们先说“横”,再说“竖”,可能是受到它的启发吧,所以,在写数对时,我们也是先横着数,看在第几个,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是第几个,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因此,我们可以将写数对的方法总结为“先看横后看竖”
三、按位置卡找座位
师:请大家拿出位置卡,用“数对”将自己的座位表示出来。
(学生填写)
位置卡
数对表示:(,)
师: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说的过程中可能会相互发现一些错误,便于及时改正)
刚才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把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那么,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你能很快确定出它所表示的位置吗?
师:接下来,请将你们刚才填写的座位卡传上来,老师把这些座位卡的顺序打乱,请大家从前往后传)
现在你拿到的是新的座位卡,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拿着铅笔盒找新座位。
(学生根据新座位卡找自己的位置)
[师:怎么回事呀?生:我俩的座位卡一样。(如有学生弄错)]
师:看来,不能准确的表示自己的位置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谁给×××确定一个位置?他的位置卡应如何修改?
师:下面我来说一个数对。请大家想想老师说的是谁的位置?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师:你和大家说说你为什么站起来?
师:这就是咱们班同学的座位表,这一个个同学的位置,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个的点。
(出示把人和课桌转化成点的图)
师: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四、应用数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抢答题
①出示第78页的第一题(学校附近的地图)
师:热情的笑笑,想邀请同学们到她学校附近去玩一玩。
(出示方格图)这是笑笑学校附近的地图,接下来呢,老师说地名,请你们说数对,行吗?
(2)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出示残缺的泉州旅游景点分布图
师:大家都知道,泉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很多外地朋友慕名而来,老师本想尽一下地主之宜,送给他们几幅市区主要景点的分布图,可我这些地图好多地方都已经受损了,同学们能帮老师把这些地图补充完整吗?老师根据景点的大概位置,描出旅游地图,(有方格的)有的地方有地名,有的地方图上已看不清具体是什么地名了。数对说明放在地图下面。
课件出示地图,全班同学一起完成。
谁上来展示一下你补充的地图?
②学生操作后交流
③引导学生观察
师:有几个景点刚好在同一列,同学们观察一下,用来表示同一列景点位置的数对,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第一个数相同)
用来表示同一排景点位置的数对,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第二个数相同)
小结: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地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4)观看“科技小博览”:(这个我觉得还是放在后面好,如果时间不够,可让他们课后去阅读)
师: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他的用处可大啦!
同学们,你们见过地球仪吗?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泉州()神六()
(观看结束),(5)游戏---画点连线(我觉得这边的图形应力求简单一点。)
①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画点连线。同桌合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教师提供数对)描点,再按顺序连线,看看连成图形象什么?
②小组合作设计图形:在方格纸上先画点再连线,然后再把数对逐一告诉全班同学,让大家根据你们组提供的数对画点,再连线,并猜猜是什么图形。
第三篇:优质教学设计
(5)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 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淡薄名利)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优质教学设计
(6)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科学献身精神)
4、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完成这道练习:人们说她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是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学科;人们说她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是因为她提炼了(镭);说她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是因为她不断在(进行科学探索);说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是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编号 112 姓名 常彩红 任教 六 年级 8 班 学科 语文 编写时间 5月21 正 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
3、体会经典细节的表现力。
4、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难点: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居里夫人肖像图,出示居里夫人名言,并请同学思考:居里夫人的名言中你知道了她是什么样的人。(2)谈谈你所了解的居里夫人。[伟大而美丽](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让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求答案吧!(设计理念: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质疑激趣,激发学生读中思考)
二、感知全文,了解大意(1)出示课文中出示的专业名词,便读便了解。(2)用了那些记叙的顺序?(3)看看课文记叙了哪些内容?并对其进行概括。
1、倒叙、插叙
2、学生阅读思考并概括段意。(1、历史定格,美丽形象(1---2段)
(2、艰辛炼镭(3-4段)(3、面对名利(5—6段)
三、深入研读,直奔文章中心“美丽”。
1、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文章当中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外在形象美。第2段: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
3、内在精神美。请大家默读3、4、5自然,段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精神美的句子,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些句子,并在旁边批注出来。再与同伴说说你读出了什么?(1)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 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2)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艰苦奋斗的作风)(3)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师:孩子们,快速心算,1吨是0.1克的多少倍? 从这组数字中,可见她对科学事业的信念坚定执著(持之以恒),读出咱们的敬意好吗?(4)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为科学作贡献)
5、师生共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四、总结:
1、居里夫人的美丽即有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
2、内在美表现在:坚强执著,信念坚定,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超越自我,超凡脱俗,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3、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淡蓝色荧光”是美丽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更是美丽的。这种美,再过百年,千年,会消逝吗?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瞻仰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说这是一份“ 跨越百年的美丽 ”(再读课题)
五、拓展话题:想想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别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荣誉的?(当你通过刻苦和努力,拿到钢笔字比赛的优秀成绩单时;当你用一学期的汗水换来一张三好生奖状时;当你手捧参加竞赛而获得的奖杯时;当你获得进步奖章、表扬卡时„„你会怎么办?)所以,爱因斯坦用他睿智的语言,评价居里夫人说:“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荣誉宠坏的人”
六、情感升华:师生轻诵,共创《美丽之歌》:勇于探索是一种美丽;坚定执着是一种美丽;献身科学是一种美丽;淡泊名利是一种美丽;孝敬父母是一种美丽;诚实守信是一种美丽;举止文雅是一种美丽;豁达开朗是一种美丽„„
七、作业布置,延伸美丽(任选两题)
1、把这份美丽真诚传递给别人,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2、把这份美丽深深埋藏心底,请你阅读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联系实际写出感受
3、继续发现美丽,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玛丽居里:
外在形象美 容貌美丽 内在精神美 勇于探索
献身科学 V 淡泊名利
第四篇:《小伙伴》优质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小伙伴》优质教学设计
《小伙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 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通过阅读使孩子们明白要用实际行动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和板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自由谈话,揭示课题
1.经常在一起的工作、学习、生活、玩的朋友叫伙伴,我们可以称自己的同学为——小伙伴。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的题目就叫“小伙伴”。
第 1 页
出示课题。
“伙伴”两个字还是要求我们书写的,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师范写,生书写。
二、读通课文,检查自学
1、先给课文标上序号,然后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圈出你不认识的或者你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词语。
3、把你圈出来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请你的同桌帮帮你。(同桌互读。)
4、大家都会读了,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书上圈画认读:午餐、丢失、矿泉水、糟糕、粗心、大概、共同、汽车、记得、保管、夹着)
5、生字新词大家果然都会读了,真了不起。课文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集体词语正音,难句朗读。)
三、图文对照,再读课文
1、小朋友们把词语、句子读得这么好,相信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棒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指的是谁?要求动笔在书本上勾画出维加、安娜、安东的名字。
指导读好外国人的名字,要
第 2 页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跟他们打打招呼。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小伙伴之间发生了汁么事呢?我们去看看吧!
2、出示第1自然段。
3、各自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五、初读2——8自然段
1、小伙伴们都去春游了,一路上,他们说着、笑着,欣赏着春天的美景,玩得很开心。到了中午,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一个人站在一旁。玛莎怎么了?同学们见了,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他们表现的话。
2、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想想图中谁是玛莎、谁是维加、安娜和安东,说说是怎么知道的。读懂课文,熟悉人物,为下节课的课本剧做好铺垫。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言文字思考分析判断,并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如: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是玛莎,因为她是两手空空的,又低着头,像很难过。从右往左数,第二位是玛莎,因为旁边的安东正掰了半片面包给她吃呢。身穿蓝色背带裤,头梳两根长辫子的是玛莎。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矿泉水的小男孩是维加,拿着酸奶的小女孩是安娜。头戴帽子,快步走来,把半片面包递给玛莎的男孩是安东……
第 3 页
3、三个小伙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还要请许多同学演一演课本剧呢。
六、复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复习新词:午餐、丢了、矿泉水、糟糕、粗心、大概、公共汽车、忘记、保护、管理、夹心。
读的时候,重点读准“餐”、“糟”、“粗”等平舌音以及“大概”的“概”的读音。
认识餐字:引导孩子们想象餐字像一个人拿着刀叉在吃食物,再用放大字体的方式记忆餐字的各个部件。
糟:加一加(米+曹)
概:通过分析字理加深对概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大概是大约的意思。
2、出示生字“问”、“间”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并尝试书写。(“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
3、学生书写。(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小伙伴》这篇课文讲到了哪几个小伙伴?{板书:玛
第 4 页 莎 维加 安都 安东}
谁能说说讲了什么事?
第一个请到叶帮,他把课文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虽然没有做到简练,但是佩服他已经能做到背诵了。再请了帅炯来说,他根据黑板上小伙伴的名字依次说,也没有达到简练的要求。我觉得让孩子复述课文内容虽然有利于增强个别孩子的语言能力,对其他同学的语言发展没有帮助。我觉得以后类似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1、先请孩子讲,2、呈现一段语言简练又能完整复述课文意思的文字,3、比较两段话,再总结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回答。
2.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捡查认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演练课本剧,检查认读情况。
1.小伙伴们都去春游了。一路上,他们说着,笑着,欣赏着春天的美景,玩得很开心。到了中午,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一个人站在一旁。玛莎怎么了? 同学们见了,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上节课,我们已经画出了他们的不同表现,这节课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四个小伙伴说的话。
2、现在我们要来排演课本剧,请小朋友好好练练这些小伙伴的对话,等会儿我要请朗读得最好的四个小朋友分别来演四个小伙伴。
3、接下来,老师要挑选维加和玛莎了。你能找出维加和
第 5 页 玛莎对话的段落吗?(第2、3、4自 然段)
(1)刚刚我们已经把这几个段落读通顺了。现在,要把他们的对话读出感情来。让我们先去看看学习小伙伴都用了些什么好方法?
(出示: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2)他们的方法多棒啊,你可以用他们的方法来进行练习。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3)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集体评议,齐读。)
(4)以下问题随机提出 2自然段
①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的?(学生可能回答:抓住词语“怎么”和“?”)
②当时维加在想些什么呢?
(5)第3自然段
①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的?(抓“丢” 和“ ……”)
②后面有个省略号,说明当时玛莎还有话要说,那么玛莎还想说些什么?
③是呀,玛莎多担心、多难过、多着急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6)第4自然段:
第 6 页
①你又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朗读练习的?(抓“糟糕”。)
②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维加大喊糟糕?(出示:真糟糕!____。)
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
③是呀,这件事情发生得可真不妙。那么,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如此“糟糕”的事情吗?
叶嘉伟:我上学期又一次不小心把尿拉在裤子里了,真糟糕。
池升浩:我在下雨天摔跤了,浑身都弄脏了,真糟糕。
④想想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⑤呀,维加真是一个关心小伙伴的好孩子,你同意吗?
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7)教师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的语气,安娜关心责怪的语气。玛莎难过委屈。声音要小一些。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5、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进一步体会不同的人物。
师:这几个伙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引导学生
第 7 页 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7.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问的问题。
师:维加和安娜看到安东把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后,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维加会不好意思,因为他想到自己应该要把食物分给玛莎才对。
生:玛莎都脸红了,她没有用实际行动帮助玛莎,还批评他。
生:玛莎和安东的做法刚好相反。
师小结:我认为维加和安娜用语言去关心玛莎,也是一种关心,只是没有像安东那样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才是真正的伙伴!
师:如果让你选择一位当伙伴,你选择谁?
生:安东。
师:你身上有安东的好品质吗?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愿意用行动帮助他吗?
四、进行字词训练,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小伙伴》一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课文以讲述事件的方式默默向孩子们传达了一个简单却常常被忽略的问题:真正的好伙伴是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关
第 8 页 心别人的。这是一篇对如今单身子女的00后一代的孩子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我喜欢安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一个女孩子说“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我也喜欢安东!”刘明伟站起来说:“因为他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在课上,我还针对我班同学课下骂人打小报告的现象,第 9 页 在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学生纷纷说出帮助别人的事。有的说我借别人铅笔了。有的说我帮别人扫的了等等。“你喜欢和什么样同学交伙伴?”学生挺有思想的。有的说我喜欢和学习好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助人为乐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诚实的同学交伙伴等等。“咱们班谁是你的伙伴呢?”学生说完后,我说:“请你和你的伙伴拉拉手。”学生都和自己的伙伴拉了手。
第 10 页
第五篇:海伦凯勒优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 [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师: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捂上耳朵,紧闭嘴巴,坚持五分钟。(很多同学一开始还觉得好玩,后来有人忍受不了,没坚持完五分钟就陆续退出游戏了。)这时,我请学生说说感受。(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眼前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有的说:“太难受了,我特别想睁开眼睛”有的说:“我觉得五分钟特别长。游戏结束后,能看、能听,我感到特轻松。”……)
这时,我让学生想象,海伦生活在无声的、黑暗的、无语的世界中,她会怎样?(海伦每天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看不见美好的事物,听不到美妙的声音,而且,所有的苦楚又没法述说,憋在心里,久而久之,你想,她会怎么?学生就很自然的明白她的暴躁时情有可原的,是痛苦的。)
[学生的阅历不深,有很多时候要让他们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相似的场景,让他们有所体验,有所感受,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文章中蕴涵的“深意”,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习得。这一环节,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整体感知,突出中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海伦•凯勒》。默读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用一句话概括)(有的读出了一个可怜不幸的海伦,有的读出了坚强不屈的海伦,有的读出了快乐的海伦。)
2、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
最后一句:齐读,板书——不屈不挠。在你的印象中,怎样算是不屈不挠?(遇到困难不低头,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呢?自由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词语,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批注。生读课文
二、重点探究,感悟精神
(一)抓细节,品词析句 A、第四段
1、读句子。“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默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2、说感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谈体会,悟精神。)
师:(出示:补充资料:摸盲文)
指名读补充资料。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你能读出什么?
[引导学生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作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受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3、练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师范读,再指名读。
4、小结:作为一个正常人,拼写名字,学会阅读、书写、算术,的确并不是难事,但是,海伦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这比大家刚才所提到的那些困难要难上百倍、千倍,然而海伦•凯勒“不分昼夜”“拼命地默读”“不停地书写”甚至“摸出了血”,历经磨难,坚持不懈,这,就是——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指课题)
5、齐读第四段 B、第六段
1、出示句子。“为了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2、生交流。“夜以继日”(和学习阅读、书写一样,不分昼夜)
“读几个小时”(正常人最简单的一个词语的发音海伦要读几个小时,)生:“练习、练习、练习……”我从省略号中读出她的不屈不折。我们读课文时间长了,就坐不住了。
生:我读到“不分昼夜”时,感觉到她为了学会说话,不停地学习,这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啊。
师:联系上下文,她能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说话吗?怎么学的? 生:她用触觉来练习说话。
师:引读――(为使―――――练习。)再联系第七自然段读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你想到了什么?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生:她是多么的坚强,付出的努力是我们常人的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
生:我也读出了她的坚强,只要坚强就不怕练习。
师:抓住关键语句,上联下串,就能对她有更为完整、深刻的理解。
3、练习朗读(生齐读)师范读最后一句,指名读。
(二)补空白,体会人物内心
1、听读资料,想象练说。面对死一般的沉寂,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疲劳,仍阻挡不了海伦追求梦想的脚步,为了——引读。此时此刻,海伦是怎么想的呢?
2、抓空白,巧练笔。
师: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请你根据第六、七自然段的文字,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到的情景。
(生:我仿佛看到她坐在窗前,等着萨勒老师来。老师来了,开始跟着老师用触觉学说话。――
生:夜幕已经来临了,但海伦在跟着老师练说话――
生:她反复地读着、练着,声音哑了,嗓子疼了,口干舌燥,但仍然坚持着。)
3、再读课文,分享喜悦。齐读6——7段,共同感受海伦付出的艰辛,共同分享海伦成功的喜悦。
4、小结:历经磨难,坚持不懈,这,就是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
(三)细品味,升华课文中心
1、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海伦的不屈不挠?(理解第五段)
2、师范读第五自然段
师:听老师读课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看插图,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海伦。
3、交流。生: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海伦。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她好像伸出手抚摸花瓣。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她在林中漫步,一阵风过,花瓣从她身边飘过。
4、对比。引导学生和第一段对比读。我读第一段,学生读第五段。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海伦此时的心情。感受知识对海伦的重要及给她带来了勇气和信心。师:她的笑容是多么灿烂,心中是多么快乐,盲聋哑带给她的痛苦已经没有了。请大家轻声地地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有什么疑问。
5、质疑,拓展。“看”为什么加上引号?
生:因为这些并不是海伦真正用眼睛看到的。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美妙的玫瑰园是她想象出来的。
师: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人,置身于一个黑暗的世界,心中本是没有光明的。可海伦的心中却有着一座美丽、温馨、光明的玫瑰园。这是为什么呢?
生1: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鼓励使海伦心中充满了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生2:是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当一个人充满勇气和信心的时候,生活就不再是黑暗的了。……
师:海伦就像是一个永恒的奔跑者,一生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与不公的命运做着抗争,凭着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毅力,用漫长的一生走出了命运中永恒的黑暗与寂寞。遭受厄运,依然热爱生活。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不屈不挠——板书
师:你的心中有这样一座玫瑰园吗?你想拥有这样一座玫瑰园吗?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座玫瑰园呢? 生1:要有自信。
生2:要对生活充满希望。生3:要充满爱心。
生4:要让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内心 ……
师: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要像不屈不挠的海伦那样——遭受厄运,依然热爱生活。只要我们心中时刻充满希望,充满自信,充满爱与鼓励,你的心中就会拥有一座美妙的玫瑰园,你的世界就不会再黑暗。
三、紧扣中心,总结全文
1、再次出示中心句——“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2、你想对海伦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不懈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
海伦•凯勒
热爱生活
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