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诗歌 品子美遗韵》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杜甫诗歌 品子美遗韵》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杜甫诗歌 品子美遗韵》教学设计》。

第一篇:《读杜甫诗歌 品子美遗韵》教学设计

《读杜甫诗歌 品子美遗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杜甫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杜甫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杜甫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

积累背诵杜甫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唐诗以它恒久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夺目的瑰宝,而杜甫则是众多唐代诗人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这节课我们将读杜甫诗歌,品子美遗韵。(齐读课题)课上我们将诵读杜甫的代表作,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

二、简要汇报,了解情况

对于杜甫你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

老师给大家的汇报做以总结和补充,出示动画介绍,板书(诗圣诗史)

杜甫的诗平易朴素,通俗写实,我们学过哪些,谁来背一背。在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你还读过哪些,把题目介绍给大家。杜甫生活在唐朝由鼎盛逐步衰退的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情感(板书),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

三、赏诗品韵

(一)35~44岁阶段作品

杜甫在35岁时参加一场奸臣组织的考试,落入骗局后困居长安近十年,十年中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看到百姓的疾苦,国家的安危,期间作诗一百多首,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浓缩了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认识。(出示课件)

其中的名句有: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却在街头冻死饿死)。

入门闻号啕(一进门就听哭声„„)。

这样的经历使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二)45~48岁期间作品

杜甫45岁终于当上了一个小官,但仅仅2个月,就爆发了安史之乱,面对长安混乱的景象,不得不带着妻子孩子逃难流亡,一路受冻挨饿,卷进生活底层。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做了大量忧国忧民的名作,《春望》就是其中的一首,谁会背。(幕布出示)

在杜甫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众多诗作中,这是一首情最浓,意最深,格最高的现实主义绝唱。――练读

由于杜甫在朝廷做过官,流亡时被叛军关押起来,但他没有为了自己的愁苦而作悲悲切切的叹息,却在这短短40字的篇章中奏出沉郁顿挫的悲壮(板书)。――指读

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是如此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时局的变化,人民的痛苦联系在一起。――指读

全诗可见诗人精湛的诗艺,浩大的胸襟,不愧为最杰出的史诗之篇,让我们共同来感受。――齐读

由于杜甫官位比较小,后来被释放,解禁后他马上投奔皇帝,皇帝感于他的忠诚,封他一个更大一点儿的官,可他性格耿直,忠言进柬,又被贬到边远的地方,上任途中他把一路见闻真实记录下来,成为不朽的作品《三吏》《三别》,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配图)点评(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这位诗中圣贤用文字记录了当时丑恶的社会疮痍)。

谁能从这些作品中选一两句背给大家:杜甫用枯瘦的手,蘸着老百姓墨汁般浓黑的悲哀,声讨和鞭挞那个不平等的社会。

(三)48岁以后的作品欣赏

随着唐军大败,48岁的杜甫政治失败,再次携家人逃难,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修建了杜甫草堂,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完成他一生中三分之二的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这时候的作品,(课件动画泛读)

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是啊,这首诗被称为他生平第一快诗。

出示全诗同桌比赛感情朗读。

压抑的情感终于得以释放,一键遮屏从老师开始接龙背诵。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很多,8个好学的小书童每人带来一个题目,谁敢来挑战抽题背诵(登高、野望、旅夜怀书、登岳阳楼、秋兴八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挑战成功加一分,二次挑战的加二分。

(四)年轻游历时期作品

刚刚我们欣赏的诗,文字中浸润了老百姓的血泪,都不同程度的点染着沉重,但这绝不是杜甫唯一的诗风,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条件还不错,现在来讲既是官二代又是富二代,家庭教育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7岁开始作诗,15岁作品已被大家?P注,为了增长阅历,结交名流,为日后仕途做准备,15岁开始游历,过了20年裘马轻狂的日子。《望岳》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出示范读音频)这也是杜甫所有作品中记录年代最早的一首,表现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我们全体试着对句背诵,老师题目,男生女生依次来。

杜甫在游历期间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李白就是其中一位,杜甫重情重义,先后写给李白十几首诗,你知道有哪些吗?

除了李白,杜甫还写了哪些表达友情的诗?

他重友情也重亲情,看图想到了哪首诗?《月夜忆舍弟》

(五)竞赛激趣、名句激情

杜甫留下许许多多朗朗上口的千古绝句,让喜爱的读者回味无穷,下面我们来个知识竞赛,男生女生各派1人参赛――对诗句,如果正确就齐读。这一轮竞赛没分出胜负,再来一轮:连线。

如果意犹未尽的话,这项作业可以满足大家。出示作业:用书法作品、小报、诗配画、诗签等形式向同学推荐你喜欢的杜甫诗。

(六)总结

这就是杜甫,(配图)他用诗冶炼苦难,用诗书写血泪,他的诗从形式上看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内容涉笔战争、徭役、写景、赞物、思亲、怀友等等,诗风多变,情感真挚,沉郁顿挫中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无愧中国文学史三千多年来至高无上的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也恰如其分,课后让我们继续读杜甫诗歌,品子美遗韵(生齐读)。

第二篇:有关《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教案

有关《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教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的:

1、学生汇报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活动内容:

交流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诗歌,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诗。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

3、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

(1)通过汇报交流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李白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李白诗歌分类。如:李白与明月、李白与山水、李白与友人

[李白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李白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3、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析李白诗歌的韵味,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形式不限,朗读、吟诵、书画、唱歌等均可。展示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四、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1、游戏:

(1)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2)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请用李白的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两山对峙,江水中流,帆影点点。]

2、老师推荐名诗名句。

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诗。在这些诗中,有许许多多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它们吧!(课件出示名句集锦,配古乐,师生齐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游戏,辨析、吟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古诗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通过今天的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活动,我们对李白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正直、豪放、重情义的性格,以他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李白诗歌的人们。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课件出示李白头像及韩愈诗句]

[课虽结束,诗韵仍绕梁不绝。师生的情感都融入李白诗歌的韵味中。李白的传奇人生和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传承在此找到了最佳契入点]

第三篇:阅读实践活动课《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课堂实录

四川大邑东街小学 张建

一、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上课铃声响,课件出示李白人头像特写,配以古曲《春江花月夜》。)

师: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中,同学们已经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诗人李白。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就让我们共同来(指屏幕,师生齐读)――“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随着主题的揭示,课件出示“李白望月图”)

[评:用古典音乐作背景,配以古香古色的画面,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诗的优美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简要汇报,了解情况。

师: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首先请大家汇报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首先汇报第一个问题。

生:我了解到李白是一个豪放的人。他的诗中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生:我了解到李白是一个正直、重情义的人。他和杜甫、贺知章、孟浩然都是好朋友。生:我了解到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活了61岁。

生:我还了解到李白的诗歌很浪漫,很夸张,而且想象也很丰富。像“白发三千”、“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诗句。

生:李白还在很多诗歌中,表现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像《独坐敬亭山》 „„

(板书:

其人:豪放、正直、重情义„„

李白

(701-762)其诗:夸张、想象„„

〖评:这一过程重在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学生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 师:有谁知道李白一生共留下多少首诗? 生: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六十多首诗。

师:那么,在这九百多首诗中,你读了多少首?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到的? 生:我读了李白诗歌37首,记住了《静夜思》、《月下独酌》等18首,我是从《唐代三大诗人诗选》、《唐诗三百首》中读到的,这些书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生:我读了李白的诗歌21首,记住了17首,如《关山月》、《望庐山瀑布》等,我是从《古诗台历》上知道的,这是我妈妈留下的,是1986年的台历。生:我读了李白的诗歌25首,记住了15首,其中包括《怨情》、《静夜思》、《将进酒》等,我是从同学们的资料和网络上得来的。师:(及时问)网址?

生:新浪网。我先在搜狐里输入“李白”,然后点击“李白诗选之白鹿书院”,然后我就把它下载、打印出来。这就是我搜集的资料。生:我读了李白的诗71首,记住《古朗月行》、《将进酒》等18首,我是从爷爷的《千家诗》、《唐诗鉴赏词典》中读到的。我在爷爷的书柜里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你们看,书都发黄了。生:我读了李白的诗48首,记住了《静夜思》、《赠汪伦》等16首。我是从《儿童古诗观止》、《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读到的,这些书是我自己到书店买的。„„

〖评:此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还了解到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逐渐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吧? 生:对,还有《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

师: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回味这几首诗,好吗?(课件出示四首诗,并配画配乐)师生共同吟诵。师:《静夜思》借明月抒发了乡愁,《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祖国的山水。到六年级时我们还将学习《赠汪伦》很多同学都已读过了吧? 生:《赠汪伦》写了诗人和汪伦深厚的友情。师:你还知道李白的诗最常写些什么?

生:李白还最爱写酒!什么《把酒问月》呀,《月下独酌》什么的。

师:那么,同学们能按照诗人最常写到的题材――明月、山水、友情、美酒将李白的诗歌分类吗?

(板书:明月 山水 友情 美酒„„.)(学生自行分类)

〖评:温故而知新,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将所读过的诗歌按一定标准分类〗

师: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和他(她)有相同爱好的同学请举手。

三、分组交流,共同品味

师: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学生主动离开座位寻找同伴,并聚成四个小组:明月组、山水组、友情组、美酒组,在小组内或吟诵、或展示自己的作品、或三五人齐读、或齐唱,气氛十分热烈。)

〖评: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四、汇报展示,集体共赏。

师:请大家就近入坐。现在请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味李白诗歌的韵味。

(明月组:四个男生上台)我们四个人都喜欢《月下独酌》,现在我们为大家吟诵这首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有表情地吟诵,十分投入。)生:我最喜欢《古朗月行》,我用邓丽君唱过的一首歌――《水调歌头》为他配曲,现在我就唱给大家听。“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生鼓掌)

师:还有人勇于自荐吗?

生:我从小爱李白的《静夜思》,两岁时就会背了。现在我想背诵给同学们听。师:语言朴素清新,言浅而意深,“月是故乡明”啊!诗人还有许多咏月的名篇。只是,我发现别的小组已经迫不及待了,哪个小组接着汇报?

生:我们特别推荐××和××,他们特别喜欢《独坐敬亭山》还有××,他吟诵《望天门山》特别好,还有我为大家表演《山中问答》。生:(展示诗签)这是我特意制作的诗签,上面写着“诗之窗”。打开这心灵的窗户,悬挂着一只小狗,我希望这一只小狗能够和李白一起“happy”。打开这诗的大门,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就是“敬亭山”。生:我也喜欢《独坐敬亭山》,这是我画的一幅山水画。(展示)我俩一起为大家朗诵这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师: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生:因为我常常像李白那样,喜欢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孤独地呆着。生:我为大家吟诵《望天门山》,这首诗特别有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 生:(展示)这是我专门请姐姐帮我写的毛笔字,旁边是我画的桃花和流水,我最喜欢《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

师:真不错,能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吗?

生:我从这首诗中,读出了李白不求名利,愿与天地同乐的思想。师:“笑而不答”,诗意淡远。同学们听了他的介绍,也喜欢这首诗吗?我们和他一起再读读好吗? „„

(美酒组)

生:这是我为李白做的诗签,因为李白当年非常寂寞,所以我画了一个“蜡笔小星”陪他。希望李白活得愉快,笑口常开。我最喜欢《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生:我也喜欢这首诗,还制作了诗签,诗签上画了一片大海,李白喝酒喝得太多了,给他点海水让他清醒一下。师:《将进酒》也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豪放洒脱,气象不凡。咱们共同来吟诵吧? „„

(友情组)

生:我在诗签上画了一只信鸽,让这只鸽子为李白送信,祝李白和汪伦的友谊地久天长。“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师:真是水深情更深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我最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阳春三月,放舟长江,目送孤帆,心驰神往,好一场充满诗意的离别!我们一起去赏一赏。.„..〖评:通过交流与共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并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对李白诗歌的独特体验〗

五、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师:看得出大家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难分胜负。咱们在下一关中再决高低,怎么样?(课件出示内容,各组抢答。)

①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 《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②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③请用李白的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两山对峙,江水中流,帆影点点。] 生:这是《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我认为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我想可能是《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只能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边日边来。”你看,两边的山很陡,就像刀劈似的,黄鹤楼那里根本就没有山,去年爸爸还带我去那儿玩过。

生:我同意他的意见,这两座山孤零零的,也不像是“万重山”。„„.师: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诗。在这些诗中,有许许多多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它们吧!(课件出示名句集锦,配古乐,师生齐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游戏,辨析、吟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交锋,促使学生在课外古诗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

活动目的:

1、学生汇报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李白诗歌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

活动内容:

交流在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诗歌,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诗。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李白诗歌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cai(内含李白诗意图、李白头像、李白诗歌名句集锦等)及《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磁带。

3、学生自制有关李白诗的诗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及电脑网页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古典诗词的意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活动中,同学们已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

[用古典音乐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画面并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典氛围,将学生引进古诗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诗的资料。

1、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首先汇报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学生阅读、背诵李白诗歌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将读到的李白诗歌分类。如:李白与明月、李白与山水、李白与友人&&

[李白诗歌留传下来的有九百多首,题材各异,风格各异,其分类标准亦有很多。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其按诗中的具体意象分类]

三、交流、扩展,共同品味。

1、将李白诗歌简单分类后,问: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谁和他(她)有相同的爱好?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以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3、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析李白诗歌的韵味,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形式不限,朗读、吟诵、书画、唱歌等均可。展示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四、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1、游戏:

(1)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2)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请用李白的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两山对峙,江水中流,帆影点点。]

2、老师推荐名诗名句。

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诗。在这些诗中,有许许多多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它们吧!(课件出示名句集锦,配古乐,师生齐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游戏,辨析、吟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古诗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通过今天的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活动,我们对李白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正直、豪放、重情义的性格,以他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李白诗歌的人们。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课件出示李白头像及韩愈诗句]

[课虽结束,诗韵仍绕梁不绝。师生的情感都融入李白诗歌的韵味中。李白的传奇人生和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传承在此找到了最佳契入点]

第五篇:论杜甫诗歌的意象美

浅谈杜甫诗歌意象的特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时期,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以其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穷毕生精力和天才创作诗歌,存世一千三百多首。其诗把个体人格融入广阔人生,襟怀博大,至情至性,内蕴深广,众体兼善,素有“诗史”之称,其人享有“诗圣”之誉。为何杜诗在唐代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诗歌意象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诗歌中的意象及其重要审美作用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思融合的产物。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客观景物感情化了,主观情感融合在景物刻画之中。既然呈现在诗中的景物都经过诗人主观情思的熔铸,并且被诗人情感的链条连接起来,意象中的“意”(主体情感、感受)和“象”(客体形象、性质)之间的结合状态就会呈现种种差别。古今中外的诗人、学者对意象的创造及其审美作用都很看重。大体说来,六朝盛唐诗歌意象中的“意”和“象”大体是均衡的,景物的形貌、色泽和时空状态是真实的、客观的,没有被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改变。魏晋六朝诗在描写客观景物时强调形似,强调准确地表现客观景物的形态和特点。这一点既体现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也反映在当时的文论和诗论所提倡的“形似论”中。刘勰论述“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司空图提出“离形得似”的主张,鼓励诗人“略形貌而取神骨”,追求艺术的神似。盛唐诗歌不再像六朝诗歌那样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但仍然是真实地摹写物象,意象中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还是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因此诗人往往善于塑造特定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创造出带有自己民族文化情感的特定意象,比如“鸿雁”“杨柳”“菊花”“月亮”“杜鹃”“梅花”等。

二、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固然与其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题广泛等因素密不可分,还与杜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变革创新紧密相联。在杜诗中,描写景物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即强调和凸现审美主体对客观景物的独特的感觉,包括瞬间的错觉、幻觉,从而营造了一种超越客观真实的、别具意趣的审美意象。可以说杜诗独开生面,“一变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创造性地营造 1 丰富的意象,精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意绪,蕴涵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美的震撼。

(一)、意象个性化与杜诗的艺术风格

杜甫在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推陈出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都浸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爱民悯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杜甫素怀大志,自许甚高。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立志 “窃比稷与契”,要“再使风俗淳”,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地赋予自己以时代的使命感,流露出自致隆高、凌跨世俗的强烈愿望。正是这种雄豪的性格、伟大的抱负、高尚的人格、阔大的胸怀,使杜甫在创作倾向上推崇笔力雄强、气象阔大之作,在创作实践上追求阳刚之美。体现在对意象的独特选择上,就决定了杜诗的物象选择必然会倾向于具有阳刚之美的阔大物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追求。

于是体现在杜甫笔下的自然景象,则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极为雄壮阔远的高山巨泽、长空大川等意象选择,表现了诗人广博的襟怀、强大的精神力量及人格魅力。而体现在杜甫的咏物诗中,则以对凤凰、马、鹰、雕一类雄强刚猛的动物的歌咏为主。“凤凰” 是杜诗中独具个性的意象。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凤凰出现则天下太平。自从七岁咏凤凰以来,杜甫就越来越有意识地以凤凰自况。这能带来太平祥瑞的凤凰,不就是他伟大抱负的象征,不就是他的图腾吗?《朱凤行》里那只处境艰险,穷愁潦倒,孤无俦侣,却心系百鸟,犹“愿分竹实及蝼蚁”的仁爱善良的朱凤形象,正是诗人自身仁民爱物的象征。诗人在诗中热切地呼唤它的降临,“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又观打鱼》);甚至愿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凤凰台》)再看诗人笔下的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这首诗借马之神清骨峻、昂藏不凡意象,言己之壮志雄心,充分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主义气概。在《画鹰》里,诗人以鹰自比,不仅“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更期待着“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诗人这种抱负和情怀,精神和气魄,至老而弥盛,更增一种不妥协之心。如《瘦马行》《病马》等诗无不表现出杜甫虽至暮年而壮心不减,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形象。这些诗都将主体感情注入客体之中,诗人之情志与客观之事物有机契合,使其意象更加鲜明,内蕴更加深广。诗人的致远雄心和疾 恶刚肠所体现出的忠君爱国,必然升华为对人民命运深切关注的仁民爱物。前者所体现的英雄情结与后者所体现的人道情怀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由此杜诗还表现出对微小柔弱的或被摧残遗忘的物象的歌咏与关注。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里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亦纷纷。”战乱频仍,人民漂泊流离,诗人同情悲切之心流露无遗。全篇皆以审美主体对客体的观照立言,客观物象鲜明地打上诗人主观感情之烙印,构成特色独具的意象,诗歌意蕴内藏,思想容量极大。在对小生命的观照中,形象地展现着作者的精神世界。爱憎分明,至情至性,真是“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此外,病树、病桔、枯棕、古塞、秋云、残炬„„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落日、寒月等等;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等,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总之,杜甫一生不管穷与达、安与危,都始终充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以自己的生命去殉所热爱所从事的事业的坚定信念,“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其气至大至刚,其情至悲至痛;而其独具个性的诗歌意象,融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寄慨遥深,使真实壮阔的时代生活画面罩上了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感情豪壮悲怆,笔触苍老遒劲,鲜明地形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其意象生成的或“喷薄而出”“壮丽高朗”的阳刚之美,或“透彻温醇”“情韵缠绵”的阴柔之美,只不过是其诗歌风格的两个不同侧面而已。杜诗在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把家愁国恨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这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

(二)、意象的密集组合及其对近体诗自身格律限制的克服

诗歌意象的组合或跳跃,是一种最凝练精粹的意象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这就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这种高度浓缩的诗句,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句的力度;不仅使诗中的意象群鲜明突出,而且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

同李白诗歌意象的“疏宕”不同,杜诗善于把若干意象压缩在一句诗中,密度大,容量也 大,显得凝重老成深厚。比如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整首诗的意象组织得十分紧密,特别是首联和颈联,意象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用字遣词极为精当,无一虚设。“万里”一联关合多层意思,且不觉堆砌,历来为人所激赏。另有人则云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况当秋风萧瑟四可悲,登台易生悲秋五可悲,亲朋凋零独去登台六可悲,扶病而登七可悲,此病常来八可悲,人生不过百年却在病愁中过却九可悲。这里万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诸多意象交错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序而无时序,交织共时,一目尽收眼底。诗中秋景已非夔州实录,而是“离形得似”的艺术幻境;诗中悲秋之情也不仅是杜甫个人独有的情绪,而是从个人生活经验中提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经验,真正做到了“写现实而超越现实”。再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象之密集,组合之紧凑,非如此不足以道出此诗的丰富、复杂、曲折、隐微、沉痛之处。首联“国破”的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明对比,突出勾画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司马光赞赏道:“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此言‘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杜诗在以天然景物构成意象时,还开创了意象叠加的方法,即全用实体性的名词意象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以高度的诗化语言,扩大了近体诗的容量,达到了言约义丰、以少总多的艺术境界,增添了审美价值。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苹”(《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赵广州》)等都是意象密度极大的句子,其意象间形成一个个断裂的空白,造成意象间的脱节;实际上这是诗人有意为欣赏者留下的空白,它延长了欣赏者的审美感知过程,增加了审美趣味。此种意象叠加法,杜甫以后仿效者渐多,且不乏佳构,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柳永、马致远等人也有精妙的借鉴与创新。杜甫对意象组合方式的开拓与创新,克服了近体诗自身的局限,扩大了这一体裁的容量,丰富了近体诗的表现技巧,使诗人情感的表现更为自由灵活多变,从而使近体诗具有一种异于古诗的新的审美特征。

(三)、意象的新奇构造及其所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效果 当诗人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不能在客观事物中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时,诗人就会凭借自身的想象力,对客观事物加以变形重铸,让心灵孕育的意象,以新奇的构造方式妥帖地传达诗人的情意。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总是自觉地造语作新,尤在诗歌语言上“独开生面”。为此,后人曾指责杜甫:“在于好奇,作意好奇则天然之致远矣„„细观之,觉几回不自在。”其实,“作意好奇”正是杜甫自觉的追求,“不自在”正是杜甫诗歌陌生化的效果。诗人往往用紧缩省略、颠倒错综、反接实描、动词变义等种种变形方式,使语序多“以意为之”,铸成新奇别致的意象形态,显示出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特征。这种变形看似“反常”“无理”,然而它却更深刻更有力地显示着所描写事物的本性、神髓、风采,因而具有着“反常合道”“无理而妙”的特点,形成了审美意象的灵趣与奇趣。它看似破坏了先前意象的自然亲切感,却具有一种新奇性与陌生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如“碧瓦初寒外”(《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初寒”之气充塞宇宙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碧瓦何能独居于外?但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审美经验和想象力,领悟到诗人因瓦之碧色联想到草木之青翠,再由“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一生活经验,则眼中之碧瓦的的确确独居于寒气之外;而且仰视巍巍玄元寺,感觉碧瓦之高已超然乎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寒气,则非“外”字不可了。诗句借碧瓦之实体,将诗人对高耸壮丽的玄元寺的独特感受和拜谒时的崇敬心理传达给读者。再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月或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今曰‘多’,不知月本来多乎?抑傍九霄而始多乎?不知月多乎?月所照之镜多乎?”叶燮指出这一“多”字有“不可名言”之妙:“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宫殿当前之景象。他人共见之,而不能知、不能言;惟甫见而知之,而能言之。”其实“多”只是感受,是诗人任拾遗值班时因忧国事不成寐而看月的独特感受,其中不乏诗人夜宿左省的甜蜜幸福感。故只有“多”字才足以表达他复杂的心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想象力的竞赛,创构新意象,让意味与诗的形式得到最完美的化合,乃是诗人神圣的使命。杜甫创构的新奇意象乍看悖于常情常理,实则是利用所谓“阻拒性原理”与“陌生化”原则,使那些已变得惯常的或无意识的东西陌生化;而那些从个人生活经验中蒸馏出来的细节,经由诗人主观感情的点化,并用自己独特的用词遣句、意象结构,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意象,创造出全新的感觉世界。如《放船》中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由第一眼的印象到引起感受的情绪,再到理性判断,秩序井然,不正是“意识流”所追求的效果吗?试看“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春日江村五首》)这样的语序,不是惟妙惟肖地绘制出了诗人因感受的强烈才引起对事物的关注的思维轨迹吗?杜甫还善于利用汉字的 视觉性,将一些客观上无序的共时画面组合成有序的诗的语法,看似不经心实则精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如“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在自然界,桃花、扬花本是错杂纷下,而黄鸟、白鸟也无所谓谁伴谁飞;一经杜甫组织入诗,“逐”“兼”二字顿然化无序为有序,而人情便宛然在其中。这种新奇的意象构造,开创了由具有现实特征的意象向超现实的意象迈进的物化抒情方式,突破了旧的审美心理规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在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形态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一个里程碑。

主要参考文献:

①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② 邓魁英、聂石樵选注《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③ 江裕斌《试论杜甫对诗歌意象结构与音律的开拓与创新》(见《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2期)

④ 郎保东《审美意象的趣味》(见《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5期)

⑤ 林继中《杜诗情感意象的一种构图方式》;姜耕玉《论诗歌中的联觉意象》(均见《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

下载《读杜甫诗歌 品子美遗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杜甫诗歌 品子美遗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杜甫诗歌的人情美

    论杜甫诗歌的人情美 摘要: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小到个人琐事,生活情趣;大到天下苍生,无不渗透着至真至纯的人情之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更是贯穿他坎坷的一生及创作。杜甫受得是儒......

    《解意象,品诗歌》教学设计

    《解意象,品诗歌》教学设计 广西钦州二中语文组 周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意象对于鉴赏诗歌的重要性 2、把握借助意象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望岳》和《春望》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感受作者热爱国家、眷念亲人、关心民众的美好情操 3、了解古诗的朗读节奏及融情于景的写法......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登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二、新课导入: 三、指导......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 杜 甫 诗 三 首 》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律诗的格律知识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文星小学 李文姣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在学习古诗的......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活动建构——与诗圣同行 第四板块:感受情怀(屏显)。 1.这三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诗句感受出来的? 补充背景。 (1)《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