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策略研究
徐超凡 *** xcf550@163.com 222222 连云港灌云县沂北中学
[摘 要] 包办是教师教学的最大失误,依赖是学生学习的最大的敌人,包办和依赖是束缚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桎梏。解放教师,解放学生,需要教育工作者打破桎梏,走出一条崭新的路。“教学案”是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能够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通过一种载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从纷繁芜杂的教辅资料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预习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使教师从单兵作战和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案的研究,提出一系列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策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教学案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沂北中学是灌云县有一定知名度的农村中学,在市大力推行 “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形势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初三和初
一、初二实行两条腿走路,即初三根据教师个人特征,自主选择教学方式,初一初二务必采用小组合作模式。目前出现两种症状:一方面,初三教学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接受学习,致使学生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意识,课堂教学没有活力,缺乏生机。另一方面,初一﹑初二课堂教学虽然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学生自主了,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局外人,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教辅用书繁多且闲置浪费。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如何才能少教多学呢?我校提出了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案”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中心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题概念界定:
教学案是指由教师课前集体设计的,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一种载体。“教学案”是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能够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通过一种载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从纷繁芜杂的教辅资料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预习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使教师从单兵作战和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学案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建构
(一)“教学案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霸占课堂,滔滔不绝,学生被动跟班,亦步亦趋,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土壤,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业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在使用教学案的课堂里,教师只能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导演只能在幕后指挥、调整、指导、帮助,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以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独立人格、具有创造能力且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人。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充分发展,教师必备四种态度品质:(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2)真实(realness)或真诚(genuineness)或表里一致(congruence)。它是指师生关系中的坦诚如实,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3)尊重(reward),也称接受(acceptance)或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宽容其缺点,维护学生的尊严与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4)理解(understanding)。罗杰斯所指称的“理解”是一种对他人设身处地的理解,是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教师只有以这些态度品质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能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才可能使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得以自然地表现。(3)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元认知体验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对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主体化,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主动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
(二)“教学案制”教学模式的建构
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少教多学”为基本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着眼点是 “以学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教师为学生主动发挥潜能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形成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教是为了不教”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局面。
四、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策略
通过大量的教学案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以下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策略:
1.超周备教学案策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挥备课组力量,集思广益,提前一周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提前1-2天发放教学案,合理调配各科时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教学案”要避免学生走弯路,费时耗力。“教学案”应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通过教学案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养成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2.问题分解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如果提供较为充分的能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知识作为引导材料,学生对新知识就理解容易并能够充分地消化和吸收,较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促进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为此教师在教学案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阶梯式推进,化难为易,重视设置克服难点的情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中难度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主动攻克难点的积极性。
3.学做结合策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这样3句名言:You hear,you forget.(听来的忘得快); You see,you remember.(看过的记得住); You do,you understand.(做过的才能会)。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诸如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设计分层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运用将使学生受益终生。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将来的发展中更加富有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4.合作探究策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根据问题特点,教师可让大家或一个同学回答;也可以让个别同学黑板展示、展台展示。教师纠正学生展示或回答中知识性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评价回答或展示的内容,教师汇总学生 2 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5.纲举目张策略: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既然人们能借助于各种新的生产工具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作为教师就应该创立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案中宜用纲举目张策略,由字母、词组、数据、图表等“信号“,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把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表示出来,使学生把所学习的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让学生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给学生理解记忆带来诸多便利。
6.精讲精练策略:精讲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教学重点,针对教学案中的主要重点问题,用准确语言揭示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认识问题和探求规律的方法,把精力放在知识的重难点、疑点、热点和考点上,把功夫下在知识吸收内化上。凡属于有利于条理化、系统化、提纲挈领的知识,差异很大的知识,使用频率高而又易出差错的知识,都应在“精讲”之列。精练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案中选择训练,选择问题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让学生通过训练能比较深地理解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技巧进而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在提质、增效、减负的前提下,例题要精,习题要精,点拨要精,达到省时省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精讲精练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高质高效、重视精讲精炼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方法探索过程。
7.自我检测策略:贪多嚼不烂。各门学科的习题多不胜数,可谓题海茫茫。在教学案中设计精要又省时的检测题,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及时检测、反馈评价学习状况,调整、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检测题的设计主要是自主评价和平行性矫正:⑴根据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形成基础训练内容,体现本节课基本学习要求,以基本题为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难度适宜的综合题,灵活题,基本题练好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得到巩固,也就为解决难题打好了基础。⑵体现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点内容,学生自主发展、自我评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选题要注意典型性,就是要按类型选题目,练习一个题目可以总结一类题的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注意系统性,就是选择习题要注意前后联系,形成系统,组成套套;注意多样性,就是题型不要过于单一,要多样化,以增强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进行作业和练习,以开拓思路,开阔视野。
8.课堂总结策略:⑴将每个知识要点纳入知识体系之中去理解它、记忆它、运用它,学生学习将会事半功倍。⑵质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否还有疑问,要鼓励学生质疑,哪怕是对极其简单的疑问都要给予学生质疑权利的尊重。⑶抓住五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和易考点。⑷建立错题档案,收集错误较多的题,设立错题集;建立好题档案,收集优质题目,为我今后复习所用。⑸指导学生整理、使用教学案:课前、课内、课后分别怎样用,要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总结出规范性要求。教师也要归纳总结课前、课中、课后对教学案的使用要求,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使用方法。
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旧质到新质的过程。教学案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提升创新的过程,注定了教学案自身的发展性。我们正在实施的教学案编制,研讨,反思的网络化进程已有雏形,这种网络化的整合必将进一步推动教学案进一步发展。总之,教学案既能承载学生学习的几乎全部内容,又能确保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都能使用,保证课堂从量变到质变,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红,汤炳兴.初中数学教学案(七年级~九年级,6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011年.[2] 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09.[3]高翔杨,远萍.另类视角中的教学案——辩证看待教学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7 3
第二篇:一年级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
一年级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
2011-12-16 09:22:45 作者:谭黎桐 来源: 浏览次数:217 一年级语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
圣荣小学 谭黎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施,必须靠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调控指导下一系列互动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为自主定向、自主尝试、自主质疑、自主求异、自主领悟、自主归纳、自主评价等学习环节,离开了这些具体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就失去了凭借。教师既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对文本的解释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领悟、合作交流。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尤其是刚刚从学前班出来进入小学学习的一年级孩子,顽皮的天性尽显无疑。在课堂上孩子们就应当是自由的、放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开动思维机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师生情感和谐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多向交流的局面。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学习应该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对这种教学关系的最好诠释。
一、教学模式:
个人自主预习(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小组互助学习(合作研讨 交流释疑)
课堂反馈矫正(训练反馈 反思升华)
二、操作说明: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学生自主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教学目标的反馈矫正。预习时教师出示课堂学习目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互助方式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最后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一起研究解决。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的发言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展示使智慧共享,老师通过展示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精讲点拨。然后,通过反馈矫正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使全班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一步:个人自主预习(认定目标 独立自学)
依据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目标的统领下,完成提纲、生成本节课的重、难点,达成基础目标。
1、预习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要明确,要有:(1)预习时间要求: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短,与学生实际所需的时间相差太大,学生无法完成预习。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长,有的学生无事可做,课堂太乱。(2)预习内容范围: 导学案的路子明晰,环节清楚,目标准确,活动易做、能收到体验、量适中,练习适度,(3)预习内容要求:预习内容要求可以分为三方面,即:基本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要求:要求中上游学生掌握的内容;发展性要求:对优生提出的更高要求。(4)预习方式要求:要求学生预习时在书上圈注。
2、预习检查 对学生的预习要有布置有检查。可以采用教师抽查与小组内学生检查的方法。对于预习结果检果对教师的要求是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习方式的错误。对学生的要求是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内督促没有完成的同学完成,学生尽可能完成发展性目标要求。
3、教会学生预习
学生不能及时的完成预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方法没有掌握,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步:小组互助学习(合作研讨 交流释疑)
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先找同伴解决。互助方式一般采用“2—6—n”的方式,即先“一对一”讨论,再有问题则在“六人小组”讨论,最后的问题“全班”一起研究解决。同伴互助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的方法,弥补自主学习时的知识缺憾,实现二次达标。
1、小组内交流:
课堂上,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参与交流,交流无实效。有些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可以两人解决的,就两人解决,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在班上解决。建立一个“1—2—6——n”的合作交流秩序。对小组内交流的 要求是:
(1)小组互助检查,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2)小组互助学习,解决预习中提高性的问题。(3)小组交流研讨,探索预习中发展性的问题。(4)小组对需要展示的问题分工与合作。
(5)对一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内展示交流,集体解决。(6)互助学习中①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听、读、思、问、议、评”,亦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②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③重视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记随堂笔记、随堂练习、黑板板书及课后作业等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2、课堂展示(组际交流 师生互助)
(1)确定需要展示的问题。(重点问题与疑惑的问题)(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展示的问题
(3)学生分组将需要展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时展示),其他同学交流,对展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不同的方法、思路也展示出来。
(4)学生讲述、解释课堂展示的问题。明确课堂展示的问题。(5)教师(或学生)适时将问题发展、提高。(6)归纳得出结论和方法。即形成观点、形成能力。(7)教师强调、落实。
(8)课堂问题变形(变式)与训练。
3、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的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保证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的方式:①学生作小结②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③教师作小结。
第三步:课堂反馈矫正(训练反馈 反思升华)
在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内交流展示。学生通过展示使成果共享,使错误显现,使思维碰撞,使思想升华;老师通过展示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不讲),发现问题,精讲点拨,实现三次达标。反馈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是对前面所学课的反思和总结。有的是试卷测试题,有的是以纸条的形式,有的是在黑板上总结反馈,有的是围绕这堂课的主题说收获、心得和感悟,有的是生生之间互相提问,有的是对规律方法的总结。
三、实际效果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入学不久,对于本教学模式还不能近期实现非常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学习,以及善于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本模式的运用后,学生们已经能够初步按照教学模式上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正在逐步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正在逐步得到增强,课堂学习效率也有了初步的提高。另外,教师本身对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四、注意问题:
1、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
2、减少语文课堂中的无效语言,明确活动环节的具体要求。
3、教学环节过渡要自然,避免机械化和模式化。
4、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在自主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应该有以下四点:一是提供课程,提供所学内容;二是维护个体,即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这个个性化理解不仅仅是群体的共同认识(小组),更是个体的个性认识;三是诱发论辩,要鼓励学生对问题(理解)进行深入的反思、辨别、讨论,而不是急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说明;四是引入深刻,学生的认识可能是肤浅的,教师应该引领指导着学生认识上升到理性化。
5、问题设计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一个好的问题设置应该是在确保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支点”和“平台”,最终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高。
6、课堂教学中的感悟交流要关注文本:教师应该对文本有个性化的体验。教师不能放弃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向导”作用。
7、学案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学案的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其次,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体验、情感心理;第四;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自我总结和自我选择。
怎样在一年级语文课上开展同伴互助式自主学习
(2012-03-03 20:18:57)
转载▼ 标签:
杂谈
低年级孩子课堂学习最大的敌人是听讲能力弱,专注时间不长,一节40分钟的课,不可能全神贯注地听下来,能坚持20分钟算是好的了,有的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游离状态。所以,教师必须不时穿插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是直接点名来提醒。低年级教师累也就累在这儿。但无论你的课件制作多么精致,你的课堂设计多么完美,总有一些孩子达不到教学目标——会读课文,会认生字,会写生字。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完整篇课文之后,他们仍然不能读文,不能识字。最后,除了个别辅导,毫无办法。
这学期,我尝试着把学习的自主权放给学生。全班34人,根据学习情况搭配,分8个小组,每小组再分两对学习伙伴。结伴方式尽量也是“一好一差”的形式,能达到“一帮一”的目的当然,有的组合实力相当,也就互相帮助了。对课文的学习,采取简单分步走的方法。上课之初,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条写在黑板上,学生逐条完成。同伴互相完成任务才算过关。一个小组全部过关了,就可以看课外书。
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第一步:预习课文。(独立完成。也可当作晚间作业完成)
1.朗读课文三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
第二步:明确本堂学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能读错,不能重复,不能磕磕绊绊,会处理停顿。(同伴互相检查,两人都过关才能进行下一步)
2.认识生字。先拼读圈出的生字,再认一认文后的生字。不认识的再找一找文中带拼音的字。再认一认文后的生字,直至全部快速认读。(同伴互相检查。顺着认一遍,挑着再认一遍,两人都过关再一起帮助小组其他同学。如果小组成员全部过关,就可以看课外书。)这时,会的自然会教不会的,不会的也在已经过关的同学的“逼迫”下不得不快速投入学习,努力识字。
(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时观察,及时提醒,并随机抽查,以仿为赶进度蒙混过关的同学。)
第三步: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朗读。师在此时指导朗读。由于有了充分的朗读,学生已经能读通,稍一指导就可以读得很好了。
2.检查识字。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词语、生字。先由比较好的同学读一读,再由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读。困难学生过关了,全班也就过关了。
第四步:写字。(每课需要写的字有六个,每节课学写三个字)
1.出示本堂要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怎样在田字格写就好看。
2.师生一起写。师板演,生书空。再说两遍笔顺。3.生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第一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朗读。
1.黑板上手写生字。(这种方法要比用幻灯片出示对学生识字更有力,而且是学习写字的过程)
2.自由读文。(避免齐读个别学生赶不上、逐段读有的学生思想游离)
第二步:大体理解课文,随文再识字。
课文不必过精过细地分析,只要学生能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再配以说话练习,加深理解就行。在课文学习过程中,随文出示生字,在识字时,配合识字法。
第三步:写字。(写剩下的三个字)
从开学两周的学习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尤其是结伴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同伴有力的指导,受益最大。而每节课完成任务后的自由阅读,也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也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我的语文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在专心地识字,一部分学生在耐心地指导同伴学习,一部分学生在享受地阅读,成了习惯。我也从一遍又一遍地教呀教呀解放出来……
第三篇:§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
§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电势差的概念。会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法教学,使学生理解电势差的概念;应用所学知识推导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比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教学难点
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归纳推理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从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学习了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下面简要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学生回答)
(2)电势:电场中某一点,电荷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电势是个相对的量,某点的电势与__________的选取有关。因此电势有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通常把______________的电势规定为零。
教师: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那么,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和电荷的电势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推导它们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推导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式 设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A,B点的电势为B,则有
UABAB
或者表示成
UBABA
显然
UABUBA
讨论:(1)电势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
(2)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吗?为什么?这与力学中学过的哪个概念相似?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推导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式
电荷q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得:
WABEPAEPB
EP可得:EPAqA;EPBqB q由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所以:
WABq(AB)即
WABqUAB
或
UABWAB q讨论:UAB由什么决定?由WAB、q决定吗?WAB由q、UAB决定吗?
[学生答]UAB仅由电荷移动的两位置A、B决定,与所经路径,WAB、q均无关,但可由UAB=WAB计算UAB,而WAB却由q,UAB决定。这些也可由比值定义法定义概念的共q性规律中得到。
[引导学生得出]电势差UAB与q、WAB均无关,仅与电场中A、B两位置有关。故电势差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
电势差的物理意义:电势差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电势差的单位:伏特
符号V 1V=1 J/C 电势差是标量。
点评:知道了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在这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而不必考虑静电力和电荷移动的路径。
[例题1](教材24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求解。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点评:
在应用公式UABWAB或WABqUAB时,对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处理方法: q计算时将各量的正、负号代入公式,并根据结果的正、负号进行判断。
课堂练习:
1、关于电势差和电场力作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势差的大小由电场力在两点间移动电荷做的功和电荷的电量决定
B.电场力在两点间移动电荷做功的多少由两点间的电势差和该电荷的电量决定
C.电势差是矢量,电场力作的功是标量
D.在匀强电场中与电场线垂直方向上任意两点
2、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把点电荷q=+2×10-11C,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WAB=4×10-11J。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等于多少?B、A两点间的电势差UBA等于多少?
解: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得
UABWAB41011V 2 q21011UBAUAB2V
3、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20 V,将点电荷q=-2×10-9C,由A点移到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电场力所做的功
WAB=UAB·q=20×(-2×10-9)=-4.0×10-8J
(三)课堂总结: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由电场本身的初、末位
置决定,与在这两点间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电场力做功的多少无关.在确定的电场中,即便不放入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都有确定的值,不能认为UAB与WAB成正比,与q成反比.只是可以利用WAB、q来测量A、B两点电势差UAB.
电场力做功W=qU.功的大小对给定的电荷来说与其运动路径无关,仅由起始和终了位置的电势差有关,此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反思:
第四篇: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全文
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全文
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总目标,它要求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必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进一步突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地理学习的关键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价值观、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本文将通过对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特征、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规范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的优化等多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并介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等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总目标,它要求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必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进一步突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地理学习的关键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价值观、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同时其形成具有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而初中阶段就是这一关键时期形成的黄金时间,更是一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1-2]自主学习型课堂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案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的一种模式,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乐学善思敢于尝试和探究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这一课堂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主要特征
以学定教:是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最核心的特征。是从“教什么”的角度上讲的,根据准确的学情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缺少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给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学”是指学情,一是要了解学生年龄段的特征,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掌握新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三是要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和态度。教师在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才能精准把握哪些地方需要老师指导学习。多学少教: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品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学案为载体充分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在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从而掌握知识体系、思维规律,激发学习情趣。学教互动:是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高效学习的具体要求,“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是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常态。“师生互动”是一种“传授式”教学,要求师生双方平等地参与课堂上的教学;“生生互动”是一种“探究活动式”教学,主要指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的互助合作学习。精练精讲:“精练精讲”的突出特点是“精”。以认知目标为中心,以精练为主线,以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大胆实验和尝试。
二、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核心,合作、探究学习是辅助和补充。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在看书自学、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总结反思的学习活动中领悟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发展智慧。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由“问题驱动下自主学”“把握重难点合作学”“交流展示深化学”“归纳总结巩固学”四部分组成:(一)问题驱动下自主学。“问题驱动下自主学”是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会更大,同时“问题驱动下自主学”能够做到“重复学”“重点学”“探究学”。“重复学”就是当学生一遍没有能够掌握可以学两遍、三遍甚至更多,直到学会为止。“重点学”一方面驱动问题的内容往往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重点学习自己在理解上有困难的知识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学”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多思考、多探究,以此来拓展学习内容。(二)把握重难点合作学。在通过自主学习后,学生可能对重点把握不到位或还会有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重点,交流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突破难点,分享自主学习中的收获。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做到分组合理、程序规范、组织严密、管理严格,要避免随意无序的合作学习。各学习小组要设立组长一名,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做准备。(三)交流展示深化学。当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老师以问题形式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小组可以派代表上台交
流展示。交流学生向同学们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可做点评或补充。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要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就展示过程中的一些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交流展示环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归纳总结巩固学。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与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完成知识的有效构建。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没有掌握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展示与总结反馈后进行小组互助。
三、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的学生学习规范
(一)自主学习讲规范。
1.坐姿要直,头要正,翻动书本要轻,切忌伏桌书写。2.独学过程不提问或交头接耳,独立完成。3.独学过程中认真阅读学习材料,仔细审题,独立思考,必要时可以自主查阅资料,绝不能敷衍对待。4.独学预习时,笔记的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必要时可用特殊的符号标出自己独学没能理解透彻的知识点。(二)合作、探究有深度。1.合作时组长要分配好组员的任务,组织并协调好组内分工,行动要迅速,切忌无所事事。2.合作交流时声音要适度,口齿清晰,鼓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3.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既不准七嘴八舌,也不准组长包场,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4、合作交流时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倾听的过程中加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三)展示交流要自信。1.展示者要充分准备好展示内容及教具,熟知展示内容面,尽可能地脱稿展示,切忌照念答案。2.展示者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当、条理要清晰、讲解时要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展示的导入,结语及过渡。3.展示者书写要迅速、工整规范,板面尽可能规范横平竖直,在运用地图时要注意指图或作图的准确性。
四、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根据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优化学生学习评价机制,以此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一)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评价。改变偏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制定“学习行为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效果的观察评价。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理解程度、对知识内容的运用程度。学习方式:能否善于把倾听、观察、思考、表达、时间结合起来,能否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否善于与同学主动进行合作交流。思维方式:能否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否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能否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学习效果:对地理学习是否感兴趣,能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二)重视学习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每次学习成效测试评价和学习过程观察评价后,教师都必须认真分析每位学生学习中的亮点和问题。然后及时向学生反馈,并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使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认识存在的问题,思考努力的目标。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不仅要报告学习成绩,而且要详细反映学习情感、学习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课堂顺应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教师上课效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第五篇:自主互助学习型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并对小组建设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我校计划通过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根本性改革,以促进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径,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如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等,使我们对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
(1)倾听的技能。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边想边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并积极吸取精华,补充自己。
(2)表达的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特别要敢于质疑问难;其次就是表达清楚;最后是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3)交往的技能。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倾听的能力。要希望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
(2)反思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而且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确定自主互助课堂小组建设和互助学习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
2、开展各学科学习策略和各学时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导学条”(导学指南)。
3、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估。
4、探索一课时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3、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对此,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目前,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有5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假说和理论依据
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学习动机的产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头活水,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对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本课题设置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致力于为学生的发现、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为充分发挥学生间、师生间教学相长效应搭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平台,不仅能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2、实验假说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助性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设积极的氛围,提高合作技能,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2)、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3)、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派,操作主义现象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系列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在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重大进展。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途径方面却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可供推广的方法和经验。
“互助学习”源于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的原理。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从90年代初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并研究合作学习,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
总之,国内外自主互助学习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重复研究的现象还比较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拓展;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如何界定,评价体系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如何提高等都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厚实的研究基础:
近年来,我市教育界教师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有翔实的参考文献:
3、有务实的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核心小组成员中,都是市区级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等教学骨干。
4、有坚实的研究后盾: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质量,我们拟邀请一批包括名校名师、教研机构主要领导等对我们进行指导。
5、有充实的保障条件:
(1)、目前课题组已收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这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2)、我校是区教育局重点改造学校,硬件设备和经费投入都远远优于同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在全市处于一流地位。此外,本课题研究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全校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配套经费和研究时间有可靠保障。
六、课题试验预期成果
(一)研究假设:
如果我们在相关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下,坚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办学理念,真正形成并有效实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的新构想,紧扣研究内容实事求是地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改进、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研究目标迈进,那么,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获得突破。
1、形成适合各学科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呈现目标→指导学法→自主研学→同伴互助→反馈矫正→综合提升”,探究出该模式对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学习品质、发展的学习潜能和终身学习习惯所产生的作用并获得自主互助式教与学既规范化又不失个性化的策略。
2、通过集体备课,研究各学科学习策略,形成学法指导意见,设计出能体现学科特点、能达成学时目标的对自主互助学习具有导向作用的“导学条”。
3、能根据学生学习力现状建立起随机的异质结合的学习小组,探究出以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同伴互助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形成与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与学质量评价体系,争取就自主互助学习适用条件给出清晰而准确的界定。
4、形成“30+10”的课堂时间分配形式,研究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时间30分钟和教师讲授时间10分钟的时间分配对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所发生的作用及其对主体性教育的意义。
(二)拟创新点:
1、形成“三变”、“两让”的新理念。“三变”指“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 “两让”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2、建立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即: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凭借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经过研究要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学生→教师→教材”,即:学生以教师为媒介,凭借教师的引导、帮助,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研学教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发挥“导学条”和“小白板”的指导、呈现、启思作用。经集体研究设计的“导学条”有别于教案、学案、练习卷、学习提纲等,其内容由学习目标、学法建议、探究重点、反馈提升四部分构成,其目的旨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策略、学有度、学有长进。为各组配备的“小白板”用于小组集体研讨的主要成果的汇报和启发全班同学思考的疑难问题的呈现。
七、课题研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进行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逐步完善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个案分析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实施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参加培训,学习相关理论;
2、选题,认真开展课题论证;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
4、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每个学期都制定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处,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八、课题组织与管理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撰写课题方案及总结报告等;课题学术顾问,负责课题指导与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