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六则教学设计(诵读课型)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选用诵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 字音:
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方法一:译文背诵法
1. 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2. 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方法二:理解背诵法
1. 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本文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 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3. 指名发言,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归纳板书。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终身学习的效果: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点拨:“有朋处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与人交往的态度。)方法三:交错背诵法
1. 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或学生背上句,教师背下句。
2. 男生背上句,女生背下句或女生背上句,男生背下句。3. 同桌相互背诵。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学生选用一种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背诵——单独抽背——教师评价——全班齐背。
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定会灵活掌握各种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将孔子教育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终身学习的效果深入结合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开创美好的人生。下面,让我们在齐声背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附:板书设计 《论语》六则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终身学习的效果: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 教学反思:
一节语文教学课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诵读课型主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通过译文背诵法、理解背诵法、交错背诵法,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进一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学生也会感到从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赵小磊
第二篇:经典诵读课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1
第一课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1)跟读。
(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教学难点: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友情)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结节奏和押韵。
7、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配乐师范读。
2、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
四、本课总结: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安全提示:
1、在教室、走廊里活动做到轻声慢步,切忌攀爬、跳跃、投掷、追逐、喧哗、起哄,教师如发现有不良言行应及时制止,当面教育;
2、开关门窗、窗帘、灯、水龙头等正确规范,确保安全、节约;电器设备等(白板、水电控制阀、高处的开关)须由教师或专业人员管理。
第三篇:《论语》(选读)课型示例
《论语》(选读)课型示例
基本教学构想
一、单元课时安排
共八课时。其中:教师讲解3课时,学生自读2课时,学生活动2课时,交流讨论1课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以“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为教学重点,将本单元中“当仁,不让于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三个章节串起,使学生对“仁”对儒学有一本质上的认识。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搜集孔子论“仁”的有关语段,背诵相关语段15-20则;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仁”的多重含义;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仁”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
三、主要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学法。充分发挥讲授教学的长处,使之成为有意义学习的桥梁。讲授要富有条理性、启发性、思考性,能够简明系统地介绍孔子的生平及主要思想。可以将三种讲授结合起来:教师讲授、专家讲座(或录像)、优秀学生讲授。
2.书院阅读法:以学生自我阅读为主,以读书笔记为主要载体。
3.体验、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通过给学生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通过组织辩论会、举办成果展示栏,可将学生学习的成果在校园内及时展示。
基本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正式开课之前,需做好以下两项工作:问卷调查、举办讲座。1.问卷调查
旨在营造读书气氛、了解学生起始状态、打好教学基础。问卷调查侧重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高中生阅读《论语》的动机状况;高中生实际具备的阅读水平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2.举办讲座
在开课前,精心为学生准备一次《论语》讲座,以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同时简要勾勒《论语》全书框架,为学生自读、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教师通过讲座传授方法,介绍参考资料,督促学生通读全书。
读书笔记基本体例如下: ①解题。勾勒《论语》各章节主题思想,了解孔子的主要观点,理清其内在的逻辑结构。②摘录。摘录阅读中感受最深的语段。③翻译。摘录重点语段,字字落实翻译(意在理解文意并培养文言文翻译能力)。④评述。先用一句话概括所摘录每段原文的主旨,然后简要发表摘录者的见解。
读书笔记是选修课重要的载体。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自我阅读,学生的阅读成果,基本上借助笔记展开。这是十分典型的具有浓厚语文风味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疑惑、体会、偶然产生的思维火花、即兴的议论评价都在读书笔记上留下了记录。教师的指导、批语也借助这一平台实行。同时,教师可以借此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阅读水平所达到的实际程度,学生的阅读也不至于浮光掠影、大而化之。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①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②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③来可泓:《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④杨树增:《论语》导读,中华书局。
二、教学环节
环节一:宏观把握与方法指导1.开设讲座:整体介绍《论语》,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学习要求,介绍读书方法(1课时);2.播放专家讲解录像(1课时);环节二:专题解读与学生活动
本环节任务有三:任务一:了解孔子生平与为人;任务二:理解孔子思想核心概念—— “仁”;任务三:掌握若干孔子人生格言。其中以任务二为学习重点。具体环节如下。
1.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一:分组搜集资料,撰写文章,推选代表向同学介绍孔子(1课时)。
2.重点突破任务二: ①教师示范导读《侍坐章》(1课时)。
②学生自读本单元第四节、第七节,按要求撰写读书笔记并交流读书心得(2课时)。
③创意表达———课下认真思考,尽可能用最独特、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仁”的理解并在课上交流(1课时)。
3.完成任务三:背诵孔子格言。以孔子格言为话题开展三分钟即席演讲活动(1课时)。
第四篇:教学设计《国学课-论语》
《论语》(朋友篇)
——国学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所学习过的内容。
生:背诵。
师:大家背得都不错,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国学之旅。
二、新授
1、古汉字引入:
师:(多媒体展示:古汉字“朋、友”两个字)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猜一猜。
生:“朋友”
师:“朋友”多么温暖的一个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交朋友,生活在2500多年以前的孔子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不然《论语》中的第一句中也不会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那么交朋友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什么样的人是值得相交的好朋友,而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必须敬而远之的坏朋友呢?《论语》在交友方面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建议。
2、读一读:
师:(多媒体展示文本: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段话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现在老师范读,请大家认真听,特别要把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记牢。
生: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
3、解释句子:
师:这段话我们已经读熟了,可是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书上的注解来说一说。先弄清字义,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读书中释义,再说说自己的解释。
师:补充解释。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以后要选择什么样的朋友相交吗?你会拒绝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4、再读: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接下来就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注意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悟。
5、承上启下:
师:孔子定下的交友标准让我们对朋友的要求提高了,与此同时,你是否知道我们怎么做才能拥有朋友呢?《论语》也同样给了我们提示。
6、读一读:
师:(多媒体展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很短,选自《论语·第四章·里仁篇》,字也很简单,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男生读,女生读,一组一组读,齐读。师:根据注解理解句子意思。生:解释句子意思。
师: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你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就会拥有朋友?
生:孝顺、礼貌、善良、乐于助人、公正、诚信„„ 师:再读,带着的感悟读一读。
三、拓展:
师:今天我们探讨了关于朋友这个话题,从古至今有无数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蒙尘,它们依然璀璨,闪耀在历史的星河之中。之前老师请大家去查找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友情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交流一下,一起去见证他们之间的真友谊。
生:讲故事《管鲍之交》、《伯牙碎琴》、《羊左之交》„„ 四:小结
师:这些友情故事的确感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社会更是需要朋友,需要合作。小到一个纽扣的生产,大到航空母舰的制造,都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每一种工作都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去完成。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需要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多交朋友,交好朋友,大家携手早日实现中国梦。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人说一句有关友情的格言或者诗句,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轻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五、结束 师:最后再复习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两段《论语》中的话。生:齐读成诵。
第五篇:论语教学设计4-5课
《论语》教学设计
序号:5 授课时间:2016年3月23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 识。
教学重点: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
1、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明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世界,《论语》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国,一省,甚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可见《论语》是不可不读了。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三、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人们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学生交流搜集有关孔子的材料,整体认识孔子这位伟人。
五、师生共同交流
板书设计:
论语
孔子 《诗》《书》《易》《礼》《乐》《春秋》
教学反思;《论语》背诵时,要对句子加以体会运用,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重点,方便了教学,也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所帮助,其重点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背诵。
《礼》教学设计
序号:6 授课时间:2016年3月30日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礼”的积极意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3、背诵积累名言、成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礼”的内涵,搞清“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古今异义。
三、课前准备
本节是选修课《论语选读》的第一课,在课前应布置学生去寻找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在课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孔子和《论语》有一个总体的、大概的认识,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好《论语》选修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 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那么,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
二、品读感悟课文:
1、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所学的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个别读、一起读,同桌互相读,小组合作读,以读熟韵文。
3、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吗?找一找,指名交流。
4、《礼》中包括的东西不少,自己根据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理解不了的句子做上记号。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并做适当的补充。
射:射箭,这里指射礼。
皮:用兽皮做的靶子。
三、背诵
1、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加深理解,加强朗读。
2、接读韵文。师生接读、生生接读。
3、小组合作进行背诵。
四、总结
1、评选小小朗诵家,奖励。
2、说说学习感受。
3、总结背诵经验。
五、师生交流
你知道古代还有哪些“礼”吗? 板书设计:
论语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教学反思:学习国学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文言文的熏陶感染。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初步尝试,肯定学生的自我学习成果。
《乐》教学设计 序号:7 授课时间:2016年4月6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并背诵《乐》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重点:学生熟读并背诵《乐》。
难点:通过学习《乐》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告诉太师演奏音乐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经典回放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打基础,从而培养他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习惯。
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达到熟练朗读。
三、理解原文
1、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理解不了的句子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并做适当的补充。
3、全班交流搜集的资料,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语:告诉 翕:和谐,协调。从:展开 曒:清晰,分明。绎:连绵不断
4、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四、总结
1、学习了今天的《乐》,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板书设计:
论语
语:告诉 翕:和谐,协调。从:展开 曒:清晰,分明。教学反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如字音、节奏等,使学生既对重点字词加深了理解,又明白了全句大意。
《为政以德》教学设计
序号:8 授课时间:2016年4月13日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为政以德”的积极意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3、背诵积累名言、成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德”的内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古今异义。
三、课前准备
本节是选修课《论语选读》的第一课,在课前应布置学生去寻找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在课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孔子和《论语》有一个总体的、大概的认识,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好《论语》选修课。教学步骤:
一、导语:从刚看完的电影《孔子》导入,学生谈谈对孔子的理解。
二、出示钱宁《圣人》中对孔子的评价,引出对孔子的简介和孔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三、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和先秦诸子?
明确: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整个人类文化史的“轴心时代”。
四、检查预习,正音。
五、解读文本。
1、齐读(2.11),分析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要点:德政。当堂落实背诵。
2、齐读(2.3),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要点:德政、推礼、教民。当堂落实背诵。
3、齐读(13.9),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要点:富民、教民。
4、齐读(12.7),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要点:信、富民、正己。
六、拓展探究问题一:孔子先“富之”后“教之”的主张与去“食”留“信”有无矛盾?如何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明确:去食一说,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失去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条件,体现孔子的民本思想。
七、作业:《作业本》一部分练习,巩固背诵,准备第二节课检查。板书设计:
论语
德政、推礼、教民
教学反思:开展活动,组织学生以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评比。
《 为政之法》篇教学设计
序号:9 授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熟读《为政之法》,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2、通过自学,了解《为政之法》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为政之法》,了解意思。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为政以德》,请大家回顾一下,其中谈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2、全班一起背诵《为政以德》。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政篇》,学习的内容是《 为政之法》
(二)学生自学
1、今天学习的非常短小,主要以大家自学为主,自学之前,先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论语》的方法。
2、指名学生概括前面学习的方法,教师相机板书。
3、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完成自学第一步:准确、流利地朗读(1)小组内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这《为政之法》,教师巡视,了解朗读情况,相机进行指导。(2)指名学生展示朗读,大家评议。(3)全班一起朗读一遍。
4、小组完成自学第二步:理解意思(1)交流汇报自己理解意思时可能遇到的困难。(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理解意思。(重点理解“举”、“错”、“枉”、的意思。)(3)讲述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意思。(4)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无穷魅力,体会《论语》的魅力,从而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5、小组完成自学第三步:熟读成诵(1)小组内熟读这《为政之法》争取背诵下来。(2)指名3生背诵,大家评议。(3)全班一起背诵一遍。
(三)拓展总结 读了这《为政之法》,我们不妨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指名学生说一说。)板书设计:
论语
举 错 枉
教学反思:教师先范读一遍,或跟着光盘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读准确。然后一句句背诵,再串起来背诵,接着指名会背的孩子先背,同位互相检查,一齐背诵。
《圣人之治》教学设计 序号:10 授课时间:2016年4月27日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并背诵《圣人之治》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重点:学生熟读并背诵《圣人之治》。给学生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
难点:通过学习《圣人之治》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背诵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流利了。你们是不是找到窍门了?
学生交流背诵经验。
教师小结,导出新课。
二、学习新内容
1、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所学的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个别读、一起读,同桌互相读,小组合作读,以读熟韵文。
3、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不理解的吗?找一找,指名交流。
4、《圣人之治》中包括的东西不少,自己根据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理解不了的句子做上记号。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并做适当的补充。
6、介绍历史人物及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韵文。
7、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加深理解,加强朗读。
三、背诵韵文
1、接读韵文。师生接读、生生接读。
2、小组合作进行背诵。
3、评选小小朗诵家,奖励。
四、总结
1、说说学习感受。
2、通过学习韵文,我们不但背诵了韵文,积累了语言,而且还懂得了怎样做人,真是一举两得呀。板书设计:
论语
圣人之治
教学反思:教学手段上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在朗读的环节上,没有注意贯穿教学始终,将朗读与教学割裂开来,这样不利于对课文的理解,缺少指导背诵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