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时间:2019-05-12 23:1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刘 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 小棒 直尺 七巧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 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

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认真观察,下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不是? 生: „„ 板书:三条、线段、围成

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板书: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来,我们集体读一遍,注意语气轻重读出关键词。教师划三角:其实在学习中,很多同学也像老师一样。遇到重点字词划下来,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结合课件用手指着说明: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5、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 请在答题纸上第2题中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B.C.D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6、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一个人字梁,它是一个三角形,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请看答题纸上第3题,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发现。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间最高的那条线段,它和底边互相垂直。)

7、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齐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红色字体。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拿出三角尺,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慢慢向顶点移动,移动到顶点时,画出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要画成虚线,标出垂足,写上高和底。(板书)学会了吗?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师巡视,指导画法,选几份在展台展示。

同学们画的高真好,那么大家猜一猜,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画一条高,所以三角形有3条高。)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8、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记录下来,注意测量时取整厘米。

指名说,注意说法的规范:第一个三角形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三、巩固

同学们,下老师想请大家参加一个闯关游戏,看看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到底好不好,大家想参加吗?有信心顺利通关吗?

第一关,(课件)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完成答题纸第5题,可以同桌边交流边画。完成的小组用抱臂坐端。

展台展示两个小组的作业,请画对的同学说说,画第三个三角形的高时,你有什么发现?

(画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了)

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们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举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个角是直角,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它的直角边,如果用它的一条直角边作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条作底,这条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这条边作底呢?两条直角边还可以 3 作三角形的高吗?不可以,这时高需要画出来。

第二关,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题纸第6题。(展台展示三份作业)

同学们请看,这些三角形都是底5厘米高3厘米,老师把大家画出的三角形汇总了一部分,展示在了大屏幕上上,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说的真好,第三关顺利通过。

第四关,老师用三根同样长的小棒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特点?(一样长)。我们来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认真观察,三角形的这条高为什么比三条边都短?

(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说的真好,请坐。第四关,请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1)选两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2)用三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3)你还能用几块拼一个三角形?到展台前展示。(4块、5块、7块)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太棒了!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看着大屏幕,同桌互相说一说。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齐读,重读红色字体。

其实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大家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大家可以发现三角形更多的奥秘,下课。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1

【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吸管剪成三段,试一试,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有的学生如愿以偿,有的学生束手无策。)

师: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学生则围不成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

(引导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同学观察自己剪出的三段吸管。)

生1:我围不成三角形是因为我剪出的三段吸管长度相差太大。

生2:我剪出的三段吸管,其中有两段合起来都没有第三段长,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师:你们认为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1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这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学生拿出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学生小组合作:任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并记录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

学生汇报:

生1: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

师: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比较这四种情况,你们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

生: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度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

师:结合刚才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情况,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1:因为4+56,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生2:因为5+610,所以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因为4+510,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4:因为4+6=10,所以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教师出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生齐读)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明白(声音很低)

师:真明白吗?(学生沉默没有反应)

过了一会

生1:老师,4+105,为什么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2:是呀,5+10也大于4啊!

生3:老师,我觉得三角形两条边长度大于第三边中的两条边应该是任意的两条边,只有任意两条边长度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呢个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4:我同意,像刚才那位同学举的4+1051的例子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而长度为4厘米和5厘米的两条边加起来却小于10厘米这条边,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5:老师,我有个问题,是不是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6(神情很得意):当然了,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嘛。

生7:老师我有一种方法,不用列举所有情况就能准确判断了。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师(目光中包含鼓励):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7:我们只要用较短的两条边相加,如果较短的两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那么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7:因为我觉得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都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了,那么其他的两边之和一定也大于第三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吗?

生(齐):有!(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那我们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还需要;一一列举联的情况吗?

生(齐):不需要。

正当我要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又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觉得你黑板上的那句: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要改一下才好。

师:怎么改呢?

生:最好说成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最长边。

(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很聪明,也很爱东脑筋,你们说的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这句话可以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但三角形中不仅仅只有较短的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任意的两条边长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你们明白吗?

生(如有所思):明白了

生齐读:三角形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2

【课标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画出方格纸中三角形的高。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评价任务】

根据观察、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在大脑中形成三角形的图像。

借助观察、演示、表达等方式概括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具有稳定性,深刻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4.根据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折一折,提问、讨论、思考、概括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过程】

主题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孩子们,春天到来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如果能到外面去玩玩儿,那该多好啊,瞧,一群孩子已经来到了公园门口?仔细看看,这幅图上有那些图形?

出示第34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目的: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会很快激起学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欲望,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是一个好的开端。]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

1.描一描

三角形是我们的朋友,它为我们日常生活、建筑业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很多实物图和标志牌上都有三角形,(引导观察例1的四幅图),请孩子们打开书第35页,仔细观察

(1)每幅图中有1个或几个三角形,用铅笔将每幅力中的1个三角形描出来。

(2)描完后你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初步印象?

2.画一画

请每位同学在纸上任意画出几个三角形,然后闭上眼想一想三角形的形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说一说

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辨一辨

练习九第1题。图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设计目的:学生对三角形并不陌生,早在一年级认识图形时就初步认识了,只不过没有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认识,所以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在观察中概括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

1、围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那么三角形有几条边呢?

2、每两条线段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呢?

3、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还有三个什么?

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操作:第35页课堂活动,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三)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拉一拉

在日常生活中,屋顶,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分组活动:

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3.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

4.验证:

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

5.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通过拉一拉的实践性的比较活动,去感受三角形与四边形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别,从而理解生活中很多建筑做成三角形形状的理由,不是要让学生只记住三角形不容易变形这个结论。

(四)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折一折

(1)教师示范折三角形:

①折痕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成两段,折后这两段部分重合在一起。

②观察折后的三角形上有一个直角,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③把被折的三角形打开,这条折痕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与折痕垂直的边就是这条高对应的底边。

(2)学生折高,指一指哪条是高,哪条是底。

(3)问:三角形另两条边也有高吗?可以折这两条高吗?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高?对应的有几条底?

2、巩固练习

(1)标出图中的底和高。

(2)判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练习九第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基本特征、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稳定性,我围绕“画--折--拉”这一线索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对三角形作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实践中建立形象,形成表象,逐渐掌握知识。体验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中,并用于我们生活中。首先,我用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会很快激起学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欲望,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是一个好的开端。然后通过“描一描”、“画一画”、“说一说”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再通过折三角形纸认识三角形的高,通过观察,量一量得出“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的关系。在三角形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拉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比较,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教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的,但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形象的、熟悉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高压线铁塔上的支架等,学生对此也有表象认识,但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3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4、试一试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认识高和底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

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2、教学画高

(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三、练习巩固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做好准备了吗?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注意取整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交流。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

底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底底底④ ③ ② ①

(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

(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练习十二第1题。

(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指名演示。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5、练习十二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4)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高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 小棒 直尺 七巧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

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

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

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

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课件)

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

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

(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5、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 请在答题纸上第2题中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B.C.D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6、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请看答题纸上第3题,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间最高的那条线段,它和底边互相垂直。)

7、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齐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红色字体。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拿出三角尺,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慢慢向顶点移动,移动到顶点时,画出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要画成虚线,标出垂足,写上高和底。(板书)学会了吗?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

师巡视,指导画法。同学们画的高真好,那么大家猜一猜,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画一条高,所以三角形有3条高。)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8、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记录下来,注意测量时取整厘米。

指名说,注意说法的规范:第一个三角形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三、巩固

同学们,下老师想请大家参加一个闯关游戏,看看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到底好不好,大家想参加吗?有信心顺利通关吗?

第一关,(课件)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完成答题纸第5题,可以同桌边交流边画。

完成的小组把笔放下身体坐正。

指名板演,评讲。画第三个三角形的高时,你有什么发现?

(画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了)

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们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举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个角是直角,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它的直角边,如果用它的一条直角边作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条作底,这条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这条边作底呢?两条直角边还可以作三角形的高吗?不可以,这时高需要画出来。

第二关,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题纸

第6题。指名板演。

同学们请看,这些三角形都是底5厘米高3厘米,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第三关,请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1)选两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用三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3)你还能用几块拼一个三角形?到前面展示。(4块、5块、7块)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太棒了!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会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四年级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出示下图:

3.导入 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

(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

(5)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习:“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习.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游戏地点

操场

游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游戏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

第三篇: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 小棒 直尺 七巧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 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

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课件)

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

(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5、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 请在答题纸上第2题中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B.C.D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6、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请看答题纸上第3题,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发现。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间最高的那条线段,它和底边互相垂直。)

7、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2 底。齐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红色字体。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拿出三角尺,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慢慢向顶点移动,移动到顶点时,画出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要画成虚线,标出垂足,写上高和底。(板书)学会了吗?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

师巡视,指导画法。同学们画的高真好,那么大家猜一猜,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画一条高,所以三角形有3条高。)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8、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记录下来,注意测量时取整厘米。

指名说,注意说法的规范:第一个三角形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三、巩固

同学们,下老师想请大家参加一个闯关游戏,看看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到底好不好,大家想参加吗?有信心顺利通关吗?

第一关,(课件)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完成答题纸第5题,可以同桌边交流边画。完成的小组把笔放下身体坐正。

指名板演,评讲。画第三个三角形的高时,你有什么发现?(画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了)

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们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举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个角是直角,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它的直角边,如果用它的一条直角边作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条作底,这条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这条边作底呢?两条直角边还可以作三角形的高吗?不可以,这时高需要画出来。

第二关,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题纸 3 第6题。指名板演。

同学们请看,这些三角形都是底5厘米高3厘米,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第三关,请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1)选两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2)用三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3)你还能用几块拼一个三角形?到前面展示。(4块、5块、7块)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太棒了!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会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其实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大家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大家可以发现三角形更多的奥秘,下课。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课以学生基础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成长为宗旨,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接触并初步认识三角形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教材提供了2个例题,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例2让学生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而且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因此,本课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

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画图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中,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立足学生,主动建构——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指

教师出示三角形图提问这个图形认识吗?(三角形)为什么叫它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指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之前,对三角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从“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呢”这一问题入手,用“图形名称”引发对话,唤醒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找

师提问在生活中在哪些的地方见过三角形?

学生指出图片中的三角形在哪里,感受三角形是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广泛存在于生活中。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3.画

学生用手在面前“书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思考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

4.辨

学生判断以下图形是否是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判断和思考,强调三角形必需具有:三条、线段、围成这三个重要的条件,逐步完善三角形的概念。】

5.说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三角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课标在三角形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认识三角形”,而非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我们通过对两个班120多个学生的调查,在没教学前都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与顶点,但对“围成”、“首尾相连”不是很清晰,因此我们由谈话导入,在整个过

程中就放弃了教材中要用各种方法做一个三角形的要求,通过“指——找——画——辨——说”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知三角形的特点,在感知中逐步建立表象,完成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

二、合作探索,体验感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1.设疑激趣

师:几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线段是不是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可能会有出现能或不能两种意见,教师予以鼓励(在黑板上展示出7根小棒代表7条线段)。

2.操作感知

指两名代表选择小棒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代表操作之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任意三根小棒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

师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情预设:学生经过操作、观察、对比发现有小棒太短了所以无法围成三角形,但有的学生可能只停留在直观的感觉上,善不能自觉将两根小棒的和与第三根小棒相比较。教师在这儿要注意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至将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

3.建立猜想

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4.操作验证

出示:3cm、4cm、5cm、8cm四根小棒,你觉得哪三根有可能围成三角形?哪三根不能围成三角形?

同桌合作操作选择小棒围三角形并记录实验结果。5.互动交流

代表展示自己的活动记录,交流结论: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时,这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否则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可能在选择3cm、5cm、8cm这三根小棒时会出现两种意见,教师可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重新操作围一个不标准的三角形,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加以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在操作中可能出现误差,突破了对“3cm、5cm、8cm”这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理解。】 6.形成结论

教师提问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时,这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已经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能用数据来说说吗?

【设计意图:原教材中让学生在“做”图形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体会规律,而小棒是老师提供的,为什么提供这样的长度,探究目的不明,探究活动只是按照老师的指令去概括这几组线段的共同特点,学生体验不深入。所以我们从“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这个可以探究的问题切入,以“怎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建立猜想,组织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明确探索的目的。这样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中建构知识,使知识层层推进,不断地“引人入胜”,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既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有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拓展延伸——丰富三角形的内涵 1.应用小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小结: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能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只要选择最短的两条试试就可以判断了。

2.拓展

小兔家要盖新房子啦,正准备用木料做一个三角形“人字梁”的外框。可是,在选的过程中它遇到了一个难题:现在已经有了两根分别长8分米木料,再选择一根几分米长的木料才能与这两根木料组成“人字梁”?你认为第三根木料长度可以有几种情况可以选择?

如果小熊想把房子建的“宽”一些,你觉得该选哪根木料?如果想建的“高”一些呢?

3.欣赏

生活中各个不同领域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让学生投入不同领域广泛应用的三角形情境中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有效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知识的兴趣,发展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思路

课堂是什么?它不应该只是数学知识的授受之所,也不仅仅是数学方法与经验的交流之地。好的课堂应该是一扇窗户,打开这扇窗,孩子们可以洞察这门学科的更多奥秘,获得对这门学科更多的憧憬与向往。本节课的教学力图让学生在“交流互动,动手操作”中体验、探索,主动构建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引导学生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认识,让学生真正经历

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一、立足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所有的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学习才能充分让学生参与。《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对三角形已有直观的认识的基础,在生活中也广泛接触了不少的三角形模型,也有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生活经验。今天的课堂无非是对同学们直观认识的三角形进一步整理和归纳,从数学的层面来分析和提升。基于这样的认识,上课伊始就切入主题,通过“指——找——画——辨——说”等系列活动逐步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数学,完成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过程。

二、简化环节,动态生成资源

课堂的时间属于孩子,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充分的探索活动中,学生才会有感悟体验和反思。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简化环节,尽量要利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作为资源来展开教学。本课我们主要设计了两大环节:利用手指画出三角形来讨论三角形的意义;利用选择小棒围成三角形引发认知冲突,激起验证猜想的需要,同时应用验证的结果让学生自主感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课程的资源完全在课堂里动态生成。

三、猜测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传统的几何教学比较多的突出计算几何和逻辑几何的特点,新课程提出几何教学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空间观念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不断的通过想象、活动、反思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想象,画出三角形,然后再判断三角形,完善了三角形的定义。而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前我们也特别注重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当然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画仅有判断,没有猜想仅有根据数据验证,也能得到结果。但那就是推理,而不是想象,那是逻辑思维,不是空间观念。这样的活动关注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拓展应用,促进有效思考

应用与拓展引导在复杂多变的数学海洋中去探索思维规律、寻找解题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去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了数学智慧,增长了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的奇妙,丰富学生情感。

整堂课,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第五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二、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三、学生分析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为使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建构他们自己新的知识与经验,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例如: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设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又如,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设计,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亲自做一个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不仅是认识几何形体特征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

四、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出三角形的高。

3.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重难点:会画出三角形的高。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三角板),它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

学生举例(红领巾、交通标志、篮球架、自行车、三角架)

师:看来生活中三角形无处不在,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三角形中还藏着许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究,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带有三角形的物体,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多媒体出示)师:(找三角形)只是欣赏不动脑筋可不行,为什么这些物体的一部分都钟爱于三角形呢?

生1:因为三角形很好看。生2:因为三角形很结实。

2、动手实验,发现特性

师: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就结实了呢?如果把它换成四边形可以吗?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动起我们的小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三角形不管怎么拉,都不变形,而四边形一拉,形状就发生了改变。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我们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三角形怎么拉都不变形,说明三角形很(稳定),这种特性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就因为他具有稳定性,不变形,所以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做成三角形,他结实、牢固耐用。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师:有关三角形的特性,在古代时人们就有所研究,瞧这是?(埃菲尔铁塔),有三角形吗?(有)如果从整体上看,也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它经历了百年风雨,依然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这是我国古代的?(鼎),瞧,下面的三个脚不就有一个三角形稳稳地支撑着它庞大的身躯吗?

师:这些不正是古人对三角形特性的深刻认识吗?很多同学都在惊讶于古代人的智慧,在座的我们也不能甘于落后哇,还有很多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究呢。质疑: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验证: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

师:为了更深入的研究三角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下面同学们打开书,74页最上面,自学一下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生自学后汇报。师:你认识了哪部分?

3、得出各部分名称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用课件演示并总结。

师:(课件演示)围成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在一个三角形中共有几条?(三条)这是?(角)两条线段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它的个数?(三个)这是?(顶点)也有?(三个)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师:瞧,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多有缘呀!所以把它叫三角形。

练习:打开书74页一题,任选一个三角形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它各部分的名称。

三、尝试操作,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导入,得出底和高

师:瞧,这是一座房子,想知道它有多高吗?(想)为了方便测量,(课件演示)我们从中抽象出它的横截面图,并且知道了长方形ABCD的长是5米(如下图),你知道这座房子有多高吗?

生1:房子有5米高。

生2:不是5米,5米只是CD边的长,那上面还有一个三角形的高不知道呢。

师:很会观察,上面还有一个?(三角形)他把目光聚焦到这儿了(课件放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多高呢?

生3:在三角形的中间画一条线,测量一下就行了。生4:是画一条垂线,测量它就行了。

师:画哪条线段的垂线,从哪里开始画,谁能准确的表达? 师: 点到直线的距离,上学期学的,谁试着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师:(课件演示画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解决问题:三角形的这条高是2米,那这座房子有多高?(5米)

3、尝试画高

师为学生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让学生画高。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使学生明白锐角三角形有三条高。生试着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

师:因为这个三角形里有一个直角,当以这条直角边做为底边时,另外一条直角边就是他的高,同样以这条直角边为底边时,这条直角边就成了高。(两条直角边用不同的颜色画)。

师:在这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容易做的是这条高,它的另外两条高要把底边延长才行(课件演示)。

质疑:怎么画三角形的高简便些?

四、综合练习。

师:下面看你能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答题卡)

五、课堂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价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知识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由于三角形的高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可以将画平行四边形、梯形高的经验和四年级学习的过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经验都迁移过来,降低画高难度。基于以上分析,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侯,力求用足用活本课教学内容,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说、指、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表象

4、通过自已阅读教材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知识,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尝试的过程中,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画三角形的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画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是学习中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动手尝试,遇到的困难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不足之处,对于难点的突破应多给学生思考交流动手的时间,老师不要急于讲解。

下载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信息窗2:高高耸立的塔吊—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三角形的认识和特性(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内角和(4)三角形三边长度间的关系。 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共5则范文)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兰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课《三角形的认识》。 一、说教材的......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垣县第二实验小学 郑瑞娜 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面......

    四年级下册数学学案-三角形的认识人教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成绵路小学颜海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三角形的高。2、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以及三角......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第十周公开课《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尖山乡长安小学王德兵 教学内容:教材63—64页例5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