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和习题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影响价格的直接与间接因素;价格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供给变动及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针对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处于买方市场或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并解释是哪些因素导致该市场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二)能力目标
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抽象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1、在学习“供求影响价格”时,要让学生懂得,价格随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生活现象的能力。
2、在学习“价值决定价格”时,要让学生懂得,价格变动不是任意的,而是围绕价值波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其实是等量的劳动相交换;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带来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也影响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比率。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表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2、通过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学习这些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3、通过学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明白市场交易的核心是等量的劳动相交换,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讨论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导入新课】
复习回忆: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当然不是,比如说空调,在天气热的时候卖得比较贵,而在天气冷的时候卖得比较便宜;汽车与自行车相比,汽车的价格高而自行车的价格低,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价格的变动呢?它的变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先阅读那四组镜头,想一想: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四组镜头,镜头一是气候因素,镜头二是时间的因素,镜头三是地域的因素,镜头四是生产的因素。
除了这四个因素,书上说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影响价格,这又如何理解呢?比如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猪肉不畅销,价格自然比较低,因为伊斯兰教信徒是不允许吃猪肉;日本人喜欢穿和服(ppt 展示和服图片),但如果把和服拿到我国来卖,价格肯定会下跌,因为人们对和服的需求量小。以上六个因素会影响价格的变动,但他们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知,这些因素对商品的供求产生影响,供求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商品的价格。至此我们总结一下就可以得出供求影响价格的结论。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供就是商品生产者的供给;求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高价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暴,就是因为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大,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就是欧佩克宣布减产原油,意味着对石油的供给减少。那供求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呢?
①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我们以口罩行业为例,假设商品生产者可以供给10万只口罩,但这段时间恰巧爆发疫情,比如2003年广州的SARS,大家都深有体会吧。人们对口罩的需求增加到15万,这就必然会导致商品的供不应求,但我们都想买口罩,这就引起买者竞争,从而商家把价格抬高,形成卖方市场。
[副板书] 供不应求→买者竞争→价格上涨→卖者有利→(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抬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课本十二页)
我们这里有个情人节玫瑰花抬价的视频,大家看看(ppt展示)②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我们以彩电业为例,假设商品生产者可以供给15万台彩电,而消费者只需要10万台,这就导致商品的供过于求,但是生产厂家想把彩电卖出去,这就引起卖者竞争,我们经常听到促销、大出血、跳楼价就是商家把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ppt 展示甩卖图片)[副板书] 供过于求→卖者竞争→价格下跌→买方有利→(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课本十二页)
我们学习了供求影响价格这个因素,那我们想一想: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辆自行车价格上涨,一辆汽车的价格下跌,那自行车的价格会不会高过汽车呢?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会不会比收音机的价格便宜呢?(ppt展示自行车,汽车,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图片)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因素:(2)价值决定价格。我们先来看看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所以二者的关系就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辆汽车 10万元一辆自行车 300元
正因为汽车的价值大,所以它会有10万元的价格,自行车的价值小,所以它会有300元的价格;10万元是用货币的形式表现了汽车的价值,300元是用货币的形式表现了自行车的价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有价值,价值的大小就是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又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副板书]商品的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
比如说一支粉笔,我们说它的劳动量有多大,就是说生产它要花费多少劳动时间。现在,我们来分析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劳动时间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什么是个别劳动时间呢?个别劳动时间就是各个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为什么呢?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呢?请同学回答。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A、个别劳动时间是很多的,如果用它来衡量,同一种商品就会有多种多样的价值量。B、如果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么那些劳动越懒惰、生产工具越差劳动技能越低的生产者的商品,价值量反而越大。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规律。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那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名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讲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时间、物和人三个方面来理解。时间上是现在,物是说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人即是劳动者,是说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大家要特别注意平均这两个字,这就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从整个行业来说的。
举例: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都生产布,当时绝大部分生产者都用织布机生产,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8小时,丁用20小时,试问:(1)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一样,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样)(2)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十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生产者都很重要,我们看下面的表格: 类别
劳动生产率
成本
单价
利润
大多数企业
1小时20箱
20元/箱
30元/箱
200元
A企业
1小时10箱
20元/箱
30元/箱
100元
B企业
1小时30箱
20元/箱
30元/箱
300元
如果个别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短,企业获利多,处于有利地位。要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就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又有何关系呢?
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2双鞋/1小时
0.5小时(假定0.5小时价值0.5元)
0.5元
1双鞋/1小时(降低)
1小时
1元
4双鞋/1小时(提高)
0.25小时
0.25元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想一想:为什么近年来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价格不断下跌?(让学生思考)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它就是价值规律。经济学家说: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
③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A、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内容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之后,在商品买卖时,价值与价格相符。
B、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饶价值上下波动。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其中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价值决定是决定因素,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弄清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但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商品经济受价值规律的制约,价值规律是节课的重点,主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其内容和表现形式,结合摩托车价格变动的曲线图来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探究分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认识价值规律。本节课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达到了目的。
一、选择题
1.2011年“十一”期间,旅游景点门票、宾馆、餐饮费用因人员剧增而比平时涨价40%~60%,收入又创历史新高。这反映了()A.价格受供求影响而波动 B.竞争使价格总是上涨
C.价格围绕价值上涨,主要是国家调控的结果 D.景点商品价值量大
2.受国际国内因素影响,国家发改委2011年4月7日零时调升汽、柴油零售价。汽、柴油市场给我们的信号是()A.供不应求
B.供大于求 C.供求平衡 D.不能确定
3.(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 452万元 B.1 320万元 C.1 210万元 D.1 100万元
4.(2011•四川高考)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5.(2012•山西太原五中月考)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中曲线DD′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A.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商品价格 B.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 C.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出口商品价格 D.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Y轴为恩格尔系数 6.(2012•珠海摸底)2011年的高油价影响到了一些替代性能源的需求量,如煤炭、天然气等。另外,一些耗油较多的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B.在两种互为替代品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C.在两种互为替代品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D.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影响企业利润的增长,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7.(2012•黑龙江哈三中月考)2010年某市居民刘某家庭总收入为40 000元人民币,其中食品支出15 000元,日用品支出3 000元,衣物支出4 000元,交往支出2 000元,学习费用支出2 000元,娱乐消费支出1 000元,购买国债3 000元,储蓄存款10 000元。则该年度刘某家的恩格尔系数为()A.37.5% B.50% C.55.6% D.40.5% 8.工信部明确提出:2011年底前妥善完成小灵通退市,让出频段支持3G发展。虽说小灵通不具备手机的许多功能,但凭借资费低廉的优势,至今仍有7 000万用户在使用。这说明()A.价廉是商家追求的目标 B.成本影响价格 C.价格影响需求 D.需求影响价格
9.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黄瓜涨价的幅度很大,每千克一度达到8元;同一时间羊肉价格是每千克35元,黄瓜大幅度涨价后价格仍然远远低于羊肉的价格,主要原因是()A.羊肉营养价值高于黄瓜 B.买黄瓜的人更多 C.羊肉价值大
D.黄瓜需求量小,羊肉需求量大
10.(2012•安徽师大附中摸底)政府给消费者一定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会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为补贴前的消费量,---为补贴后的消费量; 横轴x为需求量,纵轴y为价格)
11.对右图中由Q1点到Q2点运动的描述中,理解正确的是()A.该商品因供过于求而减少生产规模 B.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 C.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减少
D.该商品因价格上升而扩大生产规模
12.经初步核算,2011年9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CPI预计同比上涨6.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PI上涨可能会()①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 ②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多 ④促使企业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这是由于()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二、非选择题
14.随着气温的攀升,空调销售旺季即将到来,国美电器发布《2011年空调市场消费趋势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市场普遍预期的空调涨价有自己的看法。《白皮书》认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空调难涨价。“原材料一涨价,产品就涨价,这其实忽略了渠道商对价格缓冲和平抑的功能。”国美电器副总裁李俊涛坦言,不认同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引发空调价格上涨的推断,致使2011年国内空调生产企业仍然出现了新一轮的降价大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不少企业可能面临倒闭。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没有引起空调价格的上涨?
15.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公布,2011年6月安徽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2%,猪肉价格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相关人士分析,2011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扬,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后,出现大幅上涨。究其原因,主要是前年下半年、去年猪肉价格持续偏低,许多养殖户均处于亏本及保本的经营状态,他们纷纷缩小养殖规模,致使供应量大幅减少;同时2011年以来,饲料、汽油等价格上涨,养殖户也普遍存在惜售心理,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仍会持续高位运行。
结合材料,说明猪肉价格持续上扬原因的分析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消费者增多,价格上涨,说明供求影响价格,A正确;价格涨落是围绕价值展开的,不会无限上涨,B观点错;价格涨落是由供求影响、价值决定的,不是宏观调控的结果,C观点错;D说法也错。【答案】 A 2.【解析】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根据这个基本经济道理,我们可以知道当前柴油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可以排除其他说法。【答案】 A 3.【解析】 要计算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必须计算出两个量:一是该企业2011年的产量,用公式计算为10×(1+10%)=11(万件);二是2011年该商品的价值量,用公式计算为132÷(1+20%)=110(元)。据此计算商品价值总量为11×110=1 210(万元)。【答案】 C 4.【解析】 “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这里的“品质”代表商品的质量以及由此形成的商品价格,而“成本”则体现了商品的价值,所以材料集中体现了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一定要反映商品的价值,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不一定要等于商品的价值。C、D两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的供求关系。
【答案】 B 5.【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图表明X轴与Y轴代表的量呈负相关,A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格成正比,不选;B中的货币发行量与商品价格呈正相关,C中人民币汇率与出口商品价格呈正相关,均不选;D中的居民家庭收入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故选D。【答案】 D 6.【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影响。A说法错误,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C错误,在两种互为替代品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故选B
【答案】 B 7.【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恩格尔系数的认识及计算。购买国债和储蓄存款不能列入家庭总支出,刘某家的恩格尔系数为15 000÷(15 000+3 000+4 000+2 000+2 000+1 000)≈55.6%,故选C。【答案】 C 8.【解析】 本题以我国通讯市场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价格和需求关系的理解。商家的经营目标是营利,故A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价格对需求的影响,而不是需求对价格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 C 9.【解析】 题目设问的关键词是“主要”,价格受供求影响,但受价值决定,所以主要因素只能从价值方面找原因。因此选出C项。【答案】 C 10.【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政府给消费者一定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量会增加,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出答案为B。【答案】 B 11.【解析】 观察图表可知: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规模随之扩大,故A错,D正确。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应逐步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应逐步增加,故B、C不正确。【答案】 D 12.【解析】 考查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CPI上涨,物价上涨,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①正确;价格上涨,会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成本,从而可以拥有价格优势,②正确;物价上涨,人们的实际收入在减少,③错误;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由个别企业决定,④错误。故选A。【答案】 A 13【解析】 该题涉及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等一系列问题。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降低,商品就会便宜,故选C。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故不选A。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对于这个企业而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是减小而是增大,故B项也不正确。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应该是不变,而不是减小,因为从整个社会来看,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D项也是不正确的。故选C。【答案】 C 14.【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供求影响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没有引起空调价格的上涨,反映价格和供求存在双向制约机制。
【答案】(1)市场价格的涨跌是受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的。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反映出该市场求大于供的状况,这与前些年的投资过热有关。(2)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会引起空调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会推动空调价格的上升,但是,商品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而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了商品交换价格的涨跌。因此,空调价格的下跌反映出在该消费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状况。新课标第一网 15.【解析】 本题以猪肉价格持续上扬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知识。答题时应结合材料,避免理论与材料相脱节。
【答案】 ①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饲料、汽油等价格上涨,使养猪成本增加,价值量增大,从而导致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②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生猪供应量的减少也是猪肉价格高涨的原因之一。③价格调节生产。受前年下半年、去年猪肉价格持续偏低的影响,许多养殖户缩小了养殖规模。
第二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镜头一至四,处理探究一。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板书)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激疑)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学生活动:思考探究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并回答探究的问题。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回答所提问题。教师点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拨: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强调: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含义。学生活动:思考14页的探究问题。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1)、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2)、价值规律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的主要知识如下: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课余作业
请分析,同一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为什么有时候赚钱,有时候亏本?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价格形成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供求影响价格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略讲,把时间主要放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问题上,以免前松后紧。
第三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教材分析
这一框题的理论是经济学基本理论,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本框题主要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1、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3、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第二是价值决定价格,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刚刚从初中迈向高中,抽象思维的发展还有所欠缺。所以对于纯粹的经济理论,第一次接触可能把握和理解起来会有难度,这会直接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不过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定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所以本框题会结合感性材料来分析和讲解这一框题的经济理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具体因素,理解各种具体因素对商品价格影响的途径。
2、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含义。
3、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能力目标
1、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价格的认知能力,提高对价格的不断变动这种正常的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懂得这种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4、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价格的变动,提高学生的经济参与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和实践精神。
2、通过劳动价值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3、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五、教学难点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将老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的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身边的经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去探究、揭示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板书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价格(决定、基础,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并与其成正比。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九、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回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相关知识点:(1)、商品的概念
(2)、商品的价格 设计目的:巩固已有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2、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举出身边各种商品的价格,可以是同一种商品各个时期的价格,也可以是不同种商品的价格,并说出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甚至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价格,也就是说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多变的,它有时高,有时低。那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新课的学习。
设计目的: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课件,内容为:
情景一:今年H7N9病毒来袭,我国北方受影响比较严重。受此影响,鸡肉的购买量减少,价格有所下降。由于商家觉得无利可图就会缩小生产,减少鸡的饲养数量。而随着H7N9病毒**的过去,人们会增加鸡肉的购买量,而鸡肉供给量却减少了,这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情景二:去年8月中旬以来,山东多地遭暴雨袭击,菜地被淹,交通受阻。受此影响,当地蔬菜价格上涨明显。
情景三:月饼的价格:农历八月十三日200元/盒;农历八月十六日100元/盒:
1、上述三个情景中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情景一中,导致鸡肉在初期和后期价格变动的因素相同吗?
3、情景二中,蔬菜的价格能高过黄金的价格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件的演示,以及在下面的授课中思考如何回答问题。(在授课中会逐个解决问题)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价格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为后边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案例,有利于将知识有机统一起来。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的几个情景,再结合书本和现实生活观察到的现象,以前后桌为小组单位讨论、回答刚才的第一个问题并且思考这些因素是如何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学生: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
教师:总结。商品的价格受多种具体因素的影响。在刚才情景一主要是生产条件使供给量减少从而影响了鸡肉的价格;情景二主要是气候使供给量减少从而影响了蔬菜的价格;情景三主要是习俗使人们在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不同从而影响了月饼的价格。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中间的那段文字。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如同学们刚才所读的,我们可以知道除了以上的三个因素外,地域、政策等也会影响价格。比如,看书中的镜头三,由于东北天气比较冷,所以羽绒服的需求量大,从而价格就比较高,而在海南天气比较热,所以羽绒服的需求量小,使得价格就比较低。再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近几年来我国的房价升得飞快,政府因此就出台了限制人们购买房子的政策,从而使得买房的需求量降低,这样房价自然也就降低。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同时也可以发现这些因素正是通过改变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板书】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设计目的:通过材料的分析,再结合书本和现实生活的经历由浅入深过渡到所学的知识上来,由表象过渡本质即由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过渡到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循序渐进,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P12、P13,并结合刚才讲的例子,以前后桌为小组单位思考一下刚才情景当中的第二个问题,同时讨论探究一下供求、价格、买卖方市场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画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学生:学生讨论并展示示意图。教师:总结 【板书】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边讲解三者之间的关系边板书)
这就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第一个情景当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第二题的答案了。情景中鸡肉在初期由于人们害怕感染病毒因而减少需求量,这时供过于求,商家不得不以比较低的价格处理存货,这时就处于卖方市场;而在后期中,由于病毒**已过,人们又增加鸡肉的需求,而商家由于之前价格下降无利可图减少了鸡肉的供给,所以供不应求,这使得价格提高,这时就处于卖方市场。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学生通过事例来分析供求对价格的影响,提高学生结合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同时引导画示意图可以在使学生更加清晰和深刻地理解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供求与价格是相互影响的,供求的变动使得价格处于变动之中,那么价格会无限上涨和下跌吗?(老师引导学生想想蔬菜的价格的上涨会不会超过黄金的价格?)学生:不会。
教师:没错。那接下来大家小组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教师引导:第一,要回忆价值与价格的含义;第二,在比较两者的含义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用二者关系说明问题。)学生:学生查阅教材,互相交流讨论,并展示探究结果。
教师:没错。商品的价值指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从中可以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有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边讲边板书: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价格(决定、基础,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格高低不同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其价格越高,反之越低。很显然,蔬菜的价值量是比黄金要低的。
设计目的:通过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
教师:而在上一课我们知道商品是劳动产品,其价值是有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要有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也就是说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长,其价值量越大,价格也就越高。那么现在比如我用15个小时生产一支笔,价格15元,同学们会买吗?
学生:不会。太贵了,我们15元可以买15支笔,为什么要花15元买一支呢? 教师:同学们有疑问很正常。因为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用1个小时生产一支笔,有的用3个小时,而我却用了15个小时。那到底用谁的时间来衡量这支笔的价格呢?如果按之前说的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长,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也就越高,那我就不勤奋,慢慢生产,这样我的商品价值量就大,价格也就高了。这样可以吗?用个别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行得通吗? 学生:不可以,因为我们平时买的笔价格几乎是统一的。
教师:没错啦,商品的价值量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显然不能成为这个标准,所以这个标准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什么呢?把握这个概念需要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郎读一下教材P14中社会劳动必要时间的概念和下面的相关链接。学生:学生朗读教材
教师: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而由商品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可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则相反,即成正比的关系 板书: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并与其成正比(边讲边写)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来看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多媒体展示)
现在市场上有好几家洗衣机公司他们生产的是同一款洗衣机,市场上生产一台洗衣机的时间是5个小时,那么公司要怎样做才能盈利呢?
现在有甲、乙两家公司:甲公司的个别劳动时间是6个小时,乙公司的个别劳动时间是4个小时,他们的出售价格都是3000元,结果甲亏损了,乙盈利了。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不管公司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多少,都是按劳动必要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的,所以每家公司的出售价格是一样的,那么他们该如何从中盈利呢?
学生:像例子中的乙公司一样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教师:那要怎么做到这点呢?
学生: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工人工艺、改进设备
老师:对,这些总的来说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这给商家的启示就是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当然是在社会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而我们要注意的是生产某种商品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缩短自己的劳动时间,只是使该企业在该领域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反之则相反,并没有改变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不会改变该商品的价值量。那么什么条件会改变商品的价值量呢?请大家通过教材P14铝制品的事例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在这个例子中,由于人们普遍的运用了电解铝技术,从而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即缩短了生产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铝的单位价值量降低。即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板书: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讲内容,在供求关系与价值的双重影响下,商品价格的如何确定的呢?
老师总结: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在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商品交换就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单个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板书】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课堂练习:
1、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B)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2、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一种商品,甲企业盈利,乙企业亏本。原因是(D)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D.甲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劳动生产率 3、20世纪90年代初,某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1万多元人民币,年销售量不足1000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功能日益完善,2009年该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不到900元人民币,年销售量达100万部。这说明(A)
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降低
②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
③该商品的市场售价不断降低,刺激了需求量不断上升
④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增加,导致了其价值不断降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后探究:俗话说 “同样的生意不一样的财利”,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这其中的奥秘。
第四篇:教案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案:影响价格的因素
授课课题: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授课人:
张海燕
授课班级:高一(11)班
授课时间:2008年9月17日
第二章
多变的价格
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授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
2、懂得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
3、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4、理解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5、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6、懂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7、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8、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能力目标
1、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
2、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辨证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三、教学难点: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探究式方法为主,教师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世界粮食价格涨落的两条新闻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并请学生讨论:新闻在说什么?粮食价格是怎么变动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思考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回答了粮食的价格先上涨后下跌,以及上涨和下跌的原因。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回应问题。
(二)进行新课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回顾刚才新闻中对未来粮食走向的评价,里面怎么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那么是由谁决定价值呢?和第一课的知识相联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衡量价值?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2)价值规律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框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总结、点评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体会
本框学习价格形成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供求影响价格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略讲,把时间主要放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问题上,以免前松后紧。本堂课比较难,学生理解比较难,节奏可以放缓,不用过于着急。
第五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价格的因素》承接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后面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㈡教学目标及依据:
⒈知识目标
⑴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⑵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⑶运用: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列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⒉能力目标
⑴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⑵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依据程标准:归纳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㈢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依据:只有掌握了供求关系、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依据: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与学法指导:、学情分析:学生于晋江市各地较为富裕的家庭,有一定阅历,能谈出一些经济现象,但理论基础单薄,较难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但受教师的导向影响,比较敢于发言,利于在堂上生成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基于上述理由,既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肯定其点滴进步,激发其参与教学的热情和兴趣,又要引导其很好的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成果,学会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运用。引导学生把握教材主线: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学法指导:
学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因此主要采用:
⑴案例探究法:在做前准备工作时,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例,对其进行探究。
⑵分析归纳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遍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⑶总结反思法: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教师堂上的点拨相结合,再次归纳总结,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及本人的教学特色,我主要采取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进入教室,因此主要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手段,尽可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
因此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⒈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⒉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典例分析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⒊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㈠导入新
由前面学过的知识(商品和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本节整体框架(板书设计)和学生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实例设置情境(泉州龙眼热销京城)导入新。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㈡讲授新
在讲授新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借助习题,对习题加以适当引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⒈供求影响价格
教材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对本典例——“泉州龙眼热销京城”进一步引申,再展示几张相关图片及报道,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以便于更容易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知识点: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竞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处理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⒉价值决定价格
这是本节的又一重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以便于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⑴商品的价值量
通过比较龙眼与其他商品(手机等)设问:不同的商品为什么价值不同?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识归纳结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主要分析两个方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及意义。重点放在“意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⑶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
价值量
单位时间生
产商品数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这是节的难点,通过列表,对比这几个知识点的关系,从而得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再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借助两道习题进行巩固,以突破难点。
知识点:
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场里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⒊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新标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有所弱化,对其讲解主要是通过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回顾,对等价交换的解释,来阐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再利用价格波动线,结合“泉州龙眼热销京城”的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㈢堂小结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但价格最终由价值来决定,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创造最大的价值量就要尽可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堂小结,可以把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㈣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设计了一道来自生活的作业进行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动动脑?
晋江俗语:同样的生意不一样的财利。意思是:从事同一种经营不同的生产者获利不同;同一生产者的经营在不同时间里获利也会不同。请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㈤板书设计[知识结构梳理]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㈠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影响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
2、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上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或者需要来实现
3、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㈡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㈢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