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一自创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一
.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往往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 ,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常常要求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呢?由于相关部门的要求中往往没有给予具体的解释,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目标“明确、具体”吗?
为了对实践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以下几个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
案例 1 :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级上册
Unit4 Where is my backpack?(The 5th period Section B3a_4)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B主要通过阅读两篇便条,学习描述“物品的位置”,使学生学会运用方位介词"on/in/under”表达物品的位置。并巩固Where 问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用法,并用方位介词来回答;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人称代词they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Pairwork和Groupwork的学习策略,利用多媒体教具来展开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学生能熟练地描述房间物品的摆设;能用英语发表个人观点;能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参与英语活动和游戏的乐趣。
3.问题及原因
(1)问题
案例 1 中,作为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者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所谓的“三维目标”,三个维度面面俱到,也使用了“掌握”、“综合”等表示结果的行为动词,但是,仔细分析,这样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
案例 2 没有按照三维目标的范畴来设计,而是将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统一考虑。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因为误用了“引导”、“训练”、“接触”等动词,也会带来很多行动上的误区。
(2)原因
第一、目标描述中三个维度交叉、混乱,没有做到“明确”。
例如,案例 1 中的“掌握如何使用”和“掌握如何描述”这两个短语的内涵似乎让人感觉是雾里看花,不免产生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是要“掌握 ”“ 如何使用”、“如何描述”的方法,还是期望学生具有“能够使用 „„”、“能够描述 „„” 这样的一些能力?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究竟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日常能力?
我们认为,如果是“掌握 ”“ 如何使用”、“如何描述”,则属于知识的范畴;如果具有“能够使用 „„”、“能够描述 „„” 的能力,即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应该列入能力目标中去,而其中的“掌握”又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能力,更不是一节课就能学会的能力,而是要经过长期培养才可以形成的能力。可见,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范畴是十分混乱的。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英语教学问题生成评价策略
:全国教学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定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帮助诊断你的教学:老师,我的想法有道理吗?电脑和黑板,你选择谁?你的课堂有合作吗?教“应用”,还是教“答题”?做的习惯、思考的习惯、问的习惯,怎样教?错误:教学中重要的资源?教材是个啥玩意儿?……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帮你消除教学中的错误。达到新课程教学的新境界。
内容提要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将有效教学关注的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教学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是否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即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反思教学是否有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基本结构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口,分为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解决问题四个部分。每一个问题都从学生的视角提出,从教师教学的行为中去反思。
目录
1.关注教学细节,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关注教学设计的细节
二、关注教学过程的细节
三、关注教学评价的细节2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三、合理地设计和描述教学目标3.热身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开展热身活动
二、热身活动存在的问题
三、开展热身活动的手段
四、热身活动实践例释4.词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要重视词汇教学
二、词汇教学的难度
三、词汇教学的效果
四、专家眼中的词汇教学
五、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施5.语法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语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
二、语法教学实践中的误区
三、开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6.听力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
二、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定位
三、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问题
四、有效地开展听力教学
五、利用英文歌曲进行听力训练7.口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定位
三、口语教学的主要问题
四、教学口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8.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要重视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三、有效地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9.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定位
二、初中英语学习“写作”的重要性
三、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四、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施
五、“过程写作”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0.综合技能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培养综合技能的重要性
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综合技能
三、两个教学案例给启示
四、让“部分之和大干整体”
五、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纠错
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11.课外作业布置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
二、布置课外作业的重要性
三、课外作业中的问题
四、如何有效地布置课外作业1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教学媒体的含义
二、有声有色却事倍功半
三、发挥教学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
四、检验媒体选择和使用的合理性13.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二、提倡合作学习重要意义
三、英语合作学习中的主要问题
四、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附录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反思130题
一、对自己总体教学情况的反思
二、对自己某一节课的反思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同时它也是学习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中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有效的保证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有效的保证。做好教学设计,首先要了解教育、教学和本学科的教与学,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程序。R.M.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提到,“教育是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为目的的事业。”
1.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照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和反思的过程,它包括:反洗教学对象,研究整合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设计以促成有效学习为目标的课堂,关键是要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对学生的发展机制有全面的认识。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相去甚远。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目标、参与、互动、经验、资源、反馈和创新。其中,目标分为预设目标与课堂生成性目标,后者更重要,即过程性目标,它具有多元价值,有过程,就有了能力生成和情感态度。
3.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支持
我们可以讨论一个问题:“在哪些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对于我们在课堂中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即落实新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将有帮助。我认为当学生有兴趣时,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事情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4.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将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我认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可以考虑采纳: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励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构造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硬背;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失。
二.现代教学设计:设计最优化的教与学
㈠现代设计理念:有效教学设计
了解、研究学生,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教学设计(书面),或是说教学方案。
1.设计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体实际需要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 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于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说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当然,在统一的学习安排更多地被因人施教所代替,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互动生成为课堂的常态时,一定意义的统一安排还会有存在的必要。这不仅是因为国家、社会,为了实现文明的传承,而且也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成长的人必然会有相似的特点。因此在强调教学从统一走向多样时,还要认识到这种变化会有一个过程,认识到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式也应该经过培养。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如讨论、实验、观察等是必要的。然而,还要注意区别对待,不要把统一听讲变成统一操练,也不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同样的结论。要实现每位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即使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因人施教,至少也应该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学安排,让那些没上课已能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上了课完全听不懂、看不明白新课内容的学生也有事可做,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的东西。
2.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在分析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并设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十分强调要让学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等。但这种自主发展并不是唯一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也许都不能问到问题的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学生的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发现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任务、新现象的不和谐之处,采用启发式等方式去帮助学习者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好,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好,其前提是要使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切合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
3.学习方式应该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学生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这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百年前就已描述和批评过的“静听教学”。新课程提倡“做中学”,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不能割断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经验学习,重组或改造的活动,经验“从做中学”。其实,“做中学”并不完全是新东西。人类的技能学习一直是做中学,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是课改的要求。这一点也启发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因为,在学习碰到障碍时,有的学生喜欢问老师,以求快速解决问题,也有的学生情愿自己多想一会儿,或者通过查询、讨论来求得解决,还有的学生则要求暂时放松一下。所以,要努力给学生自由,要让他们又机会选择方法。
㈡现代设计行为:设计最优化的教与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这种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思想为基础的。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全球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对教师来说就得面对一个赤裸裸的选择,要么忽视这些差异,要么承认这些差异。如果说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多半是出于无奈的话,那么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
生能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所学内容,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材材料,并给予每个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㈢新课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行为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优先原则,即要熟悉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教师指导原则,即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地位,教师以辅导者、帮助者和领航员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学习;互动性原则,即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新课堂中,强调教师行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非完成教学任务本身。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意其设计策略,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自己英语教学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环境和条件,为学生创造最大化的学习机会,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有了更好关注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积极的优化课堂互动模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使新课程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第四篇: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长期以来自己一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而且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意识,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不快。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想通过学习英语教学新的理念,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对英语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进行更好的研究与探讨。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一般来说,教师应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补充、评价,致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多次的反复,却没能将问题回答完整,教师要换个角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进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节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象,学得扎实、全面。
一个具有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做出处理,不会不做出恰当的评价。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的质量。若有回答不正确的地方,应及时指明原因。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一点很重要,疏忽不得。教师在设计提问题时,要精心组织,对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正确的辨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英语课堂提问,是一种英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中获得新知的方法。它是课堂教学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课堂教学手段。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尖子生回答问题多,中下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少,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多,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少等。为此,经过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在设计提问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一、提问角度的新颖性
过去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地脱口而出,表面上课堂教学气氛非常积极和热闹,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线上,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逆向反复比较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变换一下角度,使之新颖奇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如在Book 7 Lesson 20中主要学习如何购物,我就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予以介绍“This is my shop,There is /are„„”,借助于写的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介绍句子“The shop is open/closed”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
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 Would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在这样宽松愉快地听、说、看、演的环境中,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目前在我们金山区的初级中学中试用两套英语教材:“通编教材”与“牛津教材”。与“牛津教材”相比,“通编教材”词汇量不足,不够贴近生活。我们学校使用的是“通编教材”,为弥补这套教材的不足之处,我在教“通编教材”的同时,还注意研究“牛津教材”,想方设法将“牛津教材”中的内容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力,让他们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Book? Lesson?,我发现课文是关于Spring Festival的。Spring Festival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而牛津英语《Santa Claus》一文是关于西方国家的最重要节日——Christmas。针对学生对节日的浓厚兴趣,为了让他们了解东西方国家不同的节日风俗,我马上将《Santa Claus》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为辅导学生读好这篇文章,关于Christmas Day我设计了以下两组问题:
第一组问题为:
(1)When is Christmas Eve?
(2)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don't they? Why? What will you do on Christmas Eve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
(3)Can you imagine what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4)Do you believe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5)Do you know why children get up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In our country what do you do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w Year? Why?
第二组问题为:
(1)When is Christmas?
(2)Before children in England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Day,what do they put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
(3)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4)Is there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5)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r late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通过比较两组问题,非常明显,后一组的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太直太肤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直接回答,而不需要动什么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对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第一组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并仔细地考虑了所有问题,因而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积极思维,竞相发言,动口和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二、提问要有阶梯性
按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英语课题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自己的兴趣,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程度的障碍、困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各个阶段都应创设情景,引起兴趣,发掘问题。而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挖掘兴趣的途径,即通过问题来引起兴趣,然后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发掘还可以从回顾原有知识着手,直接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注意的规律,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正确轨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在一节课内,学生的注意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这
就是说,启发式教学就应体现在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引导上。因此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依据学生的水平,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Book? Lesson? 是一篇关于Thomas Edison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故事,教材上的课文非常简单,为了让学生对Thomas Edison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我又引入了《Thomas Edison》这篇课外读物,尽管这篇文章也很短,但经过把这两篇文章互相连接后,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由浅入深,最终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朝问题的本质靠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提问时,要抓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特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o was Thomas Edison?
(2)When Thomas Edison was five years old,he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didn’t he? Why?
(3)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4)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omas Edison?Why?
(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含了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有浅入深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当场灵活地设计一些问题来调整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不停地思维。
当然,提问的阶梯性还应讲究一个“巧”字。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纵向看,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从横向看,教师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由此,教师应该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的应用,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独具匠心,在“巧”字上下工夫。(1)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选择比较式,填充补读式等。(2)要讲究操作方法,注意提问的时机、对象、方式及评价。(3)讲究提问逻辑:问题合理,难易适度,概念清楚,表达明确,答案要未知。(4)防止提问产生的负面影响,忌深、偏、全、浅、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这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贵在持之以恒。
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应注意到启发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刚才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不要一味追求用分数来“卡”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学的有收获。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亲自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对话情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小对话所反映的英语的习惯,指出口语中容易产生的回答错误,以供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而这样做的关键在于能够独立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本身通过自觉的努力,巩固已经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
另外,针对接受较快的学生,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如Book?中的Lesson ?can为例:增加了Can you dance/ride a horse/climb the hill„„?等生活中熟悉的词汇,即提高了学生兴趣,又扩大了知识面。同时给学生增加了口头表达的机会,以激励学生“乐学、善学、多学”。
三、提问要有情趣性
如果说教师的模范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模式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过程,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编排也力图体现这一特点。新教材以语言结构为主体,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融为一体,不但教学生语法结构,而且教学生如何使用语言,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使外语教学过程成为语言交际的过程。各单元的对话,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连贯性,给学生循序渐进学习语言提供了基本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我在上课时经常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设计各种擂台赛,设计抢答和必答。除开展课本中新提供的游戏外,还可改编相似内容的游戏,不断反复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学习中哪怕学生有点滴进步,就立即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学习情绪持续高涨。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将生动活泼的气氛和严谨认真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避免由教师单一呆板说教和大哄大嗡忽略细节两种倾向,力争做到双向交流,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达主题的效果。
比如初一第一节英语课,我就这样设计,首先用英语问候学生,介绍自己以及班级的大概情况。学生们在小学里学过一些英语,但也只能抓住片言只语,无法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但我的目的只是让他们领略一下什么是英语,无论听没听懂,他们都被这种全新的语言所吸引,静静地听着这音乐般的语音语调。随着我翻译的汉语,他们都鼓起了掌;接着根据汉语姓名,我给一部分学生起了英语名字,到这时,学生的情绪由好奇、有趣而达到高潮。在平息了他们激动的心情后,我们汉语介绍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意义,提出学习上的要求,在他们跃跃欲试时,教他们几句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几句问句: How are you? I’m ——How do you d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here are you from?。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紧张、有趣。下课后他们迫不急待地用刚刚学过的句子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回到家又给父母亲表演,得到家长的赞许后,他们学习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了。
四、结论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一般来说,教师应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补充、评价,致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多次的反复,却没能将问题回答完整,教师要换个角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进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节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象,学得扎实、全面。
一个具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做出处理,不会不做出恰当的评价。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的质量。若有回答不正确的地方,应及时指明原因。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一点很重要,疏忽不得。教师在设计提问题时,要精心组织,对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正确的辨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通过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我深感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而且与此同时我也得到很大的收获,我的学生无论是在词汇的掌握、语言点的应用,还是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他们在平时大量的阅读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不仅要认真回答我精心
设计的问题,而且我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自己去设计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学生能以问为荣,学以致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课堂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五篇: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胡华明韶关市骨干教师培训课堂笔记
矛盾一:小学与初中教学衔接
问题一: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年级不统一,教学质量没有保障
对策:
1、尽早按国家课程要求统一从四年级开设
2、确保教师按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
3、建立小学形成性评价机制,使教研室强化正确的导向性
问题二:
不了解初一新生的真实英语水平,盲目施教
策略:
1、对初一学生进行二级英语水平摸底测试
2、按学生英语水平分层教学,培优扶差
3、新学年教学放慢进度,保证不让任何学生掉队
问题三:
误认为教学衔接就只是教学内容衔接
策略:
1、了解教学衔接包括多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和策略、情感态度、年龄心理特征等,从多方面衔接
2、衔接工作要有针对性,分阶段突出重点
矛盾二:初中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
问题一:
初一就对准中考题型进行教学,忽略能力形成的过程
策略:
1、明确初中英语教学是打基础阶段,下接小学,上承高中
2、明确能力形成基于语言知识,打好语音、语法和词汇基础
3、中考题型适应和技能训练结合问题二:
教学与考试相矛盾
策略:
1、教师把握好课程测试和单元测试权
2、调动力量共同研究评价工具,共享资源
3、教学和评价均依据课程标准的等级要求
问题三:
教材没有吃透,无法因材施教
策略:
通读一遍教材,对照课标吃透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内部结构、相互关系 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整合教材,追求效率
依据课标用教材教学
问题四:
模仿教学方法多,研究和独立思考少
策略:
1、全面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势
2、课堂教学方法观摩要学会与理论相结合3、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2